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6432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doc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doc

2015年第9期

No.9,2015

(总第291期)

EDUCATIONEXPLORATION

SerialNo.29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尚大军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西安710048)

摘要: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着概念不清、内涵不明、课程体系不完善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通过梳理发展历程、探索概念内涵,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素质模型,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时间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素质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0845(2015)09-0086-05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最

早兴起于美国。

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赖斯•迈斯(MylesMace)教授开设了一门《新创企业

管理》课程,这被看作是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首次出现。

目前,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学术和理论体系,其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体系也比较健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清华大学于1998年主办的全国首届“创业计划大赛”拉开了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序幕。

此后,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以及地方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前者简称为“大挑”,后者简称“小挑”)将中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向高潮。

目前,“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

收稿日期:

2015-07-19

基金项目:

西安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xjy1304);西安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2014FZ001)

作者简介:

尚大军(1981-),男,湖北十堰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研究。



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成功举办了13届,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也已举办了8届。

2002年4月,教育部批准9所高校成为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高校,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

随着一系列关于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文件的颁布和实施,我国大学生创

新创业教育进入了由行政部门主导的多元化探索阶段。

2010年5月,教育部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大

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强调“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深化,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特别是随着始于1999年的“大学扩招”的持续进行,中国高等教育的录取率已经由扩招前

—86—

(以1998年为准)的33.75%提高到2014年的74.33%,2013年更是达到峰值76.09%(如图1)。

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呈逐年快速上升态势,继2009年达到611万人后,2010年为631万人,2011年为660万人,2012年为680万人,2013

年为699万人,2014年更是首次突破700万人“大关”,达到727万人。

而根据教育部的估计,2015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创历史纪录的749万人,于是大学生就业成为近年来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问

题之一,出现了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2013年)、“史上更难就业季”(2014年)等现象(如图2)。

图11998-2014年高考录取率

图21999-2015年毕业生人数

数据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和教育

部网站数据整理

无论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还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面,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着概念不清、内涵不明、课程体系不完善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高等教育的知识体系,更新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而且有助于发现高等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加以修正和完善,从而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使其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储备。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改革和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加之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使大学生找工作难、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较为普遍。

通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意识,还可以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缩短其走向企业、走向社会的适应期,使其在充分掌握创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缓解社会的就业压



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尽管起源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但创新创业教育却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国外学者经常使用“创业教育”来代替“创新创业教育”。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重视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创新素质培养,而是因为他们早已把创新看作是创业的必备素质,把创新教育看作是创业教育的必需环节。

目前,对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概念界定已经比较明晰了,即所谓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技能、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等;而创业教育则主要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包括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以及开创某项事业、策划某项活动或推广某项产品的能力等。

无论是创新教育还是创业教育,都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学术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一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叠加与融合,与专业教育、基础教育的关联度不大,因为与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相比,创新创业教育并不传授某门具体课程的知识或技能,因而将创新创业教育划入第二课堂的范围;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简单理解为创办企业、开办公司,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限定为具有创业意愿且具备创业能力和创业条件的一少部分学生。

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包括却不限于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的有机融合(如图3),其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与内涵:

1)覆盖全体学生,而不是仅仅面向那些敢于创新、意欲创业的学生,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2)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总体目标,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主创业、开办企业,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和生活,而不是只在高年级同学中开展,应是全程教育,甚至是终身教育。

图3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结构

—87—

综合以上分析与阐述,本文试图给出一个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覆盖全体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技能、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品质等)和创业素质(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以及开创某项事业、策划某项活动或推广某项产品的能力等)为总体目标,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开展相关实践、模拟、体验教学环节,在与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模型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应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弄清楚学生到底能够从创新创业教育中得到什么,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到底需要做些什么。

这既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依据,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

基于此,笔者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模型(如图4)。

谋略决策能力,包括但不限于独立工作能力、业务拓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良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机会识别能力和领导感召能力等。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任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学实践活动,都需要一定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如此。

目前,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内容建设与课程改革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从师资队伍建设到课程性质划分,从课程资源开发到授课品质管理,以及课程经费投入和运作保障体系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本文在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基础上,按照现代课程论的观点,并融合近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探索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如图5)、课程结构体系(如图6)和课程时间体系(如图7)。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

图4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模型

在这个素质模型里面,涉及以下三方面内容:

1.创新创业品质和人格

主要是指个人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其中高度的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力、充分的自信心、办事坚决果断、性格坚韧不拔、情绪稳定乐观和勇于承受挫折等是这方面的重要体现。

2.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

主要是指创新创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专业技术知识、相关行业知识、人文社科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融资运作知识和公关礼仪知识等。

3.创新创业能力和领导力

主要是指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能力和



图5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创新创业在当前就业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的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的、持续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能够转变观念,意识到创新创业不仅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是自身生存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应自觉增强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2)创新创业品质熏陶

在创新创业素质模型里,高度的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力和充分的自信心等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品质,通过对学生进行自强自立和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在具有一定风险意识的同时,能够承担一定的风险;在敢于尝试和冒险的同时,能够承受一定的挫折和失败,从而形成坚韧不拔的性格和锲而不舍的品质。

(3)创新创业知识积累

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一样,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同样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而且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没有一定的

—88—

专业背景和基础知识,不可能看清相关领域的发

个大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展现状,更不可能把握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而仅

有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企业管理知识、市场运作

知识和公关礼仪知识等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不可

或缺的因素。

(4)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从事创新创业活动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综

合能力,既能够独立工作,又能做到团队合作,从

容应对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此外,

图6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

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与他人的沟通和协调以及

(1)知识与学科课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领导力、感召力等是从课本

此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的

上学不到的,需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去思

相关知识,为以后更进一步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打

考和体会。

下坚实而稳固的理论基础,分为核心课程和外围

(5)创新创业方法指导

课程。

其中,核心课程可以开设《KAB创业基础》

创新创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掌握一定

《创意思维概论》《职业生涯规划》《技术创新管理》

的思维方法,通过《创新创业方法论》、《大学生创

《创业学》《创意学》《创新教育学》《新创企业管理》

新创业指导教程》等相关课程的讲授,可以给大学

和《创业教育与实践》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专

生专业性的理论指导,还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成功

业课或者专业基础课;外围课程的范围比较广泛,

人士的以身示范,让学生熟悉创新创业的一般过

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哲学、人文社会科

程和企业运作的基本流程,从别人的经历中积累

学、公共关系学、美学和历史学等通识教育类课

经验,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程,均可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作为创新创业教

(6)创新创业实践锻炼

育的公共基础课程。

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锻炼,既可以通过创业之

(2)活动与实践课程

星软件、ERP沙盘软件、BIZSIM企业模拟竞争软件

此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基于专业知

等进行创新创业的模拟实践,也可以通过创新创

识的创新创业能力,尤其是实操能力。

在专业实

业计划大赛、EI改善创意大赛等督促大学生撰写

践环节融入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创

创新创业计划书。

对于那些具备较高创新创业潜

新创业经验,提高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这类课程

质的学生,还可通过与大学科技创意园内企业的

涵盖各类创新创业科技竞赛和模拟实践环节,其

对接,让他们适当参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亲身体

中前者包括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改善创意

验创新创业的真实过程。

大赛、大学生课外作品竞赛、创新创业论坛和典型

(7)创新创业法德教育

创新创业成功案例的讲座、报告会、经验分享会

创新创业法德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极易忽视

等;后者可以是创业之星、ERP沙盘、BIZSIM企业

的一个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部门规章

竞争等电脑软件的模拟,也可以让学生到科技园

的介绍,法治思维方式、法律权威意识的培养和职

区实习,参与小微企业的策划与管理,还可以通过

业道德规范、个人品德养成等诸多方面,尤其是在

市场调研、制订SYB商业计划书、创新创业实践项

我国改革开放大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尚未完全建

目等让学生了解专业优势与发展前景,掌握职业

立的形势下,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近年来

所需的创新创业能力,并有意识地渗透创新创业

急功近利和拜金主义的蔓延,使大学生在创新创

的方法指导。

业过程中可能会走捷径、抄近道,需要法治与道德

(3)环境与隐性课程

的警示和提醒。

此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构筑一个有利于创新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

创业的物质环境和舆论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可以分为知识与

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润物无声地熏陶大学生的

学科课程、活动与实践课程和环境与隐性课程三

创新创业品质。

这可以从校园“硬物质”和文化

—89—

“软环境”两个方面入手。

物质环境方面,既可以通过宣传橱窗、校友长廊、LED显示屏等对创新创业的杰出校友和典型案例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校园环境的整体规划和绿化雕塑的刻意点缀,陶冶学生的创新创业情操,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而校园文化方面,则可以结合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营造积极向上、互动和谐的创新创业舆论氛围和心理氛围。

师生之间的团队合作、乐观积极的舆论导向、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等均能形成潜在的教育力量,以特有的形象符号感化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环境与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时间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应覆盖到全体学生,还应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业生涯,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但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还有必要对课程进行一个大体的时间安排,这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时间体系。

图7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时间体系

对于刚刚进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都是比较陌生的概念,而意识又往往是行动的先导,因此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品质的熏陶和创新创业人格的形成,通过创新创业公共基础课(即外围课程)的讲授,尽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再配合环境与隐性课程的引导,使他们逐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远大职业理想。

进入二年级以后,就可以逐渐加入创新创业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也就是课程结构体系里面的核心课程,这一过程一直延续到三年级;同时,鼓励二年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报告会、经验分享会,与专家学者和成功人士进行面对面交流,有能力者还可以涉足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学术作品竞赛,将书本理论知识进行初步转化。

对于三、四年级的大学生,除课堂教学的专业课程以外,主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提升活动和实践操作活动,也就是进入课程结构体系的活动与实践课程环节。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三、四

年级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面向全体学生,但到了这一阶段,那些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学生已经逐渐显露出来了,而这部分学生也将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培养对象。

参考文献:

[1]杨亮.创新创业教育的哲学解析与课程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4(16):

126-127.[2]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呼唤模拟教学与体验式

课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8):

1-4.[3]彭文博,尹新明,李冠峰,张留湛,宛新生.创新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

55-57.

[4]刘带,陈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韶关学院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9):

180-182.

[5]肖涓.对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探

索[J].黑河学刊,2012(8):

152-153.[6]许小花,张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体系

构建[J].中国电子教育,2012

(1):

19-21.[7]才忠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J].学理论,2012(30):

168-169.

[8]周伟,黄祥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

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8):

92-93.[9]朱爱胜,许敏,俞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优化策略研究[J].江苏高教,2014(6):

120-121.[10]郑瑞伦,翟晓川,唐靖云,秦忠兰.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2(9):

142-147.

[11]毛国涛.浅析创新创业教育“1+N”课程体系

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5):

55-57.[12]常国良.融合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以黑龙江省高校教育学学科

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3(12):

111-112.[13]黄继磊,李军,刘春斌.“三元育人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今日

财富,2011(11):

217-218.

〔责任编辑:

吕子燕〕

—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