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653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5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docx

长春版年下册语文教案

1-1小蓝裙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学会9个一类生字,读准二类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过程和方法:

用自己话概括三处“不协调”,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同文中人物对话、交流,体会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与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二、合作探究

1、同学们,新学期又开始了,你们有哪些希望和打算呢?

你们对生活有哪些美好的向往?

2、其实,生活中只要有美好的向往,也许一件小事就能引发周围不小的变化。

不信,我们就看一看由一件“小蓝裙”所引发的故事。

(板书课题)

三、质疑问难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拓展延伸

1、提出阅读时遇到的困难,师生交流解决;重点学习生字并加以练习。

2、思考:

你觉得故事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3、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五、达标验收

1、写一类生字;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依据问题提示给课文分段。

(1)小蓝裙是怎么来的?

(2)小蓝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三、质疑问难

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出现的三个“不协调“的句子。

围绕这三句话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4.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协调的地方。

5.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四、拓展延伸

复述课文提示:

(1)围绕几次“不协调”复述课文。

(2)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复述课文。

(3)把课文读熟,再用自己的话复述。

五、达标验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二、合作探究

1.指名复述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

借助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四、拓展延伸

小蓝裙带来了小镇的变化,后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五、达标验收

预习《渡河少年》。

板书设计:

小蓝裙的故事

不协调做法结果

脏兮兮妈妈替小女孩梳洗好美丽

一团糟母女联手收拾家里焕然一新

杂草丛生整理庭院,粉刷房屋漂亮

不对劲一个月……整齐清洁

教学反思:

1-2渡河少年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掌握11个一类生字,认识10个二类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倔强”、“哀求”、“奇葩”、“黝黑”等词语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并复述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挫折也是一种教育的道理。

明白做事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典。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印象最深的词句、段落。

2、学会本课11个一类生字,并能读准二类字。

二、合作探究

1、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难忘的八个字》一文吗?

老师的一句话给了小女孩无限的希望,从此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

在你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2、也许你不相信,撑船老伯的一句话,激励着一个倔强的少年成了一名游泳健将。

你们想了解渡河少年的故事吗?

三、质疑问难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注意难读字的读音,思考:

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拓展延伸

1、读完课文,你对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感受最深,说说你的想法。

2、略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汇报预习情况。

4、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师生交流解答。

5、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内容多读几遍,自读,自悟。

五、达标验收

按原文填空,想一想,你填上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滚动、蹦跳、套、捡、跑、写:

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指生读课文,标明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

(1)可用撑船老人的语气来讲;

(2)可用渡河少年的语气来讲;

(3)复述时要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质疑问难

默读课文,思考:

渡河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倔强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

4、你想对这位少年说些什么?

5、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说说体会。

省略号后省略了哪些内容,你能填上吗?

四、拓展延伸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朗读对话部分。

1.把你与文中主人公的对话写下来。

2.思考渡河少年的信中写了什么内容?

以渡河少年的口气写一封信。

五、达标验收

完成书后练习题。

与主人公对话:

你有哪些与主人公对话的话题,在小组内先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

布置作业:

预习《一千根弦》。

板书设计:

渡河少年

滚动、蹦跳、套、捡、跑、写

倔强

教学反思:

1-3一千根弦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掌握5个一类生字,3个二类生字。

联系课文理解“急不可待”、“有生之年”、“潸然泪下”三个成语的意思。

2.过程和方法:

以读代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课文蕴含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典、《一千根弦》原著。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1、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5个一类生字,并能读准二类字;检查预习情况。

二、合作探究

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盲人拉着二胡在街上卖艺的情景。

你们想过吗?

在他们的心中同样充满着对光明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憧憬。

在你遇到盲人时,曾有过怎样的感受?

2、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对盲人师徒,他的愿望是弹断“一千根弦”。

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三、质疑问难

3、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一千根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故事概括清楚。

四、拓展延伸

1、文中哪个情节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

2、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以及没有读明白的句子。

3、师生讨论并交流尚未理解的问题。

4、以多种方式,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5、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五、达标验收

第二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

感悟课文内容:

1、指生读课文,画出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道士为什么说这张药方能“保证治好眼睛”?

(2)他要求盲人琴师只有弹断一千根弦后,药方才能生效的用意又是什么?

(他要帮助盲人琴师树立活下去的信念。

小组讨论:

(1)盲人琴师明明知道这张药方是假的,为什么还照样去“欺骗”自己的徒弟?

(2)这“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就为着这一个“希望”,支持他尽情地弹下去,而五十三年就如此活了下来。

三、质疑问难

“就为着这一个‘希望’,支持他尽情弹下去,而匆匆五十三年就如此活了下来。

”读了这句话,你悟出了什么?

(人活着需要信念和理想的支撑,否则你就无法明白活着的意义。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许多“善意的谎言”。

我们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无愧地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呢?

五、达标验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与文中主人公的对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一千根弦

渴望治好眼睛——希望

尽心尽意弹唱——实践

弹断一千根弦——收获

明白背后意义——感悟

教学反思:

2-1汉字家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

   

2.过程和方法:

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学习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可以表示不同含义,中华词语更是博大精深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与动物相关的成语,体会可以表述的含义。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鸟,为什么?

二、合作探究

1.生活中,人们根据鸟的生活习性来象征不同的含义。

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结合文中内容在趣味活动中学习生字。

三、质疑问难

你还能说出几种鸟的象征含义吗?

四、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

如果我们开展“鸟的研究”学习活动,你最想研究什么?

小组同学可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五、达标验收

1、写会1本课的一类生字。

2、自主或小组开展“鸟的研究”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自读课文,说一说你的发现?

二、合作探究

1.课文中出现了五种动物,每种动物下面还有一个四字词

语,这些词语恰好能够表现这些动物在人们心中的含义。

2.再读一读课文:

3.说说你搜集到的资料:

小组内汇报交流、全班交流、展示。

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

酷爱和平传递佳音人云亦云

举止高雅英勇无畏

教学反思:

2-2“言”字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学习汉字,会读会认10个一类生字。

2、过程和方法:

了解“言”字的不同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并注意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言”字的丰富内涵,学会一类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同学们,什么是“语言”?

不同的环境、场合要说不同的话。

比如“答应别人的话叫诺言。

”“真实表达自己内心的话叫真言。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二、合作探究

1、结合文中给出的8个例子,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并注意表达的练习。

2、联系具体的语句,学习生字,理解字的含义。

3、积累几句经典的古语中的“忠言”、古诗中的送别诗句及人生格言等。

三、质疑问难

什么是“语言”?

四、拓展延伸

不同的环境、场合要说不同的话。

比如“答应别人的话叫诺言。

”“真实表达自己内心的话叫真言。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五、达标验收

完成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幻灯片:

带“言”字的词语。

2.给同学们讲一讲你最了解的一个词语,汇报资料。

3.小组讨论汇报:

这些“言”在生活起到的作用。

三质疑问难

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到其它和“言”有关的事物了吗?

四、拓展延伸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格言,背下来。

五、达标验收

写一些带有言字的四字词语

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

(2)

预言忠言直言真言诤言诺言赠言格言

教学反思:

2—3三字经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复习文中《三字经》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

2、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拓展“三字经”内容,进一步体会汉语言的魅力所在,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

拓展“三字经”内容,进一步体会汉语言的魅力所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翻译三字经内容

二合作探究

1、复习《三字经》内容,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并且背诵。

2、结合文中内容说说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学习生字。

3、巩固书后练习。

三质疑问难

拓展“三字经”内容,读熟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小组交流,围绕某一主题,尝试着创作几句“三字经”。

四、拓展延伸

你还会背三字经的哪一段?

五、达标验收

1、写会本课的一类生字。

2、熟读、背诵三字经内容,并尝试自创几句三字经。

第二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预习三字经

二、合作探究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学生讲解,老师补充。

三、质疑问难

译文如下:

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

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

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

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四、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搜集到的三字经的内容。

五、达标验收

背诵三字经

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3)

梁豕饲曰哀

惧恶赤酸咸

教学反思:

2—4四字歌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复习文中《四字歌》内容,深入体会诗歌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

掌握文中的生字,理解词语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拓展“四字歌”内容,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教学重、难点:

深入体会《四字歌》的含义,并结合拓展内容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预习四字歌

二、合作探究

1、同学们最喜欢祖国的哪一处景观?

描述一下那里的特点,再试着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

2、我们曾经学过的《四字歌》一文,高度精炼地概括了锦绣中华山川河流的雄伟壮观的特点。

再来读课文,看是否有不一样的感觉?

3、联系文中的内容,理解字词及诗歌的含义,并学会10个一类生字。

三、质疑问难

4、读熟诗歌内容,并尝试着背诵。

5、拓展“四字歌”内容,引导学生汉语言高度凝练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

1、会写本课的一类生字。

2、背诵、积累“四字歌”内容。

五、达标验收

试着背诵四字歌

教学反思:

3—1西湖的绿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西湖的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

2读文章,想画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

二、学习生字

隐:

左右结构字义:

藏起来,不显露。

隐蔽、隐居、隐士、隐姓埋名、难言之隐

参:

上中下部首:

撇折点字义:

进入。

参与、参见、参阅、参照、参差不齐、人参

径:

左右字义:

小路

石经、曲径、门径、途径、口径、半径

缝:

左右字义:

间隙,窄长的口子。

门缝、夹缝、见缝插针、天衣无缝、缝补

旷:

左右字义:

心境开阔畅快。

旷野、空旷、地旷人稀、心旷神怡、旷课

幽:

半包围部首:

山字义:

安静、闲雅的。

幽谷、幽静、幽思、幽雅、幽居、幽怨

苏:

上下字义:

指江苏苏州

苏醒、苏州、苏南、苏剧、复苏、流苏

宛:

上下字义:

仿佛,好像。

宛如、宛然、音容宛在、宛转、宛曲

职:

左右职务职责失职称职职员求职

字义:

工作岗位,执行事务所处的一定的位置。

港:

左右字义:

江海口岸。

港口、港湾、军港、港币、港客、港商

三、指名分段读,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四、作业:

写生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前置性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情,导入新课(出示资料图片)

  俗语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的确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

这(指图),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

有谁到过那个地方?

能谈谈感受吗?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出示阅读提示)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交流

(重点讨论第2题。

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

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

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

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

“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

“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此外还有溪水:

“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

“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

在花港现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

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

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目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自由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

六、感受语言文字美

1.本文化美的词汇十分丰富,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句。

七、听课文朗读录音

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2.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

西湖的绿漫步苏堤美

花港观鱼

第三课时

前置性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

二、欣赏老舍的《草原》和刘国林的《可爱的草塘》

1、自由读。

2、讨论交流他们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绿色的。

3、把这些句子画下来,有感情地读并背诵下来。

三、作业:

再找一找其它的描写景物的文章读一读。

教学反思:

3—2梅雨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学会本课10个一类字,9个二类字。

2.过程和方法:

梅雨亭、瀑、潭的位置和观察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抓事物特点和用比喻词句具体描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梅雨亭、瀑、潭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前置性作业: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认本课生字新词。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梅雨潭

二、教学新课。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词语。

2、指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本课要学的生字及生词。

4、学认一类生字。

潭字义:

深的水池。

潭水、龙潭虎穴、古潭

低字义:

在一般水平或平均程度之下。

低头,低沉、低挡

呈字义:

显出,露出。

呈现、呈送、呈报

踞字义:

盘踞。

龙盘虎踞、盘踞

翼字义:

翅膀。

翼侧、翼翼、翼翅

薄字义:

轻微,少。

薄酒、薄利、薄面

幅字义:

量词条幅、幅员、幅度、一幅画

棱字义:

棱和角。

棱角、棱柱、棱台

5、认读二类生字:

潭、镶、呈、踞、薄、绺、棱、撞、倏

三、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看拼音写词语。

四、布置作业:

写生字,每个字写一行,组一个词

第二课时

前置性作业:

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把图、课文、课后习题组成一体,以问题引发,促动学生看图读文转发的自学方式进行教学。

1.请学生默读全文,看图。

2.请学生读第一段、看图、质疑:

(1)梅雨潭是一个什么潭,怎样形成的?

(2)作者走到什么地方,就听到了瀑布声,看见了瀑布形?

(3)作者观察瀑布的这一天是什么样的天气,阳光好不好?

那么,为什么“水”会“白而发亮”?

(启示:

观察图的背景)

3.请学生说第二段,看图、质疑:

(1)梅雨亭是什么样子,是作者在亭内观察到的吗?

想想、说说观察点和观察对象的关系。

(2)作者选择了什么地方观赏梅雨瀑、梅雨潭,为什么?

(3)“人如在井底了”是作者在什么地方的感受,为什么?

(4)说说梅雨亭、梅雨瀑、梅雨潭的位置。

4.请学生读第三段,看图、质疑

(1)瀑布为什么“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它从哪里冲下,为什么会“飞花碎玉般乱溅开了”?

梅雨潭是怎样得名的?

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梅雨瀑的?

(2)作者为什么说“象杨花格外确切些”,这指的是什么时候?

5.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概括,然后,说每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一课重点写的是什么?

第三课时

前置性作业:

1、复习巩固所学的课文内容。

2、处理书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熟读课文,指生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巩固文中生字、词语以及易混字的读音。

二、处理书后练习题。

1.品味加点词的用法

2.比一比,说一说

仿佛:

像,类似。

像:

好像。

般:

种,样。

似的:

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

教学反思:

4-1回乡偶书

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

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过程和方法: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诗人的生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古诗含义,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前置性作业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贺知章写的诗《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贺知章,659年生,744年逝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

少以文词知名,因张说的推荐,为正殿书院修书,同撰《六典》、《文纂》。

他性情旷达与李白诸人友善,被称为“饮中八仙”之一。

2、齐读、指名读。

思考:

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理顺诗意。

5、小结。

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 

三、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背诵古诗。

教学反思:

4-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

通过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过程和方法:

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前置性作业

一、揭题、解题

1、揭题,2、读题,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

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学讲解古诗;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