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练习2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6551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练习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练习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练习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练习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练习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练习2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练习2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练习2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练习2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练习22.docx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练习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练习2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练习22.docx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练习22

2019-2020年中考化学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练习22

1.(xx青海)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菜籽油D.酒精

2.(xx邵阳一模)实验室配制30克浓度为6%的氯化钠溶液。

该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漏斗B.量筒

C.烧杯D.玻璃棒

3.(xx邵阳二模)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4.(xx眉山)如图所示,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U形管B液面降低了一些,A液面上升了一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A.烧碱

B.硝酸铵

C.食盐

D.生石灰

5.(xx淄博)一定温度下,向图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6.(xx安徽)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于98g水可配制2%的溶液

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D.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

7.(xx长沙南雅中学一模)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小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30%

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8.(xx赤峰)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甲物质溶解度是102g

C.20℃时,50g水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65g溶液

D.7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9.(xx湘潭)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欲将100克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克KNO3固体

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10.(xx呼和浩特)小朋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③B.②③⑤

C.③⑤D.②④⑤

11.(xx株洲)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

(2)要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增加溶剂、____等。

(3)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12.(xx安顺)

(1)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液度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

①30℃时,丙的溶解度是________。

②50℃时,在100g水中放入50g乙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至0.1%)

③若将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不考虑水的蒸发),可析出晶体的是________。

④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操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________(填对应字母)。

②量取水时,若采用仰视的方法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3.(xx武汉)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__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

(3)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____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14.(xx上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

(g/100g水)

NaCl

36.0

36.6

37.0

37.3

38.4

NH4Cl

37.2

45.8

50.4

55.2

65.6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①20℃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

②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________g。

③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1,量取水时应沿________视线(选填“a”或“b”)进行读数;________视线(选填“a”或“b”)对应的读数较大。

④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

经过如图2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

Ⅰ.A溶液为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Ⅱ.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100

c.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

d.A溶液的质量等于222g

答案及解析

1.C【解析】食盐、蔗糖、酒精放入水中都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形成溶液;而菜籽油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故选C。

2.A【解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质量、需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需在烧杯中配制溶液,并用玻璃棒搅拌,不需要漏斗,A符合题意。

3.D【解析】高锰酸钾溶液呈紫色,A错误;面粉不能溶解在水中,与水混合后得到悬浊液,B错误;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该物质,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C错误;硝酸铵(NH4NO3)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D正确。

4.B【解析】U形管B液面降低,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原因是试管吸热,导致锥形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烧碱(NaOH)和生石灰(CaO)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食盐(NaCl)溶于水,吸放热现象不明显;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选B。

5.C【解析】在一定温度下,向有氯化钾晶体存在的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加水,固体会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图Ⅱ中烧杯内的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在该实验中温度没有发生改变,因而当图Ⅱ中的溶液恰好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但是当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由于温度没有发生改变,因而其溶解度一定不会发生改变。

故选C。

6.D【解析】由溶解度表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错误;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g,所以该温度下将2g高氯酸钾加入98g水中,高氯酸钾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B错误;6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3g,所以该温度下高氯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C错误;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将80℃的高氯酸钾的饱和溶液冷却至40℃会析出晶体,D正确。

7.B【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A错误;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此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正确;t2℃时甲的溶解度是30g,此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3.1%,C错误;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错误。

8.D【解析】7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当降低或升高温度时溶解度都会减小,所以当7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都会有晶体析出。

9.C【解析】溶液的溶质可以是固体(如氯化钠溶液),可以是液体(如医用酒精),还可以是气体(如盐酸),所以A正确;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所以B正确;往100g5%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固体,溶解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10g,但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05g,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小于10%,C不正确;如果第一次蒸发10g水之前溶液为饱和溶液,则两次蒸发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如果第一次蒸发10g水之前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第一次蒸发10g析出晶体的质量较第二次蒸发10g析出晶体少,D正确。

10.B【解析】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14%=7.0g,①正确;氢氧化钠易潮解,且具有强腐蚀性,称量时应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容器中,②错误;本实验中需要水的体积是43.0mL,应该选择50mL的量筒,③错误;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试剂瓶,④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使量取的水偏少,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⑤错误;故选B。

11.

(1)甲>乙=丙

(2)降低温度(3)丙>甲>乙

【解析】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因此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2)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了增加溶剂,还可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3)结合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丙>甲>乙。

12.

(1)①10g②28.6%③丙④乙、甲、丙

(2)①B②偏小

【解析】

(1)①由图可知,30℃时,丙的溶解度为10g;②50℃时乙的溶解度为40g,所以该温度下将50g乙加入10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过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③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时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丙的饱和溶液升温时,有晶体析出;④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至10℃时得到10℃时的饱和溶液,由于1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所以该温度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变成不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降温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于10℃时甲的溶解度比50℃时丙的溶解度大,所以1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0℃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因此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2)①用天平称取物质的质量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B不正确;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读出的体积偏小,量取的实际水量偏大,致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3.

(1)是

(2)氯化钾(或KCl)(3)50(4)AD

【解析】

(1)烧杯②中还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所以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为饱和溶液。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所以氯化钾溶解的质量大于硝酸钾溶解的质量,因此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为氯化钾。

(3)已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则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为50g×20%=10g,稀释后的溶液质量为=100g,则所加水的质量为100g-50g=50g。

(4)烧杯①②的溶剂质量相等,但烧杯①溶质质量较大,所以烧杯①溶质质量分数较大,A正确;烧杯①可能为不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的水,烧杯①中不一定有固体析出,B错误;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对于单一溶质而言,均为稀释的过程,溶剂的质量变为原来的2倍,两种物质均溶解,无固体剩余,C错误;温度升高到t2℃时,两种物质溶解度均增大,且相等,烧杯②中的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均相等,所以质量分数也相等,D正确。

14.①氯化铵(或NH4Cl)②37.0③ab④不饱和ac

【解析】①20℃时,溶解度最大的是氯化铵;②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0g,所以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7.0g氯化钠固体;③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所以选a,若选b则读数偏大;④80℃时蒸发20g水,没有析出固体,而降温到20℃才析出固体,所以A是不饱和溶液;80℃时蒸发20g水,没有析出固体,所以A到B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B中溶液不是80℃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小于169:

100;A溶液的质量大于222g,因为最后的滤液质量大于100g,其中还含有溶质。

A溶液中溶质总质量是133.6g,大于60℃时110g,小于80℃时的169g,所以在60~80℃之间析出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