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660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28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

重大危险源识别方法

第一讲 中国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

 

《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中对现状的论述:

我们国家近年来,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

近十年,全国安全生产统计分析表明:

事故总量大,特大事故多,职业危害严重,安全生产形式依然严峻。

怎么来理解安全生产形式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依然严峻呢?

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情况:

一、事故总量大

第一个方面事故总量大,表现在每年,我们发生各类事故70多万起,死亡12万多人伤残70多万人。

第二个方面工矿商贸企业,平均每年发生事故1.6万起,死亡1万6千人左右。

从1996年到2002年我们国家每年安全生产领域里面,各类事故都是超过10万人以上,而且都呈上升的趋势,从2003年开始,慢慢的事故总量开始在下降。

除了事故总量大,还有我们重特大事故多。

 

二、重特大事故多

1.2001~2005年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平均每年15起,一次死亡10~29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117起;

2.工矿商贸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平均每年66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平均每年565起,其中50%以上为火灾、爆炸、中毒或窒息。

大家知道最近几天,像8月13号在湖南凤凰县的,沱江大桥倒塌事故,到昨天为止,已经有40多人确认死亡,从我们国家2001年到2005年的这几年之间,每年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平均要发生15起。

一次死亡十到九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平均每年要发生110多起。

在工矿商贸企业里面,每年一次死亡十人以上的事故,也要发生60多起。

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要发生500多起。

这些重特大事故里面,50%以上的重特大事故,都是因为火灾爆炸,或者是中毒窒息导致群死群伤。

在安全生产领域里面,重特大事故百分之六十左右,都是煤矿事故,那么除了煤矿以外,其次就是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以及非煤矿山事故。

这几个领域,占了我们重特大事故很重要的比例。

在工矿商贸企业,每年发生的,一次死亡三到九人的重大事故,和一次死亡十人以上的,特大事故里面,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分别占了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七十。

 

三、职业危害严重

根据卫生部门的统计,截至2006年我们国家累计报告职业病达到六十七万例。

其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总人数超过了两个亿。

最近几年,随着我们用工制度的改革农民工,是我们职业病危害主要的受害群体。

人民日报2007年3月20号的一篇报道,这个报道的题目,就是“要职业不要职业病”根据3月20号这篇报道上的数字介绍,目前,我们国家有7.58亿就业人口。

其中,受到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影响的人超过两个亿。

这里,还有一个报道是我们的光明日报今年4月30号那么这个报道的题目,就是职业危害形式十分严峻,其中农民工受危害的情况难以准确估计。

 

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

中国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那么,这个差距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发达国家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少,职业危害因素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国外工业化发达国家,普遍关注的是改善工作条件,缓解工作压力。

2.百万吨煤死亡率约为美国的60多倍

我国万车死亡率约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5倍,工伤事故十万人死亡率约为发达国家的9倍左右。

从数字的对比我们来看一下,像我们国家百万吨煤的死亡率是美国的60多倍。

那么万车死亡率也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四到五倍。

工伤事故也就是工矿商贸企业的这个事故方面我们国内10万人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九倍左右。

所以说,我们这个形式非常严峻。

而且,跟国外差距非常大的主要原因。

 

五、事故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1.半数以上环境污染事故由生产事故引发

安全生产事故不光是生产领域的事故,现在安全生产事故,逐渐成为一个环境安全事故公共安全事故。

也是我们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

那么由生产事故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突出,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从2001年到2005年发生的环境事故中,有50%以上是由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

 

2.潜在问题严重:

布局性隐患多,盲目建设现象严重

2005年的11月13号,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金硫塔发生爆炸。

当时造成8人死亡,60多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六千九百多万元。

那么这起事故除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外最大的损害,最大的危害之一是引发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科技日报今年有一篇报道,这个报道的题目是《城市重大建设项目为何被频频叫停》这里指了北京海淀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厦门的第二甲苯项目,上海的磁悬浮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建设项目。

因为环境污染,因为安全问题,由于政府和当地的居民的关注,已经被叫停了。

所以从这几起典型的事故案例可以看得出来,生产安全为什么现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因为已经不仅仅是企业的事,也不仅仅是企业职工的事情,是我们全社会的事情。

国家环保总局在2006年的4月5号,还有一个公布,根据1113就是吉林双苯厂爆炸事故引发的松花江水域污染事件,以后对各个大水域总共127个石化项目的环境风险排查结果表明,我们现在新建或者是已建的项目,设在城市附近或者人口稠密区的达到60个127个。

里面这些设在城市附近或者人口稠密区的就占60个。

占总数的47.2%。

设在生活或者是生产水源的取水口或者是自然保护区等这些重要区域的占37个,占了总数的29.1%。

另外,根据估计目前,至少有200家化工石化企业处在居民区包围中或者是城市的饮用水的上饮用水源的上游。

还有,根据环保总局2006年1月到5月中旬的统计,2006年1月份到5月中旬环保总局接报的49起突发的环境事件里面,22起由安全生产事故引起,11起由交通事故引起。

所以说生产安全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的威胁,也是非常大的,生产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特点的。

 

六、自然灾害(洪水、台风、雷电等)引发的事故多发

最近几年的自然灾害像洪水台风雷电等引发的事故像矿山的透水坍塌,以及泥石流这一类事故多发,那么,由于应急救援不当造成的伤亡事故增加的事故在最近几年,也经常发生。

1.河南“7.29”淹井

典型的今年的7月29号,大家知道由于河南部分地区,洪水比较大,降雨量比较大,使得一个矿井被水淹,导致69名职工在矿井底下困了,70多个小时后来才成功的救出来。

 

2.云南“7.19”泥石流,29人死亡

像今年的7月19号云南的水电站的施工事故,也是因为下暴雨发生泥石流导致29人在工棚里面被压死。

 

3.施救不当

除了这些事故以外最近,由于应急救援不当导致事故扩大,人员伤亡增加这样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七、重特大事故的主要原因

1.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已经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对少数企业和地方政府来说真正的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还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中间经常是发展经济,牺牲安全。

 

2.安全生产基础总体比较薄弱

对安全的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的基础总体上比较薄弱。

那么这个总体薄弱还表现在大家知道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间,所以我们的经济发展还是以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为主,我们的隐患比较多。

 

3.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

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

从最近几年的事故调查的情况来看,我们80%以上的事故都是责任事故,都是因为人的因素。

 

4.安全生产监管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安全生产监管,还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这个薄弱环节,一个从人员的数量来看我们国家现在企业生产型的企业有几百万家,要把个体工商户加在一起,就是两三千万家。

那么我们安全监管队伍,整个全国的安全监管人员,实际上不足六万人,也就是五万多人。

我们的职工,工矿商贸企业的职工,现在是将近四亿人,按照国外的比例,万名职工安全监管人员应该达到两到五个人。

我们实际上现在不足两个人。

所以,一方面是人力不足,另一方面,技术装备科技支撑的监管的技术含量这也不足。

 

5.安全生产支撑体系不健全

安全生产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跟法律法规标准信息化水平,科技水平宣传教育这些工作,密不可分。

经过最近几年的这个发展,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逐渐在完善,但是跟我们国家生产的高速发展和安全形式的严峻情况来看,我们的法规标准还是滞后的。

尤其是我们安全生产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我们现在都在倡导用信息化来促进现代化。

那么,安全生产从事故统计,从安全管理,尤其是从大部分的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来看,我们这个信息化水平跟我们的生产管理来比较相对来说还是落后的。

安全科学技术对安全生产这个支撑作用应该来说在很多方面,还是非常落后的。

宣传培训工作,教育培训是事故预防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我们现在随着工业快速的发展,我们大批的外来工,农民工这一块在安全培在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是滞后的。

还有一个方面表现在应急救援的这个机制,应急救援的体制应急救援的能力方面,我们国家的事故多发尤其是死亡的事故,群死群伤的事故多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应急救援跟不上。

大家从7月29号在河南呢69名矿工获救这个例子上可以看得到,要是我们救人方法很科学,救援很及时,很多的生命能得到这个及时的拯救的,那国外的事故也发生,但是他像我们发生这种死人的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的事故是比较少的。

根据统计,我们国家死亡事故的比例和这个仅仅是受伤事故的比例大概是1比100。

在工业化国家这个比例,到了1比500。

我们国家在发生100多起事故里面就会一起死人的事故。

现在安全生产的思想,从传统的事故隐患治理已经发展到要求加强危险源监控,加强事故隐患治理,加强应急救援和管理,尽而我们国家生产事故的特点,尤其是重特大事故多发的特点,我们说新时期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我们一定要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安全生产,必须跟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安全生产的十一五规划里面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

把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当作我们十大主要任务之一。

可以说企业兴衰,成在安全,败在事故。

 

 第二讲为什么要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一、重特大事故的根源

1.印度Bopal事故案例介绍

{案例}…

这是1984年12月3号,印度博帕尔事故的一张图片,1984年12月3号的凌晨,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的一个农药厂发生毒气泄漏,那么这起事故,导致两千五百多人死亡。

到1984年年底,已经有两万多人死亡,20多万人受到影响,实际上从这起事故的影响。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的消除,累计受到博帕尔事故影响的总的人数达到六七十万人。

这起事故是美国的公司在印度农药厂发生的,它的直接原因实际上很简单。

就是水进入了储存异氰酸甲酯的容器。

由于发生化学反映,产生了热量大压力升高,导致容器破裂。

于是一氰酸甲酯和反应产物泄漏。

这个厂设在印度的博帕尔地区,并不是重工业区或者化工业区。

于是被设定为规划为商业区和轻工业区,当地的政府,曾经要求这个工厂,要将这个一氰酸甲酯的储存库,要搬到远离人群的更加安全的地方去,但是这个公司不执行。

事故发生以后,通过分析这个生产装置,一氰酸甲酯储存的容器,没有早期的监测报警系统,也没有应急所需要的水喷淋系统,这起事故,被专家认为迟早要发生。

还有类似典型的事故,1986年4月份,在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事故。

尽管这起事故已经20多年,但是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影响的人数达到八九百万人,那么这起事故的影响,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消除。

 

2.国内“8.5”、“12.23”、“11.13”、“3.29”事故案例简介

{案例1}…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几起典型的重特大事故。

一起是2003年12月23号,重庆开县的天然气井喷事故,这起事故死亡243人,2000多人受伤,6万多人被紧急疏散。

{案例2}…

2004年的4月15号,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这起事故导致九人死亡15万人紧急疏散。

{案例3}…

2005年的3月29号,在江苏淮安的高速公路上,液氯泄漏事故,29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那么今年4月18号,在辽宁铁岭的,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发生的钢水包滑落事故共造成32人死亡。

 

无论是国内的事故,还是国外的事故,这些群死群伤的事故的共性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说一起重特大的事故发生,都是因为多因素造成的事故的发生,失败的事件跟成功的事件一样,成功的事件也是要有多因素才能成功的。

那么失败的事故,也是因为多因素导致失败的。

 

3.重特大事故共性原因:

不知情、无应急

第一,不知情

事故发生之前,灾难发生之前,大部分受害者都是不知情的。

这个不知情表现在几个层次:

◆ 工厂的职工不知情,操作者不知情,如印度博帕尔事故,那么操作人员、雇工,他知道农药肯定是有毒的,但是不知道一旦操作失误,会导致这么多人伤亡。

如刚才介绍的钢水包的滑落事故,操作工人肯定知道,钢水1500多度烫到是不得了的,但是不知道这个东西,一旦滑落下来,会导致这么大的灾难。

像重庆的天然气的井喷事故,操作者也知道,含硫化氢是有危害的,但是控制不当,一旦失控会导致几百人死亡。

◆ 这样的后果,操作者事先不知情,那么工厂的管理者,应该来说也是不知情,或者说是在不同程度的不知情,

◆ 凡是灾难性的事故,或说凡是生产事故,引发工厂周围的居民伤亡的。

周围的社区的居民和负责人,或者是当地政府的领导,是不知情的,这一点,从我们国家重庆1223,天然气井喷事故的后果,就可以看得出来,这起事故,导致243名人员死亡。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当地的居民,那么居民只知道附近,在开采石油天然气会有一些风险,但是不知道这个井喷发生以后,自己处置不当,不及时的这个应急逃生会丧命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的居民,一开始接到通知跑出去以后,后来又自认为没事了又跑回来,跑回来以后由于时间比较长,在有毒的环境里面,这样的话导致生命损失。

所以重特大事故,一个核心的因素,或者说一个共性的原因,凡是群死群伤,不知情占很重要的位置。

 

第二,无应急,应急系统无效

比如1984年的印度博帕尔事故,就是因为无早期的预警系统,没有及时的水喷淋系统;2003年12月23号的重庆的含硫化氢的天然气井喷事故也一样,从这两起事故可以看得出来应急系统没有发挥作用,或者是没有应急系统,或者是应急系统没有效果,这些都是灾难性的事故很重要的因素。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预防重特大事故要求加强,在加强危险源监控和隐患治理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应急救援的管理。

根据这两个共性的原因,那么要怎么样来预防事故呢?

首先要清楚引起事故的根源;其次要减少危险因素,制止三违的现象,在工矿企业里面三违事故,就是违规、违章、违反劳动纪律这样的事故占的比例也在百分之六七十以上;最后要提高安全监控这方面的技术手段。

 

第三,土地使用缺乏安全规划

从1223的井喷事故,导致240多人死亡可以看出,就是因为发生井喷的这个井周围一公里范围之内,有几百户人家,有好几千人都在附近,安全距离和安全规划事先并没有很好的考虑。

像重庆天原化工厂就更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在建厂的时候是郊区,几十年以前天原化工厂是郊区的,后来随着城市化发展,天原化工厂变成了闹市区、城中心、市中心了,周围的居民、工厂、商场很多,这样一发生事故就有十几万人要疏散。

所以预防重特大事故的核心,一定要清楚哪些设备设施和场所容易发生火灾爆炸,或者毒物泄漏。

从上面重特大事故的案例来看,事故的根源实际上在危险的能量和危险的物质。

这些危险的能量和这物质存在着生产场所和设备之中,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损害。

而这些危险物质会意外释放主要是因为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是人在操作的时候,有不安全的地方,管理的时候有不安全的地方。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需要提高识别控制事故的能力,提高人的操作的安全的水平,以及安全管理的水平来保障设备设施和场所的安全状态。

 

二、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关于重大危险源的定义,目前有几种定义:

◆ 2002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的定义》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的生产、搬运或者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换句话说,存在超过一定量的危险物品的场所或者设施,就叫重大危险源。

这里有两个核心词:

临界量,单元。

◆ 2000年颁布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定义》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有关重大危险源监管监督的一系列文件,指导文件里面的,对重大危险源的都有定义。

 

1.单元划分的目的

单元就是场所和设施。

临界量如我们现在受911事件的影响,尤其是坐飞机坐汽车,这种安全管理的很严的,你要是带一瓶矿泉水,上飞机之前,那是要打开检查的。

但是有抽烟的人,有这种抽烟习惯的人知道,你带一盒火柴,带一个打火机这是可以上飞机的,那么像打火机里面这个液体,主要以丁烷为主,易燃易爆的,那一个打火机可以带,要一瓶丁烷,一瓶汽油这就不能带的。

一个打火机尽管是危险的物品但能量小,不足以造成伤害,要是一瓶汽油,一瓶丁烷这个能量大,爆发了以后,这就容易导致事故了,这就是临界量的问题。

它一方面是一个技术参数,那么更重要的是一个政策参数。

 

2.临界量确定的原则:

地区、行业、企业差别

不同的地方、企业、行业,不同的时期,临界量标准是不一样的。

随着对安全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说对我们家庭用的煤气灶,电源的插座,打火机,你都要重点控制。

不能让小孩这个不安全操作,引起事故。

对一个工厂来说,那一个打火机啊,就不能这么草木皆兵,到处来控制了。

所以临界量实际上是根据不同的管理要求来定的。

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这个概念非常大,除了安全生产法,对重大危险源,主要是对危险物品,尤其是存在一定量的的场所和设施有定义,把重大危险源做一下扩展,可以这么来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的生产搬运或者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加上危险的能量,如蒸汽锅炉爆炸是经常发生的事帮,水蒸气,它这个物品并不是危险的,水蒸气但是它能量很大。

像我们的水库,水库大坝有溃坝的时候,也容易引发群死群伤的这个事故。

 

{案例}…

8月13号,湖南的这个沱江大桥掉下来,也砸死几十人。

那么这个大桥钢筋混泥土,它并不是什么危险的物质,但是因为有一定的高度,所以容易发生事故。

从群死群伤的事故,或者说是从这个重持大事故发生的根源来看,一方面是危险的物品,那么另外一方面把能量,危险的能量加进来以后,这些存在危险物品,或者是危险的能量超过一定量的,这样的设备设施和场所是事故的根源,这样重大危险源监控的范围,就更加宽一些了。

 

◆ 综述

第一:

事故的根源是危险的能量、危险的物质

第二:

重特大事故是多因素的,其中不知情,无应急尤为致命

第三:

事故预防某种程度上跟打仗一样,一定要清楚危险源的分布和状况

第三讲 重大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关系

 

一、事故隐患的定义

事故隐患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设备设施和场所的不安全状态。

按照我们国家标准里面规定的所谓事故隐患,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管理上的缺陷;三是设备设施、场所的不安全状态。

也就是事故隐患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管理上的缺陷,包括设备设施和场所的不安全状态。

我们要预防事故,要辨识危险,要消除隐患,一个核心的因素就是,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危险源,什么是隐患?

尤其是怎么样落实好现在的法律法规,加强危险源监控,加强隐患治理等等,所以什么是危险源,什么是隐患概念要清楚。

 

二、危险源、隐患和事故的关系

事故预防是一门科学,事故的发生是有规律的,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海因里希是美国的一个科学家,在1931年的时候出了一本书叫工业事故的预防。

这本书也是安全科学的经典性的代表作之一,在这个书里面海因里希提出来事故发生是有规律的,重伤事故跟轻伤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比例是1比29比300。

也就是说在630起事故里面,这个事故主要是指工业生产事故,有一起是重伤事故,29起是轻伤事故,300起也发生了但是没有损失和伤害后果。

这个法则简称海因里希法则,又叫1比29比300的法则。

每年发生死人的事故,总是少于伤人的事故。

每年所有的类别的事故加起来,最近几年也就是11万多起,前年12万起事故。

那我们伤残的人是六七十万人。

死十几万,伤残六七十万,就死人的事故,总是少于伤人的事故。

海因里希说的,重伤的事故,又少于这个轻伤的事故。

死人的事故少于重伤的事故,伤人里面重伤又少于轻伤,那么轻伤少于这种未遂事故。

这是一个核心。

什么叫未遂事故?

比如有个台阶,这个讲台上还拉着电线,当然这里已经绑的很好了,我为什么不敢走动呢,第一因为有台阶,我要是看着大家,没准一不小心碰到这个台阶,就会滑倒或者是跌倒。

滑倒以后,一头要栽在这个椅子。

栽得头破血流,这就是事故了。

那一屁股要坐在这个地毯上,根本就没事,也发生了这种事情,这就叫未遂事故。

没有损失和伤害后果,就是轻伤的事故,又会少而未遂事故。

未遂事故是一种偶然性的。

事故是有规律的,每年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者是几年几十年。

一个企业几百年,死人的事故,总是要少。

而伤人的事故总是要少于未遂事故。

宏观上来说,是有必然性的,但是仅就单体事故,它的后果来说是有偶然性的。

 

{案例}…

4月18号辽宁铁岭公司钢水包跌落下来导致32人这个死亡的惨剧,正好是交接班的时候,人比较多,钢水包存在隐患,钢水包是个危险源,30多吨1500多度,能量巨大,由于钢水包起吊的设备,管理的因素和工厂的布局,存在这种隐患多种因素,多种隐患存在没有及时发现,没有及时消除发生事故,就钢水包要掉下来,这是迟早的事情,但是正好4月18号掉下来,旁边有这么多的人,这事是有偶然性的。

图3-1重大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

未遂事故又是从哪来的,有一个危险源,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图,危险源实际上就是未遂事故,就是从隐患产生的,事故跟隐患只有一步之遥。

是指隐患稍有发展就会导致事故,致使这个事故是有伤亡的事故,还是没有伤亡的未遂事故,这有一定的偶然因素。

事故是由隐患造成的,事故的后果,单体事故的后果有一定的偶然性,伤亡了那就是伤亡事故,没有发生伤亡叫未遂事故,直接的导火索是隐患。

在生产领域的隐患,来源于生产的设备,劳动的对象生产的对象,设备设施和场所,或者是我们的工具、环境,生产过程中间的,我们谈论的是生产。

另外一大类就是楼堂馆所,包括咱们今天,开会的这个会议室。

楼堂馆也会引起群死群伤的事故,最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比如宾馆饭店火灾,因为它是人员密集场所,楼堂馆所里面,有那些易燃可燃的物质,比如办公的家具,窗帘,所以容易发生火灾。

这些楼堂馆所就叫做重点防护目标,它基本上能够把危险源和危险场所都概括进来。

我们说事故的根源,是危险的能量和危险的物质,那么隐患是因为对存在这些危险能量危险物质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的失控,这样产生了隐患。

 

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的关系:

隐患的本质是危险源失控;

危险源要人的操作方才失控,其中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

管理上失控,存在管理上的缺陷;

设备设施和场所本身的安全状况,或者是安全状况失控;

这样就产生隐患。

 

第四讲 事故预防综述及国内外重大危险源监控法规政策

 

一、事故预防结论

危险的物质,危险的能量也好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客观存在,设备、设施,场所都有明显的特征。

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有些人能看得见,有时候看不见,就主观上的因素,主观的这些东西,人在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不是说人人能够看得见的,要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没有一定的知识,看不出,这个人操作是不是不安全的。

比如,我们不会开飞机,你要叫我们到那个驾驶舱里面去看驾驶员操作,是不是存在不安全行为,那你看不懂,我们也不会操作。

所以我们说危险源和隐患,它们的特点是危险源客观存在,看得见、摸得着。

 

隐患的特点:

第一,隐患有主观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