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慈溪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公开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6663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慈溪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公开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浙江慈溪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公开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浙江慈溪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公开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浙江慈溪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公开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浙江慈溪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公开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慈溪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公开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浙江慈溪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公开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慈溪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公开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慈溪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公开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浙江慈溪市粮食收储有

  限公司公开招聘试题及答案

  第1题:

  “八拜之交”在古典文学中是一个常见的历史典故,其中“刎颈之交”指的是________之间的典故。

  A.俞伯牙和钟子期

  B.孔融和祢衡

  C.廉颇和蔺相如

  D.陈重和雷义

  【解析】

  正确答案:

C。

  “八拜之交”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子弟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后八拜之交分别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其中,刎颈之交指的是廉颇和蔺相如(负荆请罪)。

A项俞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之交,B项孔融和祢衡是忘年之交,D项陈重和雷义是胶漆之交。

故本题答案为C。

  第2题:

下列物品利用凸透镜原理的是:

  ()

  A.近视镜

  B.显微镜目镜

  C.汽车观后镜

  D.带电筒反光罩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本题考察的是科技常识。

考生只需要把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即可。

老师在上课讲科技常识时讲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几个例子张鑫老师在上课时都讲过。

  第3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主要内容包括()。

  A.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B.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C.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D.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B,C,D。

题干中的四个选项都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内容,都是正确的。

  第4题: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

________。

汤武因为有残暴的桀纣为敌而获得了拥护者,________,最后得到了天下。

换个角度讲,真正使罗马帝国灭亡的正是因为没有了强大的对手,在东方的古老秦帝国,________,可以说也是同样的原因。

①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大自然中的这一悖论②大自然中的这一悖论在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③刘邦因为谨小慎微而打败项羽④刘邦因为项羽而谨小慎微⑤建立不久就迅速覆灭⑥能够强盛统一天下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⑥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一空由自然界转入人类社会,应该选②;后面内容都是对前面观点句的解说,紧扣前面句式,进一步强调“天敌”的作用,选④;第三空换了一个角度,从没有天敌导致失败进一步阐述观点,选⑤。

  第5题:

自我肯定行为有哪些表现()。

  A.请求

  B.接受

  C.拒绝

  D.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C,D。

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请求;②拒绝;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第6题:

双:

  A.朋:

  B.林:

  C.明:

  D.是: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组合字对应独体字,且前一个字是由两个相同的字构成。

  第7题:

基因组学研究表明,人体基因组内含有2万到2.5万个基因,但至今,运用基因检测技术,只能发现一千多种疾病基因,而且都是单基因疾病。

人类罹患的多基因疾病却依然是技术检测的盲区。

对此,现有基因检测的结果,都采用“高”、“中”、“低”或某一百分比范围来表示个体患某种疾病的风险概率,根本达不到所谓100%的准确率。

另外,即使基因检测结果正常,也不能排除得病的可能。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类罹患疾病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B.现有的基因检测结果不够精细化

  C.现在的基因检测有其技术应用的局限性

  D.基因检测结果不能排除人类患病的可能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文段围绕“基因检测技术”展开,A项脱离这一主题,可首先排除。

  B.D项均为现在的基因检测技术局限性的其中一个表现,不够全面,排除。

本题答案为C。

  第8题:

下面不是问题的必需成分的是()。

  A.目的

  B.方法

  C.障碍

  D.途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每一个问题必须包括目的、个体已有的知识、障碍和方法四个成分。

  第9题:

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组织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

  第10题:

工厂需要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工作需要96个小时完成,乙需要90个小时完成,丙需要80个小时完成,现在按照第一天甲乙合作,第二天甲丙合作,第三天乙丙合作的顺序轮流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当全部零件完成时,甲工作了多少小时

  A.16

  B.

  C.32

  D.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

本题目属于只给时间型的工程问题,设工作总量为:

1440甲的效率:

1440/96=15乙的效率:

1440/90=16丙的效率:

1440/80=18甲乙一小时效率和:

  15+16=31甲丙一小时效率和:

12+18=33乙丙一小时效率和:

16+18=34每三天的效率和为(31+33+34)*8=98*8=7841440/784=1······656即,第一轮三天做完后,第二轮小于三天可完成。

剩余的656个工作总量先由甲乙合作一天完成31*8=248,再由甲丙合作一天完成33*8=264,这时还剩656-248-264=144未完成,剩余144由乙和丙完成,与甲无关。

  所以整个过程甲共工作了4天,共32个小时。

所以,本题答案为C选项。

  第11题:

即使在古代,规模生产谷物的农场,也只有依靠大规模的农产品市场才能生存,而这种大规模的农产品市场意味着有相当人口的城市存在。

因为中国历史上只有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从来没有出现过农场这种规模生产的农业模式,因此,现在考古所发现的中国古代城市。

很可能不是人口密集的城市,而只是为举行某种仪式的人群临时聚集地。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上述论证的漏洞?

  A.论证中对某个关键概念的界定前后不一致

  B.在同一个论证中,对一个带有歧义的断定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C.把某种情况的不存在,作为证明此种情况的必要条件也不存在的根据

  D.把某种情况在现实中不存在,作为证明此类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根据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由题干可知:

规模生产谷物的农场一大规模的农产品市场一相当人口的城市存在,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

题干中指出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规模生产谷物的农场,因此推出中国古代城市很可能不是人口密集的城市。

C项恰当地指出了题干论证的漏洞。

故答案选C。

  第12题:

攀比效应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某些相关的经济变量之间或经济利益主体在利益分配方面存在的相互影响,轮番推进的现象。

下列属于攀比效应的一项是()。

  A.甲和乙在比谁的妻子漂亮,并约定输者请对方喝酒

  B.省公安厅比较两县公安局抓获小偷数量后,认为甲县治安良好

  C.甲公司技术人员到乙公司车间参观,暗下决心要向乙公司学习

  D.企业职工在工资收人方面互相对比,并要求本单位上调工资,增加收入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本题属于符合型单定义判断。

根据题干,攀比效应发生在社会经济活动领域,ABC三项均不是在社会经济活动领域。

故选D。

  第13题:

某化工厂将废水直接排人河道,流入张某的鱼塘,造成绝大部分鱼死亡。

该厂承认其侵权,但不能接受张某提出的赔偿数额。

对此,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A.张某请求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3年

  B.张某可以请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C.张某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D.张某必须先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环境保护法》第42条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A项正确。

  《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BC项正确,D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D。

  第14题:

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法律和道德关系都属于社会的规范的范畴,均具有规范性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得以实施

  C.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都违法

  D.法律和道德可以互为促进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许多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有些违法行为却不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例如,公务员执法过程中的程序违法。

同样,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也不构成违法行为。

例如,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与怀孕的妇女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争抢座位,小伙的行为可谓严重违反道德,但法律对他却无可奈何。

由此可知,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第15题: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类不包括()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总结学习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第16题:

艺术形式从来没有________的,关键是看变的尺度。

面对文化遗产,不能以________的文化进化论看待:

以为现代的艺术一定超过古典的,今天的一定比过去的好。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确实是一个大课题。

在这个大课题下进行各种改革尝试,初衷无可非议,但假如不是从传统的思维出发,而是按西方的艺术模式________,未必有好的结果。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亘古不变落后照本宣科

  B.朝令夕改保守生搬硬套

  C.因循守旧刻板全盘否定

  D.一成不变庸俗削足适履

  【解析】

  正确答案:

D。

首先看第一空,根据“关键是看变的尺度”,说明前文应表示变的意思,又根据“从来没有”这一否定词,说明该空应填一个表示不变的词。

  “朝令夕改”形容主张、办法等经常改变,与语境意思相反,排除B项;

  “因循守旧”指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侧重于守旧,而不是“不变”,故排除C项。

再看第三空,“照本宣科”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与语境不符,排除A项。

  “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与文意契合。

故本题答案选D项。

  第17题:

春游时,全班准备照集体相,站队后发现两侧均有人在画外面,为使每个人都能进入画面,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

  B.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

  C.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

  D.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相机的镜头为凸透镜,物距增大,像变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使成像更清晰。

  第18题:

心理自我调控的形式有()。

  A.专一型

  B.等级秩序型

  C.多头并进型

  D.随意无拘型

  E、整体抽象型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B,C,D。

ABCD

  【解析】心理自我调控的形式有四种:

专一型+、等级秩序型、多头并进型和随意无拘型。

因此,答案选ABCD。

  第19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为的重大决策部署。

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必须要()。

  A.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B.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C.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D.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解析】

  正确答案:

暂无解析。

  第20题:

已知一内直径为1250px,内高2500px的圆柱形木桶,灌满了浓度为20%的盐水溶液,使其倾斜45度倒出部分溶液后放平,再加满清水,问此时木桶内盐水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A.10%

  B.12.5%

  C.13.3%

  D.15%45

  B.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D。

该圆柱形容器倾斜45°后如图所示:

能够看出溢出的液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4,剩余3/4,加满水后浓度为原来的3/4,即20%×3/4=15%。

  答案选择D选项。

  第21题:

多少年来,欧美各国把刽子手的行当视为残忍的职业之一。

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为社会所做的事就是把犯人送进地狱,这些人多是__________的罪犯,但免不了也有冤死者。

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并不以职业充满血腥气为意,因为从心理上说,他们是按当局下达的命令行事,尽__________的义务。

填入域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屡教不改竭尽所能

  B.怙恶不悛不可推卸

  C.执迷不悟理所当然

  D.十恶不赦义不容辞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题干“送进地狱”表明这些罪犯犯的是当死的罪行,与“十恶不赦”的意思相照应;

  “按当局下达的命令行事”

  “义务”表明刽子手“把犯人送进地狱”是他们的职责,与“义不容辞”相照应。

故选D。

  第22题:

医疗机构药师的主要工作职责不包括

  A.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实践,进行药学临床应用研究

  B.从事儿科新药的研究和开发

  C.进行肿瘤化疗药物静脉用药的配制

  D.开展药学查房,讨论对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医疗机构药师职责包括:

①负责药品采购供应、处方或者用药医嘱审核、药品调剂、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和医院制剂配制,指导病房(区)护士请领、使用与管理药品;②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药学查房,为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③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遴选,对临床药物治疗提出意见或调整建议,与医师共同对药物治疗负责;④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实施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促进药物合理使用;⑤开展药品质量监测,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和药品损害的收集第23题:

下列关于行政作风的理解,不正确的有()。

  A.行政道德是行政作风的构成要素和外在显现

  B.行政作风最集中、最突出地表现在行政人员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方面

  C.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社会主义行政作风的内在要求

  D.行政作风是指行政人员个人风格和工作作风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B,D。

行政作风与行政道德有着密切联系,是行政道德的构成要素和行政道德的外在显现。

A项错误。

行政作风最集中、最突出地表现在行政人员与其服务对象即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

B项错误。

行政作风本质上就是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它指的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体现了行政管理活动的特征、行政道德要求和行政文化理念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风格。

D项错误。

故选ABD。

  第24题:

目前预防艾滋病最重要的措施是

  A.及时隔离HIV感染者

  B.充分理解和关心艾滋病患者,以免其隐瞒病情

  C.提高公众意识,切断传播途径

  D.易感者接种HIV疫苗

  E、应用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保护易感者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第25题:

甲每工作5天休息周六周日2天,法定节假日如非周六周日也要加班。

已知甲某休息了106天,那么他下一年12月的第一个休息日是:

  A.12月1日

  B.12月2日

  C.12月3日

  D.12月4日

  【解析】

  正确答案:

A。

  第26题:

从表面上看,动物的某些活动与人的活动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人会榨糖,蜜蜂会酿蜜;人会织布,蜘蛛会结网;人会筑房,鸟儿会筑巢;人会收获,蚂蚁会往窝里搬食……由此而得出的正确的结论及其推论是()。

  A.改造世界不是人所特有的,某些动物也具有初级的改造世界的能力

  B.人的活动受思维的指导,动物的活动不受思维的指导,因而是盲目的

  C.动物的活动纯属对环境的适应,这种本能性的适应可以通过先天遗传获得;而人类的活动则属于对环境的改造,它是后天形成的

  D.人类缘于动物,因此,人类对环境积极适应的劳动亦缘于消极适应环境的动物的本能活动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D。

改造世界为人类所特有的本领,A项错误。

动物的活动属于适应环境的需要,因而不是盲目的,B项错误。

CD正确,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人与动物的区别与联系。

  第27题:

避讳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达。

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体现。

它起源于西周,完备于秦汉,盛行于唐宋,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发展到极致。

避讳作为封建社会特有的禁忌制度目前已经消亡了,但是,不许犯忌和害怕犯忌的双向心理并没有消除,避讳已演变为某些趋吉避凶的习俗,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依然存在。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避讳由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强令实行

  B.封建社会的发展使得避讳越来越严格

  C.趋吉避凶的心理使人们进行各种避讳

  D.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避讳现象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本题属于推断文意型。

阅读可知,“避讳已演变为某些趋吉避凶的习俗,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依然存在”

  (隐含: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避讳现象)。

  第28题:

小张和小王在同一个学校读研究生,每天早上从宿舍到学校有

  6:

40、7:

00、7:

20和

  7:

40发车的4班校车。

某星期周一到周三,小张和小王都坐班车去学校,且每个人在3天中乘坐的班车发车时间都不同。

问这3天小张和小王每天都乘坐同一趟班车的概率在:

A3%以下B3%-4%之间C4%-5%之间D5%以上

  【解析】

  正确答案:

C。

  第29题:

所有虚拟经济的_______最终都会归结到实体经济上,而实体经济的_______最终又归结到一国经济政策上,经济政策的_______又归结到政治的博弈上。

这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研究复苏操作

  B.症状成长延续

  C.症结发展制定

  D.问题走势调整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根据“这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可知,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经济政策、政治的博弈之间存在着基本的逻辑关系。

  “症状”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故首先排除B;第三个空,“操作”与经济政策搭配不当,排除A;

  “症结”指的是问题的关键,而“发展”和“制定”显然比“走势”和“调整”概括得更全面,与“基本的逻辑关系”更搭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30题:

当你不再十分在意成功和失败,开始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审视走过的生命历程,温暖的阳光就会__________你曾经沧桑的心田,和煦的春风就会__________你曾经苦涩的心泪。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洒满吹干

  B.进驻拂干

  C.照亮擦于

  D.浸润拭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阳光”与“浸润”不搭配,排除D。

  “春风”与“擦干”不搭配,排除C。

与A相比较,B的“进驻”更侧重长期性,更能体现由外而内的过程,且用“拂干”比“吹干”更形象,更符合题干整体优美的文风,所以答案为B。

  第31题:

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C.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

  D.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选项A的错误在于,防卫过当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选项C的错误在于,在防卫过当的情况下,行为人仍然具有防卫意图,所以不可能是直接故意;选项D的错误在于,事后防卫与防卫过当完全不同,不能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所以。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第32题:

胜任力是指员工在工作情境中,为完成工作所具备并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动机等关键特征。

以下表现为胜任力的行为是()。

  A.小张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顺利完成了领导交给他的任务,得到同事们的称赞

  B.还在试用期的小王,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整理出合格供应商的名单和真实报价

  C.元旦刚过,小黄请叔叔和客户打招呼,为公司签订了一个大订单,打响“开门红”

  D.上个月,小周所在班组在全厂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班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B项并没有很好地完成工作,也没有体现出为完成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C项并不是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等来完成工作;D项参加考核并不是在“工作情境中”。

只有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第33题: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

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

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

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

  “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下列有关“和”与“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哲学概念的“和”与“同”早在先秦时期就被提出。

其概念之争在西周末年的书籍中早有记载

  B.

  “和”与“同”在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是孔子将其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

  C.

  “和而不同”这一观点的提出本身就遵循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和”与“同”两个概念在争辩中的进步发展

  D.

  “和”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一;

  “同”就是不顾事物之间的差异一刀切地要求统一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B项,“‘和’与‘同’在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的表述属妄加推断,原文只是说“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并没有涉及争论之初,两者是否对立,故B项不正确,当选。

其他三项均是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第34题: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决定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具有合理性,即合理地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某工商所因个体工商户李某曾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刚出狱,所以没收其未经有关部门检验而违法销售蛋糕所得的300元,又处以罚款1500元

  B.某省大型国有企业因生产的某种产品有些瑕疵,致使消费者无法正常使用。

该企业在召回瑕疵产品后.依然被省工商局吊销了营业执照

  C.某林业主管部门因木材市场紧俏,价格上涨,遂决定一次性采伐本林场五分之二的林木,给林场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D.某市行政复议机关,对王某因不服行政处罚而提起的行政复议进行审查后,认为被复议机关的处罚决定虽然合法,但因王某初犯且情节轻微,将罚款一万元改为罚款五千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