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6754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金融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

关于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暂行规定)》对:

“成绩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网络教育学院将有权选取部分论文(设计)全文汇编成集或者在网上公开发布。

如因著作权发生纠纷,由学生本人负责”完全认可,并同意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可以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保密的毕业论文(设计)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时间:

年月日

密级:

(请注明密级及保密期限)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民币分阶段的趋势分析,重点突出人民币汇率呈现该趋势的国内及国际原因,并通过总结该潜在因素,分析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及企业制定经济政策以及人们对未来心理预期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四个部分对中国人民币汇率趋势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第一部分通过对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情况以及研究意义的阐述,对论文的整体构成背景做了简要的介绍。

第二部分,主要从三次汇率改革的角度对中国人民币汇率发展的背景做了简要的概述,并分别对1994年、2005年以及2010年6月的三次汇率改革具体内容以及改革的目的给出了基本介绍。

第三部分从2005年7月汇改以后和2010年6月汇改以后两个时点出发,分别对两个时间段的人民币汇率趋势进行分析,通过表格和折线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现了我国人民币在近几年的汇率走向、整体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呈现该现象的原因。

第四部分结合第三部分总结的人民币汇率趋势,深入分析了出现该汇率走向的影响因素,分别从宏观经济层面及人民币内在原因阐述了近几年影响人民币汇率趋势的内在因素,并为预测人民币汇率未来趋势打下了基础。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最新的权威统计数据,总结最新的人民币汇率趋势,并分析了出现该趋势的原因及对未来可能的预测。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

对数据及趋势的更新,并根据趋势详细分析了影响人民币汇率趋势的多种情况及原因,以期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心理预期的影响起到最佳的指导作用。

关键字:

人民币汇率趋势分析

目录

1.导论 5

1.1研究背景 5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6

2人民币汇率概述 6

3人民币汇率趋势分析 7

3.1人民币汇率走势 8

3.2人民币汇率预测分析 9

4人民币汇率趋势影响因素 11

4.1宏观经济层面 11

4.2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 12

5结论 14

后记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1.导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世界金融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最新发展而倍受瞩目。

金融渗透的深刻性与广泛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汇率作为国际经济关系正常发展的重要纽带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所有领域,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日益提升,人民币正在国际金融及流通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从对人民币汇率趋势的简要分析与预测,分析了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国内与国际因素,对国家经济政策以及投资决策的制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刘墨梅(1988)从换汇成本和购买力平价的角度讨论了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客观基础,认为换汇成本比购买力平价更有解释力。

陈建梁(2000)支持把换汇成本作为我国汇率调整的主要依据,认为我国外汇工作者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方法,是有充分理论依据的。

其一是国际收支均衡论,或外汇流量平衡论:

我国国际收支项目中,资本项目的比重在增大,但在长期间内,仍是以经常项目为主,后者又以进出口贸易收支为主。

其二,我国外汇收支中,肯定是以出口外汇收入为主导的。

因此,以出口换汇成本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主要依据,是合理的。

换汇成本概念不仅包含了贸易收支平衡,还包含了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对比。

可贸易品的国际价格对比,直接影响换汇成本。

凯恩斯于1923年在《论货币改革》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即利率平价假说。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汇率由利率差异所决定,即一国货币的基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差异应近似等于该国利率和所兑换的货币国利率的差异。

杜金珉和郑凌云(2001)通过对中美两国利率差异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关系的检验与分析得出了很相似的结论,指出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很难直接而有效地适用于利率平价理论,因为中国的实际情况难以满足利率平价理论的大多数假设。

扬帆(1997)指出除了计划利率、外汇管制以外,外汇远期市场的缺乏也是影响利率平价发挥作用的重要体制性因素。

他指出:

人民币汇率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停留在商品市场层次上,利率平价对汇率的影响不是直接在资本市场上体现,而是通过商品市场体现。

易纲和范敏(1997)对中美间汇率和利率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认为由于人民币会不断向完全可兑换和资本自由流动迈进,中国的利率政策制定会越来越多地考虑市场因素,利率市场化是必然趋势;

将来中国的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受国际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利率平价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

在国际收支说的理论框架下很难进行实证检验,一般只能定性判断出变量变化后对汇率的相应变化的方向。

现在对国际收支与汇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不仅仅把汇率看成是被决定的变量,而认为两者间能够相互作用。

马晗(2010)在对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国际收支之间关系的研究方面自然也是如此。

其主要观点为,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波动的关键,汇率的波动实际上取决于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债权、债务数量。

当债权高于债务时,国际上对该国货币的供给小于需求,则该国货币升值;

反之,一国债务高于债权,国际上对该国货币的供给大于需求,则该国货币贬值。

谢多(1997)认为汇率并轨对对外贸易改善不大是因为目前一般贸易出口下降是由于出口退税政策和外贸体制因素造成的,这种结构性的问题不宜用汇率贬值的方法来解决;

因此,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下,贸易平衡的主要手段应是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不应是贬值。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人民币汇率是一把双刃剑,人民币升值既可以提升人民币的购买力,受惠者众多,而同时,其汇率的自由浮动亦会对目前的中国经济造成重大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不仅会在宏观层面上影响一国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经济增长、心理预期等,也会在成为国际政治势力追逐的话题,对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及至政治地位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危机后,人民币汇率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其对国内经济包括国际经济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分析影响人民币呈现该趋势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对制定经济政策及心理预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人民币汇率概述

1994年我国进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实现了多轨合并推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另一方面实行新的结汇、售汇制度在此背景下汇率自1994连续贬值的常态开始;

稳中趋升;

其主要原因可分析如下第一我国宏观调控措施开始见效、金融紧缩力度加大、经济增长速度逐渐降低、需求膨胀得到抑制因而进口方面不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的压力。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升值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而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复苏,全球经济不断的走强,在美元不断走强的形势下,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持续走软的现象。

2010年6月,人民币进行新的汇率改革,之前一直维持基本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2010年6月19日,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3人民币汇率趋势分析

3.1人民币汇率走势

3.1.1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

表3-12005.7-2011.9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情况一览表

年份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

汇率变动

2005

2.48

8.2765→8.0702

2006

3.25

8.0702→7.8081

2007

6.46

7.8061→7.3041

2008

6.50

7.2980→6.8230

2009

6.8329→6.8285

2010

3.15

6.8382→6.6227

2011.9

3.59

6.6215→6.3833

资料来源:

中国商务部网站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的汇率都一直保持着稳步上涨的态势,长涨速度在2010年出现了近几年的新高。

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2006年,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在3.25%,2007年,全国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在6.9%,而2008年上半年的人民币升值已经达到了6.1%,接近2007年全年水平,升值速度明显加快。

而在2008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速度开始放缓,出现了一个拐点,到第三季度仅为0.6%。

在此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多数处在6.82至6.85之间,人民币升值趋势出现明显放缓。

而在第四季度,由于美元的走强、出口条件恶化以及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又出现了小幅下降。

同时,由于国家经济政策从上半年为防止经济过热向下半年促进经济增长转变,亦促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停止稳步上升趋势。

2009年的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不变,对美元汇率基本在6.8382及6.8274之间。

一直到2010年新的汇率改革之前,人民币汇率基本维持在一个水平上。

2010年6月后,人民币兑美元屡破新高,升值压力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3.1.22010年新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

2010年6月实行新汇率改革之后,一直维持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2010年7月至今,中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平衡,顺差总体仍然保持较大规模。

新的汇率改革重在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而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保持了稳定的上升趋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在2010年7月的6.7775到2011年9月的6.3833,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并不断突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新高。

这不仅对人民币国际化造成新的压力,并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国际贸易形成了无形的压力。

3.2人民币汇率预测分析

我国人民币汇率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升值的压力之下,人民币汇率的几次升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但是,却没有根本上消除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可能性。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通知,这也同时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将会增加。

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有升有降,最高6.3833,最低6.8275,双向波动走势明显,这也说明人民币汇率弹性在不断增加。

此外,我国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方针进行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并没有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重估和调整,这亦使得人们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不断增加,从而促使人民币汇率增长的压力不断扩大,促进人民币升值。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是造成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重要原因。

中国30年来GDP的平均增长率为9.92%,高速的经济增长使得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投资大量涌入,国际收支资本项目迅速膨胀,促使人民币升值。

此外,来自国际上的压力也对人民币汇率升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认为中国生产率的提高及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是造成其国内通货紧缩及失业率上升的原因,从而造成人民币升值巨大的国际压力。

4人民币汇率趋势影响因素

4.1宏观经济层面

4.1.1中国的贸易顺差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6月,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22亿美元,进口增速继续放缓,而出口速度始终保持平稳增长。

出口稳健扩张意味着外需依然旺盛,进口放缓则显示着国内采取的紧缩性经济政策已经对国内需求产生了抵制作用,也同时引发了对未来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市场预期。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各种收支的总和。

2005年7月,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市场供求对汇率的变化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人民币贬值和外币的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

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人民币汇率上升。

截至2011年9月,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071亿美元,巨额的国际顺差势必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不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给人民币汇率直接带来很大的升值压力。

我国国际收支一直以来处于顺差的形势下,每年的贸易顺差会带来大量的外资,大量外资流入国内市场。

而大量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后,势必增加人民币的流动性,使得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增大。

同时,国际贸易的顺差也使得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增加,也增加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4.1.2外汇储备

2011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197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而此纪录距离外汇储备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不足一年。

2011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2016.83亿美元,过多的外汇储备压力,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大,从而增加了国内基础货币投放量,加重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也势必对经济发展形成负面影响。

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不仅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且日趋长期化。

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攀升使人民币供不应求,而在现有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下,央行尚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将继续推动人民币不断升值。

2011年一季度,我国实现贸易逆差10亿元,但同期外汇储备增长却高达1973亿美元。

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背后,实际也是以外汇储备规模的剧增作为代价。

4.1.3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增长状况始终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相应上升。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是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根本原因。

我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增长,使得人民币均衡汇率本身也会不断的升值,中国30年来GDP的平均增长率为9.92%。

2010年中国GDP增幅10.3%,2011年一季度达到9.8%,二季度达到9.6%,三季度GDP达到32.07万亿元,实体经济增长态势良好。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人民币升值成为了一种长期的发展趋势。

4.1.4缓解通货膨胀

一国货币价值的总水平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着一国商品、劳务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由于通货膨胀国内物价上涨一般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这些变化通过影响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信用地位导致汇价下跌。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6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4%,创下36个月以来的新高。

而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成本上涨推动的,尤其是食品价格的上涨,且由于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因而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始终存在,也在推动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扬。

缓解通货膨胀局势的一个解决途径就是包括加息在内的紧缩的经济政策,通过收紧流动性来抑制需求,降低进口。

但是提高利率无论从频率和幅度上都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且对于输入型通货膨胀作用甚微,因而,短期内较为有效而直接的价格工具仍然是人民币汇率升值。

4.1.5心理预期

现实生活中投资者往往根据自身对未来汇率的主观评价来决定资本转移的数量和方向这对外汇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往往起到加大外汇波动幅度的作用如1995年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持续上升其中市场交易者的心理预期起到了很大作用

4.2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

4.2.1美元低利率

一国国内本币利率的下降将导致国内资本流出,而利率上升将吸引国外资本的流入,从而形成由利差引起的套利活动,是国际资金流动的一种主要方式。

资本流动将引起外汇市场供求变化,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一国利率提高、信用紧缩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

反之则引起货币的贬值。

自爆发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至0-0.25%,至今仍维持低利率政策,而由于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国的人民币国内利率多次进行调息,利率不断上升。

中美利差的加大,势必将吸引热钱流入,从而吸引国际游资的涌入,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4.2.2美国经济复苏不稳定

美国2011年一季度GDP仅增长1.8%,二季度仅1.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月17日,下调美国2011年GDP增长预期至2.5%,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水平。

而与此同时,美国财政赤字过高,2010年以来,美国财政赤字有所减少,但仍高达1500亿美元。

2011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升至16.4万亿美元,其在调整债务上限的决议也可能拖累美国的经济复苏。

内部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与财政赤字,使美国在对外贸易上求得突破口,致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将其经济复苏的矛头指向国际市场,将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作为经济复苏的借口,促使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增大。

4.2.3美元失业率增加

2011年7月8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美国6月非农就业仅增加1.8万人以来最低,6月失业率升至9.2%,创2010年12月以来最高,而造成此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制造业就业数据的拖累。

美国认为人民币是造成美国出现严重的制造业失业问题的原因之一,因而一直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上施加压力。

美国认为,中美两国出现的国际贸易不平衡是导致美国失业问题的原因,我国对美国贸易的顺差,使得美国企业面临破产,失业增加,而中国不仅扩大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