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泗水县事业单位人才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6868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济宁泗水县事业单位人才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济宁泗水县事业单位人才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济宁泗水县事业单位人才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济宁泗水县事业单位人才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济宁泗水县事业单位人才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济宁泗水县事业单位人才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山东济宁泗水县事业单位人才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济宁泗水县事业单位人才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济宁泗水县事业单位人才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docx

山东济宁泗水县事业单位人才

  年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

  第1题:

解决中东面临的种种棘手问题,如果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由集权走向分权.国家面临的沉疴将不治而愈,这种做法不过是__________,它只会使这些国家由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缘木求鱼

  B.南辕北辙

  C.一曝十寒

  D.抱薪救火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由“使这些国家由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可知,句意是说方法不正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曝十寒”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与句意不符,排除C项。

  “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芷好相反;

  “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由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只是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不含有与初衷相反或是使问题扩大的意思,故排除

  B.D项。

本题答案为A。

  第2题: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

  A.企业

  B.市场

  C.银行

  D.政府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我们建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其中,市场经济起基础性作用,其主体是企业.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也就是政府。

故选D。

  第3题:

下列属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是()。

  A.国有企业的厂长负责制

  B.国家重点大学的校长负责制

  C.乡政府的乡长负责制

  D.开发公司的经理负责制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宪法》第一百零五条第二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

故选C。

  第4题: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其治疗血虚引起的四肢拘挛疼痛时,与下列何药配伍最佳

  A.赤芍

  B.木瓜

  C.甘草

  D.延胡索

  E、鸡血藤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第5题:

男性,27岁,腹泻半天,呕吐3次。

腹泻为淘米水样,半天已10余次,无腹痛,感口渴、乏力,粪检:

WB.C.(2—5)/HP,余

  

(一)。

该腹泻的主要发生机制是()。

  A.渗出性腹泻

  B.渗透性腹泻

  C.分泌性腹泻

  D.吸收不良性腹泻

  E、肠动力增强性腹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第6题:

关于山体滑坡产生的地理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体岩土的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

  B.地下水活动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突出

  C.坡度大于10°、小于45°,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D.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D项是山体滑坡产生的人为原因,而非地理原因,故应选D。

  第7题: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学习属于()。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顿悟学习

  D.意义学习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第8题:

2,1,3,10,103,()

  A.8927

  B.9109

  C.9247

  D.10619

  【解析】

  正确答案:

100,a+b=75,解得a=55。

故答案为A。

18:

答案A。

.19:

答案C。

20:

答案D。

  第9题:

某同学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需要称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一般内驱力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认知内驱力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理解,并掌握知识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一般内驱力说法不妥。

题干所述属于附属内驱力。

  第10题:

下列有关“通告”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发布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的事项

  B.通告发布机关的级别一般比公告发布者低

  C.告知的范围比公告宽泛

  D.通告的文字具有强制力和严肃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时使用的公文。

告知的是在相关单位的“一定范围内”,而公告是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公文。

告知范围是国内外。

所以说,公告的告知范围要远远大于通告的。

故选C。

  第11题:

目前,我国采用三角形符号作为塑料回收标志,一般标在塑料瓶底。

三角形标志里面的数字表示该塑料瓶是否可以循环使用。

当数字大于等于()时表示该塑料瓶可以循环使用。

  A.5

  B.4C.3

  D.2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目前,我国采用三角形符号作为塑料回收标志,一般标注在瓶底。

三角形里边有1—7七个数字,每一个数字代表不同的材料,如果制品是由几种不同材料制成的,标示的则是主要材料。

只有标识为5—7的塑料瓶才可重复使用。

  第12题:

某次考试,题目是30道,每题选对所有正确选项3分,少选且正确的1分,不选或选错倒扣1分,小王最终得分为50分,现要求改变评分方式,选对所有正确选项得4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不选或错选倒扣2分,问这种评分方式下小王将得多少分?

  A.40

  B.55

  C.60

  D.65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

设三种情况的题目数分别为x道,y道和30-x-y道。

则有方程3x+y-(30-x-y)=50,整理得:

2x+y=40。

更改后得分为:

4x+y-2(30-x-y)=3(2x+y)-60=60。

答案为C选项。

  第13题:

权益资本:

是指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金以及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留存收益(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下列符合权益资本的是()。

  A.张总将自己的股份卖给公司另一个股东,套现2000万

  B.李总将自有厂房的一半租给另一家工厂,获得10万元租金

  C.小王的同学办公司,小王借给他50万

  D.某上市公司将部分利润分红给股东,还剩1亿元用来扩大生产规模

  【解析】

  正确答案:

D。

  第14题:

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A.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

  B.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

  C.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

  D.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两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选项A中,甲的罪过形式明显是间接故意(放任)。

在间接故意的情形下,按照实际造成的危害结果定性,因此选项A应该定在故意伤害罪。

根据《刑法》第238条第2款,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并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依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因此,选项B应选。

根据《刑法》第239条第1款,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仍按照绑架罪定罪处罚。

选项D的行为客观上危害公共安全,构成放火罪。

  第15题:

哲学的党性原则指一切哲学都分别属于()。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无产阶级哲学和资产阶级哲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哲学的党性原则指哲学不是唯物的,就是唯心的,总之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16题: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文化权利

  C.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D.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自治结合起来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17题:

汶川地震一开始测定是

  7.8级。

过了两三天之后,修订为

  8.0级,这是因为地震以后我们获取的地震记录资料不断增多,不仅是国内的.国际上的各方面地震资料也不断地增多。

至少各个国家测定的震级有差别,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各个国家所用的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存在差别;另外一个原因是地震震级还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我们现在测的里氏

  8.0级是面波震级,还有利用破裂的错动量和破裂长度等来测定的。

类型不同,给出的数字也有一些差别。

这也是不同的国家对同一个地震给出的震级有差别的原因。

根据以上文字,汶川地震修订为

  8.0级的主要原因是()。

  A.各个国家所用的地震台网观测资料的差别

  B.利用破裂的错动量和破裂长度等来测定的

  C.我国地震测量技术逐步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接轨

  D.我们获取的地震记录资料的增多使得测定更准确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材料主要阐述了汶川地震修订为

  8.0级的原因,是因为地震以后我们获取地震记录资料的不断增多,使得测定更加准确和科学。

  二、三、四句介绍了不同的国家对同一个地震给出的震级有差别的原因。

A项是各个国家测定的震级有差别的一个原因。

B项与材料不符。

C项是无中生有。

D项是主要原因,第18题:

回答生命终极意义的是哲学,而艺术所要表现的是人们追问和坚守终极意义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艺术最动人之处,不是揭晓生命终极意义,不是追问的结果,而是追问的过程,是追问过程中的焦虑、冲动、顿悟。

人对生存终极意义的追问是痛苦的,那痛苦源于终极问题的纠缠,所以这个过程是一种心灵挣扎的过程,是一种经历炼狱的过程,是人对物质和欲望世界摆脱和超越的过程。

伟大的艺术就是让我们经历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犹如朝圣者,全身心地投入,一步一匍匐,从远方来,到远方去,完成一次净化和洗礼。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艺术体现了人对生命终极意义追问的过程

  B.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恰是艺术的最动人之处

  C.艺术的本质是追寻哲学问题答案的过程体验

  D.艺术用来稀释人对生命意义追问过程中的痛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文段的首句即为主旨句,指出“艺术所要表现的是人们追问和坚守终极意义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主旨句之后的内容则指出,艺术的动人之处和它的意义所在也正是对生命终极意义追问过程的体现。

由此可知,A项所述为对文段主旨的概括。

B项是对文段片面的理解。

C项偷换概念,文段只是说“回答生命终极意义的是哲学”。

D项所述无中生有。

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19题:

东印度公司的发展在荷兰带起一批富裕的资产阶级,充足的资本使得像填海造田这样的昂贵工程得以开展,大量良田随之出现,投资人获得巨大利益。

当整个欧洲的艺术潮流还是以皇家和贵族为主导时,荷兰则是资产阶级主导着艺术和文化。

传世的许多17世纪荷兰绘画并非像常规那样为王室或教堂绘制,而是为了在市场上自由买卖而作。

荷兰的中产阶级第一次带起大规模购买艺术品的潮流。

这段话意在说明()。

  A.17世纪荷兰艺术发展的独特背景

  B.17世纪的荷兰引领着欧洲的潮流

  C.资产阶级在荷兰社会中所处的支配地位

  D.东印度公司对荷兰经济所起的重要作用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由文段中的“艺术潮流”、“艺术和文化”、“绘画”、“艺术品”可知,文段重点要说明的是关于荷兰的“艺术”的问题。

  B.C.D三项都没有提到“艺术”这个主题词,故都排除。

本题答案为A。

  第20题:

对于教中人来说,宗教统一的就是和平,这果实中包含着无限的幸福。

它使信仰不倒,仁爱不灭;教会外在的和平,渗入和平纯净的内心;它将矛盾重重、___________的文字苦役变成阅读、写作、修行和祈祷的___________文章。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后果喋喋不休道德

  B.结果争论不休虔诚

  C.目的积重难返宗教

  D.成果相互抵牾恬淡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首先看第一空,“后果”一般指有害的或者不幸的结果。

  “和平”无论如何也说不上是个有害的结果,故首先排除A项。

由后句的“果实”可以判断出和平应该是宗教统一的结果,而不是目的,故排除C项。

再看第二空,“相互抵牾”是指相互矛盾、相互冲突,与前文的“矛盾重重”语义重复,故排除D项。

从语义上看,因为存在许多矛盾,所以导致争论不休,B项是符合逻辑的。

而第三空的“虔诚”也与前文的“修行和祈祷”相呼应。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21题:

火车和汽车车厢基本上是个金属封闭结构,在车厢里听不清半导体收音机的广播,却可以通过手机和外界通话,原因是()。

  A.半导体收音机的灵敏度大大低于手机

  B.二者电磁波的电磁场强度不同,穿透车厢的能力不同

  C.二者电磁波频率不同,穿透车厢的能力不同

  D.半导体收音机和手机接收和处理电磁波信号的机理不同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手机的电磁波频率比半导体的电磁波频率低,穿透能力比较强。

故选C。

  第22题: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A.被动的合作学习

  B.自觉合作学习

  C.主动学习

  D.主动合作学习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动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第23题:

小周在2020年将20万资金全部用于投资股票,年底赚了8万;而2020年同样的投资却亏损了10万。

小蔡在这两年内将20万资金中的3万投资股票,5万投资国债,10万存入银行,2万购买保险,共获利3万。

上述事例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盈亏取决于投资结构②分散投资有利于规避风险③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④投资项目越多收益越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考试大+在线考试中心—

  D.②③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单以小周的投资经历可以看出,他采用的是高风险的投资,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

对比小周和小蔡的投资经历,小周投资项目比较单一,而小蔡的投资项目较多,较好地分散了投资的风险。

故本题选D。

  第24题:

为了巩固学习的效果,小明每天放学回家后,将当天所学内容给爸爸妈妈讲一遍,这种学习策略是()

  A.寻求他人支持策略

  B.复述策略

  C.时间管理策略

  D.监控策略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B小明将当天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以巩固知识,采用的是复述策略,本题会误选寻求他人支持策略,寻求他人支持策略是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

  第25题: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

  A.历史方位

  B.历史方向

  C.历史起点

  D.历史阶段

  【解析】

  正确答案:

暂无解析。

  第26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法观点的是()。

  A.

  “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屏障”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

  D.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体现的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是辩证法的观点。

A项将认识与存在孤立开来,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项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不承认相对静止。

故本题答案选C。

  第27题:

  “过渡理由”效应是指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心中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的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过渡理由”效应的是()。

  A.由于受到舆论的压力才迫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的人,舆论压力一旦失去,他的行为也会自然地超出道德的范围

  B.某研究所研究员小张干一行爱一行,刻苦钻研业务,将研究工作变成自己的兴趣所在,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处于管理岗位的人会发现奖励的刺激会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员工保持高涨的热情,但是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不变,一旦失去外在奖励或者奖励无法满足员工的需要时,结果就会反而不如从前

  D.一位老人把附近吵闹的孩子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即不再给予报酬,结果,孩子们对大声吵闹失去了兴趣,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过渡理由”效应的关键信息是:

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

A项行为是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的舆论压力控制,符合定义;B项是先干一行而后爱一行,由外部的工作导向转向内部的兴趣导向,与关键信息不符;C项员工的热情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的奖励控制,符合定义;D项孩子吵闹的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老人的奖励控制,符合定义。

故答案选B。

  第28题:

健康的人体必须保持微碱性状态,以pH值在7.3左右为宜。

如果人体血液呈酸性,血黏度和胆固醇都比较高,人就容易疲劳,同时人体的抵抗力也会下降。

而荤菜几乎都是酸性食品(奶类、血制品例外),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节日饮食切莫餐餐都只吃大鱼大肉,要有碱性食物搭配着吃,以求人体的酸碱平衡。

含碱量最高的要数海带,其次是青菜、莴笋、生菜、芹菜、香菇、胡萝

  b、萝b等等。

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是()。

  A.吃海带能驱除人体疲劳

  B.血液呈酸性人体就会疲劳

  C.人体健康与pH值密切相关

  D.人体pH值为强碱性最宜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文段中提到“健康的人体必须保持微碱性状态”,科学上用pH值来表示酸碱度。

因此C项符合文意。

文段中只说到人体血液呈酸性的话,就容易疲劳,但是没有说吃含碱量高的海带就能驱除疲劳,所以A不正确;文段中说“如果……人就容易疲劳”,B项说法绝对;文段中说的是“健康的人体必须保持微碱性状态,以pH值在7.3左右为宜。

”所以D不正确。

故选C。

  第29题:

宋朝的朱熹,曾经给《论语》做过注释,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

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人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也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使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由于语言不通,朱熹对《论语》的注释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

  B.不同的语言、方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沟通和交流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地区,语义语音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

  D.孔子、颜回和子路讲的方言和朱熹讲的方言是完全不同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文段第一句通过朱熹的例子引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差异;第二句话是说地域的不同一样会造成语言的差异。

由此可以看出,这段话要表达的主旨是“由于历史时期和地域的不同,会造成语言的差异”。

所以答案是C。

  第30题: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外部行为

  B.心理变化

  C.目标活动

  D.操作技能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第31题:

下列关于声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会产生比普通声波更强的震动,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时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污垢层在冲击波的作用下被剥离下去,即分散及脱落,从而达到清洁的目的。

它不能体现“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项说法错误,其他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32题:

  “泡沫论”的支持者并非杞人忧天。

如果从2008年10月28日的最低点1664点算起,截至2009年8月6日的收盘价3365点,A股涨幅已经超过了l00%。

而从市盈率和市净率来分析,似乎也很容易得出A股泡沫严重的结论。

根据8月3日汤森路透全球主要股市估值和表现对比表,上证综指的静态市盈率和市净率已经分别达到28.03和3.77,在全球股市中名列前茅。

根据这段文字,作者要表明的观点是()。

  A.A股没有泡沫

  B.A股的泡沫达到历史最高点

  C.A股可能存在泡沫

  D.A股绝对存在泡沫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根据文段首句“‘泡沫论”’的支持者并非杞人忧天”以及“似乎也很容易得出A股泡沫严重的结论”说明,泡沫在A股中存在有一定的可能性的观点。

  第33题:

李赫,张岚,林宏,何柏,邱辉,5位同事近日他们各自买了一台不同品牌小轿车,分别为雪铁龙,奥迪,宝马,奔驰,桑塔纳。

这五辆车的颜色分别与5人名字最后一个字谐音的颜色不同。

已知,李赫买的是蓝色的雪铁龙。

以下哪项排列可能依次对应张岚,林宏,何柏,邱辉所买的车?

  A.灰色奥迪、白色宝马、黑色奔驰、红色桑塔纳

  B.黑色奥迪、红色宝马、灰色奔驰、白色桑塔纳

  C.红色奥迪、灰色宝马、白色奔驰、黑色桑塔纳

  D.白色奥迪、黑色宝马、红色奔驰、灰色桑塔纳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分析推理类题目。

此题的突破口是“这五辆车的颜色分别与5人名字最后一个字谐音的颜色不同”,由这句话结合排除法可推出正确答案。

张岚的“岚”谐音是蓝色,所以张岚的车不是蓝色的;林宏的“宏”谐音是红色,所以林宏的车不是红色的,排除B项;何柏的“柏”谐音是白色,所以何柏的车不是白色的,排除C项;邱辉的“辉”谐音是灰色,所以邱辉的车不是灰色的,排除D项。

只有A项符合。

  第34题:

据悉,科学家已在肝脏中找到了真正清除炎症细胞的“功臣”之一——LSECtin。

  LSECtin能选择性地识别出被激活的炎症细胞,有效制止它们繁殖并抑制它们产生炎症因子。

科学家利用最尖端的基因剔除技术,从动物机体内完全去掉LSECtin,发现机体内的炎症细胞明显增多,炎症因子也会随之急剧增加。

人们由此推测,LSECtin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治疗肝脏炎性疾病的特效药物。

以下各项判断如果为真,则哪项最能支持上述推测?

()

  A.给患有急性肝炎的动物注入LSECtin后,发现其肝脏内的炎症因子明显减少

  B.肝脏能清除不断从血液中循环到肝脏内的炎症细胞

  C.LSECtin是迄今为止第一个被发现的在肝脏中特异表达的免疫调控分子

  D.这项重要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肝脏免疫学理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题干通过去掉LSECtin炎症明显增多来得出LSECtin对治疗肝脏炎性疾病有作用的结论;如果再加上“摄入LSECtin炎症因子减少”的论据,显然让论证更有说服力,故选A。

  第35题:

牙科医生经过化验发现,使用了3周的牙刷,细菌数量高达百万,等于超过9杯抹布水的细菌量,以及29个一元硬币的细菌量,是马桶水细菌含量的80倍!

这段话的风格最有可能出自()。

  A.散文

  B.科普文

  C.杂文

  D.议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