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市庐阳区事业单位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6998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合肥市庐阳区事业单位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合肥市庐阳区事业单位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合肥市庐阳区事业单位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合肥市庐阳区事业单位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合肥市庐阳区事业单位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合肥市庐阳区事业单位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

《安徽合肥市庐阳区事业单位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合肥市庐阳区事业单位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合肥市庐阳区事业单位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docx

安徽合肥市庐阳区事业单位

  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

  第1题:

某篮球比赛14︰00开始,13︰30允许观众入场,但早有人来排队等候入场,假设从第一个观众到来时起,每分钟来的观众人数一样多。

如果开3个入场口,13︰45时就不再有人排队;如果开4个入场口,13︰40时就没有人排队。

那么第一个观众到达的时间是()

  A.13︰00

  B.13︰05

  C.13︰10

  D.13︰15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A。

开3个入场口,进场时间为15分钟;开4个入场口,进场时间为10分钟。

根据公式2可得每分钟来的观众人数为(3×15-4×10)÷(15-10)=1(人)。

令每分钟来的观众人数为1,根据公式1可得

  13:

30允许入场时的排队人数为(3-1)×15=30(人)。

因为

  13:

30时已经来了30个观众,而每分钟来的观众人数为1,所以第一个观众到达的时间是

  13:

00。

  第2题:

结构化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

能体现事物各种内在关系如()

  A.上下关系

  B.平行关系

  C.并列关系

  D.网络关系

  E、交叉关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C,E。

教学内容一体化要体现事物的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

  第3题:

吴越历史舞台的中心在哪里,多年以来一直是学者与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

尽管古籍文献对此有所__________,但是多__________,有的虽言之凿凿却只是演义。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论证浮光掠影

  B.涉及穿凿附会

  C.记载语焉不详

  D.描述轻描淡写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先看第一空,与“古籍文献”对应,应用“论证”或“记载”,“涉及”和“描述”不够严谨,由此排除

  B.D。

第二空中,“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其词义不合要求,由此排除A。

故本题答案为C。

  第4题: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封建文化的复兴

  C.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

  D.现代文化的兴起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文艺复兴的实质:

西欧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包括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主要的是“人文主义”的兴起,艺术风格的更新,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发展,印刷术的应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等等。

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伟大的转折。

它是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新政治、新经济要求的反映,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简单来说,文艺复兴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本题选C。

  第5题:

甲与乙共谋盗窃汽车,甲将盗车所需的钥匙交给乙。

但甲后来向乙表明放弃犯罪之意,让乙还回钥匙。

乙对甲说:

  “你等几分钟,我用你的钥匙配制一把钥匙后再还给你。

”甲要回了自己原来提供的钥匙。

后乙利用自己配制的钥匙盗窃了汽车(价值5万元)。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的行为属于盗窃中止

  B.甲的行为属于盗窃预备

  C.甲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

  D.甲与乙构成盗窃罪(既遂)的共犯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本题中甲、乙共谋盗窃汽车,虽然后来甲向乙表明放弃犯罪,但是犯罪的钥匙是他配的,事实上是参与了犯罪,是盗窃罪的共犯。

故选D。

  第6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强求/牵强纤夫/纤尘不染来日方长/拔苗助长

  B.宿仇/宿将落笔/失魂落魄差可告慰/差强人意

  C.解嘲/押解蹊跷/另辟蹊径一脉相传/名不虚传

  D.卡片/关卡度量/置之度外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A项中“纤夫”应读为(qian),“纤尘不染”应该读为(xian);

  “来日方长”应读为(chong),“拔苗助长”应读为(zhang)。

C项中“解嘲”应读为(jie),“押解”应读为(jie);

  “蹊跷”应读为(qi),“另辟蹊径”应读为(xi)。

D项中“卡片”应读为(ka),“关卡”应读为(qia);

  “方兴未艾”应读为(ai)。

  “自怨自艾”应读为(yi)。

B项每对读音均相同。

故选B。

  第7题:

你要问打工仔们的梦想是什么,答案__________,做生意赚钱、发财,其他一切在这之后都会到来。

在工厂的仓库里,他们幽默地把拉货的油压葺称作“宝马”。

他们倒是想拥有真正的宝马,或者至少是“宝马”式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约而同坐骑

  B.如出一辙财富

  C.出乎意料待遇

  D.大同小异生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在文段中,“宝马”象征着财富,文段表达的也正是打工仔们对财富的渴望,由最后一句中的“至少”可知,最后一空应填入“财富”,而“‘宝马’式的生活”相对于一辆宝马车而言是更加难以企及的,不能用“至少”修饰。

  “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由文段大意可知,打工仔们对于“梦想是什么”的答案都围绕着财富,可见他们的回答虽有差异却是十分相似的。

故第一空应填“如出一辙”。

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8题:

有关《行政许可法》,下列哪一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

  A.国务院可以通过决定的形式设定许可

  B.部门规章可以设定临时的行政许可

  C.省级政府规章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D.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常委会可以通过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设定许可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略。

  第9题:

幸福是一个万花筒,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幸福观。

有人将锦衣玉食、宝马香车、高官显位理解为幸福;有人把粗茶淡饭、家庭和睦、平平安安视为幸福;有入把放下当成幸福,有人把占有当成幸福;有人把履行职责视为幸福,有人把无官一身轻视为幸福。

有人说被别人侍候着就是幸福,有人说幸福是为别人而奔忙。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强调()。

  A.人们的幸福观各有不同

  B.人们的幸福观不尽相同

  C.人们对幸福有各自的理解

  D.人们追求各种各样的幸福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文段的行文脉络很清晰,首句即是主题句。

本题关键在于对主题句的理解和对选项侧重点的分析上。

主题句是指人们的幸福观可能都不相同,强调的是幸福观的不同,但不是都不相同。

A项,强调人们的幸福观都不相同,与主题句不符,故排除;B项,强调人们的幸福观相同中有不同,但文段并没有提到人们幸福观的相同之处,亦排除。

D项,强调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并且还强调人们追求幸福种类的多样性,与主题句不符,故排除。

所以本题选C。

  第10题:

.

  A.A

  B.B

  C.C

  D.D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5:

答案D。

注:

本题争议较大,题干中每个数字都可以被3整除,因此C项答案也是合理的。

6:

答案C。

7:

答案D。

8:

答案C。

9:

答案D。

10:

答案B。

B。

设这项工程为单位1,则甲的速度为吉,甲乙共同速度为1/2么乙的速度为1/2-1/6-1/3则乙做完这项工程需要3天。

故正确答案为B。

11:

答案A。

D。

中间的数等于其他三个数的乘积。

12:

答案B。

13:

答案B。

B。

14:

答案B。

  第11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翻番”,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

下列关于“两个翻番”表述错误的是()。

  A.党的十八大首次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提出了量化目标

  B.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每人收入预计都能够实现倍增

  C.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是GDP翻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到2020年我国GDP预计将超过2000年GDP的4倍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B

  【解析】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

”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本题选择B项。

  第12题:

一般认为,出生地间隔较远的夫妻所生子女的智商较高。

有资料显示,夫妻均是本地人,其所生子女的平均智商为

  102.45;夫妻是省内异地的,其所生子女的平均智商为

  106.17;而隔省婚配的,其所生子女的智商则高达

  109.35。

因此,异地通婚可提高下一代智商水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统计孩子平均智商的样本数量不够多

  B.不难发现,一些天才儿童的父母均是本地人

  C.不难发现,一些低智商儿童的父母的出生地间隔较远

  D.能够异地通婚者是智商比较高的,他们自身的高智商促成了异地通婚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削弱型题目。

结论是“安装室内自动洒水器对灭火的意义不大”,论据是“90%的房屋着火都是被家庭成员扑灭的”。

D项指出起火时家人不在场是导致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故安装室内自动洒水器还是有意义的.削弱了题干的结论。

A项没有经过正规灭火技能训练,与安装室内自动洒水器无关系,不能削弱;B项可以反驳安装室内自动洒水器,但不能反驳其灭火作用;C项加强了题干结论。

  第13题:

转基因主粮被批准在中国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种植推广,震惊了全国各界的爱国志士,也让略有知情的普通民众__________。

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早已在国内外暴露,多数人却__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心惶惶不以为意

  B.惊恐万状置若罔闻

  C.心存芥蒂漠不关心

  D.惶恐不安浑然无知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惊恐万状: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心存芥蒂:

指心里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绪。

转基因食品有危害,因而中国批准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会让民众感到不安、害怕,但“略有知情”又意味着民众担忧的程度有限,不至于“惊恐万状”。

而前文说“震惊”了爱国志士,因此“心存芥蒂”的程度又太浅,故排除

  B.C项。

浑然无知:

形容糊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

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第二空说虽然转基因食品的危害已经暴露,但是多数人却仍然糊里糊涂,毫不知情,而不是轻视,不放在心上,应选择“浑然无知”。

故本题选D。

  第14题:

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是()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自我反省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

教师的自我反省能力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检讨的过程,不属于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15题:

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A和B两个项目,已知甲队单独完成A项目需13天,单独完成B项目需7天;乙队单独完成A项目需11天,单独完成B项目需9天。

如果两队合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两个项目,则最后一天两队需要共同工作多少时间就可以完成任务()

  A.

  B.

  C.

  D.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

做差。

第一次做差结果为15,12,9,6,所以后面一项为3,后面一项为47。

8:

答案B。

9:

答案D。

D。

当小张和小李速度相等时,他们的速度均为(120+40)÷2=80(米/分钟),此时小张已经追上小李(120-80)÷10=4(次)。

  10:

答案D。

11:

答案D。

D。

12:

答案C。

C。

先设工作总量为1,1台大型收割机的效率为a,1台小型收割机的效率为b,再根据公式和已知条件列方程组要想在一天内收完小麦,需要大型收割机1÷(1/12)=12(台),或小型收割机1÷(1/30)=30(台),小型收割机比大型收割机多用30-12=18(台)。

13:

答案D。

D。

14:

答案B。

.15:

答案C。

C。

  设三种情况的题目数分别为x道,y道和30-x-y道。

则有方程3x+y-(30-x-y)=50,整理得:

2x+y=40。

更改后得分为:

4x+y-2(30-x-y)=3(2x+y)-60=60。

答案为C选项。

  16:

答案A。

A。

中间数字既是左斜线对角数字之商,也是右斜线对角数字之差。

因此未知项为42÷3=16-2=14。

17:

答案D。

  第16题:

  ()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高纲领。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助

  D.社会优抚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

故选B。

  第17题:

城市群:

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聚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根据上述定义,下面属于城市群的是()。

  A.浙江省

  B.华东六省一市

  C.长三角经济区

  D.港澳台地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城市群的定义要点是:

①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②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

A项浙江省不符合要点②:

B项华东六省一市范围过大,不符合要点②中“城市”这一要点;D项港澳台地区三者不在同一范围内,不符合要点①。

故答案选C。

  第18题:

某届“百花奖,,评选结束了。

甲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黄河颂》获得最佳故事片奖,乙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孙悟空》获得最佳美术片奖,丙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白娘子》获得最佳戏曲片奖。

授奖大会以后,甲厂的导演说:

  “真是有趣得很,我们三个人的姓分别是三部片名的第一个字,而且,我们每个人的姓同自己所拍的片子片名的第一个字又不一样。

”这时候,另一个姓孙的导演笑着说:

  “真是这样!

”基于以上题干,可推出这三部片子的导演各姓什么?

()

  A.甲厂导演姓孙,乙厂导演姓白,丙厂导演姓黄

  B.甲厂导演姓白,乙厂导演姓黄,丙厂导演姓孙

  C.甲厂导演姓孙,乙厂导演姓黄,丙厂导演姓白

  D.甲厂导演姓白,乙厂导演姓孙,丙厂导演姓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由题干可以推出甲厂厂长不姓孙、黄,乙厂厂长不姓孙,丙厂厂长不姓白,则甲厂厂长姓白.乙厂厂长姓黄,丙厂厂长姓孙。

故选B。

  第19题:

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

二人都可算作

  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

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

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

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

  《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

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文段可以分为两层,前三句话是总述,点明了文段的主旨――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的伟大剧作家,但是二人的剧本写法不一样。

之后的内容是分说,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为例,具体比较二者艺术风格的不同。

因此,只有C项完整地概括了文段的主旨。

A项的“伟大之处”仅在第二句话中提到,偏离了文段的主旨。

B项只提到了《牡丹亭》,过于片面。

D项,文段的主体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中外古典戏剧”无端扩大了主体范围,且“共同点”表述有误,文段主要阐述不同之处。

故选C。

  第20题:

造成我国近海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重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生活污水和富含有机物的工业废水被直接排入大海

  B.渔业捕捞强度增长的失控

  C.近海的石油开采

  D.近大陆架消化污染的能力比较差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当酒瓶突然向右移动时,瓶子中的酒由于惯性,重心应向左移动,气泡受到挤压向右移动。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21题:

  《老子》中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表明()。

  A.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

  B.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质变优于量变

  D.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题干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这说明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故本题答案选A。

  第22题:

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学。

这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A.启发性

  B.循序渐进

  C.直观性

  D.因材施教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第23题:

第四届中国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于2020年9月16日在太原开幕。

本届能源博览会以()为主题,会期3天,商务活动主要包括高峰论坛、投资贸易洽谈和签约、国内外重要企业专题推介等。

  A.

  “国家级、国际化、专业性”

  B.

  “绿色能源与转型跨越”

  C.

  “绿色能源、循环经济和转型发展”

  D.

  “21世纪煤炭、能源、环境和谐发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略第24题:

00每度0.9元,12:

O0到24:

00每度1.5元,0:

00到6:

00每度0.3元

  C.某酒厂生产的52。

白酒,批发价每瓶售价102元,零售价每瓶128元

  D.某品牌手机内存8GB的售价4888元,16GB的5388元,32GB的6288元12:

近年来,有个别地方出现孩子辍学现象,这与某些家长的认识有关系。

有些农村家长认为,反正孩子今后长大要外出打工,现在根本没必要上学读书。

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据此,可以推出()。

  A.有些长大不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读书

  B.有些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上学读书

  C.所有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都没必要上学读书

  D.有些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没有必要上学读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指的是这句话前面的文字,正确的认识应该是“今后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上学读书”即B项所述。

  第25题:

上访本属群众反映意见和呼声的正当权利,信访工作也是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

群众有问题找政府,这是对政府的信任,如果置之不理或敷衍塞责,不但有违政权宗旨,而且致使群众有话无处说,有冤无处诉,不满情绪不得排解,只好积压在心。

  但社会对公众情绪的包容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达到极限,就会民怨沸腾,最终在沉默中爆发,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先例啊!

本段文字主要是在强调()。

  A.得民心者得天下

  B.信访工作的重要性

  C.要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

  D.政府工作要避免触及民怨极限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文段第一句表明了群众上访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接下来谈论的内容是不认真对待群众上访工作带来的后果。

意在强调政府应该认真对待群众上访现象,不能不予理睬或敷衍了事。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A项为文段内容无关项;B项没有切中中心\第26题:

优良的出版文化可以__________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而一味以经济回报为__________的娱乐化出版,不仅危害读者的心灵,从长远看,__________的是全社会的健康发展。

最终出版业自身也难逃厄运。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构筑、导向、戕害

  B.建筑、指导、侵害

  C.营筑、指标、妨害

  D.创造、趋向、祸害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首先看第一空,“建筑”与“时代精神”不搭配,排除B。

  “指标”指的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无法与“经济回报”相呼应,排除C。

  “戕害”、“祸害”都有损害、损坏的意思,但“戕害”所表达的程度更深,更契合第三空意义递进的要求。

故答案为A。

  第27题:

DNA双螺旋结构是谁提出来的?

()

  A.孟德尔

  B.达尔文

  C.沃森和克里克

  D.巴甫洛夫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解析】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第28题:

某化工厂将废水直接排入河道,流入张某的鱼塘,造成绝大部分鱼死亡。

该厂承认其侵权,但不能接受张某提出的赔偿数额。

对此,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A.张某请求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3年

  B.张某可以请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C.张某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D.张某必须先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张某必须先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第29题: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极其发展: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本。

由小三刀提供)第30题:

文言文可以学一点,但不要太多,因为我们是反对写文言文的。

为什么要反对写文言文呢?

首先,现代人要说现代话;其次,是文言文不易写好。

为什么要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我说可以教点文言文,但是目的不在于此。

加点的“此”字指代的内容是()。

  A.说现代人的语言

  B.多选些文言文

  C.反对写文言文

  D.用文言文写作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根据文意可知,作者虽然觉得可以教点文言文,但是反对用文育文写作。

由此可见作者说“目的不在于此”中的“此”指的是用文言文写作。

故答案为D。

  第31题: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交往焦虑

  B.上学焦虑

  C.考试焦虑

  D.课堂焦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

  第32题:

大学生就业难,有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方面的因素,但与此同时,高校培养方式不合理、专业设置不科学也难辞其咎。

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通病。

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没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而是盲目追求大而全、综合学科设置。

对本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B.高校培养和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C.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通病

  D.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