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7163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docx

硫铵工段职工安全培训手册

 

化产车间硫铵

职工安全培训手册

 

二○二○年一月

 

 

前言

第一章岗位安全职责

1、负积极参加生产管理,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安全规定。

负责离心机、饱和器、蒸氨塔的正常运转和日常维护、保养及工具管理,保持所属区域的整洁。

2、负责送风机、旋风分离器、振动干燥床及螺旋给料机的日常运行和日常维护、保养,干燥床清洗下来的母液水送到贮槽。

3、管理好离心机的透平油,努力降低透平油的消耗。

4、负责产品硫铵的生产,并组织各岗位完成产量、质量及经济技术指标。

5、负责蒸氨设备的日常运行和日常维护、保养。

6、负责做好本岗位的生产工作,稳定饱和器的操作,保持饱和器的阻力、母液温度、酸度合乎技术规定。

7、努力降低硫酸消耗及各种辅料消耗。

8、确保饱和器后煤气含氨量小于30mg/Nm3,剩余氨水蒸氨处理后废水含氨≤0.3g/L。

9、确保蒸氨各项指标符合技术规定,蒸氨废水pH值、氨氮、温度达标。

10、负责VOC设施的操作及指标调试。

11、岗位人员共同协作,搞好设备维护与保养,工具管理及所属区域的现场管理。

12、贯彻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

13、负责消防器材的管理和使用积极参与生产管理,认真执行操作规程。

第二章岗位风险及管控措施

风险

类别

风险辨识

事故

类型

主要防范措施

饱和器阻力高

机后压力高致跳车

定期对饱和器进行酸洗操作,保证阻力≤2200pa

循环母液温度偏低

塔后煤气含氨超标

及时调整蒸汽量保证母液温度50~55℃

循环母液酸度偏低

硫铵产品变色

及时加酸,保证循环母液酸度1.5%~2%

蒸氨塔顶部温度低

蒸氨废水含氨超标

及时加大蒸汽量或减小剩余氨水进塔量,保证蒸氨废水含氨≤0.3g/L(全氨)

热风机停蒸汽

湿料堵塞设备

及时调整蒸汽量,风温控制在120~140℃

引风机故障停车

粉尘爆炸

及时排查引风机,风压控制在-800~-900pa

中心放散液位低

喷水泄压

及时给放散水封补水,保证液位不低于600㎜

主要

设备:

饱和

器、

硫酸

槽、

母液

槽、

蒸氨

法兰、人孔、阀门密封失效,致煤气、蒸汽、酸碱泄漏

着火、中毒、爆炸、灼伤

1、定期巡查、排查,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并处理;2、加强对进入区域人员管理,在区域内严禁使用非防爆通信器材;3、按规程穿戴劳保用品;4、区域内严禁违规动火;5、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严防煤气、硫酸、母液等泄漏;6、引入CO在线监测、报警系统,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7、及时消除泄漏隐患

基础开裂、倾斜

机械伤害、着火、中毒、爆炸

定期对基础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栏杆缺失、爬梯及平台腐蚀断裂、高处操作平台工具乱放

高处坠物、砸伤、摔伤

1、对爬梯及栏杆定期防腐、维护。

2、定期巡查,对高处物资及时清理。

防雷接地失效

雷击

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查,并处理问题部位

地下消火栓、室内消火栓,介质为:

消防水

设施、管道冻裂

管道涂安全色、定期检维修、管道保温

报警器失效

泄漏不能报警

定期对报警器进行检查和校验,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液位计故障

溢槽抽空

定期对液位计进行巡查、校正;

硫铵厂房内煤气、蒸汽、硫酸泄漏、高处坠物

着火、中毒、爆炸、烫伤、灼伤腐蚀

1、定期巡查,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处理;2、加强对进入区域人员管理,区域内严禁使用非防爆通信器材;3、区域内严禁违规动火;4、按规程穿戴劳保用品;5、定期对高处物资进行清理

、岗位危害因素辨识表

二、岗位风险管控看板

危险源1(低风险)

危险源2(低风险)

作业、活动场所

巡检作业

作业、活动场所

操作按钮、电脑

危害

摔倒、高处坠落、砸伤、中毒

危害

触电

控制措施

劳保穿戴齐全、携带便携式报警器和滤毒罐等,对巡检平台、爬梯和栏杆定期防腐、严禁高空抛物。

控制措施

严禁湿手触摸电源开关、定期检查接地线是否良好。

危险源3(低风险)

危险源4(低风险)

作业、活动场所

阀门调节作业

作业、活动场所

开停泵作业

危害

机械伤害、中毒、爆炸

危害

泄漏、触电

控制措施

劳保穿戴齐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调整指标前做好安全确认。

控制措施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湿手启停设备。

危险源5(一般风险)

危险源6(一般风险)

作业、活动场所

测酸

作业、活动场所

VOC换液

危害

腐蚀、灼烫

危害

腐蚀、灼烫

控制措施

在线监测、穿戴劳保用品、处置时穿戴防护服及面罩

控制措施

在线监测、穿戴劳保用品、处置时穿戴防护服及面罩

危险源7(低风险)

危险源8(一般风险)

作业、活动场所

清扫卫生作业

作业、活动场所

捞酸焦油

危害

机械伤害、触电

危害

煤气泄漏

控制措施

穿戴好劳保用品,严禁擦拭旋转部件和带电设备,严禁使用拖布擦拭设备。

控制措施

穿戴劳保用品、开关阀门时严禁正对法兰密封部位

 

三、重点防控设备:

硫酸储槽、母液槽、硫酸高位槽、蒸氨塔、换热器、输送泵、废水泵、结晶泵、母液泵。

 

第三章岗位特殊操作及安全规定

一、岗位特殊操作及安全规定

(一)突然停蒸汽操作

1.1离心机工停止下料操作。

1.2关闭与蒸氨塔、煤气预热器、饱和器等相连接的蒸汽吹扫阀门。

防止煤气倒流。

1.3密切注意结晶储槽内的结晶,结晶过多时通知离心机工下湿料。

1.4电话通知冷凝工及生化处理工,蒸氨塔停工处理。

1.5联系锅炉房及调度,问清停蒸汽时间,做好恢复准备。

1.6短时间停蒸汽需做好恢复生产的准备。

若长时间停蒸汽需做停工处理。

1.7冬季需密切注意各管道及阀门的防冻。

(二)突然停电操作

2.1立即关闭各泵出口阀门。

2.2通知离心机工,饱和器工停止下料操作。

2.3将离心机,干燥床内的积料清理干净。

2.4密切注意蒸氨塔液位,当蒸氨塔底液位达1/2时对蒸氨塔进行停工操作。

2.5密切注意各储槽液位,防止母液溢槽现象。

密切注意结晶储槽内的结晶情况,一旦超过溢流口立即组织下湿料。

2.6VOC风机短期内无法启动,应立即将各储槽尾气直排阀门打开,对储槽中的尾气进行排放。

待风机运转正常后再将各储槽尾气直排阀门关闭。

2.7与调度及电工联系,问清停电原因和时间。

2.8若短时间停电需做好恢复准备,若长时间停电则停工处理。

(三)突然停水操作

3.1突然停循环水立即将泵的冷却水切换为消防水,减小蒸氨塔进入氨水及蒸汽量,必要时停蒸氨塔。

3.2突然停循环水和消防水,则各用机封冷却水的泵需立即停泵,防止机封缺水损坏。

3.3通知离心机工停止下料,离心机停车。

3.4若正在大加酸操作,需立即关闭加水阀门,防止母液倒流。

3.5与调度联系,问清停水原因及时间。

若短时间停水需做好恢复准备,若长时间停水则需停工处理。

3.6用手触摸离心机油站,粗测离心机油温,温度过高时通知修理工进行检查。

3.7密切注意结晶储槽内的结晶情况,一旦超过溢流口立即组织下湿料。

3.8电话询问调度,做好开车准备。

(四)母液加酸、配母液操作

4.1饱和器采用连续加酸制度,正常情况下每小时化验一次并作好记录,根据分析结果调节加酸量控制酸度1.5-2.5%

4.2中加酸及配母液操作:

饱和器每运行36小时进行一次中加酸,操作中加酸酸度为5-6%,加完酸运行30分钟开始配母液,配母液时先用清水洗净饱和器各部位,每15分钟测一次酸度,保持酸度不低于2%。

(五)手拉葫芦的操作

5.1工作前要认真检查手拉葫芦有无缺陷和损坏,并要灵活可靠,如有问题、严禁使用。

5.2吊挂点必须牢固可靠,挂葫芦时要挂稳挂牢,防止起吊后发生事故。

5.3拉链时要观察好周围有无障碍物,在高处拉链时,脚要站稳、站牢,两人拉链时要相互配合一致。

5.4起重时,不准超负荷,多葫芦起吊,每个葫芦的额定负荷不得小于其计算负荷的1.5倍,避免因其他葫芦失灵,造成超负荷而发生事故。

5.5起吊重物时、拉链如果拉不动或卡住,不准强拉,要及时检查处理,必要时更换葫芦替吊后卸下修理。

(六)其他操作

6.1泵不起压

①泵体内有空气;②旋转方向不对;③入口压力过低

6.2泵流量不足

①吸入或排出阻力过大;②泵漏气;③叶轮磨损

6.3泵电机电流过大

①填料压的过紧;②泵负荷过大;③泵轴承损坏

6.4泵体震动

①地脚螺栓松动;②泵与电机轴承不同心;③泵汽蚀;④叶轮损坏

6.5泵内异响

①泵内有异物;②泵汽蚀;③泵漏汽

(六)安全规定

1、经常开关的阀门丝杆每月第一天加润滑油,不经常开的阀门丝杆应涂上黄油并包好,防止生锈或粘上尘土。

2、经常检查各泵油杯内的油量,缺少时应及时添加。

3、各泵、仪表每班擦一次,保持室内所属区域卫生整洁。

4、按时将泵各仪表指示数据和液位数据记录,要求记录清晰、准确、及时、不乱涂、不撕页、不作假。

5、详细做好岗位日志,包括所属设备运行情况、维护保养、检修情况、备用状态、卫生清扫、工具及原材料使用支领情况、异常现象事故处理及结果、特殊操作。

6、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及安全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7、界区内严禁烟火。

若需动火,应办理动火证,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8、界区内不能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如废油、废棉纱等。

气体着火先切断气源、电源着火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合适灭火器具进行灭火。

9、各仪表、安全消防防护用具均须定期校正、检验,保证好用。

10、生产操作中发生意外事故和泄漏时,操作人员要迅速、果断采取正确措施,将事故和损失降到最低,不得拖延或消极对待。

事故要如实向车间汇报。

11、发现有人中毒,应立即将中毒人员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并根据中毒原因积极进行现场急救,中毒严重者,必须立即送医院救治。

12、冷却水停止时,停止各泵运行。

13、停电时,应立即将各泵停止开关复位,做好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2、焦炉煤气的理化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

焦炉煤气

英文名

cokeovengas

分子式

/

CAS号

/

相对分子量

/

危险性类别

第2.3类易燃气体

危险货物编号

23030

UN编号

1023

理化

特性

比重

0.43~0.52kg/Nm3

燃烧热(kJ/kg)

34868kJ/kg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碱类

燃烧(分解)产物

二氧化碳

主要用途

一种高热值燃料。

可用于炼焦炉、炼钢炉等的加热,用作城市煤气,也可再经加工而成合成氨和有机合成等工业的原料

危险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

易燃

燃爆危险

有燃爆危险

爆炸下限%

4.72

引燃温度(℃)

550~850

爆炸上限%

37.59

最小点火能(mJ)

/

危险特性

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灭火方法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焦炉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度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黏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

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急救

措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物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检修、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

易燃有毒的气体。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混运。

储存间内的照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三、氢氧化钠的理化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

氢氧化钠溶液;液碱

分子式:

NaOH

相对分子量:

40.01

英文名:

Sodiunhydroxide,Solution

CAS号:

1310-73-2

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

无机碱

理化特性

外观与形状

无色透明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石油精炼、造纸、肥皂、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燃烧性:

不燃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稳定性:

稳定

禁忌物:

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危险、危害性及急救措施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危险特性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

具有强腐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

0.5;前苏联MAC(mg/m3):

0.5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

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带头罩型电动送风滤式防尘呼吸器。

必要时,佩带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

工作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应

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

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储运注

意事项

储存于干燥清洁的仓间内。

注意防潮和雨淋,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放。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雨天不宜运输。

包装方法

散装储运

四、硫酸的理化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

硫酸 

英文名:

salfuricacid

分子式:

H2SO4

分子量:

98.08

UN编号 1830

危规号:

81007

CAS号7664_93_9

性质

熔点(℃):

10.5

相对密度(水=1):

1.83

沸点(℃):

330.0

溶解性:

与水混溶

饱和蒸汽压(kPa):

0.13(145.8℃)

燃爆危险性与消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硫

危险特性: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

与易燃物(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与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

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剂: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毒性

中国MAC(mg/m3)2 前苏联MAC(mg/m3)1 

美国TVL-TWAACGIH 1mg/m3 ,美国TLV-STELACGIH3mg/m3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

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致失明。

 

慢性影响:

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

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及眼睛防护:

可能接触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处理

人员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并进行隔离。

应急处理人员穿戴防护用品,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并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污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干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收集。

储运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气良好的仓间。

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

不可混储混运。

轻装轻卸,防止包装损坏。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还原剂、碱类、碱金属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铁路非罐装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包装

储罐储存。

五、氨的理化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

英文名

ammonia

分子式

NH3

危规号

23003

相对分子量

17.03

危险性类别

第2.3类有毒气体

理化特性

沸点

-33.5

熔点(℃)

-77.7

燃烧热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506.62(4.7℃)

临界压力(MPa)

11.4

临界温度℃

132.5

相对密度(水=1)

0.82(-79.2℃)

相对密度(空气=1)

0.6

外观形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等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氮

主要用途

用作制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燃爆特性与消防

闪点(℃)

无意义

爆炸极限(%)

15.7~27.4

燃烧性

不燃烧(高温易燃)

自燃点

651℃

火灾危险类别

乙类

爆炸危险组别

ⅡAT1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会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剂种类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毒性及

健康危害

职业性接触毒物分级

Ⅳ级(轻度危害)

最高容许浓度

30mg/m3

车间卫生标准

30mg/m3

侵入途径

吸入

急性毒害

LD50350mg/m3(大鼠经口)

LC501390mg/m3(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

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

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厨内。

储罐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