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763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docx

毕业论文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

毕业论文:

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

 

河 南 科 技 学 院

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药敏试验

 

学生姓名:

时科

所在院(系):

动物科学学院

所学专业:

动物医学

导师姓名:

常新耀

TheSeparation,IdentificationAnd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OfChickenColibacillosis

Abstract

Chickencolibacillosisinfectionisthemajorinfectiousdiseasesinpoultryindustry.Sterilelyresortingtovisceralorgans,suchaslivers,spleens,lungsofillness,chicklingsthataresuspectedcolibacillosisofeachlargechickenplacesinShanxian,bythemeansofcombingwithepidemiology,clinical,pathology,biochemistryandepidemiology,wecanseparateandidentificatetodiagnosewhetheritiscolibacillosisornot.BythemeansofformdyeingandBiochemicaltestsandthen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onbacteriumthatisseparatedfrompartchickenplaces,wecanscreensomeSensitivedrugsandfindmoreeffectiveproprietarytoProvidetheoreticalbasisandpracticalparametersoftreatmentandprevention.

 

Keywords:

Colibacillosis,Separation,Identification,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

前言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coli,E.coli)某些血清型菌株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1]。

 

大肠杆菌致病性菌株的致病因子主要由该病原体的三个特征所决定:

侵袭力,感染力,致病性潜力。

该菌主要有三个原类型,即菌体抗原,表面抗原,鞭毛抗原。

该菌对外界的抵抗能力不强,一般60℃15min便可致死,对一般消毒药的抵抗力也很弱,但常用的消毒药水均能将其杀死[2]。

 

大肠杆菌病可以引起胚胎死亡、脐炎、败血症、肉芽肿、全眼球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等一系列病症,是家禽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3]。

由于该病在一些养殖场中严重发生,兽医临床上抗菌药物不得不大量地被应用,导致大肠杆菌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耐药谱不断扩大,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加剧了抗菌药物在畜禽体内的残留,给养禽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4]。

 

随着唐河县养鸡业的迅速发展与高度集约化饲养,鸡大肠杆菌已成为鸡群中重要疾病之一。

2012年12月,唐河六和饲料公司合作某鸡场所饲养的鸡于24天开始发病,两天之内,死亡21只。

病鸡多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部膨大,粪便呈灰绿色或黄色,本实验室对送检的病鸡48只,病死鸡进行了剖检、病理学诊断和病原检测,确诊该鸡场发生了大肠杆菌病,筛选出对这些致病菌比较敏感的几种药物进行治疗,控制疫情。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病料来源

所有病料来自于唐河六和饲料公司合作某鸡场提供的病鸡,初步确诊为大肠杆菌病,病鸡48只,其中死亡35只,死亡鸡死亡时间不超过24h,其中肉仔鸡、蛋雏鸡27只,产蛋鸡21只。

 

1.1.2 仪器及设备

光学显微镜、恒温箱、高压灭菌器、无菌实验台、微量移液器等(由南阳市唐河六和化验室提供)。

 

1.1.3 培养基与试剂

麦康凯琼脂(NA)、伊红美兰琼脂、普通肉汤、营养琼脂(NA)验所用的培养基均参照《兽医微生物实验指导》制备。

 

硝酸盐还原剂、氧化酶试剂、微量生化试验管(购于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药敏纸片购自南阳市畜牧兽医站(上海市医学化验所试剂厂生产)

1.1.4试验动物

小白鼠(购于南阳畜牧兽医站)和各日龄健康鸡(购自唐河县分散养殖场)

1.2试验方法

1.2.1 病理剖检

对送检的35只病死鸡进行了病理剖检及大体病变的观察。

1.2.2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样品

在各种培养基上划线分离(置37℃培养24h)

菌落形成

—————————————————————

↓↓↓

挑取菌落染色镜检纯培养培养特性检查

————————————————————————————

↓↓↓↓

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致病力测定药敏试验

1.2.3 病料采集

采集鸡场病死鸡各一只,无菌取心脏和肝脏。

注射器自心脏采血1ml用于细菌分离培养,用灭菌后的外科手术刀片烧烙脏被膜后,再用接种环刺入肝实质取肝样做分离培养。

1.2.4 分离培养

以无菌操作的方法,将采取的病料,分别接种在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伊红美兰琼脂,37℃恒温培养24h,然后观察。

挑取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灰白色、半透明的单个微隆起小菌落,划线接种于肉汤中,在37℃恒温培养24h[5]。

1.2.5 镜检

挑取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培养2Oh的新鲜菌落,光滑、砖红色的单个菌落涂片,将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结晶紫染液,染1min,水洗;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1min,水洗;滴加95%乙醇脱色约15~30s,直至染色液被洗掉,不要过分脱色,水洗;滴加番红染液,复染1min,水洗、待干、镜检。

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6],观察记录菌体形态和染色特征。

1.2.6 生化鉴定

a、糖发酵试验取可疑菌分别接种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和蔗糖发酵管,37℃培养2~3d,观察结果。

b、MR(甲基红)试验和VP(乙酰甲基甲醇试验)试验取可疑菌接种葡萄糖蛋白胨水,37℃培养2~3d,分别加入MR和VP指示剂,观察结果。

c、吲哚试验取蛋白胨水培养管先加少量乙醚,塞紧棉塞振摇试管,使蛋白胨水培养液与乙醚充分混匀,放于试管架上静置片刻,待乙醚漂浮于液面上层时,沿管壁滴加吲哚试剂2~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7]。

1.2.7 致病性试验

动物试验将分离菌接种于营养肉汤,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

取健康小白鼠6只,分为A、B两组,A组3只,腹腔接种营养肉汤菌液,每只0.2mL;B组3只,腹腔接种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作对照组,分别隔离饲养观察。

取6只7日龄雏鸡,健康,也随机分为C、D两组,与小白鼠同样的方法,C组皮下接种营养肉汤菌液,每只0.2mL;D组接种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隔离饲养。

1.2.7 药敏试验

药敏纸片购于南阳市唐河县畜牧兽医站(上海市医学化验所试剂厂生产),选取不同地区的分离株6株进行药敏试验。

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24h的肉汤培养物,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倍稀释,取0.2mL滴加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用灭菌棒涂匀,平板置室温下干燥3~5min,用无菌镊子将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四环素、链霉素6种药物的含药纸片紧贴于琼脂表面,各纸片中心相距大于20mm,纸片距平板内缘大于15mm[8];置35℃恒温箱内16~18h后,观察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理剖检

剖检时可闻到特殊臭味,见病鸡胸腔、腹腔内有大量黄色干酪样渗出物腹腔内大块黄色块状渗出物;肝脏肿大,表面瘀血,有散在的白色小坏死灶;纤维性心包炎,心包浑浊增厚,心包腔内充满大量淡黄色液体,心包膜及心外膜上有白色纤维蛋白附着,严重者可见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肺脏瘀血,表面的纤维性渗出物明显;肠黏膜弥漫性出血,整个肠管呈紫红色;肾脏体积肿大,呈紫红色,肾脏出血,水肿,质脆,一触即烂。

2.2 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

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圆形隆起、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直径为1.5~2.5毫米的小菌落(见图1);在伊红美蓝琼脂上形成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小菌落(见图2);在普通琼脂斜面上形成灰白色的菌落;在普通肉汤中呈现均匀浑浊,管底形成灰白色沉淀,并有粪臭味。

图1麦康凯琼脂

图2 伊红美蓝琼脂

2.3 形态学观察

经镜检可见到革兰氏阴性菌,两端钝圆,有长约1.5~3.O微米的短小杆菌,偶有2~3个菌体相连,无芽孢。

(见图3)

图3 镜检结果

2.4 生化鉴定

将分离到的菌株,经生化试验鉴定,分解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不分解蔗糖,MR试验呈阳性,VP试验为阴性,吲哚试验阳性,硝酸盐试验阳性,枸橼酸盐试验阴性,硫化氰试验阴性。

此结果符合大肠杆菌的特征,见表1。

表1 分离菌生化试验结果

生化试剂 

生化试剂 

乳糖

枸橼酸盐

葡萄糖

VP试验

甘露醇

靛基质

+

麦芽糖

MR试验

+

蔗糖 

硫化氢

阿拉伯糖

尿素酶

山梨醇

吲哚

+

硝酸盐

+

注:

+表示阳性;一表示阴性;

表示阳性并产气[9]。

2.5 致病性试验

小白鼠试验结果:

接种36h内A组小白鼠全部死亡,解剖可见肝脏肿大、出血和灰白色坏死灶,脾脏瘀血肿胀等明显病理变化,从死亡小白鼠的肝、心、脾等病料中均能回收到接种菌;B组小白鼠饲养1周后全部存活,剖检无病理变化。

雏鸡试验结果:

接种1周后,C组雏鸡全部死亡,取死鸡的肝、脾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7℃恒温培养24小时后,有菌落生长,生化鉴定及革兰氏染色表明:

该菌与接种菌为同种细菌;D组雏鸡则正常。

动物试验结果表明:

此次分离出的细菌对雏鸡和小白鼠均有较强的致病性。

2.6 药敏试验

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为高度敏感;呋喃妥因、四环素等药物为中度敏感;链霉素不敏感;见表2。

表2 耐药性实验结果统计

药敏纸片

抑菌圈直径/mm

1号菌株

2号菌株

3号菌株

4号菌株

5号菌株

6号菌株

呋喃妥因

10

9

11

10

9

8

卡那霉素

22

20

20

17

21

21

庆大霉素

18

19

19

20

20

19

四环素

13

10

12

10

11

14

新霉素

22

21

23

20

20

21

链霉素

7

9

9

7

8

7

注:

抑菌圈直径15.1~20毫米者为高度敏感;直径10.1~15毫米者为中度敏感;直径在l0毫米以下者为耐药[10]。

3 讨论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染色均一,有周身鞭毛,致病性大肠杆菌还能产生毒素。

大肠杆菌有3种抗原:

菌体抗原(O-Ag)、荚膜抗原(K-Ag)和鞭毛抗原(H-Ag),这3种抗原形成了众多的血清型[11]。

高崧[12]等关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优势血清型与时间、地区及实地状况密切相关。

因此,开展特定地区鸡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成为大肠杆菌病防治的重要基础。

在生产当中用药不规范,用量不足,疗程不当,长期在饲料、饮水中加入预防性用药或长期使用同一类药物,均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为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应采取以下措施:

避免滥用抗菌药;严格掌握适应性;有效地分期交替使用抗菌药;确定有效的疗程和剂量;严格遵守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局部使用、联合使用及饲料添加的相关原则;根据抗菌药结构和细菌耐药机制的关系,寻找和研制出新的尤其对耐药菌具有抗菌活性的抗菌药。

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病原微生物,它广泛存在于饲料、垫草、粪污和禽舍的灰尘中,也作为常在菌,存在于正常动物的肠道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应激情况下,细菌的致病性即可表现出来,使感染的鸡发病。

因此,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应改善鸡舍卫生条件,减少发病率。

良好的环境对于有效地控制大肠杆菌感染及泛滥十分重要,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注意种蛋卫生

经蛋传递是本病重要的传播方式,因此,在种鸡场应及时收集和熏蒸消毒,污染严重的不应该选作种蛋,对轻度污染上了粪便的种蛋可用刀片刮净。

由于雏鸡对温度的要求很高,在育雏前4天,保证育雏室的温度在33~34℃之间,以后每周平均下降2℃,直到三十天育雏期结束,使室温稳定在18~21℃之间[13]。

育雏期间要定期带鸡喷雾消毒(防疫期间除外)或在供暖炉上适时蒸发点食醋,这样既可以保持空气湿润,又可保持地面干燥,效果很好。

3.2 加强卫生管理

饲料、饮水、空气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应加强对粪便的处理及鸡舍空气的消毒与净化。

对鸡舍粪便要及时清理,垫料要经常更换。

鸡舍要保持清洁,水槽要经常清洗,保持干净,避免饮水被污染。

要保持鸡舍通风,空气清新,结合不同种类,日龄情况提供相应适宜的室温、湿度,降低鸡舍灰尘含量,尽可能消除环境所导致的应激因素。

3.3 适当添加维生素和微生态制剂,增强机体抵抗力

由于大肠杆菌是一种极易产生抗药性的细菌,因此使用对症性药物时还应交替使用,以提高药效。

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A、E对治疗本病也有一定帮助。

不定期饲喂乳酸菌片,维持鸡肠道正常菌的平衡,减少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入[14]。

3.4 免疫预防接种

免疫预防接种疫苗是预防鸡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措施,鉴于各种疫苗的特点不同,因此,选择适宜的大肠杆菌疫苗对鸡免疫接种,是获得免疫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多,不同血清型抗原性不同,因此市场上的疫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常发病的养禽场,可从本场病禽中分离出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制成自家多价灭活疫苗。

建议在雏鸡7~15日龄、25~35日龄、120~140日龄各免疫一次[15]。

4 结论

本试验从可疑病鸡分离到可疑菌经形态学及培养条件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分析鉴定,鉴定为鸡大肠杆菌的感染,由于条件不足没做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鉴定。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本试验中,可以看出鸡大肠杆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呋喃妥因等药物中度敏感;对链霉素产生耐药性—表明该鸡场出现了耐药的致病性大肠杆菌。

 

参考文献

[1]黄炯,李劼.鸡大肠杆菌病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保健,2010,(12):

27-28

[2]宁秀云.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11):

89.

[3]张进亮.鸡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2,8(11):

149-150.

[4]王要芹.鸡大肠杆菌病的控制对策[J].中国禽业导刊,2007,24(11):

31

[5]刘瑞磊.蛋种鸡产前至高峰阶段大肠杆菌病的防控[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2(12):

20-21.

[6]温建新.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家禽科学,2008,(10):

40-41

[7]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111~113

[8]张越男,张彦明,张怀喜.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研究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2003,24(4):

26-29

[9]钱晨,顾艳,杨建泉.扬州市郊区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诊治[J].中国家禽,2009,27(18):

27~28.

[10]邹玲,任慧英.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中国畜牧兽医,2011,34

(2):

119~121.

[11]Adams,H.Richard.Veterinarypharmacologyandtherapeutics.Ames:

IowaStateUniversityPress,2010:

157~169

[12]高崧,刘秀梵,张如宽等.我国部分地区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畜牧兽医学报,2008,30

(2):

164~l71

[13]姬香梅,张俊文.蛋鸡新城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畜禽业,2009(10):

45~48

[14]朱善元.禽源大肠杆菌的分离及其毒力因子的检测.微生物学报,2012,47(5):

795~799.

[15]刘桂荣.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状况与防治.家禽科学.2011:

28~29

 

致 谢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常新耀老师对我的指导和教诲。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你开阔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详细的修改意见给我很大的启发,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为人处事都有很大的帮助,然而我唯一的遗憾是自己不够主动,错过了许多与您交流的机会,真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够弥补,真心感谢常老师的孳孳教诲。

其次要感谢我的辅导员李老师,你在待人处事、学习生活方面的孳孳教诲和关心,学生对你的感谢真的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只能说:

谢谢!

再次感谢我大学的其他任课老师,是你们的耐心细致的教诲,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真所谓:

“传道受业解惑也。

”学生借此机会深表感激!

另外,感谢同窗五年的兄弟姐妹们,是你们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帮助,虽然曾经有些小打小闹,可我们都开心的过到了最后。

最后,向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的所有专家、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