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7725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docx

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学科技能培养技能二等值线图的判读学案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

技能一 等值线图的通用判读法

[典题示例]

【典例1】 (2018·湖北八校联考)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上,由于低温、风及土壤等条件影响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海拔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地形

C.夏季风D.海陆位置

(2)多条林线海拔等值线的走向在图示甲区域发生弯曲,其首要影响因素是(  )

A.河流与盛行风向B.地势与土壤类型

C.降水与山脉走向D.气温与纬度位置

【我的答案】 

(1)________ 

(2)________

 

解析 第

(1)题,图中我国东北地区的林线海拔等值线基本和纬线平行,沿着东西方向延伸,所以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海拔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A对;东北地区西面是大兴安岭,北面是小兴安岭,东面是长白山,中部是东北平原,不同的地形类型并没有改变林线海拔等值线的走向,B错;东北地区的夏季风是东南风,图中我国东北地区的林线海拔等值线并不与东南季风垂直,而是沿着东西方向延伸,C错;我国东北地区的林线海拔等值线基本和纬线平行,与距海远近没有直接关系,D错。

选A。

(2)题,林线海拔等值线的走向在图示甲区域向南弯曲,主要是由于该区域位于太行山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选C。

答案 

(1)A 

(2)C

【典例2】 (2018·烟台二模)图示为某山地各地理要素示意图。

读图,该山地北坡属于(  )

A.阳坡和迎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背风坡

【我的答案】 ________

解析 首先弄清图中等高线、等温线、雪线三种类型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弯曲状况、疏密状况),然后弄清海拔、温度、降水、雪线之间的关系,结合图示得出答案。

答案 B

[方法总结]

1.等值线的五大基本规律(参见下图)

2.等值线图的判读步骤

堪察加半岛地形图

3.等值线的判读原则

(1)题眼原则

判读等值线图,要看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图名、延伸方向、等值线的疏密、数值及等值距、弯曲状况、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

(2)数值原则

①同线等值,邻线可等值也可差一定值。

②对于两点间的数值差,有如下三种情况:

a.两点都在等值线上,则两点数值确定,直接用两点的数值相减。

b.如果一点在线上,一点不在,则在线上的点数值确定,不在线上的点数值不确定,因而求出的数值差是一个范围。

c.如果两点都不在线上,则数值都为一个范围,因而求出的差值也为一个范围,且两个范围相减时,其中一个范围的大值减另一个范围的小值,其小值减另一个范围的大值。

例:

如右图,A点数值为100,B点数值范围为100~200,C点数值范围为200~300,D点数值为400,则A、B两点的差值为0~100;A、D两点差值为300;B、C两点差值为0~200。

(3)弯曲原则

若等值线有弯曲,在某处向“高值”方向凸出,表明该处数值比其两翼偏“低”,即为低值区;同理,等值线在某处向“低值”方向凸出,表明此处数值比其两翼偏“高”,即为高值区。

例:

如右图所示,A处数值比其两翼低,B处数值比其两翼高。

a.若为等高线,A处“偏低”为山谷;B处“偏高”为山脊。

b.若为等压线,A处“偏低”为低压槽;B处“偏高”为高压脊。

c.若为某海域等温线,A处“偏低”表示有寒流流经;B处“偏高”表示有暖流流经。

(4)等值线的闭合原则

有闭合曲线位于两等值线间,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值距;若闭合曲线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值距,即“高高低低”原则。

如右图中闭合等值线在600和800之间,如果A点所在等值线的数值是800,则B点的数值大于800小于1000,如果A点所在等值线的数值是600,则B点的数值大于400小于600。

[培优演练]

素养

 区域认知:

海面年蒸发量特征分析

1.(2018·海南地理,19~20)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

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

据此完成

(1)~

(2)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D.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A.降水少B.辐射强C.海气温差大D.风力强

解析 第

(1)题,考查影响蒸发的因素,中等难度。

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风速、表面积等因素。

据图并结合我国近海洋流流向和性质可知,高值区所处海区有日本暖流(黑潮)流经,水温较高,故B选项正确。

海水流动速度对蒸发量的影响难以判断,排除A选项。

图中年蒸发量等值线不存在自南向北递减的规律,排除C选项。

高值区并不靠近大陆,排除D选项。

(2)题,考查海气相互作用对蒸发的影响,开阔考生思维,难度较大。

此题宜用排除法。

年蒸发量高值区在冬季降水并不比渤海、黄海海域少,风力也不比渤海、黄海海域强,太阳辐射强度大不过南海海域,故排除A、B、D选项。

答案 

(1)B 

(2)C

素养

 综合思维:

地形等变速率线图的判读

2.(2018·河南名校联盟测试)地形变速率是指每年地表产生变形变位的速度,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地形等变速率线(毫米/年)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台湾地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

C.火山喷发D.板块运动

(2)珠江流域地形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A.流域内河流落差减小

B.上游岩溶地貌逐渐消失

C.下游堆积作用增强

D.入海口海水侵蚀作用增强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变速率数值,台湾东部变速率高且为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该地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影响台湾地形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板块运动。

流水侵蚀、风力沉积对变速率影响小。

火山喷发影响的变速率等值线应是同心圆状。

(2)题,根据图示地形等变速率线变化知,珠江流域上游地势上升,而下游地势降低,因此区域相对高度增加,河流落差增大,使河流上游侵蚀、搬运能力增强,下游堆积作用增强。

地势抬升,降水总量将增加,岩溶地貌将继续发育。

答案 

(1)D 

(2)C

 

技能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典题示例]

【典例3】 (2018·石家庄模拟)下图为某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

(1)~

(2)题。

(1)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55m,则甲地与丙地的高差可能为(  )

A.355mB.400mC.445mD.490m

(2)某日一登山者到达甲地,他可看到(  )

A.山顶悬崖峭壁林立B.急流段漂流者向西漂去

C.湖畔乙地游人戏水D.丁地地势最低

【我的答案】 

(1)________ 

(2)________

解析 第

(1)题,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判断出两地的海拔范围,再计算出高差。

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甲地海拔为800~900m,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55m,则丙地海拔为300~345m。

故甲地与丙地的高差为455~600m。

选D。

(2)题,位于陡崖上面的甲地,不能看到悬崖峭壁,且悬崖峭壁位于山腰,A错;结合指向标可知,急流由东向西流,在山顶甲地可以看到急流段漂流者向西漂去,B对;乙地在凸坡下,在甲地看不到乙地游人戏水,C错;河流发育于河谷,穿越两侧等高线值相等,故丁地海拔为500~600m,地势不是最低,D错。

选B。

答案 

(1)D 

(2)B

[方法总结]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技巧

(1)紧邻河流但分别位于河流两侧的两条等高线的值相同,即河谷两侧的等高线呈对称分布。

同一条河流上,下游的最高海拔高度要低于上游的最低海拔高度,如下图中桥梁的最高海拔高度小于湖泊、瀑布的最低海拔高度。

(2)分别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两侧的两地其高度值绝不相等。

但是分别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两侧相邻闭合等高线之间的两地高度可能相同,如图中A、B的高度:

150

(3)图中等高线延伸的方向则为图中山脉的走向,如下图山脉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

(4)海岸线高程为0米,但0米等高线不一定是海岸线,还可能是内陆中地势低洼处。

(5)凸坡与凹坡的确定:

凸坡,海拔高处的等高线稀疏,海拔低处的等高线密集,如下图中BC,两地不能通视;凹坡,海拔高处的等高线密集,海拔低处的等高线稀疏,如下图

中AC,两地能通视。

因此位于凸坡的不能预估两地的相对高度;位于凹坡的可以预测两地的相对高度。

(6)坡向的确定:

备注:

冬季风的迎风坡气温要低于背风坡

(7)大坝:

①大坝的高度:

海拔高度——大坝顶部的高度。

相对高度——大坝顶部与大坝底部的相对高度。

与大坝相交海拔最高的等高线就是大坝的顶部高度。

坝底的海拔高度与所在地点河流的海拔范围相同。

②建设水库大坝的原则:

大坝与等高线要围成闭合区域。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问题

(1)等高距的计算

①两条相邻等高线的差值表示等高距。

②两条已知数值等高线之差除以它们之间的间隔数可求得等高距。

(2)海拔的计算

①所求点在等高线上,利用已知等高线和等高距进行推算。

②不在等高线上的点,其海拔高度值处在其两侧等高线的数值之间。

(3)相对高度的计算(n表示两点之间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Δh表示相对高度)

①若两点均不在等高线上:

(n-1)d<Δh<(n+1)d。

②若两点均在等高线上:

Δh=(n-1)d。

③若其中一点在等高线上:

(n-1)d<Δh

④陡崖相对高度的确定:

(n-1)d≤Δh<(n+1)d。

⑤计算山地上两点的温差:

0.6/100×Δh。

3.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

(1)类题概述

设问核心词 ①地形特征 ②地势特点 ③地形地势特点 ④地形地势差异

设问主角度 ①描述地形特征 ②判断地势特点 ③描述地形地势特点 ④说明地形地势特征及判断理由

(2)答题术语

描述角度

答案要点

地形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①地形以××为主;

②××地形区、主要分布在××区域

地势

高、低

①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斜;

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

海岸线

平直、曲折

①海岸线平直;

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

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

[培优演练]

素养

 地理实践力:

等高线图上人类活动地点的选择

1.国庆假期,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沿海某山区旅游。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最佳的宿营地是(  )

A.①B.②C.③D.④

(2)图示公路比较平缓的主要原因是(  )

A.所在地区地形平坦开阔

B.主要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

C.沿线修建了一座桥梁

D.没有穿过等高线

解析 第

(1)题,最佳的宿营地应处于地势较开阔、坡度适宜的地方。

分析图示可知②最符合条件,③④太靠近河流,①位于陡崖处。

(2)题,由图可知,图示地区等高线密集,说明该地地形崎岖;图示公路大都沿等高线修筑,中途只穿过了两条等高线,较平坦;两次穿越河流(干流及其支流),应该修建了两座桥梁。

答案 

(1)B 

(2)B

素养

 区域认知:

地形特征的描述

2.下图为塞拉利昂共和国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塞拉利昂的地形特征。

解析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两个角度进行回答,图中东部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且相对高差小,故可判断为高原,西部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形多为平原,根据海拔分布或结合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地势高低。

答案 以高原、平原为主,高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西部和南部),地势东高西低(或东北高,西南低)

 

等值线图的判读专项训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安徽省合肥市模拟)宣纸易保存,不易褪色,被誉为“纸中之王”,青檀树树皮和沙田稻稻草是制造宣纸的重要原料。

2009年,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图示意皖南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图a)和宣纸原料晾晒场景观(图b)。

据此完成1~3题。

1.沙田稻最可能种植在图a中的(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宣纸不易褪色得益于原料的晾晒,图b所示原料晾晒场景观最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3.青檀树树皮晾晒是制作宣纸的重要工序,图b所示晾晒场铺垫卵石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宣纸原料受到(  )

A.炙烤B.冻害C.雨淋D.浸泡

解析 第1题,沙田稻生产需要在平坦开阔的地方进行,以利于灌溉和耕作,结合图a中等高线分布特征可知,甲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海拔较低,适合种植沙田稻,A对。

乙、丙、丁地等高线密集,不利于种植业发展。

第2题,由图b景观可知,宣纸原料晾晒场光照条件好,应位于山地阳坡,结合指向标或经纬度可以判断,其最可能出现在图a中乙地,B对;甲地地形平坦,海拔较低,不是坡地;丙地、丁地位于山脉北坡,是阴坡。

第3题,青檀树树皮晾晒是制作宣纸的重要工序,图b所示晾晒场铺垫卵石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宣纸原料受到浸泡,D对。

铺垫卵石不能防雨淋;铺垫卵石会增大日温差,但不能防炙烤、冻害。

答案 1.A 2.B 3.D

(2018·四川绵阳市第一次诊断)下图示意“湿润的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线数值为等高距100米的整倍数。

据此完成4~5题。

4.村庄Q海拔可能为(  )

A.1030米B.1120米C.1280米D.1388米

5.游客在Q村庄避暑期间应特别注意防范(  )

A.泥石流B.地震C.涝灾D.寒冻

解析 第4题,结合材料信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100米,读图知Q地海拔介于1100~1200米之间,结合选择项即可确定结论。

第5题,由于该区域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量丰富,Q村庄靠近河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应注意防范泥石流灾害。

答案 4.B 5.A

(2018·福建省三校期中)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该流域出口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

下图示意“某流域等流时线”。

读图回答6~7题。

6.该河干流的流向是(  )

A.先流向西,再流向北B.先流向南,再流向东

C.西北流向东南D.东南流向西北

7.图中虚线L可能是(  )

A.等高线B.交通线C.山谷线D.山脊线

解析 第6题,时间越少,距河口越近;时间越长,越靠近河流源头。

结合流域边界,该河干流的延伸方向与等流时线垂直,流向是先向南流,再向东流。

第7题,L线以西,等流时线由北向南减小,L线以东等流时线由北向南减小,说明河流都是由北向南流,最后在最南端汇合向东流,故L是干支流的分水岭,可能为山脊。

答案 6.B 7.D

(2018·福建厦门模拟)夜雨率是指夜间降雨量占日降雨量的百分比。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夏季平均夜雨率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8~9题。

8.图示城市中,夏季夜雨率最高的是(  )

A.拉萨B.昌都C.林芝D.那曲

9.夜雨率高(  )

A.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B.会增大地面蒸发消耗

C.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D.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频率

解析 第8题,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及递变规律知,图中城市中,夏季夜雨率最高的是拉萨,夜雨率在75以上;昌都夜雨率为50~55;林芝夜雨率为60~65;那曲夜雨率为45~50。

第9题,夜雨率高即夜间降水多,不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降雨多,空气湿度大,会补偿地面蒸发消耗,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

降雨多,可能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频次。

答案 8.A 9.C

(2018·沈阳市模拟)下图表示某企业生产地与原料运费(虚线)、产品运费(实线)的关系,等值线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单位:

元)。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乙、丙、丁三地共同的区位特点是(  )

A.临近交通干线B.临近资源丰富地区

C.位于城市市区D.临近农业发达地区

11.若仅考虑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成本因素,该企业地址最适宜选在(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解析 第10题,图中乙、丙、丁三地无论原料运输费用还是产品运输费用都比两侧低,说明三者所在位置交通便利为其共同的区位特点。

第11题,结合图示等值线数据,将甲、乙、丙、丁四地的原料运费和产品运费分别相加后比较知丁地最少,说明丁地总运输费用最低,最适宜该企业布局。

答案 10.A 11.D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山东济宁第一学期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1)说出图中AB线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并简要说明判断依据。

(4分)

(2)一组老人在①②两条徒步登山线路中,选择②线路登山。

说出选择的理由,并估算②线路的相对高度和水平距离。

(6分)

(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

(4分)

(4)概括图中公路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

(8分)

解析 第

(1)题,根据等高线弯曲特点确定地形部位名称。

(2)题,由图示信息知,②线路经过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便于攀登。

读图知,②线路最高点和最低点海拔分别为1440~1520米、1040~1120米,根据交叉相减的方法知其高度差介于320~480米之间;在量算出②线路图上距离的前提下,根据比例尺计算其水平距离。

第(3)题,从地势高低及其起伏状况说明地势特征。

第(4)题,由图示信息知,该区域交通线路分布不均。

从地形、聚落、人口等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 

(1)山谷。

等高线弯曲,且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

(2)②线路经过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更省力。

相对高度:

320~480米;水平距离:

约3千米。

(3)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起伏较大。

(4)分布不均。

东南部山区公路密度较小。

地形崎岖,修建成本高;人口(或聚落)较少,运输需求较小。

西北部平原地区公路密度较大(或彼此交叉形成网状)。

地形平坦,修建成本较低;人口(或聚落)较多,运输需求较大。

13.(2018·广州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澳洲坚果属热带、亚热带高档经济作物,树冠茂密,根系浅、不抗风,适宜种植在海拔1200m以下的丘陵或平地,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旱季缺水时有灌溉条件,夏季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冬季最高温度不低于15℃。

澳洲坚果营养丰富,含油量70%~79%,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同时澳洲坚果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肿瘤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因含油量高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澳洲坚果的全球市场年需求量在40万吨以上,但实际年产量不足3万吨。

云南省临沧市是我国最早引进种植澳洲坚果的地区之一,近几年临沧市坚果面积迅速扩大,截至2016年底,种植面积达到190万亩,约占全球的45%;其中初挂果面积达23万亩,产量5719吨,约占全球的3.5%。

下图示意临沧市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

(1)从气候角度分析临沧市种植澳洲坚果的有利条件。

(6分)

(2)说明2016年临沧市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大但产量低的原因。

(4分)

(3)根据临沧市的地形、土壤条件和澳洲坚果的价值,说明临沧市大规模种植澳洲坚果矛盾较大的原因。

(8分)

(4)指出临沧市澳洲坚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的区位评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1)题,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主要从光照、热量、气温、温差、降水、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即可。

(2)题,结合材料可知2016年临沧市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大,占全球的45%,但其中初挂果面积却只有23万亩,产量5719吨,约占全球的3.5%。

说明其引进后面积快速扩大,但处于挂果初期,挂果比重小,产量低;澳洲坚果对自然条件和种植技术水平要求高,也是导致其单产较低的原因之一。

第(3)题,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可知,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表崎岖,耕地少,机械化程度低,影响坚果生产规模;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地处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岩溶地貌发育,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土层薄,土壤贫瘠,影响坚果生长的质量。

第(4)题,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从合理管理和规划入手,对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生产规模、专业化生产;以及产品的研发、培育、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 

(1)所处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海拔高,夏季高温天气少;北部多山,冬季风影响弱,冬季气温较高;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距海洋较远,很少受到台风影响。

(2)虽种植面积大,但处于挂果初期,挂果比重小,产量较低;种植技术水平较低,单产较低。

(3)地形和土壤条件: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表崎岖,用于种植坚果的土地较少,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影响生产规模;基岩广布,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土壤贫瘠,土层浅薄,营养不足,影响坚果生长的质量。

价值:

澳洲坚果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药用价值;市场广阔,需求量大,具有广阔的经济价值。

(4)合理控制总体种植规模;加大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的种植管理水平;选择种植条件较好地区,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加大科研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对坚果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