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7920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教室有多长。

(教材第49、50页)

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所得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

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

在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课件。

师:

同学们,我们上学时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你们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

师:

我们该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学生可能会说:

·看一看有几把尺子长。

·看看有几本书长。

·看看有多少个脚印长。

……

师:

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啊!

【设计意图:

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自己测量,并发现所用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1.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量一量,填一填。

师:

现在就请每一个小组都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一量教室有多长,然后填写教材第49页的表格。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各小组的测量过程及结果。

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正确、切实可行,就给予肯定。

2.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师:

你觉得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如何才能使测量的结果比较准确呢?

生1:

要做好标记。

生2:

要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

生3:

摆放的时候要尽可能摆直,弯曲了就会使测量结果受到影响。

师:

我们测量的是同一间教室的长度,为什么结果却不相同呢?

是不是我们把刚才说的注意事项都做好了,测量的结果就一样了呢?

生:

我觉得不一定,应该用同一种工具测量,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吧!

【设计意图:

在活动中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

到底是不是只有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呢?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教室有多长

尺子书本脚印

课桌有多长。

(教材第51、52页)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难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课件、刻度尺。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测量的相关问题。

课件出示:

教材第51页第一幅图。

师:

同样的课桌,为什么这两个同学测量的结果却不相同呢?

生1:

因为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生2:

是啊,一拃,一支铅笔,它们本身的长度就不相同,当然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了。

生3:

要想测量准确,就应该选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师:

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发现了测量标准不统一是没有准确和公平可言的,所以后来人们就统一了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

使学生了解用不同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

1.认识刻度尺。

师:

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先认真观察一下,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直尺上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

师: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

1厘米有多长呢?

直尺上从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

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哪段长度是1厘米呢?

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

【设计意图:

直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具,通过直尺认识厘米,既直观,又便于学生体会1厘米、几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

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

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等。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那么2厘米有多长呢?

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

学生观察直尺,交流。

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也是2厘米。

【设计意图:

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亲身体验1厘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用厘米测量。

师: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铅笔长是多少,它们这样量对吗?

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该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

教材第51页第三幅图。

生1:

铅笔长是5厘米。

生2:

第二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第一只和第三只小熊测量的方法根本就不对,第四只小熊的测量方法也可以得出铅笔的长度,但不如第二只小熊的测量方法直接。

生3:

通常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从直尺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直尺刻度的几厘米,就说明该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

3.量一量、画一画。

师:

同学们,我们通过直尺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家用直尺测量教材第51页最下面的线段,量一量它有多长。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师:

把你测量的方法和结果与大家交流一下。

可到前面演示,对从“0”开始量的方法给予肯定性评价。

师:

你能不能借助直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呢?

注意线段有两个端点哟。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画图结果,可以与同桌比比,看画得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

了解用同样的工具测量同一件物品结果的一致性,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交流,给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技能。

师: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那么宽,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课桌有多长

测量较短的物体:

厘米 cm

 

1米有多长。

(教材第53~55页)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重点:

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

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课件、米尺。

师:

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

师:

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

教材第53页情境图。

生1:

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

我看门口1米处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

观察得真仔细!

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设计意图:

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1米有多长”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1.认一认,想一想。

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学生找出1厘米的长度,展示给同桌看。

师:

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

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

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

我们可以写成:

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设计意图:

通过米尺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既直观又简便。

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经历“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比一比,说一说。

师: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画边说,有的学生边比画自己的身高边说,有的学生说出课桌的长约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师: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现在把你们的手臂伸开,用尺子量一量,看看伸到什么程度就是1米。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演示自己伸开手臂比画1米长。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师: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少米,教室里的黑板长大约是多少米。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

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做法,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明测量的方法。

4.巩固练习。

师:

“厘米”和“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件出示:

教材第53页最下面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设计意图:

在学生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的基础上,马上安排巩固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1厘米、1米有多长。

师: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另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1米=100厘米。

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测量较长的物体:

米 m

练习四。

(教材第56、57页)

1.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难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

课件。

师: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

厘米和米。

师:

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米”用来表示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距离。

你能举出例子吗?

如果学生举出的例子合适,就要给予表扬肯定;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恰当的例子,教师可以说:

“老师的食指(伸出来给学生看)宽大约是1厘米;咱们的课桌长大约是1米,也就是100厘米。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情况下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

通过举例既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结合具体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1厘米、1米的概念,又抛砖引玉,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师:

看下面的物体,比1米长的画“􀳫”,比1米短的画“✕”。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课件:

教材第57页第4题。

学生可能会说:

·我的身高就比1米要多一些,饮水机主机没有我高,所以饮水机主机比1米矮。

·电视没有1米长,我伸开双臂比了比,它没有我两臂伸开的距离长,觉得电视长不够1米。

·桌子比1米长,它比我伸开双臂之后要长一些。

·椅子的高度也没有1米,我也是跟自己的身高比了比。

师:

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用来作比较的事物,跟图中的事物进行对比,然后做出了正确的判断,非常棒!

讲解:

选择合适的单位时,就应该这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进行判断区分,才能选出合适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说想法,其实是帮助学生建构模式,从而使学生明白不能靠感觉解决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有可比性的事物作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的答案。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的同学,解决问题时说得有理有据,真棒!

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练 习 四

找已知条件,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