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7941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文件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一节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技术路线

第六章防治水技术与工程规划

第一节主要水文地质研究工作

第二节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第三节主要监测试验工作

第四节主要水害治理工程

第五节井下防排水系统改造工程

第七章防治水规划实施的时间与进度安排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前言

山西吕梁中阳付家焉煤业公司位于吕梁市金锣张子山乡境内。

该矿始建于1998年11月10日,为新建矿井。

井田内主采煤层为4、10号煤层。

2001年7月1日投产,生产能力15万吨/年,采用一对立井开拓。

根据省市煤炭工业局批复文件,批准设计利用三个立井及一个斜井开拓,进行矿井的改扩建,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年。

本矿主采赋存于太原组下部的9、10煤层,9号煤上距太原组L1石灰岩8m左右。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本地区常年性河流有属于黄河水系的三川河及主要支流(流量1.98m3/s),东川河(流量0.7m3/s)和南川河(流量0.53m3/s)。

本井田位于南川河以东。

矿井充水水源主要以顶板淋水为主,目前矿井基建期间正常涌水量31m3/h,最大涌水量33m3/h.如果正常生产期间,大面积的采空区的出现,随着沉陷区的增大,局部出现顶板破碎带,而与地表水沟通时,会对矿井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并会随着矿井采掘工程的延伸,矿井水害问题不容忽视。

因此,需要研究和评价矿井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开采受水害威胁程度,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水工作内容,指导矿井防治水工作有序进行,确保矿井生产安全。

并根据目前的基建进度,预期会在2014年年底投产,为此,特制定近五年的防治水总体规划。

1、矿井防治水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2、矿井日常水文地质工作内容与要求;

3、井田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4、10煤底板奥灰水带压开采技术;

5、放水试验;

6、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预测预报;

7、防治水治理改造工程;

8、矿井防排水系统改造;

9、防治水工程实施进度与费用概算。

本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收集了矿井已有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分析了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了矿区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并针对本矿的水文地质特点,结合矿井2011年-2015年的采掘计划,提出了本矿防治水规划基本原则,确定了本矿防治水技术路线。

从矿井日常水文地质工作要求、矿井地下水观测网建设、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补充勘探、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探查、防治水工程安排、矿井防突水保障信息系统以及防治水技术难题研究等方面全面规划了今后的防治水工作。

但由于原有的水文地质勘探程度较低,观测资料不足,井下揭露面积较小,开拓范围有限,因此有些认识不一定准确,需要进一步证实。

由此导致的工程布置的不适当性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吕梁中阳付家焉矿井位于中阳—离石向斜中段东翼,行政区划属吕梁市中阳县张子山乡。

中心地理坐标为东径111°

06'15〞,北纬37°

27'01〞~37°

28'36〞。

本井田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地形主要以黄土台、塬、峁、梁及黄土冲沟为主,侵蚀切割剧烈,地形复杂。

井田地势总体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部,海拔标高1147.3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北部,海拔标高970.0m,属中低山区。

本区井田属黄河流域,三川河水系。

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仅在雨季时沟谷中有短暂性洪水,由东向西流往井田以外的南川河,最后在晋陕交界处的军渡汇入黄河。

井田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地区。

气温变化昼夜悬殊,四季分明。

降水量有限,多呈干旱状态。

冬春两季多西北风少雪雨。

而夏季雨量集中,有时出现洪水灾害。

各项气象要素特征如下:

年平均气温12.5℃,1月份最低,平均为-6.9℃,极端最低气温为-20.1℃;

7月份最高,平均为24.6℃,极端最高气温达32.5℃。

一般日最低温度降至0℃时间在10月中旬,回升至0℃的时间在翌年4月中旬。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4.2mm,历年最大降水量为577.7mm,最小为374.4mm。

雨量集中于6-9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11mm(4-8月蒸发量最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风向多为西北风,风速历年平均2.5m/s,最大月(3—5月)平均3.1m

/s,最小月(8月)平均2.2m/s。

初霜期在10月上旬,终霜期在翌年3月初。

平均无霜期175天。

冰冻期平均为11月下旬,解冻期为翌年3月底,最大冻土深度0.91cm。

据国家《建筑防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据历史记载,本区及附近未发生过大地震。

只在1829年4月(清道光九年三月)离石发生过5.25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7°

30′,东经111°

12′。

一、矿井开发历史与生产现状

二、矿井开拓、开采现状

中阳县裕安煤业有限公司为生产过渡矿井,其井田较小,三个立井开拓,井筒直径均为3m,开采4号煤层,采用长高档普采采煤工艺,由于在裕安煤业有限公司井田内4号煤局部可采,生产规模较小,2010底该矿将关闭。

中阳县裕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98年,矿井生产能力15万t/a,开采10号煤层。

2007年山西源通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中阳县裕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改扩建初步设计》,井田面积6.8405km2,批准开采4、10号煤层,在裕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井田内4号煤不可采,所以仅

对10号煤层进行了矿井60万t/a设计,矿井地质资源量45870kt,设计可采储量28251kt。

截止2009年9月,按原生产能力60万t/a批准设计,各项工程按计划进展顺利,施工现状如下:

现除混合提升斜井及两条集中大巷施工外,其它各系统尚未动工。

原初步设计中的混合提升斜井:

净宽4.8m,净断面16.24m2,倾角22.5°

,斜长960m,现已开掘到底。

集中进风巷和集中回风巷,矩形断面,巷道断面均为4.2m×

3.5m=14.7m2,长度分别为926m、675m。

现进风巷与混合提升斜井下部车场已经贯通。

现有回风立井(原初步设计中的行人进风井):

井筒净直径3.0m,垂深310m,现井筒装备一个0.5t单绳罐笼,担负人员、材料升降任务,并装备一台BDK-№6型轴流式通风机,兼做回风。

现有主立井(原初步设计中的回风井):

净直径4.5m,垂深310m,现井筒内装备一对2t立井箕斗,担负煤炭提升任务,兼做进风。

兼并重组后该矿主要设备均不能利用

三、矿井排水系统及防排水能力

原中阳县裕祥煤业有限公司,井下排水设备为D85-45×

8型离心式水泵3台,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

该矿属高瓦斯矿井,井下涌水量389-421m3/d。

原山西中阳裕安煤业有限公司,井下涌水量192-408m3/d。

井下排水设备为3台D46-30×

9型矿用离心式水泵,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

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中段,离石矿区东部边缘,井田内地表大部为黄土覆盖,根据钻孔揭露情况,井田范围内沉积地层由下而上依次为: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埋藏于井田深部,地层厚度110m左右,岩性底部多为角砾状石灰岩,中下部为泥灰岩、灰岩、含脉状纤维质石膏或层状隐晶质石膏3-5层。

上部为中厚层石灰岩,夹有薄层角砾状泥灰岩、泥岩。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奥陶系灰岩之上。

底部为鸡窝状山西式铁矿和浅灰色铝土岩,即铁铝层段。

之上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岩、粉砂岩、和2-3层不稳定石灰岩及1-2层薄煤线。

本组厚度24.00-45.00m,平均32.78m。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为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地层厚度

74.20-86.18m,平均80.84m,岩性为灰-灰白色砂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间夹3-4层煤层,其中9、10号煤层为井田主要可采煤层。

自下而上发育的L1、L2、L3(L1、L2多合并为一层,有时L1、L2、L3合并为一层)、L4、L5石灰岩层位基本稳定,为良好的标志层。

本组底部以一层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K1)与本溪组分界。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与下伏太原组呈连续沉积,地层厚度

64.30-87.78m,平均71.53m。

岩性由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和6-8层煤层组成,其中4号煤层为可采煤层,底部分界砂岩(K3)为一层灰白色中细粒砂岩。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连续沉积于山西组之上,岩性为灰-灰绿色砂岩夹深灰色粉砂岩、泥

岩、砂质泥岩,下部偶夹1-2层煤线,顶部有一层浅灰、紫红斑杂色铝质泥岩,俗称:

桃花泥岩,为良好辅助标志层。

底部以一层灰绿色中粗粒砂岩(K4)与山西组分界。

本组厚度90.50-115.60m,平均105.71m。

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岩性由灰绿、黄绿、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和黄绿、灰绿色砂岩互

层,井田内该组上部多被剥蚀,最大残留厚度约210m左右。

7、上第三系上新统(N2)

岩性由棕红色粘土、亚粘土组成,含有钙质结核。

与下伏基岩呈角

度不整合接触。

厚度0-60.00m,平均30.00m。

8、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

广泛分布于井田内,上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黄色亚砂土,下部为中

更新统浅红、红黄色亚粘土,垂直节理发育,厚度0-100.00m,平均60.00m。

9、第四系全新统(Q4)

分布于井田内较大沟谷中,为近代冲积、洪积层,由砾石、卵石、

砂、砂土组成。

厚度0-15.00m,平均5.00m左右。

第二节主要含水层

(一)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本地层在井田内全部被覆盖,埋藏于井田深部,地层厚度大,分布广泛,溶洞和裂隙发育,具有良好的含水空间,富水性强,水量大,水质较好,是井田主要含水层。

据2004年在东北边界处2km处施工的大土河焦煤公司9号水源井和2006年在井田东南部原裕祥煤矿工业广场施工的水源井资料,9号水源井奥灰水位标高为805.46m,出水量为195.60m3/h。

裕祥水源井奥灰水位为805.167m,出水量为55m3/h。

根据以上水源井资料和区域水力坡度推测井田内奥灰水位在802-805m,井田大部地段煤层底板标高低于奥灰水位,属于带压开采,在开采时要防范奥灰水突水事故的发生。

(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太原组含水层主要为三层石灰岩,从上到下为L5、L4、L1,总厚约25.55m,

灰岩裂隙较发育,岩芯较破碎。

钻孔在灰岩地层中,大部分出现孔漏的情况,含水层顶板埋深在85-280m左右。

据离石详查勘探资料,单位涌水量井田东北侧2.5km处12号孔为0.0047L/s·

m,井田东南侧4km处20号孔为0.207L/s·

m,渗透系数12号孔为0.0131m/d,20号孔为1.23m/d,水位标高分别为929.44m和946.67m,属弱-中等富水含水层。

水质类型为HCO3-Ca·

Mg·

Na型,矿化度0.464g/L。

(三)二叠系碎屑岩类砂岩裂隙含水层

井田内含水层无出露,含水层以细、中粗砂岩为主,平均厚度17.90m.含水层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顶板埋深为38-210m左右。

单位涌水量12号孔为0.0008L/s·

m,20号孔为0.0022L/s·

m,渗透系数12号孔为0.0028m/d,20号孔为0.012m/d,水位标高分别为955.62m和972.04m。

质类型为HCO3·

SO4-Ca·

Na型,矿化度0.696g/L。

从区域上看,该含水

层不连续,富水性弱。

(四)第四系、上第三系孔隙含水层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出露高,补给条件差,含水层连续性差,基本属透水不含水层。

全新统主要分布于井田较大沟谷中,含水层以砂砾石层为主,厚度小,富水性也较弱。

水质属HCO3·

Mg型,矿化度0.544g/L。

上第三系上新统间断出露于井田沟谷中,含水层为砂砾岩,民井出水量小

于10t/d。

水质属HCO3-Na型,矿化度0.347g/L。

第三节主要隔水层

山西组隔水层

(一)山西组5号煤以下至太原组L5灰岩之间是以泥岩为主,砂、泥

岩互层的一套地层,厚度13.00m左右,连续稳定,其中泥岩、粘土岩隔水性好,可视为山西组与太原组之间良好的隔水层。

(二)本溪组隔水层

本溪组平均厚35.33m,岩性主要为泥岩、铝土岩、粉砂岩和砂岩,该组有时夹薄层石灰岩或薄煤层,其中泥质岩隔水性能好,在区域内稳定,是良好的隔水层。

第四节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第五节井田奥陶系灰岩水属区域岩溶水的径流区,岩溶水流经井田向西北流出边界,至柳林泉,呈群泉排泄。

第六节石炭系和二叠系灰岩、砂岩裂隙含水层在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沿岩层倾斜方向运移,上部石盒子组含水层中以泉的形式排泄,

下部含水层中水则顺岩层倾向运移,流出井田外,矿坑排水是其主要排泄途径。

第七节地下水动态特征

对地下水进行动态监测和动态特征的分析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方面,它有助于我们掌握井田所在区段地下水运移规律,分析各含水层之间是否存在水力联系,尤其是对分析含水层与矿井之间是否有充水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区地下水观测网络尚未建立。

一、矿井水害情况的统计分析

本井田内井下的水害主要表现在顶板裂隙水,其主采煤层的上部为

2—5层灰岩,其岩溶水蓄水空间主要为溶隙、溶孔,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次为地表水渗漏补给。

二、矿井充水水源及其特征

一般情况下,矿井的充水水源主要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空积水。

从严格意义上讲,大气降水是一切矿井充水的最终水源,因为无论是地表水或地下水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大气降水的补给。

但这里所指的是大气降水本身成为矿坑充水的直接或唯一的充水水源。

以大气降水作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坑涌水量及其涌水特点与当地的年降水变化过程和降水强度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其主要涌水特点是矿坑涌水的动态与当地降水动态相一致,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和多年周期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大气降水的年分布具有季节性,多年变化具有周期的特点所决定的。

地下水:

由于大多数采矿活动都发生在地表面以下,所以,地下水往往是造成矿山充水的最主要水源。

地下水作为矿坑充水水源时,可依其与煤层的相互位置关系及其充水特点分为间接式充水水源、直接式充水水源和自身充水水源三种最基本形式:

所谓间接充水水源是指充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煤层的间接顶板或底板,但和煤层并未直接接触的充水水源,常见的间接充水水源含水层有间接顶板含水层、间接底板含水层、间接侧邦含水层或它们之间的某种组合。

应该指出间接充水水源的水只有通过某种导水构造穿过隔水围岩进入矿井后才能使其作为充水水源的事实得以实现。

所谓直接充水水源是指含水层与煤层直接接触或矿山生产与建设直接揭露含水层而导致含水层水进入矿井的充水含水层。

常见的直接充水水源含水层有煤层直接顶板含水层、直接底板含水层。

直接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并不需要专门的导水构造导通,只要采矿工程进行,其必然会通过开挖或采空面直接进入矿坑。

所谓自身充水水源主要是指煤层本身就是含水层。

一旦对煤层进行开发,赋存于其中的地下水或通过某种形式补给煤层的水就会涌入矿坑形成充水,该类型矿坑在我国并不多见,但在国外许多矿井中经常遇到。

以地下水作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坑充水有如下规律和基本特点:

矿井充水的强度与充水含水层的空隙性及其富水程度有密切关系,不同的岩性决定着不同岩体中的空隙发育特征,按空隙性质可把地下水水源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种基本形式。

一般地说,受裂隙水充水的矿床,其充水强度小于受孔隙水和岩溶水充水矿床,而受卵砾石层潜水和强岩溶含水层水充水的矿床,多成为大水矿床。

岩溶水突水时,一般水量大、来势猛、不易疏干,会给矿井带来巨大灾害。

而砂岩裂隙水充水时,主要以淋水、渗水为主、突水的瞬间冲击力不大,不会给矿井带来灾难。

矿井充水特点与充水量变化规律与充水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性质及其水量有关:

流入矿井的水往往包含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组成部分:

一部分在矿床水文地质学中称为静贮量,指充水含水层中贮存的水的体积,这部分水量大小及其对矿井充水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含水层厚度,分布规模、空隙性质以及贮存水的给出能力。

另一部分在矿床水文地质中称为动储量,指含水层中获得的补给水量,该部分水量是以一定的补给和排泄为前提,以地下径流的形式在充水含水层中不断地进行着水交替。

若充水含水层中的水以静贮量为主,则矿坑涌水的特点是:

初期矿坑涌水量较大,随着排水时间的延续,矿井涌水会逐渐减少。

该类矿床易于疏干;

若矿坑充水含水层以动贮量为主,则矿坑涌水量相对比较稳定,矿坑涌水量的动态特点往

往会受充水含水层补给量的动态变化的影响。

该类型充水水源水不易疏干。

老窑积水主要是指矿床体开采结束后,封存于采矿空间的地下水,近年来由于小煤窑开采和关闭矿井的迅速增加,许多正在生产的矿井周边及邻近往往分布有很多废弃和关闭的小煤窑或矿井,而这些矿井由于排水停止而成为地下的积水空间,并积存了大量的地下水,这些水体通过某种途径一旦进入生产矿井,便形成了老窑积水充水水源,特别是一些非法开采的小煤窑由于缺乏合理的设计和准确的测量资料,其井下巷道的分布特征往往不清楚,很容易和生产矿井构通形成水害。

传统意义上的老窑积水一般为封存的“死水”,属静贮量,但具有一定的静水压力,所以其充水特点是突发性强,来势猛,持续时间短,有害气体含量高,对人身和设备的伤害较大。

但对于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小煤窑和相邻废弃矿井突水,除了具有上述特征外,由于废弃矿井或小煤窑往往与地表水或某种地下含水层水勾通并接受补给,所以一旦发生突水,也可持续较长时间,并且很难疏干。

根据矿井充水水源的基本类型和告成矿基本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可以得到如下认识:

本矿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为顶板相对较厚且分布稳定的灰岩及部分砂岩孔隙裂隙间接顶板(有些区域可视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充水含水层。

大气降水作为各个充水含水层的最终补给水源,但其对不同含水层的补给速度和补给量不同,根据对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大气降水对各个含水层的补给速度快慢和补给强度特点是顶板碎屑岩砂岩得到补给的速度最快和补给强度最大。

大气降水对各个含水层的补给由于受含水层渗透性能的影响,补给方式以缓慢渗入式为主,补给的水量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渗流才能进入矿井。

所以短时间的集中降水不会造成矿井涌水量的明显增加。

同样,大气降水也构不成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

各充水含水层的动态补给水量不够充分,矿井充水在短时间内主要以静储量疏干为主,所以一旦发生突水,突水量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很快减少,单点突水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突水裂隙的空间延展度和与其它裂隙的网络连通条件。

各含水层的富水性由于受循环条件和补给条件的限制,随着埋深的增加,补给条件变差,富水性变弱。

但这种减弱速度在顶板随屑岩砂岩和底板L7-8灰岩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在矿区浅部地区,分布有多个小煤窑,要高度重视这些小煤窑的开采状况和积水情况。

小煤窑的积水有可能形成矿井的隐患突水水源。

三、矿井充水途径及其特征

矿坑充水途径是指连接充水水源与矿井之间的流水通道,它是矿井充水因素中最关键,也是最难以准确认识的因素,大多数矿井突水灾害正是由于对矿井充水途径(导水通道)认识不清所致。

矿坑充水的导水通道按其成因不同可分为:

(1)构造类导水通道:

如断层、裂隙等;

(2)采矿扰动类导水通道:

如顶板冒落、底板破裂、煤柱击穿等;

(3)人类工程类导水通道:

如封闭不良钻孔、小煤窑等;

(4)其它:

如陷落柱、岩溶塌洞等。

按导水通道的形态可分为:

(1)点状导水通道:

如陷落柱、封闭不良钻孔、岩溶塌洞等。

(2)线状导水通道:

如断层带或断裂破碎带等。

(3)面状导水通道:

如发育于顶、底板岩层的各类裂隙等。

不同成因、不同类型的导水通道所诱发的矿井充水形式各不相同。

常见的导水通道及其相应的充水特征有:

构造断裂:

由构造断裂形成的断层破碎带,往往具有较好的透水性,会形成矿坑充水的良好通道。

对于一些巨大的断裂,由于断层两盘的牵引

裂隙广泛发育,该类断层(断层带)除了具有导水性质外,其断裂带本身就是一个含水体,因而还具有充水水源的性质。

由于断层面或断层牵引的裂隙带导水而引发的矿井突水灾害在矿井突水事故中占有绝对主导的位置。

但并不是所有断层都可形成导水通道,构造断裂的水文地质性质与其断裂的力学性质及其两盘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张性断裂的透水性较强,压性断裂的透水性较弱,扭性断裂的透水性则介于与二者之间。

实际上,断层的导、贮性要远比上述规律复杂的多,它不仅要受断层力学性质和岩性的影响,而且会受到断层面所受的应力状态、断层活动次数和序次、断层带胶结物性质与胶结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大量资料和断层导突水事例统计分析认为,断层的导水性受到两盘岩性的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断层带的透水性与其两盘岩石的透水性具有一致性。

当断层两盘为脆性可溶岩石时(如石灰岩、白云岩),断裂及其影响带裂隙、岩溶发育,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当断裂两盘为脆性但不可溶岩石时(如石英岩、石炭砂岩),断层两侧往往发育有张开性较好的牵引裂隙,具有较好的透水性;

当断层两盘为柔性岩石(如泥岩、页岩)时,断层破碎带多被低渗透性的泥质成份充填,孔隙、裂隙率低,断层面闭合,一般不导水或导水性极弱。

在分析断层的导水性时,应特别注意不要轻意将某条断层简单地划为导水断层、隔水断层或贮水断层,而应充分注意断层的水文地质性质具有方向性和局部性。

即一条断层可以在某一方向导水,而在另一方向上隔水,或同一断层的某一部位导水,而在另一部位隔水。

有些断层在初次揭露时隔水,但随采矿扰动可能发生滞后导水。

所以,在研究和探测断层的水文地质性质时,一定要将其视为一个在不同部分具有不同岩性对接关系,不同部位具有不同应力状态,不同部位具有不同水理性质的复杂面状地质结构体,进行整体分析和分区评价,而不应以一点之见资料就对整条断层做出评价。

顶板冒落:

采煤工作面回采后顶板冒落所形成的垮塌,裂隙属典型的采矿扰动类导水通道。

矿床开发开采以后,由于在地下形成采空空间,如果没有专门顶板管理技术,则必然造成采空区上方岩层的变形、移动、破坏,甚至形成开裂、离层或碎块状垮塌。

采空区顶板岩层的破坏变形形态与规律会受到采空空间几何结构,顶板岩性及其组合,矿床产状及采矿方法,岩石应力环境及其受力状态等多种因素的控制,不同条件的组合会产生完全不同的顶板岩石变形破坏特征,但就一般规律而言,采空区上方可划分出三个不同性质的破坏和变形影响带。

(1)冒落带:

指采煤工作面放顶后引起的直接顶板垮落破坏范围,根据冒落块的破坏程度和堆积状况,可分为规则冒落带和不规则杂乱冒落带,如果冒落带高度达到上覆含水层,则往往引起顶板水的突发性突入,当上覆含水层为第四纪松散沉积含水层时,不但会形成突水,还会引起溃砂和地面塌陷等灾害。

(2)导水裂隙带:

指冒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