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8105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下载.docx

P176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发展学生的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P177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体现在,第一,知识的间接性,第二,教师的指导性;

第三,教学的发展性,第四,教学的教育性。

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P178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P181

直观性原则;

启发式原则;

巩固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P192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发现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6、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P188

第一,目标明确;

第二内容正确;

第三,方法灵活;

第四,学生主动;

第五,语言艺术;

第六,学生思维跃。

7、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要求有哪些?

189

四、论述题

1、试论基本的教学方法——讲授法P192

指教师运用口头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式。

讲述法:

它一般用于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述所讲的对象。

讲解法;

它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原理、概念、公式时经常采用的方法。

讲读法:

主要应用于语言学科的教学之中,如语言、外语等学科。

讲演法:

主要是在教师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作出科学结论时采用的方法。

讲授法的优点: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缺点:

没有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作出反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

基本要求:

第一,讲授的内容要有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讲清难点、突出重点。

第二,讲授的方式方法,要有启发性,不是简单灌输;

第三,讲授的语言要生动、通俗,要清晰、准确、精炼、有条理,语速适当。

2、试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

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3、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P179-180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4、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

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从传授知识的内容看,传授的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

从教学活动的结构来看,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参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从传授知识的方法上看,应采取启发式教学。

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5、试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6、试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P182

含义: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依据:

这一原则是根据人类的认识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提出来的,也是由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手段。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7、试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启发式原则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

教师的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8、试述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P184

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对我国优秀教育经济的总结,它是由学生向心发展的个体差异和我国的教育目的中个性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

贯彻要求:

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运用多种方式教学。

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手段,形式,注意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弥补他的弱势,同时通过组织各种校外、课外活动,开设选修课等,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以发挥和培养。

 

第九章德育练习题

1、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D)。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法纪观念和道德品质的教育D、品德的教育

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

3、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D)。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指导实践法D、陶冶教育法

4、“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B)。

A、指导实践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

5、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自我教育法D、陶冶教育法

6、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A)。

A、教学B、社会实践活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

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D)。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品德教育四个组成部分。

2、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流,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春风化雨”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教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的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5、陶冶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三种。

6、知、指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知识、道德判断两个方面。

1、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P202

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

2、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内容。

P202-203

见《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

3、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P204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

4、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P209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德育组织形式。

其中包括:

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班主任工作、志愿者活动。

5、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P210

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指导实践、陶冶教育、品德评价。

6、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P207

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中基本矛盾的准则或指导思想。

主要原则有:

方向性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原则。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论述德育过长这一基本规律。

品德是由知行意行四者构成,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

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道德认知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态度。

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

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实现道德认识、情感、以及由道德需要产生的道德行为动机定向及外部表现。

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试论述德育过程是一个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P205

德育是把道德内化为品德,又把品德外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

实现这种转化必须通过内部思想矛盾斗争。

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促使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

教育是外因,思想斗争是内因。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践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分析、综合的过程,学生不断作出自己的反应,汲取自己需要的,抵制自己不需要的,斗争过程也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

要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

3、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试论述德育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源泉,教育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主动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德育过程就是对各种影响进行干预、协调的过程,是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品德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育者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要组织好丰富多彩的、有教育意义的、有吸引力的活动和交往,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活动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试论述德育过程的一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首先,这是由人类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德育要适应社会需求,就需要在内容、手段方法等不面不断地加以调整、补充。

其次,德育过程中等情意行的培养提高不是一朝一外之功,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

最后,在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观念的关键长期存在,必须会反映到学生思想中来,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须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加上现代社会影响因素日益复杂化,在品德形成发展中会出现时高时低,甚至出现倒退的反复现象。

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的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5、试述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和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并符合德育过程的第一条规律。

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已,言行一致。

第一十章班主任工作练习题

1、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C)。

A、教学工作的教师B、德育工作的教师

C、学生工作的教师D、团队工作的教师

2、中国最最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A)。

A、1862年B、1902年C、1903年D、1912年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是(D)。

A、考核法B、问卷法C、谈话法D、观察法

4、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B)。

A、组织了多样的教育活动B、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C、确立了班集体的奋斗目标D、选择和培养了班干部

5、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多协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听取每个学生的意见。

这是班级管理的(B)。

A、目标原则B、民主与自主原则C、平行性原则D、规范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1、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2、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3、班主任通过分析学生成绩单、操行评语以及学生的作文、日记等材料,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是书面材料分析法。

4、班集体的要素有共同的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共同的生活准则和一定的心理氛围。

5、班主何等在开展集体教育的同时,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要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P219

确定班级发展的目标;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建立斑集体的规则和秩序;

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

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2、班主任的素质应该有哪些?

P224

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任课教师进行沟通;

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组织引起和教育管理能力。

3、班主件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P225

了解学生常用的方法:

观察法、问卷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访问法和收面材料分析法等。

4、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P227

要正确对待后进学生,关心热爱后进生。

要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状,对症下药。

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抓反复,反复抓。

5、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6、试述班级管理的主要原则。

P228

下半年性原则;

民主与自主的原则;

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目标原则。

7、简述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229

班级组织纪律管理;

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

班级文档管理;

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8、学校基本的组织机构有哪些?

(不是本章内容)

9、简述班级活动的意义。

P218

班级活动是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的学科教学之外的各种教育活动。

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班级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提高认知能力。

班级活动促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班级活动有助于形成班级的凝聚力。

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10、如何管理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P221

在思想上要正视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必要性。

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表现自我的良好机会,满足非正式群体的需求。

注意发挥和引导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

正确认识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加强正式群体的建设,减少非正式群体不良因素的侵蚀。

第十一章中小学教育科研练习题

1、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对象是(D)。

A、教学内容B、学生C、教法D、问题

2、访谈法是教育研究中的下列哪一层次(C)?

A、研究方法论B、研究方式C、研究方法D、都不是

3、研究中资料的收集在(C)进行。

A、研究之前B、研究之后C、研究的整个过程D、不确定

4、有目的、有计划和系统地了解教育现状,以加强对其客观认识的研究是(A)。

A、调查研究B、行动研究C、实验研究D、文献研究

5、行动研究的最终目的是(C)。

A、了解实践B、反思实践C、改进实践D、得出结论

6、问卷法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D)。

A、个别学生B、几个学生C、一个年级学生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以

1、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指为了改进中小学教育工作,围绕某一主题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钻研和探索活动。

2、中小学教学研究是关于中小学教学工作的研究,简称教研。

3、课题选择的原则是教育性、实践性、可行性、适宜性、伦理性。

4、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回顾和反思进行的研究是经验研究。

5、通过口头或书面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是叙事研究。

6、从一个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作为被研究者的过程叫做抽样,总体又被称为全体,抽取的一部分叫做样本。

7、把研究内容设计成若干具体问题,编成书面试题,交给所选择的人员进行书面回答,从而收集和分析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是问卷法。

8、访谈法的三个方面特征是:

有目的、有计划实施;

通过访谈或谈话进行,目的是为了研究。

1、什么是中小学校本研究?

P240

中小学校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职工为研究主体,以学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而进行的研究。

校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2、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实施过程是什么?

第一,课题选择;

第二,查找文献资料;

第三,设计研究,撰写研究方案;

第四,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第五,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第六,研究报告的撰写;

第七,课题结题。

3、行动研究的步骤是什么?

P246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设计研究方案;

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总结与反思;

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4、观察法的使用要求是什么?

P250

有一定的目的和方向观察对研究问题具有意义的现象。

有一定的理论准备,较系统的观察计划和详细的观察记录。

在自然情境下进行,或根据研究目的,在创设的情境下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