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8365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Word下载.docx

同样,在设计艺术发展上,希腊、罗马时期也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古希腊的文明史是从爱琴文明开始的。

爱琴文明就:

是指南希腊和爱琴海岛屿上的文明。

(在青铜时代,这些地区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产生了奴隶制国家。

由于爱琴文明的发现,使希腊的历史可以远溯到更古的时代,成为世界五大文明发祥地之一。

爱琴文明的中心是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因此又称克里特?

迈锡尼文明。

从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岛上出现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起,到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灭亡止,爱琴海地区的上古国家存在约800年。

历史表明,克里特的征服者、特洛伊城的毁灭者迈锡尼人,是希腊最早的居民之一。

后来沦为北方蛮族的奴隶,并逐渐分流为多立克人和爱奥尼亚人,他们都有共同的信仰和语言,所以称他们为希腊人。

希腊一词意为典雅、优美。

三面**,北面连接欧洲大陆。

境内多天然良港,可以经过地中海通向世界各地,为航海和对外贸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环境,内陆多山,土地贫瘠,但是盛产大理石,为雕刻艺术提供了极方便的物质材料。

到了公元前12世纪,爱琴海文明受到北方蛮族入侵的严重破坏。

但不屈的希腊人在这块曾经有过丰厚文明的废墟上重新建立了灿烂的希腊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真正始祖。

古代希腊建筑按其文化历史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1、荷马文化时期:

公元前11-前8世纪

2、古风文化时期:

公元前8-前5世纪

3、古典文化时期:

公元前5世纪中叶-前4世纪

4、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4世纪后期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古典文化时期的古典建筑,其建筑类型除神庙外,还有大量公共活动场所,如,露天剧场、竞技场、广场和敞廊等。

希腊盛产色美质坚的云石,因此建筑材料也以石材为主。

古希腊柱式:

是决定古希腊建筑形式的柱子格式,

主要为多:

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和人像柱式。

【柱式通常由柱子(柱础、柱身、柱头)和檐部(额枋、檐壁、檐口)两大部分组成。

第1节陶器工艺

陶器是古代希腊人的生活必须品和外销商品,独具实用和审美意义。

希腊陶器工艺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即:

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东方风格:

指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流行的一种陶艺,由于对东方出口,因此考虑到东方人的审美和实用,主要以动植物装饰纹样为主,有时直接采用东方纹样;

其次是增强了装饰趣味,将动植物加以图案化。

黑绘风格:

指在红色或黄褐色的泥胎上,用一种特殊黑漆描绘人物和装饰纹样的陶器。

红绘风格:

与黑绘风格相反,即陶器上所画的人物、动物和各种纹样皆用红色,而底子则用黑。

故又称红彩风格。

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末。

这种风格优越处在于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线条刻划人物的动态表情,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

(罗马艺术是希腊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们共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马其顿王朝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希腊大帝国时,在意大利半岛台伯河流域又兴起了一个国家,它历经600年左右的发展终于成为强大的帝国,这就是罗马大帝国。

它于公元前146年征服了希腊本土,公元前30年击败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自此,原来为希腊所统治的广大地区,包括希腊本土,全部归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

罗马成为希腊之后的西方政治、文化的中心。

罗马和希腊都是奴隶制国家,又都是半岛国家,但罗马人主要依靠农业为生,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培养了对客观事物冷静思考和求实精神,所以务实是罗马人的风格,不同于外向型扩张的希腊人的浪漫主义气质。

这就决定了罗马人的艺术观是求实、写实,缺乏幻想和想像力。

罗马人也有神话,但却是沿用希腊的,只不过改个罗马名而已,如对美与爱之神,希腊人称阿芙罗狄德,罗马人称维纳斯。

罗马人最杰出的成就表现在市政工程方面,他们修筑了规模浩大的道路、水道、桥梁、广场、公共浴池等设施。

在空间构造方面,重视空间层次、形体与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纪念性的目的;

结构方面,发展了综合希腊和伊特鲁利亚的梁柱与拱券结合的体系;

在建筑材料上,除了砖、木、石外,运用火山灰制成天然混凝土(三合土)。

古罗马的建筑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1、伊特鲁利亚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2世纪):

伊特鲁利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

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

2、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前30年):

公路、桥梁、城市街道、输水道以及后来的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

受希腊影响较大。

3、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园476年):

凯旋门、记功柱和以皇帝命名的广场、神庙以及豪华宏大的剧场、浴场等。

中世纪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拜占庭艺术[Byzantineart]

罗马式艺术[Romanesqueart]

哥特式艺术[Gothicart]

这几种艺术都是表现基督教思想的宗教艺术,不论是雕刻、绘画、彩绘玻璃等等,都用来装饰在教堂建筑上。

中世纪建筑的风格倾向与希腊罗马艺术大不相同,属于装饰性、象征性、概念化的艺术,远离现实生活,不注重写实性的技法,如透视、比例、质感、量感等原则。

拜占庭艺术:

从罗马帝国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君土坦丁开始(330-1473A.D.),就是东罗马帝国的艺术。

拜占庭式教堂建筑特色之一是对于圆顶的强调。

以圆顶代表天或天堂.这时期的绘画作品,主要有教堂的内的壁画、嵌画和圣经上的插画等,呈现平面性的装饰趣味以及缤纷华丽的色彩,而题材都与基督教有关。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

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

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

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石头的坡屋顶并使用圆拱。

教堂的一侧或中间往往建有钟塔。

屋顶上设一采光的高楼。

教堂内部装饰主要使用壁画和雕塑,教堂外表的正面墙和内部柱头多用浮雕装饰,与建筑结构浑然一体。

罗马式时期的雕塑:

具有古代雕塑的气魄,较多运用变形夸张手法。

在浓厚的宗教气氛下产生一种阴郁和怪异感,具有解释教义的意义。

罗马式艺术大约在第十世纪.当时欧洲各地在经历了黑暗时代后普遍复兴,并发展成封建制度,形成贵族、武士、平民、奴隶等阶级。

同时,教会、修道院的建筑大量兴建,进而导致新的艺术形式出现。

十字军东征也在这时期发生。

这些是罗马式艺术兴起的时代背景。

罗马式艺术以建筑为主,其建筑形式基本上延续罗马时期的风格,但却大量使用石材,如著名的比萨斜塔。

罗马式艺术风格缺乏写实性,而著重在装饰性、结实,有厚重感。

由于它在西欧各地发展,融合了各地方的不同色彩。

哥特式艺术:

艺术造型上,首先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其次是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

大量采用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

雕塑多采用圆雕和接近圆雕的高浮雕。

人物形象开始保持独立的空间地位,追求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力求符合真实的形象。

在人类浩瀚的文明史里,中世纪无疑是一个蒙昧,黑暗的时代.但正是因为饱受了禁锢之苦,人们才会在几个世纪后提出了自由平等的口号:

也正是因为这一千年文明的沉淀,才会有后来文艺复兴的灿烂辉煌.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16世纪末,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欧洲许多国家的新文化革命运动,资产阶级学者认为它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故称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设计的特点:

造型上以简洁单纯、实用和谐为基本特征。

----出现万能家具、多功能家具等。

一、文艺复兴的概念

文艺复兴时期是指14世纪16世纪西欧与东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

(文艺复兴的原意是指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

其变化的思想基础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

二、历史背景:

15世纪末到16世纪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

教皇为了确立罗马在基督教世界的统治地位,动用了大量的资金重建罗马,吸引了大批的艺术家、思想家到罗马工作,形成了以罗马为中心的罗马画派。

狭义的人文精神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人文主义思潮,其核心:

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思想上:

否定神的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与可贵,颂扬人的力量;

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肯定人追求财富、幸福、享乐的权利;

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

思维方式上:

反对蒙昧主义、神秘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发展文化教育,追求知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造福人生。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中世纪神学   VS   人文主义

神性    VS   人性 

神学束缚   VS  人权自由

来世/禁欲  VS  现世/幸福

蒙昧主义   VS   理性/经验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欧洲发生了一场以意大利为发源地和中心的文艺复兴运动。

这场运动的时代背景,是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及其政治上的相对独立或自治。

由意大利开始,以后席卷全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继承、借鉴和利用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发动的一场革命,对于破除近千年的封建思想意识和宗教神学观念对人们的束缚,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使欧洲的科学、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1、由于人们的思想从长期的宗教桎梏中解放出来,发扬了勇于探索、富有进取的精神。

例如:

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等,都是多才多艺的人,他们亲自解剖人的尸体,达?

芬奇一个人解剖了三十多具尸体,画了不少人体解剖图;

米开朗基罗对人体解剖的知识,超过了当时的外科医生。

2、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美术中吸取了营养。

例如古希腊、古罗马的注重生活、重视人的描写人的创作方法,以及表现完美的人体的技巧等。

3、科学的透视法的发明和油画材料、油画持法的改进。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所产生的著名画家有:

波提切利、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乔尔乔涅、提香、扬?

凡?

埃克、勃鲁盖尔、丢勒、荷尔拜因等。

达.芬奇(1452-1519)他把科学灌注于艺术思想之中,在解剖学、透视学、明暗法构图学等方面均有重要建树。

主要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等。

  米开朗基罗(1475-1564)在文艺复兴画家中,他是最擅于通过人体肌肉的描绘来传达情感的画家。

主要作品有《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最后的审判》等。

  拉斐尔(1483-1520)吸收佛罗伦萨画派与威尼斯画派的长处,形成独有的优美秀雅风格,擅于以世俗化形象描绘宗教题材。

主要作品有《雅曲学院》《大公爵圣母》《椅中圣母》(奥尔良圣母)等。

形成于13世纪末,以乔托为奠基人,是意大利最大的艺术流派。

15世纪产生了进一步学习古典、彻底抛弃中世纪传统的革命性变化。

其盛期的众多画家都继承、发扬了马萨乔首倡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着重空间透视和人物的坚实造型,呈现出白花齐放的景象。

  15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佛罗伦萨工商业的停滞和贵族势力的加强,文艺复兴出现低潮,佛罗伦萨画派也随之衰退,最终,样式主义的流行宣布了佛罗伦萨画派的结束。

 形成与15世纪后期,繁荣于16世纪,开创者是贝里尼。

  色彩是威尼斯画派的灵魂,一代色彩大师提香的作品,画面绚丽、人物健美,在西方艺术中树立了新的典范。

  16世纪后期,佛罗伦萨等地的文艺复兴逐渐沉寂,而威尼斯画派依然保持繁荣,这与威尼斯城市的政治独立性有关,但也归功于威尼斯画派本身的魅力。

色彩鲜艳、富于乐天情趣的威尼斯画派一直倍受青睐。

其偏重色彩、注重感觉的特点,对日后一切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艺术家都具有启发意义。

巴洛克和洛可可

17至18世纪可以说是西方艺术设计的又一个黄金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虽然在政治上还没有什么权利,但在经济领域内却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为了显示其经济实力,他们将宫室宅邸营造得富丽壮观,装饰豪华奢侈,日用品制造得精美无比.总之,他们在对日常生活环境的创造中,充分地集中了雕刻,绘画,建筑等各种门类,竭尽所能地表现出夸耀荣誉,追求舒适的享乐主义审美倾向,从而使这个时代的建筑,室内装饰,家具制作、陶瓷、金属工艺、玻璃器具等日用品的创造都展现出了一种奢侈华贵、热情奔放多姿多彩的风格。

巴洛克一词学者们公认为源于葡萄牙语,意为不合常规的、特别是那些外形有疵点的珍珠。

由伊比利亚语派生作为形容词的法语后来原封不动地移入英语,一直习用。

巴洛克艺术形成的动机是为了用一种荒诞的、不寻常的形式赢得人们的喜爱和承认。

巴洛克风格突破了文艺复兴以来古典艺术的理性、匀称、静止、典雅的风格。

表现在建筑上:

它一反文艺复兴时期的庄重、和谐与结构清晰的特点,追求结构复杂多变,配以大量雕塑和装饰的效果。

在绘画和雕塑上:

它不再遵循文艺复兴重素描结构、广泛采用垂直线、水平线、追求稳定等原则,偏爱复杂多变的构图等等。

这种新风格首先产生于意大利的罗马城,以后便及欧洲各地,成为17世纪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

宫中镜厅曾是当年皇室举行舞会的地方。

墙上共镶有十七面大镜子,刚好对着十七面落地玻璃窗,把窗户外的阳光和御花园景色引进厅内,即使在日间,室内仍显明亮,同时,镜面反映出园内美景,就如置身在室内花丛中。

整个厅堂装饰以镶金及镜面为主,配上大型水晶吊灯,只要站在中央,便可以从各个镜中反映出不同的自己。

想象当年舞会进行时,灿烂的灯光把镜厅照得通明,各人一面起舞,一面看着无数镜子里的景象,如虚如幻,正为皇室人员带来极尽享乐的场面。

镜厅之闻名并不单是来自其设计,更重要的是因为普法战争,法国战败了,德皇就在镜厅内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成为战败国,法国指定在镜厅签订和约,即著名的「凡尔赛和约」,现在这里仍保存着当年与会代表的用品,以纪念法国人的光荣及这重要仪式。

意大利

1、卡拉瓦乔:

把色彩和光作为造型的手段,巴洛克风格的光由他而来。

经过精心设计,酷似现代舞台特写时所用的聚光,黑影强光。

如果说乔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从梦中醒来的序曲,那么卡拉瓦乔便可说是鲁本斯、伦勃朗等巴洛克艺术大师的前导。

2、家具和陶瓷设计

巴洛克家具工艺在两个方面有所发展:

一方面是将人的因素放到了重要的地位,在选材和制作上,它更多的考虑到人对实用和舒适的要求。

如把洛克的椅子以皮革、天鹅绒来装饰坐垫和靠背,代替了雕刻,并且加高椅子靠背的高度,更加适合人体对舒适功能的要求。

新材料、新技法应用下的装饰风格带来了新的变化,形成了一种造型上严谨有致,线条利落雅致、突出功能的新的风格。

总之,把洛克风格体现在各种不同的工艺领域上,具有一种复杂性和丰富性,但是总的倾向是气势宏伟、生机勃勃、富有动感,注重运用各种形式因素,善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对艺术动感的追求。

洛可可一词由法语而来,意为贝壳形、岩状装饰,这个词用到艺术上原为对洛可可艺术纤细温柔的嘲笑和鄙视。

又称蓬巴杜风格、路易十五式样、中国风格。

这种式样最早主要表现在18世纪法国的细木家具上,以精湛的工艺著称。

后大量转向路易十五宫廷和贵族住宅的艺术上,纹样上除自然和东方风格的题材外,幻想性的题材也占据了装饰主题的很大比例。

表面饰以珍禽异兽和鲜见的花卉。

另外也采用纹理丰富、色彩美艳的大理石,以取得奢侈华美的效果。

比例上偏于亭立的纤细,造型均取S、C形涡卷回旋,一般以非对称代替对称。

色彩力求明快柔淡,流行色为金和象牙白。

洛可可艺术形成的内因是法国本身的需要,外因是东方艺术的影响。

首先是日本浮世绘传到法国,使法国看到了一个从未有的新的艺术世界。

18世纪初远洋商轮直接把中国的工艺品运到法国。

瓷器的滑润,丝绸(绚丽的色彩、神秘美妙的闪光)的**和其他器皿线条的流畅,使他们的感情为之一变。

饮茶、插花在沙龙中流行起来,室内家具追求的是中国式样,墙面的美化盛行青花瓷风格,因而洛可可艺术风格从发生上可称之为中国法国式样或法国中国式样。

从路易十四与凡尔赛宫开始:

路易十五时代的社会风气与洛可可风格:

罗可可家具和陶瓷设计

罗可可风格的家具设计在设计史上也相当有名气。

它在巴洛克家具工艺传统基础上,更加注重外表华丽的装饰和制作上的精雕细刻。

同时,欧洲的宫廷文化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影响,这一特征也充分地反映在家具设计中,出现了求异的审美趣味。

从17世纪以来,玻璃艺术设计主要以意大利的威尼斯为中心。

威尼斯的玻璃艺术在罗可可时期出现了高度繁荣的黄金时代。

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对欧洲各国工艺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思想内容上,提倡重大庄严的题材,主张表现纯洁静穆的内容。

(2)艺术表现上,强调艺术形式的完整严谨,强调法则与理念,而不太强调感情与表现。

(3)美术技巧上,强调素描的严格,注重以线造型,对色彩的作用及其气氛的创造不甚重视。

一、新古典主义美术

18世纪下叶兴起、至19世纪初走向成熟的古典主义,是旧古典主义积极因素的升华,被称作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的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美术特点:

1.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注重感情表现;

2.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却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3.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中国艺术设计史

一、青铜器设计

商周时期的设计艺术,最有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是青铜工艺,三千多年前出现的中国青铜工艺,它的突出成就表明了中国奴隶社会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有时根据特殊需要也掺一点铅;

加入锡铅以后,熔点降低,硬度增高,容易掌握铸造过程;

可以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如武器或工具;

另外熔铸时减少汽孔,使装饰花纹清晰;

增加**度。

青铜器的名称,根据生活用途的不同,大体可分烹饰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

饕餮纹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的主要纹样。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有许多学者曾作过不同的解释。

有人认为饕餮是由双鸡相对组成一个羊头,鸡羊谐音,有吉祥之意;

有人认为是通天地(亦即通生死);

有人认为是辟邪驱鬼;

有人认为是戒之在贪;

有人认为是象征威猛、勇敢、公正;

还有人认为是祭神等等。

夔纹。

这是一种近似龙纹的怪兽纹,常见于商代铜器纹饰中。

《考工记》曾被后世奉为经典的春秋末年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考工记》总结了我国古代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最可贵的是它第一次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即: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这不仅在当时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即使在今天仍然可以作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考工记》也载有都城设计制度:

匠人营国、方**,旁**,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一般解释为:

都城**见方,每边辟**,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

1)宋代的陶瓷宋瓷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中最杰出的品种,包括青瓷、白瓷、黑瓷、彩瓷、花釉等。

宋代名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另具风格的名窑:

**窑、磁州窑、**窑、古州窑。

2)元代陶瓷工艺元代的陶瓷工艺基本上处于宋代和明代两个高峰时期的低谷阶段,但制瓷技术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元代主要窑场:

钧窑、磁州窑、**窑、**窑、**窑等,其中以**窑和**窑为名。

**窑的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成功,是元代陶瓷的最大成就。

元代还大量生产琉璃器---彩釉陶(主产山西)

4)明代陶瓷工艺1、明代青花在宣德年间为黄金时代,有青花贵宣德之说。

2、斗彩(逗彩):

青花与彩绘互用,达到装饰一致的效果。

3、五彩:

以红、绿、黄、褐、紫等彩釉为主的一种彩绘瓷器。

4、明代陶器以**紫砂陶器为名,尤其是紫砂壶为名。

5)清代陶瓷工艺1、青花康青五色(因渲染次数多而产生层次感)

雍正青花以仿古逼真而闻名中外2、古彩3、粉彩(在彩绘中加入铅粉,先用玻璃白打底,然后彩绘)4、珐琅彩(俗称古月轩、料彩)5、珍玩瓷器---乾隆时期达到鼎盛---仿古仿洋无所不仿,无所不精,追求技巧性的玩器。

如转心瓶、转颈瓶、瓷母大瓶、鼻烟壶等。

明代家具:

明代家具是世界家具史上完美成熟而独树一帜的优秀范例,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典型代表,是家具设计的辉煌时期。

特点:

加工制作非常精细,一线一面,曲直转折均一丝不苟,严谨准确,古雅、优美舒适、纯朴大方、形式与功能完美统一,是颠峰杰作。

第二篇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史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1.威廉?

莫里斯及其追随者

(1)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背景:

矛盾:

机械制品的丑陋、低劣+为装饰而装饰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