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8588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7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圳市龙岗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docx

26.30

2005

1734.4

22.0

591.0

20.9

平均年增长率

23.65

21.18

资料来源:

《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年鉴》(2000-2003年)及2004年龙岗区主要经济指标(区统计局提供),以当年价统计。

龙岗区工业在深圳市工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2000年末,龙岗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占深圳市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1.63%、9.66%;

2004年龙岗区工业增加值占深圳市的比重上升为20.63%,在全市六个区中,工业经济实力位列宝安区、南山区之后,居第三位。

表2龙岗区工业在深圳市工业中的地位

工业总产值比重(%)

工业增加值比重(%)

11.63

9.66

11.92

9.57

2002

11.45

11.28

17.63

19.75

20.63

资料来源:

根据《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年鉴》(2000-2003年)、《深圳市统计年鉴》(2001-2004年)整理,以当年价统计。

注:

自2004年起,深圳市不再统计工业总产值。

(二)工业的主导地位增强

“十五”期间,龙岗区工业在全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显著。

2004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6.01%,比2000年提高了近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贡献了全区生产总值的近2/3。

表3龙岗区“十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地区生产总值

所占比重(%)

186.5

57.37

218.0

59.27

252.0

58.21

403.0

62.26

489.8

63.80

597.9

66.01

930.3

63.5

《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年鉴》(2000~2003年)及2004年龙岗区主要经济指标(区统计局提供),以当年价统计。

(三)工业产业结构明显改善

1、规模结构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龙岗区大中型企业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004年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280.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8.49%。

2、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在工业发展中的优势地位日益突出

2001年龙岗第一优势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2.4%,第二优势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3.9%,五大优势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1.2%;

2004年上述三项指标分别上升至40%、17%和77%,支柱产业的优势地位更加突出。

表4前五个行业工业总产值、比重、名次

行业名称

2003年

2004年

产值

比重

名次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324.5

38%

1

415.1

40%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40.1

16%

2

144.7

14%

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30.9

15%

174.9

17%

塑料制品业

41.1

5%

4

43.3

4%

金属制品业

27.3

3%

5

34.0

合计

663.8

77%

812.1

《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年鉴》(2003年)和2004年龙岗区工业分行业产值统计表(以当年价统计)。

3、工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十五”期间,龙岗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总产值比重从2000年的58.47%下降到2003年的24.70%,而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总产值比重则分别由2000年的38.89%、2.65%上升到2003年的58.37%、16.92%,占据主导地位。

表5三类产业工业总产值比重

产业类型

2000年

劳动密集型产业

58.47%

24.70%

技术密集型产业

38.89%

58.37%

资本密集型产业

2.65%

16.92%

根据《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年鉴》(2000年、2003年)整理,以当年价统计。

4、技术进步明显加快

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五”期间,通过“自主、合作、集成”的多元化建设,全区的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截至2004年,全区建立了16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市级4家、区级8家。

大多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研发基地和测试基地,装备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仪器和测试设备。

与此同时,龙岗区充分利用与深圳、广州乃至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系紧密的有利优势,不断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目前全区有60多家企业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50多家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同时,充分利用深圳市在金融、信息、保险、企业咨询服务等方面机构健全、技术水平高、资金雄厚等优势,引进了风险投资公司、建立了技术情报检索中心。

(四)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十五”期间,龙岗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64%的幅度高速增长,2004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547.2亿元(在地口径),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5.3%,比2000年提高了16.6个百分点。

根据龙岗区科技信息局提供的《2000—2003年度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和《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年鉴》(2000-2003年)整理。

2000-2002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原口径、1990年不变价统计数,2003年、2004年统计数为在地口径、当年价。

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总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29%上升到2004年的57%,占据了全区工业的半壁江山。

表6龙岗区主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项目

2001年

2002年

19%

21%

13%

29%

32%

53%

57%

根据《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年鉴》(2000-2003年)和2004年龙岗区分行业产值统计表整理,统计对象为规模以上企业,以当年价统计。

(五)工业布局结构日益完善

1、全区工业已经形成具有特色的三大区域布局

经过对工业布局结构的调整,自西向东形成了各具优势的三个区域:

西部工业区:

包括布吉、横岗、平湖三个街道,以巩固发展传统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业、软件业等高新技术产业。

中部工业区:

包括龙岗、龙城、坪山、坪地、坑梓、葵涌六个街道,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重点发展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大力扶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巩固发展优势传统产业。

东部工业区:

包括大鹏、南澳两个街道,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研发。

2、高新技术产业片区迅速形成

全区现有坂雪岗片区、宝龙—碧岭片区、葵涌高新技术产业园、大鹏龙旗湾生态产业园、东部海洋生物高新科技产业区五大高新技术产业片区:

坂雪岗片区以IT产业为发展重点,大力发展通讯、计算机及配套产业。

宝龙—碧岭片区重点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配套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医疗器械及汽车制造业。

葵涌高新技术产业园以生物医药技术和绿色电池产业为发展重点,建设低密度、组团式、生态化、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产业园区。

大鹏龙旗湾生态产业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研发。

东部海洋生物高新科技产业区主要建设海洋生物高科技研发中心和海洋生态园。

3、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十五”期间,全区通过加工贸易带动、龙头企业扩张、园区统一招商和旧工业区改造等途径实现家电、家具、电池、眼镜等工业行业的同类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聚集,多个工业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表7龙岗区产业集群的基本情况

名称

地址

按照深府[2003]190号文筹建的产业集聚基地

1、深圳市家具产业集聚基地

坑梓街道金沙社区

2、深圳市现代家电产业集聚基地

布吉街道李朗大道两侧

3、深圳市新型自行车产业集聚基地

坑梓街道沙田社区

4、深圳市平面显示器件产业集聚基地

坪地街道高桥社区

1、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坂雪岗片区

2、芯片产业集群

宝龙片区

3、电池产业集群

葵涌、大鹏街道

4、汽车整车及汽车配件产业集群

5、深圳市精细化工基地

葵涌街道坝光社区

6、眼镜产业集群

横岗街道

7、皮革鞋业产业集群

龙岗街道

(六)工业的开放型发展特征更加突出

1、非公有经济在全区工业中的优势地位日益稳固

“十五”期间,龙岗区非公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更加巩固。

2000年非公有经济的工业产值、工业企业数量、资产总额在工业中的比重分别为81.84%、87.70%、81.55%。

2003年末,上述三项指标则分别上升到98.93%、96.41%、98.28%。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004年港澳台企业和外商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企业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4.1%,相应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比例达85.6%。

表8龙岗区非公有工业经济在全区工业经济中的地位

指标名称时间

非公有经济工业产值比重(%)

81.84

96.32

96.34

98.93

非公有经济工业企业数量比重(%)

87.70

93.81

93.92

96.41

非公有经济资产总额比重(%)

81.55

86.10

89.20

98.28

根据《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年鉴》(2000-2003年)整理,以当年价统计

2、利用外资数量迅猛增长

2001-2004年共新签利用外资协议1849宗,合同利用外资总额达3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5.87%;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36.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5.48%,且比“九五”时期的21.4亿美元高出61.68%;

来料加工实收工缴费总额达10.2亿美元。

外商投资的持续增长为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全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全市的比例从2001年的18%上升到2003年的19%,合同外资占全市的比例从2001年的11.4%上升到2003年的14%。

表9龙岗区“十五”期间利用外资情况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备注

新签

宗数

新签项目总数

426

450

479

494

外商直接投资宗数

178*

252*

284*

374

*三资

外商其他投资宗数

120

其中:

来料加工宗数

248

198

195

合同

外资

金额

合同外资总额

万美元

45809

111693

81491

71271

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30362*

104497*

56748*

32572

外商其他投资金额

38699

来料加工金额

15447

7196

9056

5160

实际

利用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65000

103046

95404

100104

39590

67315

58008

28133

71971

25410

35731

21709

38431

三来

一补

经济

三来一补目前投产宗数

2969

2913

3046

2893

应收工缴费

25521

25718

25937

25020

实收工缴费

25569

25723

25980

25028

根据《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年鉴》(2001-2003年)和2004年龙岗区主要经济指标(区统计局提供)整理。

3、利用外资结构明显优化

“十五”期间,全区利用外资的结构明显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外商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增大。

全区平均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从2001年的107万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144万美元;

平均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从2001年的152.6万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202.6万美元;

二是“三资”资本比重增大,“三来一补”资本比重明显下降。

“三资”资本与“三来一补”资本的比例变化趋势是:

合同利用外资比从2001年的1.96:

1上升为2004年的6.3:

1;

实际利用外资比从2001年的1.56:

1上升到2004年的1.6:

1。

4、加工贸易出口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

“十五”期间,龙岗区工业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1-2003年全区加工贸易出口年增长率分别为18.3%、20.1%和9.6%,其中来料加工出口年增长率分别为0.6%、6.9%、16.6%,进料加工出口增长率分别为6.6%、29.9%、26.6%。

进料加工对来料加工出口额的比例从2001年的0.67:

1,上升到2004年的1.01:

表10龙岗区加工贸易出口增长情况

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率

来料加工出口增长率

进料加工出口增长率

18.3%

0.6%

6.6%

20.1%

6.9%

29.9%

9.6%

16.6%

26.6%

《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年鉴》(2001-2003年)。

二、发展环境

未来五年,龙岗区工业发展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在珠江三角洲,由结构调整带动的产业升级和区域“一体化”带动的产业整合将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深圳,“效益工业”将成为继“速度工业”之后新的工业发展模式。

龙岗区作为一个高度外向的经济区域,其工业发展已经全面地参与到区域生产力的分工过程。

这说明,未来龙岗区工业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空间,特别是在区域性的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链演变中去寻找发展的机会与空间。

(一)国际产业分工深化为工业技术升级和产业规模化创造机遇

进入21世纪,产业的跨国转移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产业不断寻找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转移,而不是在某个地方从一而终;

二是产业转移不再局限于落后的、被淘汰的产业,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业、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也参与转移;

三是除加工制造业外,研发、服务行业也开始参与到转移的浪潮中去。

例如,日本持续向亚洲诸国转移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家电、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

台湾在完成向海外转移鞋业、成衣、塑料制品、运动器械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后,电脑、汽车、石化、钢铁、机械等产业在台湾的生产力已无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为延续这些产业的生命和国际竞争力,它们也将成为台湾向海外转移的主要产业。

根据国际产业转移的地域相邻原则,通过与临近国家或地区衔接转移,承接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无疑会使拥有地缘优势的龙岗区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遇。

(二)珠三角将出现制造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组织升级两个基本趋势

伴随产业升级,在珠三角内部必然产生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整合。

这是龙岗区未来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选择必须注重的。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起点,珠三角建立起了中国首屈一指的、世界著名的轻工业加工制造基地,极大地推动了广东的工业化进程。

至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已演进至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并开始向工业发展的新阶段迈进。

进入新世纪,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土地、劳动力的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迫使珠三角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

未来5年,珠三角的制造业将出现两个新的发展趋势:

其一,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加快发展;

其二,产业的区域集聚趋势将更加明显。

因此,未来5年,珠三角地区将出现产业构成重型化、信息产品与软件一体化、产业配套链条化的产业发展特征。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由于环境的变迁,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制造业出现了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

产业特色县市、产业特色乡镇,如顺德家电、南海纺织和内衣、中山小榄灯饰、东莞清溪石竭的电脑及外设、虎门的服装、厚街的家具等已经在珠三角地区出现。

在这一区域性的产业发展整合中,珠三角各城市都在努力地寻找自己的产业定位,抢占在产业链条上的有利环节,以便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珠三角各地工业高速发展,形成了竞争性产业结构

珠三角地区各城市都致力于发展自身的优势工业产业,以期在未来的区域产业整合中致胜,这是“十一五”期间龙岗工业必须面对的。

从整体上看,珠三角地区的工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结合型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地区内的要素市场竞争与产品市场竞争均已经相当激烈。

在珠三角,东莞将发展造纸业、塑胶制品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并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服装纤维制品和纺织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为支柱产业;

顺德将集中发展纺织服装业、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精细化工、金属制品、塑料制品、家具制造业,并以家用电器、电子通讯、机械电气及交通运输设备为支柱产业;

南海重点发展机电、光机电产业、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建陶和装饰板材产业、信息产业,并逐渐形成包括建筑陶瓷、铝合金型材、化纤纺织服装、电器机械制造、玩具、皮革制品、塑料制品和装饰板材等的支柱产业;

中山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以灯饰、家具、小家电、服装、包装印刷业、五金为支柱产业;

惠州正在发展纺织服装业、食品饮料业、建筑材料业,并打造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中海壳牌石化项目)的支柱产业。

(四)CEPA协议的全面实施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

CEPA协议的全面实施,拓宽了深港两地合作的战略领域,随着深港深层次合作框架的建立,两地之间在金融、高科技、物流、文化、交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加强。

龙岗区凭借与香港毗邻的地缘优势,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相对充裕的土地资源,使本区工业面临着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在投资便利化条款上,将吸引更多的外资来我区投资;

两地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必将促进我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CEPA的零关税条款,将促进全区工业的外向型发展。

(五)全市正在推进的产业适度重型化战略,为工业提供发展契机

目前,深圳市正在围绕工业结构调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的适度重型化推进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发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汽车产业,在全市形成战略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的产业结构。

在技术结构方面,培养企业的核心技术开发能力;

在产品结构方面,扶植重点产品;

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培养一批大型企业集团。

在全市工业布局结构方面,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传统支柱产业功能片区,构筑主体突出的全市工业布局体系。

深圳市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为:

发展以IT产业为主的战略优势产业;

重点扶持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

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以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集群。

在信息化和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上,上一批大项目,在玩具、服装、珠宝、钟表、家具、家电、印刷等领域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

龙岗区作为深圳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做强传统产业两方面均具有相对优势,全市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必将为龙岗区产业结构升级拓展重要的发展空间。

三、发展优势与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优势

除了区位优势、运输便利等一般优势条件外,“十一五”期间,龙岗区工业发展有三个主要优势:

1、短期内土地资源的相对优势。

龙岗区总面积为844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285平方公里,2004年已开发工业用地面积68平方公里。

与市内其它各区相比,龙岗区工业化进程启动较晚,这正好成为龙岗区工业发展的后发优势,这种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土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发展规模工业;

二是有本市其他区域的发展为基础,有利于发展先进工业;

三是在更加开放的背景里,有利于承接制造业转移,嫁接国际工业。

2、工业园区建设的产业集聚优势。

目前龙岗区已建成了坂雪岗、宝龙、龙城、大鹏龙旗湾、葵涌金钟小区、东部海洋生物高科技园6个区属的工业园区,并正在规划建设“高桥—新生”、“沙坣—碧岭”、“金沙—沙田”三大工业片区。

工业园区建设与产业集聚基地相结合,正在形成企业投资和工业发展新的平台。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高规格、上档次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行工业集中开发、集中招商、集中服务,形成规模效应,有利于强化产业聚集和产业配套的双重效应,带动龙岗区工业升级。

3、具有工业发展的优良投资环境。

区政府2005年作的《龙岗区投资环境满意度评估报告》显示,投资者对龙岗区投资环境的总满意度较好。

在投资环境34个评估指标中,投资者最满意的十项指标依次为:

电子信息网络服务、电信网络接入便利程度、政府部门廉洁性、政府公务员素质、金融服务、城市绿化美化、会计师事务所服务、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人际关系和谐程度、律师和公证服务。

这些表明,“十一五”期间,龙岗区工业发展具有优良的政府行政环境和综合服务环境。

(二)面临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全区工业发展将面临以下三个主要挑战:

1、产业创新能力相对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