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798 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8623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ST798 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WST798 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WST798 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WST798 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WST798 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WST798 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WST798 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WST798 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WST798 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ST798 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WST798 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ST798 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WST798 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1.2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作为医院感染中常见分离的细菌繁殖体的代表,试验菌种为ATCC15442。

4.1.3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enterica),试验菌种为ATCC10708。

4.2培养基

4.2.1传代培养基

营养肉汤或合成肉汤培养基,用于细菌传代培养,见附录A。

4.2.2中和试验培养基

4.2.2.1基础培养液:

营养肉汤或液体硫乙醇培养基,作为中和试验的基础培养基,见附录A。

4.2.2.2中和剂培养液:

根据消毒剂有效成分选择相应中和剂加入基础培养基液中制备成为中和剂培养液,中和剂培养液需经中和剂鉴定试验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4.2.3其他培养基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SA),用于染菌载体的菌落计数,见附录A.5。

4.3其他试剂和材料

4.3.1磷酸盐缓冲液(见附录A.6)。

4.3.2标准硬水(见附录A.7)。

4.3.3有机干扰物:

采用3%牛血清白蛋白;

如为清洁物品采用0.3%牛血清白蛋白。

4.3.4载体:

304不锈钢圆筒,表面抛光,外径8mm士1mm,内径6mm士1mm,壁厚1mm士0.5m,长度10mm士1mm。

4.3.5吊钩:

长度为50mm~75mm,直径为0.5mm的镍铬合金丝,末端3mm呈直角弯曲。

4.3.6滤纸:

直径为90mm的定性滤纸。

4.3.7器皿:

25mm×

100mm玻璃试管,直径为90mm的平皿,10ml吸管,移液器等。

4.4仪器设备

IⅡ级及以上生物安全柜、恒温培养箱、振荡培养箱、恒温水浴箱、计时器等。

5染菌载体的制备

5.1载体准备

5.1.1外观检查

载体经肉眼观察合格,方可使用。

如有可见破损如钝化、缺口、凹陷或凿孔等应剔除。

5.1.2清洗

将载体置于1mol/LNaH溶液中浸泡约12h,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3次~4次,收集冲洗水加入2滴~3滴1%酚酞溶液,如酚酞变为粉红色,表明有NaH残留,需要继续冲洗至酚酞不变色,将载体晾干后密闭保存。

5.1.3筛选测试

5.1.3.1测试要求

未使用过或使用过但试验中无菌生长的载体,不需进行筛选测试,经压力蒸汽灭菌后可使用。

使用过的载体且在试验中有菌生长,应进行筛选测试,测试合格方可使用。

5.1.3.2测试方法

按照7.1规定,在无有机干扰物条件下,选用500mg/L苯扎氯铵消毒液对铜绿假单胞菌消毒作用10min,以Letheen肉汤作为中和剂培养液,对每个载体进行杀菌试验。

5.1.3.3测试结果判断无菌生长为载体筛选测试合格,测试管中有菌生长,则该载体不合格。

5.1.4灭菌载体染菌前,将清洗后的载体放入试管中,加入去离子水至载体完全浸没,经压力蒸汽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备用。

5.2菌悬液的制备

5.2.1参照WS/T683的规定复苏菌种,接种于含10l.营养肉汤或合成肉汤的试管中,经36℃±

1℃,200r/min±

20r/min振荡培养24h±

2h,此为第1代培养物。

5.2.2用移液器取第1代培养物10L转种于含10ml营养肉汤或合成肉汤的试管中,经36℃士1℃,200r/min士20r/min振荡培养24h士2h,此为第2代培养物,可继续传代培养至第5代。

5.2.3用移液器取第1~5代的24h新鲜培养物10uL转种于10个含10mL营养肉汤或合成肉汤的试管中,经36℃±

1C静置培养48h~56h后备用。

5.2.4铜绿假单胞菌培养物应去除培养菌液表面的菌膜,或使用10mL吸管直接从溶液中部吸取菌液,放入另一个试管中。

不可使用含菌膜的菌悬液进行试验。

5.2.5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菌和去除菌膜的铜绿假单胞菌培养菌液用电动混匀器振荡混合20s,室温静置10min后,用10ml吸管吸取上层四分之三的菌液转移至新的试管中混匀,以去除细菌碎片和团块,菌悬液于4C冷藏保存备用,于30min内使用。

5.2.6根据消毒剂的检测要求,按照WS/T683的规定加入有机干扰物。

5.3载体染菌

5.3.1每次试验时取80个无菌载体染菌,首先向4个无菌试管(25mm×

100mm)中分别加入20ml制备好的菌悬液,依次向每管菌液中加入20个干燥无菌载体,确保载体完全浸没于菌液中,持续15min士2min。

5.3.2用灭菌后的吊钩取出载体,轻触管壁去除多余菌液,垂直放置于无菌的双层滤纸上,置36℃

土1℃恒温培养箱内干燥40min土2min后,于2h内进行试验。

5.4染菌载体菌落计数

5.4.1随机挑选2个染菌载体,分别放入2个含10ml.营养肉汤的50l.离心管中,用电动混匀器剧烈振荡混匀20s进行洗脱,使用磷酸盐缓冲溶液进行10倍系列稀释。

5.4.2选择适宜的稀释度,吸取1L加入无菌平皿中,将冷却至40C~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倾注于平皿中,平行接种于2个平皿,置36℃±

l℃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士2h后进行菌落计数。

5.4.3每个染菌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回收菌量为1.0×

10°

CFU/载体~1.0×

CFU/载体,肠炎沙门菌的回收菌量为1.0×

10CFU/载体~~1.0×

10CFU/载体。

6中和剂鉴定试验

6.1试验原则通过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判断所选中和方法对消毒剂是否有效中和。

若中和1组显示可有效中和,则仅使用中和剂培养液进行中和。

若中和I组结果显示未完全中和,而中和Ⅱ组为有效中和,则在选用中和剂培养液进行中和的基础上,再使用培养液进行二次中和。

如仍显示未完全中和,则继续进行中和Ⅱ组试验。

试验重复三次。

6.2菌悬液的稀释6.2.1取1mL制备好的菌悬液加入9m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进行10倍梯度稀释,取4个稀释梯度(举例:

10、105、105和10)进行中和试验。

6.2.2同时取4个稀释梯度各1.0ml采用倾注法接种于TSA平板中,置36℃±

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

2h后,进行菌落计数。

6.3中和l组

6.3.1试验中所用消毒剂的浓度应以杀菌试验中使用的最高浓度为准。

6.3.2选取4个无菌载体加入10ml消毒剂溶液中,作用至规定时间后,用灭菌后的吊钩取出载体,轻触管壁去除多余消毒液,分别转移至4管含有10ml中和剂培养液的试管中。

6.3.3向上述4管中和剂培养液中分别接种0.1mL4个稀释梯度(10、105、10和107)的菌液,置36C±

1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

2h。

6.4中和ll组

6.4.1重复6.3.1和6.3.2,载体在中和剂培养液中室温静置30min后,用灭菌后的吊钩取出载体,轻触管壁去除多余液体,分别转移至4管含10mL基础培养液的试管中。

6.4.2向上述4管培养液中分别接种0.1ml4个稀释梯度(10、10、10°

和107)的菌液,置36℃土1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士2h。

6.5阳性对照

未暴露于消毒剂的中和剂培养液和基础培养液各4管,分别接种0.1ml4个稀释梯度(101、10°

、10和10)的菌液,置36℃士1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

2h,作为阳性对照。

6.6阴性对照

中和剂培养液和基础培养液各1管加入无菌载体,不接种菌液,置36℃士1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士2h,作为阴性对照。

6.7结果判定

6.7.1菌悬液浓度

菌悬液计数最后两个稀释梯度(如10和10),至少有一个稀释梯度的菌悬液的数量在5CFU/mL~100CFU/ml范围内。

6.7.2阳性对照

基础培养液管有菌生长表明试验菌、培养液性能良好,中和剂培养液管有菌生长表明中和剂对试验菌生长无明显影响。

6.7.3阴性对照

应无菌生长。

6.7.4中和l组接种菌量较低(5CFU/ml~100CFU/ml)的中和剂培养液管中有菌生长,认定为中和剂可有效中和消毒剂,且中和产物对试验菌生长无明显影响。

若无菌生长或仅在接种高浓度菌液的试管中生长表明未完全中和,或中和产物有抑菌作用,需进行中和11组试验。

6.7.5中和l1组接种菌量较低(5CFU/ml.~100CFU/ml)的培养液中有菌生长认为中和有效。

7杀菌试验

7.1试验步骤

7.1.1用标准硬水配制消毒剂溶液至作用浓度,以每管10mL分装至60个无菌试管(25mm×

100mm)中,置于20C±

1C水浴中平衡10min。

7.1.2用灭菌后的吊钩以20s±

5s间隔依次向每管消毒液中加入一个染菌载体,加入过程中勿触碰管壁,轻柔振荡2~3下后放入于20℃±

1℃水浴中。

7.1.3消毒作用至规定时间后,用灭菌后的吊钩依次钩取染菌载体,轻触管壁去除多余消毒液,转移至10mL中和剂培养液管中,加入时勿触碰管壁。

7.1.4振荡混匀,置36C士1C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48h±

7.1.5若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显示中和1组未完全中和,在中和剂培养液中静置30min后用灭菌后的吊钩将染菌载体取出后,转移至基础培养液管中,振荡混匀后进行培养。

7.2阳性对照

将未经消毒处理的染菌载体2个,分别放入10mL中和剂培养液和10mL基础培养液管中振荡混匀,置36℃±

1℃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48h±

7.3阴性对照

将无菌载体2个分别放入10ml.中和剂培养液和10ml.基础培养液中振荡混匀,置36C士1℃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48h±

7.4试验次数试验重复三次。

8结果判定

阳性对照管应有菌生长,阴性对照管应无菌生长。

消毒剂标注的消毒对象为光滑硬质物体表面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三次重复杀灭效果均应达到表1的要求,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试验,阳性管数为0~3个,且阳性对照菌量对数值为6-7时,判定为合格,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试验,阳性管数为0~6个,且阳性对照菌量对数值为6~7时,判定为合格。

9注意事项

9.1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试验中可使用营养肉汤或液体硫乙醇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液,Letheen肉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9.2同一消毒剂拟对多种微生物进行杀灭试验时,应按微生物种类分别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

9.3染菌载体转移至消毒剂管时应避免触碰管壁,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可能导致测试管假阳性。

9.4在结果判定时,如培养液未出现混浊,但发生颜色变化或出现膜状物,应与阳性对照对比来判定结果,并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

9.5杀菌试验中试验组有菌生长时,可随机挑选阳性管进行鉴定,以排除污染。

阿录A

(规范性附录)

培养基和试剂

A.1营养肉汤培养基

氯化钠5.0g蒸馏水加至1000mL以上各成分蒸馏水溶解,调pH至7.2~7.4,于121C压力蒸汽灭菌20min备用。

A.2合成肉汤培养基

L胱氨酸0.05gL-酪氨酸0.21gDL-苏氨酸0.50gDL丝氨酸0.61gDL-丙氨酸043gDL色氨酸0.05g氯化钠磷酸二氢钾1.50g磷酸氢二钠4.00g盐酸硫胺素0.01g以上各成分蒸馏水溶解,调pH至6.9~7.3,于121℃压力蒸汽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后,加入0.1mL无菌10%葡萄糖溶液备用。

A.3液体硫乙醇培养基

硫乙醇酸钠0.5g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pH至6.9~7.3,分装于115C压力蒸汽灭菌20min备用。

A.4Letheen肉汤培养基卵磷脂0.7g

氯化钠5.0g蒸馏水加至1000mL以上各成分蒸馏水溶解,调pH至6.8~7.2,于121C压力蒸汽灭菌20min备用。

A.5胰蛋白陈大豆琼脂培养基(TSA)

胰蛋白陈15.0g氯化钠5.0g琼脂16.0g蒸馏水加至1000mL以上各成分蒸馏水溶解,调pH至7.2~7.4,于121C压力蒸汽灭菌20min备用。

A.6磷酸盐缓冲液(PBS,0.03mol/L)无水磷酸氢二钠2.83g磷酸二氢钾1.36g蒸馏水加至1000mL以上各成分蒸馏水溶解,待完全溶解后,调pH至7.2~7.4,于121C压力蒸气灭菌20min备用。

A.7标准硬水(硬度342mg/L)

氯化钙0.034g六水氯化镁0.139g蒸馏水加至1000mL以上各成分蒸馏水溶解,待完全溶解后,于121℃压力蒸气灭菌20min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