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86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1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docx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史合稿716

第一章概述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

工程管理专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设立的。

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入世以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成为热点。

该专业对学生经济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双重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计算机管理和外语的综合知识,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

由于工程管理责任重大,除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我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是河海大学最早创办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1983年开设的水利电力管理工程专科专业。

本部分主要描述1978年至2000年间,该专业设置、变迁、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主要成果和代表教师。

第二章本科专业发展情况

第一节专业设置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发展、建设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社会生产越来越精细,专业隔离越来越明显,隔行如隔山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而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却越来越要求复合型的人才,即常说的T型人才。

单纯的具有工程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社会对既懂得管理,又掌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领域,随着各项基本建设的全面展开,特别需要大批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来引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截至1983年,我国水电系统有203万职工(部直属单位98万),其中管理人员26万,占职工总数的13%。

管理人员中2/3属于行政干部。

1/3属于业务干部,大多缺乏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及管理技能的训练,不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矛盾十分突出,直接导致我国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低下,这使我国水利行业迫切需要既掌握技术,又熟悉管理的水电工程建设专业管理人才。

在此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方向)就应运而生了。

二、本专业设置的过程

水利部各司、局早在1981年前,即多次要求河海大学的前身华东水利学院增设管理专业,培养既懂工程知识又懂经济管理的工程管理人才。

经过两年多的准备,通过举办多次管理干部短训班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编写了部分教材、教学资料。

1983年开始招收水利电力管理工程物管专科(三年制),并正式设立基本建设管理与施工教研室,配备了9名教师,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8人,助教2人,另外财经方面兼职教师2人。

经过两年准备和管理工程教学实践,已经基本具备了招收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的条件,于1985年秋开始招收水利电力工程(管理工程)本科和水利水电工程、港口与海岸工程(管理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1994年管理工程系改名为国际工商学院,并设基本建设管理与施工教研室;1995年获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1996年,原基本建设管理与施工教研室更名为工程管理系;1999年工程管理系(水电建设管理)更名为工程管理专业。

三、本专业设置的依据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教育是在管理工程专业、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专业、国际工程专业、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教育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形成的。

早些时候,国际上诸所大学院所中开设工程管理这门专业的也是寥寥无几,只是侧重于某些重点方面进行专门的专业教育,如土木工程管理专业和信息工程管理专业等等。

在80年代初期我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目录表中尚未出现这门专业,只是列举了管理工程专业等类似相关的专业科目名称。

直到90年代初期,根据国家教委关于院系专业科目合并调整的指示精神,在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目录中才出现工程管理这一新兴的、综合的专业科目。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批50年代留学前苏联的工程经济专家与50年代前留学英美的工程经济专家在我国开设的技术经济学科,该阶段主要研究的是项目和技术活动的经济分析,如项目评价与可行性分析。

1979年国内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在内的11所院校开办了管理工程专业,1980年华中工学院开始招收物资管理工程本科生,1981年哈尔滨建筑大学招收了建筑管理工程,此后相继开设房地产经营管理、国际工程管理等专业。

我国高校本科专业先后经过1963年、1989年、1993年及1998年四次修订,对原有相关专业包括建筑管理工程、基本建设管理工程、管理工程(建筑管理工程方向)、房地产经营管理、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工程管理等专业整合成工程管理专业,于1998年正式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专业。

在此形势下,我校及时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于1999年将国际工商学院下设的工程管理(水电建设管理)本科专业更名为工程管理专业,在原有的水利工程特色的基础上将专业内涵拓展至整个工程建设行业。

四、专业机构的运转

管理工程系创立之初,设立基本建设管理与施工教研室,负责开展总工程师培训班、总会计师培训班、总经经济师培训班教学工作,即“三总师”教学(专科);此外,管理工程系同时下设水利电力管理干部培训班,由梁永庚同志兼任专业负责人。

管理工程系基本建设管理与施工教研室,前后分别由刘家豪(1983~1988年期间)、胡肇枢(1989-1993年期间)担任教研室主任。

1986年,南京水利电力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管理工程系之际,成立水利电力工程管理教研室,由俞多芬担任教研室主任(1986~1993年期间)。

1994年,管理工程系改名为国际工商学院,基本建设管理与施工教研室、水利电力工程管理教研室合并组建基本建设管理与施工教研室,李健宁担任教研室主任(1994~1996年期间)。

1996年,因教学需要,基本建设管理与施工教研室改名工程管理系,王卓甫担任系主任(1996~1999年期间)。

1999年,工程管理系正式更名为工程管理专业,王卓甫继续担任专业系主任(1999~2000年期间)。

工程管理专业组织机构变迁示意图见图2-2。

图2-2工程管理专业组织机构变迁示意图

第二节专业的变化与沿革

一、专业的来源及变迁

河海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目前设在商学院工程项目管理系(在南京江宁校区),始创于1983年,以水利水电为特色,旨在培养既懂经济、又懂技术,掌握现代化管理科学理论、方法与手段,能从事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高级管理工程技术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变迁与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历程:

(1)1983年,为了适应四化建设需要,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农田水利工程专业为依托,原华东水利学院颁发《关于筹建水利电力管理工程专业及做好物资管理专修班开学工作》成立管理工程系,设置水利电力管理工程专科,成为我国最早设立经管类学科的高校之一;

(2)1984年,管理工程系正式招收水利电力工程(管理工程)硕士研究生;

(3)1985年,管理工程系正式招收水利电力工程(管理工程)本科学生,停招水利电力管理工程专科;

(4)1986年,南京水利电力管理工程学院并入管理工程系;

(5)1994年,管理工程系改名为国际工商学院,下设成立基本建设管理与施工教研室;

(6)1995年,获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硕士点;

(7)1996年,基本建设管理与施工教研室更名为工程管理系;

(8)1999年,工程管理系(水利电力管理工程专业)更名工程管理专业。

二、专业发展沿革图

图2-1工程管理专业发展沿革图

三、专业招生情况

管理工程系正式招收水利电力工程(管理工程)本科专业学生始于1985年,各阶段本科招生情况见表2-1。

表2-1工程管理(水利电力工程管理)各阶段本科招生情况

招生阶段

专业类别

人数

备注

1985年至1992年

水利电力工程管理专业

2个班64人左右

1993年至1998年

工程管理系

1个班30人左右

院系改革,专业化、精细化改革后的工程管理系招生规模减小

1999年至2000年

工程管理专业

2个班50人左右

高校扩招启动

第三节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组织

一、教学计划的制订与组织

河海大学管理工程专业,自1983年开始筹办,1985年9月正式招收工程管理学生。

自招收本科生以来,教学计划有修订,具体情况如下:

1、1984年版水利电力管理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四年制)

至1984年,鉴于水电系统管理人员大多缺乏工程专业、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及管理技能的训练的背景,应水利部各司、局的多次要求,我院增设管理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既懂工程知识又懂经济管理的工程管理人才。

到1985年,我校创建水利电力管理工程专业已经历时两年,已基本具备了招收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的基本条件。

1984年版水利电力管理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其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见表2-2和表2-3。

表2-21984年版水利电力物资管理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名称

序号

总学分

各学期学分分配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必修课学分分配

中共党史

1

4

2

2

政治经济学

2

6

3

哲学

3

4

2

2

体育

4

6

1.5

1.5

1.5

1.5

外语

5

10

3

3

2

2

思想品德课

6

4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语文与写作

7

3

3

高等数学

8

12

6

6

线性代数

9

2

2

概率论及数理统计

10

3

3

物理学

11

7

4

3

工程制图

12

4

4

工程力学

13

4

4

工程材料

14

4

4

电工学及电气设备

15

5

5

机械设备基础

16

4

4

水利工程概论

17

4

4

火电站概论

18

2

2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论

19

2

2

算法语言及电算技术

20

3

3

水利电力会计

21

4

4

统计学原理

22

2

2

经济法

23

2

2

国民经济管理概论

24

2

2

管理优化技术

25

6

3

3

市场学

26

2

2

行为科学

27

2

2

水利电力企业管理

28

8

4

4

管理系统工程

29

4

4

合计

125

20

20

18

18

17.5

17.5

13.5

0.5

2.选修课学分分配

预测与决策

30

3

1.5

1.5

计划管理

31

3

1.5

1.5

劳动经济学

32

3

1.5

1.5

作业研究与劳动定额管理

33

3

1.5

1.5

物资经济地理

34

1

1

物资经济管理

35

3

1.5

1.5

物资管理学

36

2

2

管理会计

37

2

2

成本控制

38

1

1

财务管理

39

1.5

1.5

经济活动分析

40

1.5

1.5

合计

24

11.5

11.5

选修课应选最低学分数

5.5-6.5

2.5-3

3-3.5

3.任选课学分分配

中国通史简介

41

1

1

美学概论

42

1

1

中国水利史

43

1

1

水利地理

44

1

1

科技外语

45

3

1

1

1

第二外语

46

3

1

1

1

逻辑学

47

1

1

人口学概论

48

1

1

经济数学方法与模型

49

2

2

财政与信贷

50

1

1

审计学

51

1

1

国外经济管理

52

1

1

合计

17

2

2

3

3

4

3

选修课参考选修学分数

7

1

1

1

1

2

1

(1+2+3)合计

137.5-138.5

20

20

19

19

18.5

18.5

18-18.5

4.5-5

4.思想品德课、军事课、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计划

军事课

53

2

1

1

认识实习

54

2

2

生产实习

55

4

4

毕业实习

56

4

4

毕业设计(论文)

57

10

10

合计

22

2

1

1

4

14

(1+2+3+4)总计

159.5-160.5

20

22

20

20

18.5

22.5

18-18.5

18.5-19

表2-31984版水利电力物资管理工程专业(四年制)周数分配表

项目

周数

备注

入学教育

0.5

工艺劳动及机动

2

军事课

2

考试

6

工程认识实习

2

机动

1

专业生产实习

3

讲座

2

毕业实习

4

毕业设计或论文

6.5

毕业鉴定

0.5

教学

95

总计

102

二、教学计划修订与变化情况

1、培养方案的变迁

1985年开始招收的水利电力管理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水电企事业单位从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工作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其业务方向和范围是主要学习如何运用系统理论、优化技术、经济理论、认为科学等专门知识以及水电工程技术基本知识,以便从事对管理系统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各项管理工作,把水电系统的一个部门(机构)拥有的人、财、物充分的使用起来,使三者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所以,水利电力管理工程本科专业学员通过四年的学习,能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2)水电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

(3)能根据部门(机构)的目标,进行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4)能应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和现代管理技术,对部门(机构)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5)具有从事现代管理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1984年版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方面,主干学科有管理学与现代管理技术,主干课程有管理学、管理数学、系统工程、营运管理、经济学基础等,所有课程共计57个,总学分为160学分,课程结构与学分比例为:

1)必修课:

29个课程,共12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78%;

2)选修课:

11个课程,最低学分数为5.5-6.5个,占总学分的比例为4%;

3)任选课:

11个课程,参考学分数为7个,占总学分的比例为4%;

4)思想品德课、军事课、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计划:

占总学分比例为14%。

1989年版水利电力管理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是在管理工程开设四年以来,根据实践摸索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在对1984版的教学计划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教研室教师的反复讨论,制定的新的教学计划及大纲草案。

对比1984年版的教学计划的设置,其主要区别有:

(1)必修课课程门数由29门增加到38门;总学分175,其中讲课153个学分占87.4%,若不计思想品德、军事理论则为146学分,其中必修课126学分,占86.3,选修课20学分占13.7%;实践性环节更23学分,占13.1%,其中军训1学分,实习6学分,课程设计3学分,毕业论文12学分。

(2)在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方面,删掉1984年计划中的机械设备基础、火电站概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论、算法语言及电算技术、水利电力会计等课程,以形式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主义建设、计算机基础、DBASE数据库、会计学原理等课程取代。

(3)在专业必修课方面,删掉计划中的管理技术优化、市场学、行为科学等课程,以技术经济分析、水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心理学涉外建设经营管理、基本建设概预算等课程取代。

(4)在实验课、实习课方面,增设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基本建设概预算、管理实习等教学实习环节。

更加注重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集中安排各类实习和实验,并在管理讲演学、管理心理学、计算机等课程当中安排实习和实验。

2、实践教学的变迁

(1)实践教学内容

部分教学计划指导原则明确指出:

“必须把理论教学与实际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教学过程,使每一阶段的实习与该阶段的各理论学科相应部分密切结合”。

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技能的训练;在发展科学思维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提高动手技能。

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

教学实习(包括课程设计)是为了获得专业基本的生产实际知识和学习操技能,同时也要了解生产管理的初步知识。

设置教学实习和课程设计的课程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基本建设概预算等。

认识实习是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任务是使学生接触工程管理实际,了解工程管理工作的对象和任务,增加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今后创造性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要求获得更多的本专业生产实际知识,学习把各种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提高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更多的生产管理知识。

认识实习的方式是参观已建成的水利枢纽及火力发电厂,并辅以老师、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

(2)修订的背景及内容

1989年修订的教学计划是专为水利电力管理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设置的,其中必修课有38门,选修课19门。

在这次修订过程当中,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基本建设概预算等课程设计和实习,这些是1984版的教学计划所没有的。

3、毕业实习的变迁

毕业设计是大学学习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习理论知识过度到实际工作阶段的一个必要环节。

1984年版的教学计划设置了一个重要的总结性环节,即毕业设计,时间为10周,大体经过毕业设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答辩阶段。

在准备阶段包括确定知道老师,结合生产时间问题,落实毕业设计题目,列出参考技术规范、参考文献及中、外图书目录;实施阶段中教师必须面对面辅导,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经常问题及能力表现有实录,答辩阶段由答辩小组评分。

1989年版的教学计划对毕业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表现在毕业设计由1984版的10个学时增加到12个学时,要求现场教学,实行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

学生和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整个过程都在现场,在了解毕业设计的实际任务、前人所作的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提出解决问题的设计思路、技术路线、时间安排、参考文献等,最后,学生编写报告,进行答辩,教师和技术人员评分。

三、课程的组织体系

1、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学为主体的观念。

既要体现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又要具有前瞻性;既要继承我校注重实践、作风严谨的优良教学传统,又要吸取我校在新时期取得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同时借鉴国内外高教的成功经验。

2、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的特色

课程结构与学分比例如下:

(1)工程管理专业课,占总学分的10%;

(2)学科基础课程,包括:

专业基础课、专业门类基础课、学科门类基础课,占总学分的40%;

(3)公共基础课,包括:

自然科学基础课、人文社科基础课、语言基础课、体育艺术类基础课,占总学分的50%。

强调宽口径,重视基础和实践,具有水利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措施有:

(1)要求学生自学一些计划外的人文社科类课程;

(2)进行考试改革,对有些课程鼓励写课程论文或做实务性大作业;

(3)开展研究性教学。

3、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

管理学、土木与水利工程。

主要课程:

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运筹学、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结构、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施工、项目经济及其评价,以及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估价、工程项目控制、项目融资、建设法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工程结构课程设计、项目经济与估价课程设计、土木工程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测量实习、毕业实习等。

第四节专业建设与特色

一、专业建设与发展

为了适应四化建设需要,根据水电部指示,华东水利学院80年开始筹办水利电力管理工程专业,并于1983年建立水利电力管理工程专业,由梁永庚同志兼任专业负责人。

自此水利电力管理工程专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逐步了形成与水利建设需要紧密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该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能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水电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为水电企事业单位从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课程设置以管理学、现代管理技术(管理学、管理数学、系统工程、营运管理、经济学基础)为主,这一培养模式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末。

自1983年设立水利电力管理工程专业以来,教职工队伍不断壮大,为专业的发展储备了优秀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1983年,水利电力管理工程专业配备了9名教师,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6人,助教2人,另外财经方面兼职教师2人。

管理工程系到1988年教职工已扩展到90余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1人,高工1人,讲师34人。

我校于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