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钠国家标准解析》主编崔玉祥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8875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硝酸钠国家标准解析》主编崔玉祥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硝酸钠国家标准解析》主编崔玉祥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硝酸钠国家标准解析》主编崔玉祥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硝酸钠国家标准解析》主编崔玉祥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硝酸钠国家标准解析》主编崔玉祥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硝酸钠国家标准解析》主编崔玉祥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硝酸钠国家标准解析》主编崔玉祥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硝酸钠国家标准解析》主编崔玉祥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硝酸钠国家标准解析》主编崔玉祥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硝酸钠国家标准解析》主编崔玉祥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硝酸钠国家标准解析》主编崔玉祥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硝酸钠国家标准解析》主编崔玉祥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硝酸钠国家标准解析》主编崔玉祥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硝酸钠国家标准解析》主编崔玉祥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5

2.0

水不溶物的质量分数≤

0.03

0.06

氯化物(以NaCl计)的质量分数(干基)≤

0.25

0.30

亚硝酸钠(NaNO2)的质量分数(干基)≤

0.01

0.02

0.15

碳酸钠(Na2C03)的质量分数(干基)≤

0.05

0.10

铁(Fe)的质量分数     ≤

0.005

松散度  ≥

90

2采样

2.1采样方法。

按照GB/T6678的规定确定采样单元数。

每一塑料编织袋为

一包装单元。

采样时,从每个选取的包装袋的上方斜插至料层深度的3/4处,用采样器取出不少于50g的样品,将所采的样品混匀后,按四分法缩分至约500g,立即装入两个清洁干燥带磨口塞的广口瓶中,密封。

瓶上粘贴标签,注明:

生产厂名、产品名称、批号、采样日期和采样者姓名。

一瓶用于检验,另一瓶保存三个月备查。

2.2注意事项

2.2.1由于硝酸钠是间歇式生产,每釜之间产品质量不一定很均

匀,因此采样时选择单元时要在硝酸钠垛上随机选取,以保证样品代表性。

2.2.2每袋硝酸钠产品为50kg,塑料编织袋也比较滑,搬动时注意防止滑到摔伤。

3理化性质测定

3.1外观的测定

3.1.1方法标准和基本原理

依据《GB/T4553—2019工业硝酸钠》中要求,采用目视法测定外观,在自然光下,采用目视法判定外观。

3.1.2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观察样品颜色时,确保盛装样品的广口瓶无色透明,光线充足。

3.2氯化物含量测定方法一——汞量法

3.2.1.参照标准和方法提要

GB/T3051—《无机化工产品中氯化物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汞量法》。

在微酸性的水或乙醇—水溶液中,用强电离的硝酸汞标准溶液将氯离子转化为弱电离的氯化汞,用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液与过量的Hg2+生成紫红色配合物来判断终点。

3.2.2注意事项和分析技巧

3.2.2.1试样中氯化物(以Cl计)含量和建议采用的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见表1-1

表2试样中氯化物(以Cl计)含量采用的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表2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选择

试样中Cl含量,mg

0.01~2

2~25

25~80

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0.001~0.02

0.02~0.03

0.03~0.1

CN—、CNS—、S2—、SO42—等干扰,查阅GB/T3051排除办法。

3.2.2.2为了防止含汞废液的污染,需要将汞量法测定氯化物后所得的废液进行处理。

(a)原理

在碱性介质中,用过量的硫化钠沉淀汞,用过氧化氢氧化过量的硫化钠,防止汞以多硫化物的形式溶解。

(b)操作步骤

将废液收集于约50mL的容器中,当废液体积达约40L时依次加入400mL40%氢氧化钠溶液、100g硫化钠(Na2S·

9H2O),摇匀。

10min后缓慢加入400mL30%过氧化氢溶液,充分混合,放置24h后将上部清液排入废水中,沉淀物转入另一容器中,由专人进行汞的回收。

3.2.2.3滴定法测定卤离子还有银量法。

银量法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杨司法三种。

常用的是莫尔法,其基本方法为在pH6.5~10.5时,以铬酸钾做指示剂,使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滴定。

3.2.2.4莫尔法和汞量法测定含量相同之处

(a)测定的方式相同,都是滴定分析法;

(b)都要控制一定的pH值;

(c)测定结果基本相同。

3.2.2.5莫尔法和汞量法两者不同之处

(a)原理不同;

(b)控制的pH值不同;

(c)指示剂不同。

3.2.2.6汞量法的优缺点

终点明显,误差小,目前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方法。

所使用的Hg(NO3)2价格便宜(较AgNO3)是其最大优点。

缺点是对溶液的pH值要求较严,比莫尔法多一步调pH的手续。

含汞废液污染环境,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废液应当集中处理。

3.2.2.7莫尔法的优缺点

手续简便,不用调pH值。

缺点是终点不太明显,一般是正误差。

另外,硝酸银价格昂贵,资源缺少。

3.2.2.8当终点颜色掌握不准时,可以配制参比溶液。

于250mL锥型瓶中加入100mL水和3滴溴酚蓝指示液,滴加1+15硝酸溶液至黄色,再过量2滴,加入1mL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液,使用微量滴定管,用0.05mol/L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紫红色。

此溶液在使用前配制。

3.3无机化工产品中铁含量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3.3.1参照标准及方法原理

参照GB/T3049——1986《化工产品中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用抗坏血酸将试液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在pH2~9时,二价铁离子可与邻菲啰啉生成橙红色配合物,用分光光度计在最大吸收波长510nm处测量其吸光度。

本标准选择pH4~6测定配合物

3.3.2注意事项和分析技巧

3.3.2.1标准曲线是否成线性的关键在于移取铁标准溶液的操作

使用的刻度移液管必须经过检定,在从移液管中放出标准溶液时每次都必须从零开始计量体积,这样可以减小系统误差,不能连续放出溶液。

从移液管中放出溶液时,移液管必须保持垂直,管尖碰壁,容量瓶倾斜,移液管放空溶液后要严格停留时间(一般规定保持15s)。

3.3.2.2试剂空白

铁和邻菲啰啉生成的配合物为橙红色,显色的pH为2~9,铁(Ⅲ)用抗坏血酸作还原剂还原时最佳的pH值是2,所以标准规定用氨水或盐酸将溶液的pH值调至2。

因此对于酸性样品如盐酸加氨水调试液的pH为2~3,碱性样品如氢氧化钠加盐酸调节试液的pH为3,以对硝基酚指示液判定黄色消失为止。

因此必须要做试剂空白,否则氨水和盐酸可能带来误差。

3.3.2.3邻菲啰啉和亚铁离子生色条件

邻菲啰啉和亚铁离子生色条件是pH=2~9,当低于pH=2时反应速度减慢,高于pH=9时所生色泽会随pH值的不同而改变。

因此在测定中加乙酸和乙酸钠缓冲溶液保持溶液的酸度。

3.3.2.4邻菲啰啉

邻菲啰啉为无色结晶,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约为1+300,配制时需要加盐酸促进溶解。

通常在100mL水中加2滴浓盐酸,邻菲啰啉就很容易溶解。

GB11198.3—1989《工业硫酸铁含量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中规定加0.5mLc(HCl)=1moL/L盐酸,溶解后用水稀释。

邻菲啰啉需要放置暗处保存,如溶液有色,需要重新配制。

3.3.2.5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易被氧化,在棕色瓶中保存,有效期为10天。

也有使用盐酸羟胺将样品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离子的(如GB320工业合成盐酸)。

3.3.2.6硫酸铁铵

硫酸铁铵非常不易溶解,在配制过程中,必须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或研磨,水溶解后再加硫酸,最后再稀释至1000mL。

3.3.2.7比色皿要求

在比色前要检查比色皿皿差,皿差超过0.005,此比色皿不允许使用。

3.3.2.8选择仪器灵敏度的原则

在保证仪器空白档能够调到100%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低档,这样仪器将有更高的稳定性。

一般都放置于“1”。

3.3.2.9分光光度计的维护干燥

为保持721分光光度计的干燥,对仪器底部二只干燥筒中的硅胶应定期烘干(比色皿暗箱中硅胶同时烘干)。

3.3.2.10工作曲线不成直线的原因

(a)单色光纯度不够。

单色光纯度不够常会使工作曲线上端向下弯曲。

(b)显色反应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组成不固定。

在显色反应中,若有色化合物组成不固定,会引起溶液颜色深度或色调的改变,造成工作曲线弯曲。

3.3.2.11使用工作曲线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工作曲线不经过原点的原因

工作曲线只能在绘制曲线的浓度范围内使用,不可随意向原点方向或向浓度增大方向延伸查找测试结果。

工作曲线不经过原点可能有以下四个原因。

(a)空白溶液选择不当。

空白溶液不能恰好抵消干扰物质对光的吸收。

(b)吸收池的厚度或光学性能不一致。

(c)显色反应灵敏度不高。

当被测物质低于某一浓度时,溶液不能够显色。

(d)显色剂选择性不高。

显色剂不仅与待测物质反应,而且与溶液中共存杂质显色。

3.3.2.12计算线性回归方程

从每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中减去溶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因变量,以铁含量为自变量,计算出线性相关系数γ,截距a,斜率b,写出线性回归方程。

也可以使用带有程序的计算器直接输入进行计算。

3.3.2.13用计算机计算r值的方法

岗位计算机应用已经很普遍,采用计算机绘图法计算线性回归方程及R2快速准确,方法如下:

打开一张excel表,对应输入铁含量与吸光度测定值,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图表”,再选择“XY散点图”,单击“下一步”,选择数据区域,选择“下一步”,填写“图表标题”名称(计算计算线性回归方程及R2可以取消本步骤),再选择“下一步”,选择“完成”,单击图表中的点使点变黄,再单击右键,选择“添加趋势线”,点“选项”:

选择“显示公式”、“显示R值”,确定即可。

3.4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一——重量法(仲裁法)

3.4.1分析步骤

称取约10g试样,精确至0.01g,置于100mL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加10mL盐酸溶液,置于水浴上蒸发至干。

再加10mL盐酸溶液再蒸干,重复蒸干三次。

加50mL水溶解残渣,加4mL盐酸溶液酸化。

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滤液和洗液收集于烧杯中,控制实验溶液体积约250mL,煮沸,在不断搅拌下滴加10mL氯化钡溶液(约90s加完),在不断搅拌下继续煮沸2min。

放置过夜或在沸水浴上放置2h,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沉淀至无氯离子为止(取5mL滤液与1mL硝酸银溶液混合,5min后无沉淀出现)将滤纸连同沉淀移入预先在800℃±

25℃下恒重的瓷坩埚中,在110℃烘干,灰化后移入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

3.4.2注意事项和分析技巧

3.4.2.1杂质的消除

(a)因为硫酸钡沉淀易于吸附NO3-而不易吸附CI-,硝酸钠样品加盐酸重复蒸干是将NO3-除去,使硝酸钠转化成氯化钠,减少硫酸钡的吸附。

(b)在热溶液中进行沉淀,并不断搅拌,以降低过饱和度,避免局部浓度太高的现象,同时也减少杂质的吸附现象。

3.4.2.2Cl—是混在沉淀中的主要杂质,因易检验,故Cl—已完全除去时,其它杂质可以认为已完全洗去。

检查Cl—的方法是,在表面皿上收集数滴滤液,加1滴稀硝酸,以硝酸银溶液试验。

标准中同时规定了比浊法测定硫酸盐,通常生产分析大多采用比浊法测定硫酸根,有质量争议时或生产较长时间用重量法测定一次硫酸盐。

3.4.2.3灼烧温度

包有沉淀的滤纸灰化时,如果温度太高或空**不充分,可能有

部分白色硫酸钡被滤纸的碳还原为绿色的硫化钡,使测定结果偏低。

其还原反应为:

BaSO4+4C=BaS+4CO↑

但在灼烧后,热空**也可能会慢慢地把BaS氧化成BaSO4。

3.4.2.4穿滤检查

盛滤液的烧杯必须干净,因BaSO4沉淀易于穿透滤纸,若遇此情况应重新过滤。

检查沉淀是否穿滤的方法是:

沉淀洗涤完毕,将盛滤液的烧杯放在黑色试验台上(或在杯下垫一黑纸),用洁净玻璃棒轻轻地单方向搅动滤液,再静止数分钟,如有白色的BaSO4沉淀穿透滤纸,则集中于杯底中央,很易观察到。

3.5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二——比浊法

3.5.1分析步骤

在数支50mL比色管中各加入1mL盐酸溶液、1mL硫酸钾—乙醇溶液、

5mL氯化钡溶液。

称取一定量(含SO42—约0.2mg)的试样(精确至0.01g),置于100mL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加5mL~10mL盐酸,在水浴上蒸发至干。

再加5mL盐酸再蒸干,加少量水溶解残渣。

同时,取1.0、1.5、2.0、2.5、3.0mL硫酸盐标准溶液,分别置于100mL烧杯中,用上述同样方法处理。

将处理过的试料及硫酸盐标准溶液分别过滤于前述50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50℃水浴中放置20min后,用目视法比较试料管与标准管溶液的浊度。

3.5.2注意事项和分析技巧

3.5.2.1加盐酸蒸干的目的是除去硝酸根离子,因为硝酸盐的存在会增加硫酸钡的溶解度。

3.5.2.2硫酸钾—乙醇溶液的作用

硫酸钾—乙醇溶液叫“晶种溶液”,其目的是让其先和BaCl2生成极细的BaSO4晶种,加入试样后样品中的SO42—由于“晶种”的作用,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生成很细的BaSO4沉淀。

在乙醇溶液中还会使BaSO4的溶解度降低,颗粒分散均匀,不会很快凝聚,缩短了分析时间。

由于测定时,标准比色管中加入了同样量的硫酸钾—乙醇溶液,故不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3.5.2.3比浊法测定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试样溶液和标准溶液所生成的沉出物颗粒要细小、均匀一致。

(b)不能在规定比浊时间范围内生成沉淀。

(c)要特别注意卤化银对光的敏感性,操作时应避光。

3.5.2.1在比浊法测定硫酸根离子时,试样能增高离子强度,如硝酸钠,硫酸钡沉出受到的影响很大,溶度积增大。

3.5.2.1目视比浊法中的标准系列法不符合郎伯—比耳定律。

因为目视比浊法比的是混浊液(或乳浊液)的浊度大小而非颜色,而且入射光也是白光而非单色光。

郎伯—比耳定律是建立在“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有色溶液”的前提下而成立的。

故目视比浊法不符合郎伯—比耳定律。

而且影响浊度大小的因素很多,如比浊液的放置时间、温度、晶粒大小等,这些都不是郎伯—比耳定律所研究的范围。

3.5.2.1比浊分析法测的是散射光,它能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比浊分析法溶液中悬浮小颗粒对入射光反射,由于小颗粒表面方向不一致,所以反射光的方向也很不一致,这样的光称为散射光。

在一定小颗粒范围内,散射光与颗粒浓度成正比关系,这是比浊分析法的基础。

当然这还要求颗粒大小,并且要求试样中欲测物颗粒与其比较的标准的颗粒的大小一致,即沉淀析出和形成条件一致。

[参考文献]

[1]GB/T4553—2019《工业硝酸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