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8881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丰台区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Word文档格式.docx

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电离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详解】A、Zn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的研究范畴,A错误;

B、NaOH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该物质是电解质,B正确;

C、H2SO4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的研究范畴,C错误;

D、MgCl2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的研究范畴,D错误;

故选B。

【点睛】根据定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都是化合物,故单质和溶液都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范畴。

5.生石灰(CaO)可作食品干燥剂,属于碱性氧化物,不能与其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HSO

B.SO

2

C.H

O

D.NaOH

4

【答案】D

【详解】A、CaO是碱性氧化物,可以和H2SO4反应生成CaSO4和水,A不符合题意;

B、CaO是碱性氧化物,可以和酸性氧化物SO2反应生成CaSO3,B不符合题意;

C、CaO可以和水反应生成

Ca(OH)2,C不符合题意;

D、CaO是碱性氧化物,不能和碱

NaOH反应,D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SO2

B.NO

C.O2

D.CO

【详解】SO2易溶于水,也会和水反应生成

H2SO3,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SO2;

而NO、O2、CO

均难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这三种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故选A。

7.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是

...

A.黄绿色B.难溶于水C.有刺激性气味D.有毒

【详解】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微溶于水,仅B错误,故选B。

8.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银白色柔软B.密度比水小

C.与水反应生成氢气D.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详解】A、钠是银白色的金属,较软,可以用小刀切割,A正确;

B、钠的密度比水小,和水反应的时候,浮在水面上,B正确;

C、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C正确;

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D错误;

故选D。

9.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Na保存于煤油中B.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C.浓硝酸保存于无色试剂瓶中D.浓硫酸保存于铁质容器中

【答案】C

【详解】A、Na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和煤油反应,实验室中常将钠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

B、过氧化钠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应密封保存,B正确;

C、浓硝酸对光不稳定,应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C错误;

D、常温下,铁遇到浓硫酸钝化,故可将浓硫酸保存于铁质容器中,D正确;

故选C。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SO2可用于漂白纸张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用作干燥剂

C.Na2CO3受热易分解用作膨松剂D.Na2O2用于呼吸面具供氧

3

【详解】A、SO2具有漂白性,可以用于漂白纸张,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B正确;

C、NaHCO3对热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用作膨松剂;

Na2CO3对热稳定,受热不会分解;

C错误;

D、Na2O2可以和呼出气体中的

CO2、H2O反应生成O2,故Na2O2用于呼吸面具供氧,

D正确;

11.在含有大量的

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OH

、K、Cl

2-

B.H

C.Ag

D.Mg

2+

A.SO4

【详解】四种离子中,

+

2+

-

不能共存,仅

2-

-+

H、Mg

和OH不能共存,Ag

和Cl

SO4

可以和OH、K、

Cl-共存,故选A。

12.实现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A.Cl2→Cl

→H

→CO

D.CO→CO

C.CO3

【详解】A、Cl2→Cl-的过程中,Cl2作氧化剂,需要加入还原剂,A不符合题意;

B、H+→H2的过程中,H+作氧化剂,需要加入还原剂,B不符合题意;

C、CO32-→CO2的过程中,无化合价的变化,故不需要加入氧化剂,C不符合题意;

D、CO→CO2的过程中,CO作还原剂,需要加入氧化剂,D符合题意;

13.Na2SO3与下列物质的反应中,体现的性质与其他3个反应不同的是

A.盐酸B.Ca(OH)2C.BaCl2D.O2

【详解】A、Na2SO3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Cl、SO2、H2O,体现盐的性质;

B、Na2SO3和C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SO3、NaOH,体现盐的性质;

C、Na2SO3和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3、NaCl,体现盐的性质;

D、Na2SO3和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2SO4,体现还原性;

综上所诉,Na2SO3与O2反应体现的性质与其他3个反应不同,故选D。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6g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

B.常温常压下,1molCl2的体积是22.4L

C.1molCO2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

1023

D.0.5mol·

L-1MgCl2溶液中Cl-为0.5mol·

L-1

36g

【详解】A、n(H2O)==2mol,A错误;

18g/mol

B、非标况下,不能使用Vm=22.4L/mol计算气体的体积或者物质的量,B错误;

C、1molCO2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

1023,C正确;

D、0.5mol·

L-1MgCl2溶液中Cl-为1.0mol·

L-1,D错误;

15.下列试剂能用于鉴别CO2和SO2的是

A.BaCl2

溶液

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详解】

溶液反应,故

溶液不能用于鉴别

A、CO、SO均不能和

BaCl

CO和SO,A错

误;

B、CO2、SO2均能和NaOH溶液反应,但都没有明显现象,故NaOH溶液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

B错误;

C、CO、SO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澄清石灰水不能用于鉴别

CO和SO,C错误;

D、SO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O不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酸

性高锰酸钾溶液能用于鉴别

CO2和SO2,D正确;

16.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

的是

A.向铜粉中滴加稀HNO溶液,产生气体:

=Cu

+H↑

Cu+2H

B.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为黄色:

2Fe2+

+Cl2=2Fe3+

+2Cl-

C.向CuSO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

Cu

+2OH=Cu(OH)2↓

5

D.Fe(OH)2由白色变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详解】A、Cu和稀HNO3反应放出的是NO,不是H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

3Cu+8H+2NO3=3Cu+2NO↑+4H2O,A错误;

B、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Cl2将Fe2+为Fe3+,溶液变为黄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

2+-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u和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正确;

D、Fe(OH)2由白色变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由于Fe(OH)2和Fe(OH)3都是沉淀,不能拆开,

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就是化学方程式,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

17.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矿石时,把浓盐酸和软锰矿矿石混合加热,意外得到了氯

气,MnO+4HCl(

浓)

MnCl2+Cl2↑+2H2O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

A.MnO2是氧化剂B.HCl具有还原性

C.MnO2被HCl还原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1:

【详解】A、MnO2中Mn的化合价由+4价降为+2价,故MnO2是氧化剂,A正确;

B、HCl中Cl的化合价由-1价升为0价,故HCl是还原剂,即HCl具有还原性,B正确;

C、MnO2是氧化剂,HCl是还原剂,则MnO2被HCl还原,C正确;

D、4份HCl在该反应中,有2份HCl体现酸性,另外2份HCl体现还原性,此时需要

1份

氧化剂MnO,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D错误;

18.如图是喷泉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6

A.烧瓶中的溶液呈红色

B.该实验说明氨气可电离产生OH

C.该实验说明氨气易溶于水

D.形成喷泉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答案】B

喷泉实验原理:

按压胶头滴管,水被挤出,NH3溶于水后,装置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

中的溶液压入烧瓶中继续溶解气体,直至压强和大气压相平。

【详解】A、烧杯的酚酞溶液进入烧瓶后,会继续溶解氨气,溶液变为碱性,使酚酞溶液变

为红色,A正确;

B、NH3不会发生电离,NH3溶于水后形成NH3·

H2O,NH3·

H2O可电离出OH,B错误;

C、氨气极易溶于水,使得烧瓶中的减小较快,烧杯中的溶液上升速度也就快,形成喷泉,C

D、氨气溶于水之后,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溶液压入烧瓶中,D

【点睛】喷泉实验一般都是图中的装置,实验原理也都是利用气体极易溶于溶液或水的性质,

引起压强差,使大气压将溶液或水压入烧瓶中。

常见的实验原料有:

NH3、HCl、NO2和水(指

示剂)、CO2、Cl2和NaOH溶液等。

19.某工业废水中存在大量的

+-

2+2-

,欲除去其中的

,设计工艺流

Na、Cl

、Cu、SO

Cu、SO

程如图所示: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OH的作用是除去Cu2+

B.试剂a为Na2CO3,试剂b为BaCl2

C.流程图中,操作x为过滤

D.试剂c为盐酸

加入NaOH后,废水中含有

+-

再加入试剂aBaCl

,此时废水中

Na、Cl

、OH、SO

除去SO

含有Na+、Cl-、Ba2+;

再加入稍过量的试剂

bNa2CO3除去Ba2+,此时废水中含有Na+、Cl-、CO32-;

再加入试剂c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即可。

【详解】A、废水中,只有

Cu2+可以和NaOH反应,故NaOH的作用是除去

Cu2+,A正确;

B、经分析,试剂a为BaCl2,试剂b为Na2CO3,B错误;

C、流程图中,操作x为过滤,滤掉Cu(OH)2、BaSO4,C正确;

D、经分析,试剂c为盐酸,D正确;

20.下列实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

铁片表面迅速变暗,之加热后产生大量无色有刺激性

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后无明显变化气味的气体

A.实验Ⅰ中气体是H2B.实验Ⅱ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8

C.实验Ⅲ中气体是

SO2

D.浓度、温度影响实验现象

【详解】A、稀硫酸和铁片反应产生H2,A正确;

B、常温下,铁片遇浓硫酸发生钝化:

浓硫酸将铁片表面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阻止反应的进行,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B错误;

C、加热条件下,铁片可以溶解于浓硫酸中,浓硫酸做氧化剂,生成的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是SO2,C正确;

D、实验I、II说明浓度影响实验,实验II、III说明温度影响实验,D正确;

【点睛】常温下,铁、铝遇到浓硫酸、浓硝酸都会钝化,钝化是反应被阻止了,不是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另外,加热时,铁、铝是可以和浓硫酸、浓硝酸反应的。

21.下列“解释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序号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浓硫酸滴到纸张上,纸变黑

浓硫酸有脱水性

B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氯水,

溶液先变红,随后褪

氯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和

漂白性物质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该溶液中一定有

CO

浊气体

D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

NH4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A.A

D.D

9

B.B

C.C

【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脱水性,遇到有机物后,“强行”以H2O

形式脱去有机物中的

H、

O元素,从而使有机物碳化变黑,

A正确;

B、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HCl使石蕊变红,HClO再氧化石蕊成无色物质,氯水的酸性主

要靠HCl体现,漂白性靠HClO体现,B正确;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一定是

CO,还可能是SO,故该溶液中的离子可能是

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HCO3

、SO3

、HSO3

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NH4+和强碱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反应

产生NH3,D正确;

【点睛】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般认为是

32-

CO,和酸反应产生

CO的离子有

HCO3,在分析时,这两种离子都要考虑到;

此外,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若题中

没有说明,也要考虑到SO2,相应的,和酸反应产生SO2的离子有SO32-、HSO3-。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22.某小组在实验室探究Ba(OH)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

向0.2mol/LBa(OH)2溶液中滴

加0.1mol/L盐酸,测定导电率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Ba(OH)2

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实验证据是

___________。

Ba(OH)2的电离方程式为

(2)A-B段,发生的离子反应是__________。

(3)B点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

H2O、__________。

(4)下列化学反应的实质与

Ba(OH)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相同的是

__________。

A.Ba(OH)

和HSO

C.Ba(OH)

与HNO

【答案】

(1).A

点的导电率高

(2).Ba(OH)2=Ba2+

+2OH-

(3).H

++OH-=H2O

10

(4).Ba2+、Cl-(5).BC

溶液的导电率和离子浓度有关系,和离子所带电荷也有关系。

A→B段,H和OH反应生成

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

B→C段,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率

增高;

因此可以推出B点时,Ba(OH)2和HCl恰好完全反应。

(1)A→B段,A点的溶液导电率高,随着盐酸的量的增多,溶液的导电率减小,是

因为发生反应

+-2

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

H+OH=HO,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说明

Ba(OH)

Ba(OH)2的电离方程式为:

Ba(OH)2=Ba+2OH;

(2)A-B段,Ba(OH)2和HCl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

H+OH=H2O;

(3)B点,Ba(OH)2和HCl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

H2O、Ba2+、Cl-;

(4)Ba(OH)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H

+OH=H2O;

A、Ba(OH)2和H2SO4反应的实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