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925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文学常识填空

班固,字孟坚,东汉时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

“二十四史”之一。

二、注音

煴(yūn)火啮(niè)雪旃(zhān)毛牧羝(dī)

廪(lǐn)食弆(jǔ)草实节旄(máo)弋(yì)射

纺缴(zhuó)檠(qíng)弓弩扶辇(niǎn)劾(hé)大不敬

今日之驩(huān)阏氏(yānzhī)

三、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通“毡”,毛织的毡毯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通“弆”,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

通“现”,显现

6、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通“沾”,浸湿;通“襟”,衣襟;通“诀”,诀别

7、请毕今日之驩:

通“欢”,欢宴

8、前以降及物故:

通“已”,已经

四、古今异义词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

相抵偿;今:

副词,表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

提拔;今:

业绩。

3、兄弟亲近:

古:

亲近的侍臣;今:

动词,靠近。

4、我丈人行也:

古:

老人,长辈;今:

岳父。

5、欲因此时降武:

古:

趁这时;今:

相当于所以。

6、且陛下春秋高:

古:

年纪;今:

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古:

确实存在;今:

诚实、老实。

8、独有女弟二人古义:

妹妹。

今义:

姐姐(妹妹)和弟弟。

9、卧起操持古义:

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

料理,办理/筹划

五、重点词语

1、稍迁至栘中厩监:

渐渐;升迁2、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

3、武帝嘉其义:

赞许4、数通使相窥观:

屡次

5、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

适逢6、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暗地里

7、单于使使晓武:

通知8、武曰:

自分已死久矣:

料想,断定

9、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责备10、凡随武还者九人:

总共

11、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揭露,暴露

六、一词多义

1、幸:

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希望

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

有幸,幸而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不幸指去世

2、使:

数通使相窥观:

使者

单于使使晓武:

派,使者

3、语:

以状语武:

告诉

如惠语以让匈奴:

说的话

4、引:

虞常果引张胜:

招供

引佩刀自刺:

5、食:

绝不饮食:

给他吃的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廪食不至:

粮食

给其衣食:

食物

6、发:

方欲发使送武等:

打发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动

恐前语发:

被揭发

七、词类活用

1、单于壮其节:

意动,以……为壮2、欲因此时降武:

使动,使投降

3、空以身膏草野:

使动,使肥沃4、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使回去

5、反欲斗两主:

使动,使相斗6、羝乳乃得归:

名作动,生子

7、天雨雪:

名作动,下

8、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意动,以…为甘乐

9、杖汉节牧羊:

名作动,执,拄

八、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2、为降虏于蛮夷:

介后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

5、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6、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句

7、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句8、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句

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定语后置

10、皆为陛下所成就:

被动句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

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

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

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

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

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

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

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

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

通“沾”,沾湿;衿:

通“襟”,衣襟。

决:

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

通“已”,已经。

(11)请毕今日之马雚马雚:

通“欢”,欢聚

(12)且单于信女女,通“汝”,你

二、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

抵押。

今义:

正在(某时某地)。

相当:

古义:

相抵押;今义:

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

提拔。

今义:

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

老人,长辈。

今义:

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趁这时。

今义:

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

妹妹。

今义:

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

年纪。

今义:

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

确实存在。

今义:

诚实、老实。

(8)位列将位:

古义,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列:

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9)兄弟亲近古义:

亲近的侍臣;今义:

靠近(亲密地接近)

(10)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

临时充任;今义:

虚假

(11)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

渐渐;今义:

稍微,些许

(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

送给;今义:

丢失、落下

币,古义:

财物、礼物;今义:

货币

(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

正当、适逢;今义:

聚会、集合

(14)虞常果引张胜古义:

牵攀,招供;今义:

牵引,引导

(15)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

责备;今义:

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

三、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

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

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

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

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

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

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

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

名词做状语,向上。

四、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

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

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

派,第二个“使”:

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语:

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

说的话。

3.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

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

拔。

4.食

(1)绝不饮食食:

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

吃。

(3)廪食不至食:

粮食。

(4)给其衣食食:

食物。

5.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

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

发动。

(3)恐前语发发:

被揭发。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二)倒装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中心词+定语+者),正常语序“送留在汉匈奴”。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信义所见安乎”

(三)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全家被杀)

(3)皆为陛下所成就(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

目标:

落实有关文言语言知识

(一)给加线的字注音。

1.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2.数(shuò)通使相窥(kuī)观;

3.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4.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5.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6.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7.置煴(yún)火,覆武其上;8.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二)解释加线的词,在括号中解释整个词语。

1.稍(渐渐)迁至栘中厩监;

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互相抵押);

3.汉天子,我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行也;

4.武帝嘉(赞许)其义;

5.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使者所持信物)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6.因厚赂(赠送礼物)单于,答其善意;

7.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临时充任使臣属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一同);

8.既至匈奴,置币(财物)遗单于;

9.方(正当,正要)欲发使送武等;

10.会(适逢)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11.及卫律所将(带领,率领)降者;

12.阴(暗地里)相与(互相,一起)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13.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拜访)胜曰;

14.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希望得到)其赏赐;

15.单于出猎,独(只有)阏氏子弟在;

16.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起事);17.单于使卫律治(审理)其事;

18.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揭露,暴露),以状语(情况告诉)武;

19.事如此,此必及(牵连到)我;20.虞常果引(牵攀,招供)张胜;

21.引(拔)佩刀自刺;22.宜皆降(使……投降)之;

23.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逮捕监禁)张胜;

24.武益(渐渐)愈,单于使使晓武;25.会论(判罪)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26.剑斩虞常已(之后),律曰;27.副有罪,当相坐(治罪);

28.苏君,律前负(背叛)汉归匈奴;29.幸蒙(幸而蒙受)大恩,赐号称王;

30.乃幽(禁闭)武,置大窖中;31.武卧啮(咬,嚼)雪,与旃毛并咽之;

32.羝乳(生子)乃得归;33.武使匈奴明年(第二年),陵降;

34.前长君(大哥)为奉车;35.扶辇下除(殿阶),触柱折辕;

36.劾(弹劾,指控)大不敬,伏剑自刎;37.孺卿从祠(祭祀)河东后土(指地神);

38.且陛下春秋(年纪)高,法令亡常;39.大臣亡罪夷灭(全家杀尽)者数十家;

40.子为父死,无所恨(遗憾);41.自分(料想,断定)已死久矣!

42.陵见其至(极其)诚,喟然叹曰;

43.使者大喜,如(依照)惠语以让(责备)单于;

44.单于视左右而惊,谢(谢罪)汉使曰;45.前以降及物故(死亡);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加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少以(因为)父任,兄弟并为郎;

2.乃(就)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3.因(于是)厚赂单于,答其善意;4.恐前语发,以(把)状语武;

5.即(假使)谋单于,何以复加?

6.屈节辱命,虽(即便)生,何面目以归汉?

7.会论虞常,欲因(趁着)此时降武;8.君因(通过)我降,与君为兄弟;

9.后虽(即使)复欲见我,尚可得乎?

10.若(你)知我不降明;

11.羝乳乃(才)得归;12.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替)武置酒设乐;

13.因(于是)泣下沾衿,与武决去;14.武以(在)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置煴火,覆武其上(使……卧);2.惠等哭,舆归营(名词作动词,抬,扛);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意动,以……为壮);

4.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

5.空以身膏草野(使动,使……肥沃);

6.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名词作动词,持);

7.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名词作动词,侍奉)。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征并翻译。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

译文:

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

2.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被动句)

译文:

缑王等人都在混战死亡,虞常被活捉。

3.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句)

译文:

(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4.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宾语前置句)

译文:

您不肯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的我?

6.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

译文:

您又为谁(守节)呢?

7.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

译文:

苏武父子无功无德,都为皇上所栽培。

一、通假字

1.畔主背亲

2.与旃毛并咽之

3.空自苦亡人之地

4.法令亡常

5.毕今日之驩

6.因泣下霑衿

7.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8.信义安所见乎

9.前以降及物故

二、词

1.

(1)皆为陛下所成就

(2)且陛下春秋高

(3)我丈人行也。

(4)兄弟亲近

2.

(1).单于壮其节

(2)诚甘乐之

3.

(1)欲因此时降武

(2)空以身膏草野

(3)反欲斗两主

(4)单于愈益欲降之

(5)何久自苦如此

(6)王必欲降武

3.

(1)天雨雪

(2)羝乳乃得归

(3)杖汉节牧羊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4.

(1)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2)稍迁至栘中厩监

(3)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4)虞常果引张胜

(5)私候胜曰

(6)以货物与常

(7)收系张胜

(8)会论虞常

(9)当死/当相坐

(10)君因我降

(11)白单于

(12)武复穷厄

(13)扶辇下除

(1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15)匈奴诡言武死

(16)具自陈道

(17)如惠语以让单于

(18)凡随武还者九人

三、句

(一)特殊句式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5)为降虏于蛮夷。

(6)何以汝为见。

(7)子卿尚复谁为乎。

(8)何以复加。

(9)信义安所见乎?

(10)见犯乃死,重负国

(11)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12)皆为陛下所成就

(13)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14)何以过陵

(15)为降虏于蛮夷

(16)言天子射上林中

(二)翻译

1.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

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2.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4.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