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农村环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9268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廊坊农村环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廊坊农村环境.docx

《廊坊农村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廊坊农村环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廊坊农村环境.docx

廊坊农村环境

 

唐山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污水可选择的治理方法

一、无动力生活污水厌氧净化池

目前,一种池型分别为3m3或4.5m3的无动力生活污水厌氧净化池在河北省的许多农村已经得以示范成功。

无动力生活污水厌氧净化池是一个集水压式沼气池、厌氧滤器及兼性塘于一体的多极折流式消化系统。

该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简单,出水水质好,COD去除率达55%-75%,氨氮去除率达90%以上,运行管理简单,具有基建费用低、运行费低、维护费用低和处理效率高的特点,适于处理生活污水及农村卫生厕所产生的污水。

农户可通过分户修建,或通过污水暗排沟排入净化池的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可作为农田灌溉水,或结合植物缓冲带处理和土壤渗滤处理后达标排放。

选址要求:

为了降低建设成本,保证污水净化池的运行效果,应尽量利用地势自然高差,缩短污水输送距离,将生活污水净化池建设在离污水源较近的地方。

技术参数:

生活污水净化池由三个格组成,以"目"字形为主要类型,若受地形限制,也可摆布成“品”字形或“丁”字型。

厌氧池容积应达到污水停留时间7天以上为宜。

1至3格容积比例一般为1:

1:

1,三格池有效深度应不少于1米。

厌氧发酵池的第一格主要作用是调节水量,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均匀水质和初沉的作用。

第二、三格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可以增加利用植物-土壤吸收、渗滤作用使污水进一步得到净化。

下水道与污水净化池之间采用暗槽相连,并在入井口处设置格栅以隔除粗大颗粒物。

污水净化池必须设置排气管,确保发酵气体及时排出。

厌氧发酵池容积计算公式:

V=Q·T

式中V-厌氧发酵池总容积(m3);

Q-农户日污水产生量(m3/d);

T-污水在厌氧池中滞留时间(d),T-一般取7天以上。

无动力生活污水厌氧净化池结构图见图4-1:

附图1无动力生活污水厌氧净化池结构图

施工要求:

生活污水净化池的施工标准应参照《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施工操作规程(GB4752—8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l41—90)》等规范执行。

设施特点:

一是基本不受地形制约,既可每户单独建造,也可几户就近联合建造;二是投资不大,一户三口之家建设费用约1000元;三是运行维护简单,每隔2—3年清洗一次即可;四是处理后的污水可浇花种草或农田灌溉,对分散的农村农户家庭非常适用。

二、植物-土壤渗滤池工艺

植物-土壤渗滤池系统的工艺流程见下图。

污水首先进入初沉池,经沉淀后的生活污水再进入厌氧发酵池,进行厌氧发酵,利用自然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与甲烷气,以降低后续反应的有机负荷;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经泵提升进入植物-土壤渗滤池,植物-土壤渗滤池共分6层,经过植物根系、土壤、砂石等的渗滤作用,水中的氮、磷、有机质等成分绝大部分被滞留在渗滤处理池里,被植物根系吸收;经过处理的水最后流经植被缓冲带,通过植被缓冲带的滞留沉降、反硝化、植物吸收等作用,来对生活污水中的,氮、磷、有机质进行去除。

附图2植物-土壤渗滤池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3植物-土壤渗滤池剖面示意图

有关参数:

该工艺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BOD5、COD的平均去除率超过70%,对BOD5、COD的去除最低维持在60%以上,出水浓度的变化与进水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TN去除率基本保持在80%以上,平均去除率达84.9%;氨氮最低的去除率在85%以上,平均去除率高达91%;TP平均去除率达到88%。

主要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经过植物-土壤渗滤处理系统,经过植物根系、土壤、砂石等的渗滤作用,水中的氮、磷、有机质等成分绝大部分被滞留在渗滤处理池里,被植物根系吸收,经过处理的水最后流经植被缓冲带,通过植被缓冲带的滞留沉降、反硝化、植物吸收等作用,对有机质、氮磷都有很好的去除,排放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植物-土壤渗滤处理系统具有经济性和效益性的双重优点,在我国北方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公害化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家庭人工湿地工艺

家庭人工湿地系统可分散建于农户家中,一般情况下占地面积2m2,由地下沉淀池和柳树湿地床组成,系统内墙刷以防水漆防止污水泄漏。

沉淀池1和沉淀池2的内部有效容积为0.6和0.4m3,且2个池体由浮阀联通控制间歇进水。

柳树湿地床部分的容积为1.2m3,沙层深度为1.1m。

为保证该系统在冬季能够正常运行,在湿地床上铺设了0.5m厚的木屑稻壳层作为保温层,在保温层上部铺有塑料薄膜,防止降雨影响。

滤层有效砂粒径为0.25~1mm,不均匀系数小于4.0。

系统底层铺有直径为1~2.5cm的砾石排水层,布水层采用相同粒径砾石铺设20cm,布水管采用DN50的PVC管,底部每隔5cm打有直径为5mm的孔以便布水均匀。

出水口处铺设有0.4m厚的磷吸附材料。

柳树在北方由于其耐水性强、根系发达、易于成活生长,栽于湿地床的柳树可以从苗圃市场购买,径粗3.5cm,高度2.6m即可。

 

附图4家庭人工湿地工艺流程示意图

有关参数:

经有关实验验证,该家庭人工湿地系统出水中CODcr、BOD5、氨氮、TP、SS和浊度等体积质量分别为36.0、11.8、3.5、0.6、3.8mg/L和浊度9.1NTU,整体去除率分别为93.0%、96.0%、88.4%、87.7%、97.0%、89.6%,满足国家排放标准。

0.5m厚生物质保温层,使本系统在冬季空气最低气温-15℃时环境下仍能维持在7℃以上,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及较好的处理效果。

主要特点:

该家庭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以基质、植物及微生物协同作用进行污水处理的新型生态系统,适合农村分散式污水的处理;单纯沉淀池较难满足污水的排放标准,沉淀池与地下垂直流湿地床的组合处理,强化了湿地床各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其中沉淀池不仅沉淀大颗粒物质和降低SS含量;同时还可以将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水解成湿地床微生物易于降解的简单有机物,对系统高效去除污染物有重要作用。

其与地下垂直流湿地床的组合,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四、滴滤池-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本组合装置以10m3/d的处理能力为例,可解决100户,约300人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滴滤池-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由水解调节池、滴滤池、潜流人工湿地3部分组成,皆为砖混结构。

滴滤池的滤料层高度为2.5m,总容积为7.5m3,下部设自然通风孔,通风面积为0.76m2。

滤池内填料为珍珠岩矿渣,采用间歇式布水,自然通风供氧。

潜流人工湿地的平面尺寸为3m×10m,中间利用隔墙形成下向—上向交替流;以砾石作为介质,厚度为60cm;人工湿地内种植芦苇。

生活污水由管网收集后进入调节池,再由自吸泵提升到高位水箱,然后经自动虹吸布水装置喷洒进入滴滤池,出水排放到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处理。

该装置主要工艺流程见下图。

附图5滴滤池-人工湿地组合工艺流程图

有关参数:

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出水COD平均浓度<50mg/l;对COD的去除率在60%-100%之问,平均去除率可达73.6%;对氨氮的去除率大多在90%以上,平均去除率在89.5%;对总磷的去除率在78.4%;对总氮的去除率在61.7%;生活污水处理运行费用为0.23元/m3。

五、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结合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唐山市可采用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

农村生活污水经过细格栅去除漂浮物和悬浮物后,进入集水调节池以达到均衡原水水质水量的目的,然后用污水泵提升至生物接触氧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置填料,底部采用空气管曝气。

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速度流经填料。

填料上长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相接触的过程中,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和转化为新的生物膜。

从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随水流到沉淀池后被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经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后,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得到了去除。

沉淀池出水进入人工湿地处理,进一步去除N、P营养盐。

采用潜流型人工湿地,平面尺寸为1.8m×6.0m,床深为80cm,中间利用隔墙形成交替流,人工湿地上栽种芦苇、菰米等具有高效脱氮除磷功能的水生型植物。

处理后的出水直接外排。

 

附图6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流程图

主要参数:

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其主要指标COD、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9%、86.6%、89.1%,出水都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进水COD、TN、TP浓度变化对去除率影响不大,系统具有较强的抗负荷能力,且该工艺具有投资省,能耗低,维护管理简便等优点,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一种简单适用的方法。

六、生物化粪池-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生活污水先进入加强型生物化粪池,然后进入潜流人工湿地单元处理,要求出水水质满足农田灌溉或相应的排放标准。

化粪池产生的污泥可用于潜流人工湿地的原土层补充或用作肥料,而潜流人工湿地种植的经济作物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

其工艺流程见下图。

 

附图7生物化粪池-人工湿地组合工艺流程图

①生物化粪池

加强型生物化粪池由三相分离缺氧单元、上流式厌氧接触单元和自充氧生化单元三部分组成,见下图。

在三相分离缺氧单元中,厨房洗涤及厕所污水实现固液气分离和部分悬浮物的去除。

在缺氧条件下通过水解酸化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以达到去除污染物和降低COD的目的。

在上流式厌氧接触单元中污水继续进行固液分离,通过池内高比表面积(>200m2/m3)填料上的生物膜提高微生物量,在厌氧条件下进一步削减污染物含量。

在自充氧生化单元中,前段处理的污水和洗衣洗浴废水通过水力充氧完成氨化反应,将有机氮转化为NH+4-N,在好氧条件下进行生化反应去除COD,同时池内悬挂的填料可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

 

附图8生物化粪池示意图

②潜流人工湿地

潜流人工湿地对COD、BOD5、N、P、病原菌的去除率要高于传统二级生物处理法,布水层选用沸石作为基质,加强了对氨氮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在湿地表层种植喜水经济作物,可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各功能层之间敷设高强度人造纤维格网。

 

附图9潜流人工湿地示意图

主要参数:

采用生物化粪池-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系统对COD、BOD5、SS、氨氮、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96%、95%、79.1%、62.1%和79.1%,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同时具有投资成本低、维护管理简单等特点,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适用性。

另外本系统基本无动力运行费用,其他费用低且产生周期长,湿地系统上部可种植经济作物,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本处理系统基本不产生运行成本。

管理模式:

生物化粪池采用分散布置,每户一个,其日常维护由使用者自行解决;加强型生物化粪池每5年进行一次清理,需要由专业操作队伍进行;收集管道养护工作每年由村内相关管理养护单位协调安排;湿地种植的经济作物由各户自种自收,产生的经济收益自行分配。

七、活性污泥-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组合占地约150m2,其中湿地部分94.5m2。

由预处理单元、活性污泥处理单元和人工湿地单元三部分组成,处理系统示意图见下图。

附图10活性污泥-人工湿地组合工艺流程图

整个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如下:

废水先进入格栅池阻截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流入调节池进行水质和水量调节后,进入活性污泥系统进行曝气处理,最后通过流量控制阀进入湿地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

其中活性污泥系统由曝气池及外围的初沉池、二沉池组成,三者之间系同心圆结构关系,从内到外依次为曝气池、初沉池和二沉池;曝气池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16个格栅;初沉池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8个格栅;活性污泥系统旁边建有污泥池。

距曝气池上沿1m处设有地下进水管道,和调节池出口相连;充气管道呈T型分两路通至曝气池底部;初沉池中埋设有地下管道与污泥池直接相连,用于定期进行淤泥排出。

同时配备曝气设备——鼓风机。

湿地系统由四块串联的潜流人工湿地组成,每块湿地长7m,宽2.5m,深1.3m,可种植水草或水花生等;各湿地之间有一长7m,宽0.70m的水池,主要用于将上一块湿地处理后的出水导入下一块湿地;湿地填料底部为砾石(30cm),中层为碳渣(30cm),上层为泥土(40cm),湿地填料孔隙率约40%。

八、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处理工艺

根据唐山市农村污水的排放特征,该系统在管网末端、配水槽前建设一座水解酸化池,为有进、出口和检查口的地埋式池。

污水通过管网收集,流入酸化池内,在池内实现固液分离与厌氧发酵;经过一定的停留时间后,酸化池内的污泥和悬浮渣中的细菌对污水进行了降解和稳定,将复杂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挥发性脂肪酸,这样有助于蚯蚓取食,便于系统适应有机污染冲击负荷。

酸化池设有砖混结构的挡板,以防止发生短流。

根据实际情况,出水可直接用于农田、菜地回灌;也可结合地表径流治理,将尾水引入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处理。

如村庄周围有可利用的水塘及废弃洼地等,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设计水环境景观。

 

附图11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处理工艺流程图

塔式蚯蚓生态滤池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采用模块化结构、梯度塔层、多级单元串联处理的方式,每一层塔为一个处理单元,可以是方形、矩形或圆形。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实际地形采取不同的结构模式组合——楼梯型或回转型等。

这种串联叠层布置,增加了光照面积,有助于滤池填料表面植物生长,强化其根部对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吸附转化及泌氧作用。

污水经过每一单元的吸附、转化后,流入下一单元进行净化,这种集约化布置更便于滤池管理、维护。

 

附图12塔式蚯蚓生态滤池结构示意图

主要特点:

①采用人工土来改善土壤的渗透性及蚯蚓和微生物的作用环境。

②在散水层下面铺垫多层不同粒径的细砂、碎石、鹅卵石,其粒径结构从上往下依次加大,形成一种多层过渡结构,能够将污水中的颗粒有机物分散于多个砂、土层内及其界面上,同时确保水流通畅。

③在散水层中增设布水管,形成表层、内部双层布水。

内层布水是在散水层25cm深度处增设PVC管材的布水管,布水管周围是用合成纤维织物包裹的青石子。

纤维织物外层即是特殊配制的土壤填料。

污水从布水管出来时,首先经过青石子上的生物膜净化;然后通过纤维织物和经人工配制的特殊土壤渗滤层的毛管浸润作用,缓慢扩散进入周围土壤。

④滤池上部既是散水层,同时也是蚯蚓床。

蚯蚓床中蚯蚓密度为8~12g/L填料。

蚓种分为表层种和深层种,表层种为大平2号蚯蚓,投放在3~7cm深度内;深层种为威廉环毛蚯蚓,投放在蚯蚓床15~20cm深度处。

蚯蚓能加速构建高效的污水——土地生态系统,实现污染物的有效转化。

主要参数:

工艺允许的进水水质为:

COD≤600mg/L,BOD5≤500mg/L,TN≤40mg/L,氨氮≤30mg/L,TP≤5mg/L,SS≤400mg/L。

塔式蚯蚓生态滤池的单级设计表面水力负荷为1m3/(m2·d);配水周期:

1~2d;湿干投配比为1∶3。

系统通过定时器来控制潜水泵电源开关,可实现蚯蚓生态功能的最大化及填料中好氧—缺氧环境的交替。

对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达72.4%、96.2%,出水各项指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标准。

该系统构造简单,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地形,只需一次动力提升,随后依靠重力自流即可,故能耗低,而且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没有药剂消耗,通过控制柜来控制系统配水时间,运行维护非常方便,可节省人力物力,适合村镇污水处理造价低、运行费用少、低能耗或无能耗的要求。

九、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工艺

地下土壤渗滤系统的工艺流程为:

自于住户的生活污水经各户的简易化粪池处理后,上清液通过管道收集自流进入调节池,经泵提升进入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后的污水达标排放。

采用化粪池作为地下土壤渗滤系统的预处理装置,可以为后续系统提供污染物浓度较低、生化降解性较高的进水。

其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附图13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工艺流程图

地下土壤渗滤系统结构——污水主要是在流经渗滤场的过程中得以净化的,其结构见下图。

渗滤场主要由6部分组成。

表层土壤(耕作土壤层),由较肥沃的耕作土壤组成,是植物的生长层,也是污水净化的主要作用层。

表层土壤以下为布水沟和下层土壤,布水沟底、壁由聚氯乙烯薄膜围成,内填满直径为20~40mm的砾石,顶部覆盖土工透水布,沟内设穿孔布水管;下层土壤主要由砂粘土搀和一定比例的炉渣构成,厚度80cm,主要为过滤、截留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是污水净化的重要作用层。

“底层”:

又称承托层或垫层,由直径为20~40mm的砾石组成,起承托上层土壤和使污水均匀分布的作用,内设穿孔管,收集处理后的污水,以排除系统。

隔离层:

为防止上部土壤落入承托层,堵塞水流通道,影响布水均匀性,及防止土壤随水流入系统,在下层土壤和承托层之间铺设土工布隔离。

防渗层:

位于沟床最底层,采用2层聚氯乙烯薄膜加2层水工布构成。

作用是防止污水直接下渗,污染地下水源。

“底层”和隔离层是本工程在其它渗滤场的基础上增设,主要是有助于布水均匀。

附图14土壤渗滤系统结构示意图

主要参数:

该系统出水COD浓度普遍低于15mg/L,BOD5浓度低于10mg/L,氨氮浓度普遍低于50mg/L,TP低于10mg/L,达到回用标准,不会对当地水环境造成危害。

主要特点:

地下土壤渗透系统除了可以消除水污染外,地表种植绿化草坪又可以起到美化环境、丰富绿化层次的作用。

种植农作物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是污水资源利用的方法,适用于零星分散排放污水的治理。

特别在广大农村具有大量应用的价值。

地下土壤渗透系统建设投资少、维护简便、管理难度低、运转费用低,适合在广大农村使用。

十、地埋式一体化生物滤池工艺

该装置以处理能力2.5m3/d为例进行介绍,处理20家农户,60人排放的生活污水,其主体为一体化结构,由缺氧池、生物滤池和沉淀池三部分组成缺氧池的容积为5.0m3,高度为1.8m,以间歇方式运行,折流板间悬挂组合填料。

生物滤池的尺寸为1.2m×1.0m×2.0m,采用半管式溢流布水器布水,溅水盘由两块开缝交错的PVC板组成,间距为35cm;填料层高为80cm,采用直径13~15mm的陶粒,另外为了促进氧在滤池内的传递,还在中间铺设了两层球形填料,承托层采用直径40~50mm的鹅卵石,厚度为10cm。

沉淀池的尺寸为1.2m×1.0m×0.65m,中间设一隔板,以利于固液分离。

拔风管净高为8.5m。

 

附图15地埋式一体化生物滤池工艺流程图

生物滤池在整个工艺中起碳氧化和硝化的作用。

分别在填料层高为25cm和50cm处取样分析碳氧化效果,发现上层填料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占生物滤池总去除率的56.9%,中层的为33.5%。

这说明,碳氧化主要发生在生物滤池的中上层。

不同于传统地埋式生物滤池的是该工艺通过拔风管进行自然通风和溅水盘强化充氧,同时增设两层球形填料还能提高DO的传质效率,为微生物营造良好的好氧环境。

测定结果显示,生物滤池进水中的DO仅为0.49mg/L,而出水的达4.75mg/L,并且沿填料层高度方向的DO浓度并未因异养菌及硝化菌的代谢而出现波动,说明生物滤池内部的耗氧和复氧相当,溶解氧稳定充足,因此在有机物为非限制条件的中上部,异养菌的增殖较快,对COD的去除效果明显。

在该工艺中,氨氮主要是通过硝化作用被去除的。

经分析,上层填料区(0~25cm)去除的氨氮占生物滤池总去除量的17.2%,中层(25~50cm)的占27.9%,而下层(50~80cm)的达54.9%;硝态氮的沿程增长率与其相当,上层填料区的硝化率为70.2%(即去除的氨氮中有70.2%转化为硝态氮,下同),中层的为85.7%,下层的硝化率达95.1%,去除的氨氮均基本转化为硝态氮,硝化过程较完全,这说明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在下层填料区。

该工艺通过A/O法来实现生物脱氮,硝化反应在生物滤池内进行,而反硝化过程在前置缺氧池内完成。

前置反硝化能充分利用原水中的碳源,这对于C/N值并不高的生活污水来说是比较有利的。

当回流比为3时,缺氧池内的DO为0.49mg/L,对TN的去除率为66%。

由于缺乏严格的厌氧环境,TP主要参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随着生物膜的脱落,在沉淀池排泥时被去除。

虽然该装置未涉及特别的除磷工艺,但对于TP浓度较低的生活污水,出水仍可达标。

该工艺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47.5%。

十一、地埋式无动力厌氧工艺(简称UUAR)

本工艺采用生活污水自流的方式,应用厌氧生物膜技术及推流原理,采用内充固定空心球状填料的地下厌氧管折流式反应器装置为唯一处理设备,利用附着于空心球状填料内外表面或悬浮的专门驯化专性厌氧或兼氧微生物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病原菌和部分氮、磷,从而达到净化生活污水的目的。

折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内充空心球状填料的空隙度约为0.2~0.3。

因整个装置运行过程中没有动力消耗,根据进出水的水位落差而实现水力自流,因此称为无动力装置。

又因整个反应器全部埋于地下(池顶标高-0.3m),上覆绿地,因此又称为地埋式装置。

UUAR无动力农村生活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及设备可以有效地去除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质,CODCr去除率>75%,BOD5去除率>80%,TN去除率>20%,TP去除率>30%,NH+4-N去除率较低,UUAR装置产沼气量约为10~20L/(d·m3)。

附图16UUAR工艺流程示意图

UUAR设备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不占地表,也无需专人管理。

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UUAR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可能略高于好氧处理(在流量小于100t/d时,投资基本相等),但本设备无日常运行费用(包括电费和人工费等)的支出,2~5年后,节约的运行费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基建投入,本技术设备的优势将得到充分体现。

十二、生物塘处理工艺

该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

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

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

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适用于有水塘可利用的地区。

生物塘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量,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在太阳能(日光辐射提供能量)作为初始能量的推动下,通过稳定塘中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将进入塘中污水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最后不仅去除了污染物,而且以水生植物和水产、水禽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净化的污水也可作为再生资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结合起来,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

生物塘工艺技术特点:

(1)优点

①能充分利用地形,结构简单,建设费用低;②可实现污水资源化和污水回收及再用,实现水循环,既节省了水资源,又获得了经济收益;③处理能耗低,运行维护方便,成本低;④美化环境,形成生态景观;⑤污泥产量少;⑥能承受污水水量大范围的波动,其适应能力和抗冲击和能力强。

(2)缺点

①占地面积过多;②气候对稳定塘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③若设计或运行管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

十三、净化沼气池+生物塘组合工艺

该工程废水处理量为40m3/d为例,可解决300户,1000人的生活污水。

净化沼气池均包括有沉砂池,3~4个室的厌氧发酵池,后两室中悬挂C2软填料。

其后是水压池,最后是多级折流式滤池。

池中布有滤料,村内共建净化沼气池4座,总容积为40m3,人均池容为0.04m3。

每处净化沼气池进、出水采用自然落差方式,流入生物塘。

生物塘又自然水塘改建而成,水面为100m2,水深为1.7~1.8m,总蓄水量为170~180m2。

水面种植水生植物。

污水在塘中进一步净化后经排水沟排入农灌渠。

附图17净化沼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