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9279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著速读及检测.docx

名著速读及检测

《名著速读及检测》(暂名)

一.定位:

面向全体高中生,尤其是高考选考历史的考生。

二.特点:

1.强调名著阅读的覆盖性,概要性,有效性。

2.强调检测试题的原创性,新颖性,覆盖性。

3.区别于其他同类资料阅读的繁琐,试题的随意、陈旧、挂一漏万。

4.10部名著单独成篇速读检测,再综合检测,力求万无一失。

三.基本架构:

(一)名著速读(以《三国演义》部分章节为例)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孙权派周善前往荆州取孙夫人和阿斗往东吴,意在令刘备拿荆州换阿斗。

赵云追赶周善的船队,夺回阿斗。

曹操加封魏公,受九锡,率军攻打东吴,被孙权击败。

孙权送给曹操一封书信,曹操收到信后退兵。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刘备用庞统之计,袭取涪水关,斩杀守将杨怀、高沛。

刘璋派张任等四人在雒城前下寨,魏延欲夺黄忠之功,破坏预定的计划,导致战败。

黄忠救了魏延,斩杀川将邓贤。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器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庞统急于攻取雒城,在落凤坡被张任的伏兵射杀。

诸葛亮、张飞、赵云兵分两路前往西川,留关羽镇守荆州。

张飞途经巴郡,用奇计生擒巴郡太守严颜,严颜坚决不降,张飞钦佩严颜的志气,以礼相待,并且用严颜的部队为先锋,提前到达涪水关。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诸葛亮随后也来到涪水关,定下计策生擒川将张任,张任誓死不降,被刘备下令处斩。

马超借西羌兵攻打凉州,杀太守韦康,韦康部将杨阜假意投降马超,暗地联络姜叙、梁宽、赵衢,里应外合攻破马超,马超妻小均被杀。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马超投奔汉中张鲁,张鲁受刘璋之托派马超前去营救刘璋。

马超与张飞大战一整天,不分胜负,诸葛亮派人前去贿赂张鲁谋士杨松,杨松向张鲁诬告马超欲谋反,使得马超进退两难,刘备趁机劝降了马超,在马超的辅助下攻取了益州,刘璋投降。

 

●第六十六回

关云和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鲁肃定计请关羽渡江赴会,意在索取荆州,关羽单刀赴会,最终使得鲁肃之计毫无效果。

汉献帝与皇丈伏完密谋杀曹操,事机败露,伏完全家被杀,伏皇后也被曹操下令处死。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

 曹操率兵攻打张鲁,收服张鲁大将庞德。

杨松收受曹操贿赂,献城投降,张鲁也降了曹操。

合淝守将张辽、李典、乐进三人齐心协力,在逍遥津大破孙权进攻的队伍,自此张辽威震东吴。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曹操平汉中之后,率部前来援助张辽,孙权与战不利,陈武、董袭阵亡,孙权不得已向曹操求和。

道士左慈来到邺都,施展法术戏弄曹操,曹操大怒,欲处斩左慈,却被左慈的术法吓得一病不起。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丧命

 平原神卜管辂受曹操的邀请来到许都,预言曹操将会在定军山损一大将。

少府耿纪等五人决定在正月十五夜谋杀曹操,但被曹操部将发觉,五人全部被害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刘备进军汉中,张飞与曹将张郃对垒,智取瓦口关三寨,使得曹军损失惨重。

黄忠自告奋勇前去迎战张郃,张郃被迫逃往天荡山,黄忠进兵天荡,斩杀守将韩浩、夏侯德。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黄忠在定军山与夏侯渊对峙,采用了法正“以逸待劳”之计,斩杀夏侯渊。

曹操率军前来报仇,黄忠被围,赵云单枪匹马前去营救,又命营寨中偃旗息鼓,独身一人在寨门外阻挡曹军。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刘备背水一战,大破曹军主力部队,曹操退守斜谷,主簿杨修看透了曹操想要退兵的心思,被曹操斥为惑乱军心,将杨修处斩。

刘备乘胜追击,曹操不得已撤回许都。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刘备自封为“汉中王”,与曹操名爵相等,又封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为五虎大将。

关羽得到刘备指令,进取襄阳,乘胜攻打樊城,樊城守将曹仁坚守不出。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曹操派于禁前去救樊城,使庞德为前部先锋。

于禁恐庞德立功,屡次阻挠庞德的追击。

于禁在罾口川下寨,被关羽决水淹寨,于禁统领的七军全军覆没,于禁被擒,庞德被斩。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关羽在攻樊城时中了毒箭,神医华佗前来为关羽刮骨疗毒。

东吴吕蒙用陆逊之计,使关羽不设防荆州,吕蒙率领军士乘夜占领烽火台,不费一兵一卒,夺得荆州,治中潘浚、公安守将傅士仁投降。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曹操派徐晃前来助战,徐晃用计大破关羽军队。

傅士仁招降南郡守将糜芳,南郡也落入东吴之手,关羽被迫退守麦城。

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拒绝发兵。

孙权派诸葛瑾劝降关羽,关羽不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孙权在麦城小路设伏,关羽、关平被孙权所擒,均被斩。

关羽阴魂被玉泉山老僧普净点化,自此常在玉泉显灵。

孙权将关羽首级转送给曹操,曹操将关羽以王侯之礼埋葬。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刘备欲进兵东吴问罪,诸葛亮苦谏方止。

曹操命华佗医治自己的头风病,华佗说必须砍开头颅才能去根,曹操大怒,将华佗囚于狱中。

不久华佗身亡,曹操病势转重,对众臣吩咐身后之事后,长叹而死。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侄陷叔刘封伏法

 曹丕继承王位,因为弟弟曹植不来奔丧,下令拿下问罪,曹植在极端悲愤的情况下作七步诗痛斥曹丕的不仁。

廖化劝刘备处斩刘封、孟达,不料走漏了消息,孟达降魏,刘封率部与战不利,逃回成都,却被刘备拿下问斩。

●八十回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

曹丕在众臣劝谏之下,废了汉献帝,自立为皇帝,国号大魏。

诸葛亮劝说刘备复兴汉室,刘备再三不从,诸葛亮诈病赚刘备允诺称帝一事。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汉。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遭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第

 刘备欲兴兵伐吴,张飞在阆中预备白旗白甲,因为部将范疆、张达没有按期完备而被张飞毒打,二人心怀怨恨,入帐刺杀张飞,逃往东吴。

刘备愤恨,当即率领七十万大军,讨伐东吴。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孙权派赵咨向曹丕求援,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

孙权欲罢兵不战,刘备不允,派关羽、张飞之子关兴、张苞为前部先锋,杀向东吴。

 

●第八十三回

战虎亭先主得仇人

夺江口书生得大将

 黄忠战死,刘备愈加愤恨,加紧攻打东吴。

孙权不得已将刘备仇人送往蜀军营寨,但刘备仍然不肯罢休,定要扫平东吴。

阚泽向孙权推荐陆逊为大都督,但陆逊年少,诸将大都不服。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陆逊设计火烧连营,刘备七百里营寨均被烧着,刘备率残兵败将回到白帝城。

陆逊追击至鱼腹浦,诸葛亮预先在此地布下石阵,阻拦住陆逊的军队。

陆逊担心曹丕乘虚伐吴,引兵返回。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病重,召诸葛亮等人托付后事。

刘备病逝,诸葛亮立年幼的刘禅为帝,曹丕乘机派五路大军攻击西蜀。

诸葛亮暗地调遣兵马,退去其中四路,又将心事告诉了后主刘禅。

邓芝看透了诸葛亮的心思,诸葛亮就派他出使东吴。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邓芝对孙权陈述蜀、吴两国利害关系,终于使孙权决定断绝与魏国的来往,联合蜀国共同抗魏。

曹丕御驾亲征,南下伐吴,吴将徐盛设计大破曹丕,魏将张辽身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建宁太守雍闿结连蛮王孟获起兵造反,诸葛亮用反间计各个击破,平定雍闿叛乱。

孟获与诸葛亮对抗,诸葛亮设下伏兵,生擒孟获,但孟获并不心服。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孟获倚仗泸水天险,坐守不出,诸葛亮夜渡泸水,孟获帐下洞主对孟获不满,生擒孟获,献给诸葛亮。

孟获仍然不服,率兵再度反抗,遣弟孟优前去蜀营中诈降,却被诸葛亮识破,孟获前来接应,又被诸葛亮所擒。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诸葛亮弃寨而走,诱孟获深入,设下伏兵,生擒孟获。

诸葛亮再度放走孟获,孟获求援于秃龙洞主朵思大王,朵思倚仗周边险恶的环境,认为蜀军无法进入,但诸葛亮得到孟节的帮助,深入蛮方,孟获被迤西银冶洞洞主杨锋所擒。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孟获因三江城失守而向木鹿大王求救,以巨兽击退蜀兵,诸葛亮巧用假兽驱逐蛮方真兽,孟获大败。

孟获欲用诈降计骗过诸葛亮,但失败遭擒。

孟获欲借乌戈国藤甲军击垮蜀军,但诸葛亮用火攻消灭了藤甲军。

孟获对诸葛亮心服口服,终于投降。

(二)人物形象分析或重点内容提示(以曹操为例)

1.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曹操文武双全,官至臣相,封魏王,享年65岁。

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有奸的一面。

但是,主要是,突出了他雄的一面。

他胸怀宽广,胆识非凡,善于用人,唯才是举。

曹操爱惜人才,这是出了名的。

徐庶入曹营不出一计,曹操没有杀他;徐晃奉命劫杀曹操,但曹操让满宠说服徐晃就归降了曹操。

后来徐晃在曹操手下成了一员大将,给他立了很多功劳。

如果我们从封建正统观念来看的话,那么,曹操当然是一个乱臣贼子。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问题上,反映了曹操非常果断地抓住了时机的果断英明。

另一方面,曹操又是一个奸雄。

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件事上:

(1)杀吕伯奢。

曹操刺杀董卓越未果,逃走,在途中投奔故人吕伯奢,吕杀猪待客,曹操反以为是吕将加害于己,杀了吕的全家。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成了他的至理名言。

(2)杀杨修。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有这样几件事能说明:

一是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一个“活”字,是曹操为了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干,而杨修这家伙不给他面子,偏要弄穿曹操的西洋镜不可——曹操“忌之”。

二是远方的客人送酥一盒给曹操,被杨修一人一口与众分吃了,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卖弄小聪明——曹操“恶之”。

三是曹操本想以梦中杀来警戒大家,杨修偏要在大家的面前揭穿不可——曹操“愈恶之”。

四是杨修告曹丕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反被吴质用计陷害,曹操认为杨修是陷害曹丕——曹操“愈恶之”。

五是曹操本想试一试曹丕、曹植的才干,可杨修偏要教曹植怎么做怎么做,结果被曹操知道了,坏了曹操的好事——曹操“大怒”。

六是杨修为曹植作答教,被曹操得知——曹操“大怒”。

这六件事,一步一步的逼迫曹操最后以“鸡肋”事件“惑乱军心”为借口杀死了杨修,也成了杨修之所以被曹操的一个客观的原因。

(3)杀华佗。

曹操为造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跃龙祠前的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做了个噩梦,惊醒之后便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

后来,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

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饮“麻肺汤”(按:

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剂),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在狱中,而华佗所著的《青囊书》也因此失传。

(4)杀粮官。

当时袁绍的弟弟叫袁术,在安徽寿春这个地方,因为得到了那一枚皇帝的印,他以为天命在我可以当皇帝了,就在寿春城自己称帝了。

实际上你的实力不到,有这枚印管什么用呢?

所以曹操要攻打他。

但是寿春城也不是好攻打下来的,打了一阵子,打不下来,眼看粮草快完了,怎么办呢?

他把粮官王垕叫过来,告诉他从今天开始,你给我小斗放粮。

粮官说这样做大家都可以看出来,士兵、将士吃不饱,马上不抱怨我吗?

曹操告诉他,你不用管,我来替你承担责任。

王垕只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果然下面的将士一片大哗,因为当天就吃不饱肚子,怎么办?

然后曹操又把这个王垕叫过来,告诉他我要向你借一样东西,这王垕说我有什么好借给您的,“你的头”,要借他的脑袋。

这王垕说我无罪啊,是您让我小斗放粮,为什么要杀我啊?

曹操说我知道你无罪,但是不杀你不足以平民愤,所以就告诉他从现在开始,你家里的妻儿老小我把他们养起来,你安心的走吧,把王垕推出去斩了,告诉大家这是粮官王垕办的事情,王垕就这样为曹操的伟大事业献身了。

(5)为人虚伪。

“马踏麦田、割发代首”的事。

有一次打仗,打胜了,很高兴,正好遇到四月天大麦黄,一片丰收景象,因为心情好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将士不许糟蹋粮食,有人踏到麦田里就要斩首示众,可是刚刚下完命令,他自己的马被地里的一只斑鸠飞起来,把马给惊了。

然后他自己踏了一大片的麦田,怎么办呢?

自己要挥剑自杀,当然是手下来劝说,丞相你不能自杀啊,你自杀了我们怎么办呢?

我们靠谁啊?

还指着你统一天下呢。

所以曹操说那怎么办,我把头发割下一把吧,也算是我自己惩罚自己了,到他自己犯法的时候,就是一把头发解决问题了。

(6)徐州屠城。

他心灵深处所信奉的人生哲学是“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热情款待他的吕伯奢一家,竟被他心狠手辣地杀得一个不留。

他为报父仇,进攻徐州,所到之处,“尽杀百姓”,“鸡犬不留”。

(7)梦中杀人。

曹操对照料自己的侍从们说他会梦中杀人,以保护自己。

为使众人相信自己的话,于是在一天夜晚睡觉时,故意蹬开被子,一个平日深受曹操喜爱的侍从,捡起地上的被子给主人盖好,曹操突然翻身跳起,抽出床头宝剑,狠命一挥,侍从即刻身亡。

第二天曹操醒来还装糊涂。

弄得大家都相信曹公睡梦中确有神秘的自我保护能力。

曹操这种伎俩,只有一个人看得透明之极。

这个人就是杨修。

当曹操装模作样为那侍从送葬时,他扶棺苦笑道:

“不是曹公在梦中,而是你在梦中啊!

”曹操见杨修戳穿了自己的阴谋,深恨杨修。

(三)作品鉴赏

《三国演义》是我国产生较早,影响较大的一部著名长篇历史小说,是我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作品。

描写了东汉未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艺术创作上也积累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

《三国演义》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它采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明白流畅。

它的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见侧出,摇曳多姿,波澜曲折,在写作上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

它的结构宏伟,把百年左右中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照应,环环紧扣。

《三国演义》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其中以战争描写和人物描写最为突出。

《三国演义》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写了那么多战争,读者并不觉得枯燥乏味,原因就在于它写出了每次战争的特点,亦即写出了具体条件下不同的战略战术的运用,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的较量上。

在整个宏伟的长篇结构中,《三国演义》所写各次战争彼此关联照应,显得全部描写匀称和谐而又波澜起伏。

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华北;赤壁之战,决定天下三分;彝陵之战,鼎足的局面开始向统一转化;这些关键性的重大战役,都是《三国演义》的描写重点。

事物发展,总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总有前因后果,因此,《三国演义》在重点描写的战争之间,又描写了大大小小的许多战争作为铺垫或余波,轻重主次配合协调。

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动中有静,张驰有度。

《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最大特点是“略貌取神”,不单纯追求细节的逼真。

它往往借人物自身的言语行动或通过周围环境来把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渲染。

曹操奸诈,一举一动好象都隐伏着阴谋诡计。

张飞心直口快,无处不带上天真而莽撞的色彩。

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是那样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借助烘托气氛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是《三国演义》运用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表现手法,如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仅仅通过“声如巨雷”的三次大喝,便使张飞威武勇猛的性格活龙活现。

一喝,曹兵“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二喝,曹操“颇有退心”,“后军阵脚移动”;三喝,“喊声未绝”,曹操部将夏侯杰吓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兵“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曹操本人“骤马望西奔走,冠簪尽落,披发奔逃”。

其实,张飞不过孤身一人“怒目横矛,立马桥上”而已。

所有的描写都没有多少细节的精雕细刻,大都依靠粗线条的勾勒,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物神态活现,形象栩栩如生。

此外,《三国演义》在把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斗争中来描写,采用对比方式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等方面,都有成功的艺术经验。

但是,应该指出,《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书中通过尊刘(备)抑曹(操)等描写,表现出封建的正统观念,这主要是由于作者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造成的。

作者所描写的那些人物生来就非常了不起,看不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同当时社会环境及人物切身遭遇的内的联系,一出场就定型化,而且在人物活动中还包含着不少迷信成分。

并对黄巾农民起义有所诋毁。

《三国演义》的思想糟粕,给它的艺术带来了一定的损害。

《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

(四)对应检测

1.选择题:

(题略)

2.填空题:

(以《三国演义》91—120回为例)

1.诸葛亮临终时传受姜维的兵法是。

2.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叫作。

3.馒头是发明的。

4.建议魏将钟会先攻涪城再下剑阁,决定了蜀国灭亡的一役。

5.诸葛亮在五丈元交代后事时,把兵权交给了。

6.诸葛亮出师表中先帝指的是刘备,"陛下'指的是。

7.诸葛亮在五丈原死后,把国家大事托付给。

8.三分天下,最后被统一。

9.“马谡拒谏失街亭”,马谡不听告诫导致街亭惨败。

10.姜维共次讨伐中原。

11.上方谷司马受困,是诸葛亮出祁山时所为。

12.灭蜀后,司马昭封刘禅为。

3.简答题:

(以《三国演义》91—120回为例)

1.诸葛亮为何六出祁山?

为何这与隆中对中制定的政策背道而驰?

2.《三国演义》中,马谡因失守街亭而被诸葛亮斩首,你觉得诸葛亮有没有过错?

为什么?

3.蜀汉灭亡根本原因是什么?

请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至少列出两点证明你的观点。

4.简述“魏主政归司马氏”的经过并体会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5.简要概括刘、曹、孙三方势力的兴亡过程。

6.在《三国演义》第91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中,诸葛亮写下了在后世非常有名的《出师表》,作者通过《出师表》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

7.赵云是《三国演义》中赫赫有名的大将,他有勇有谋、骁勇善战,老了还不服老,试举例说明。

8.诸葛亮用兵往往都是料敌先机,用计取胜。

第92回中“诸葛亮智取三城”中便是如此,试简述这一出色的用计。

9.诸葛亮采取何计收服姜维?

请简述其经过。

10.有诗曰:

“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

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此中“老奸臣”指的是哪一个人物?

请简述诸葛亮是如何骂死他的?

11.孔明采取何计破了西羌之兵?

请简述其过程。

13.在《三国演义》第91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中,诸葛亮写下了在后世非常有名的《出师表》,作者通过《出师表》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

(五)综合检测题10套(将10大名著进行综合检测,题略)

(六)附录

1.名著速读补遗。

如: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1、髀肉复生(刘备):

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

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3、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

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4、初出茅庐(诸葛亮):

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5、集思广益(诸葛亮):

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6、鞠躬尽瘁(诸葛亮):

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7、望梅止渴(曹操):

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8、才高八斗(曹植):

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9、七步之才(曹植):

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0、超群绝伦(关羽):

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2、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13、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

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4、势如破竹(杜预):

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5、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

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16、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

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17、出言不逊(张郃):

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18、大器晚成(崔琰):

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

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20、乐不思蜀(刘禅):

比喻乐而忘本。

21、言过其实(马谡):

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22、宝刀未老:

(黄忠)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23、草船借箭: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4、不知所云:

不知道说得是些么。

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25、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26、三足鼎立: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27、作奸犯科:

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28、欲擒故纵:

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29、刮目相待:

(吕蒙)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30、妄自菲薄:

(出师表)自己看不起自己。

31、手不释卷:

(吕蒙)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32、坚壁清野:

(荀彧)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

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俗语、歇后语。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司马懿称诸葛亮为——天下奇才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诗词:

(1)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5)刘禹锡《蜀先主庙》: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