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9581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苏教版表格式

课题

7、菩萨兵

课时

2-1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教学、具

挂图、投影。

7、菩萨兵

藏民地区一段 同胞 朱德 翻译 糊涂春耕播下动员感激平平展展尽心尽力多音字:

挨藏

预习

要求

提前感知内容,做好预习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

内容、方式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

(板书:

菩萨)

学生交流。

(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2、说说对兵的理解。

(板书:

兵)

3、质疑:

“菩萨兵”是谁?

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要求:

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

出示:

藏民地区一段 同胞 朱德 翻译 糊涂春耕播下动员感激平平展展尽心尽力多音字:

挨藏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三、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学生交流。

(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说说对兵的理解。

质疑:

“菩萨兵”是谁?

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

 

分自然段朗读

利用谈话的导入手法,揭示本课课题。

 

教师活动方式、内容

学生活动

方式、内容

备注

  过渡:

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 交流出示:

他们说:

“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

“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

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

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

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

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朗读:

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读第1自然段

交流

 

朗读体会。

 

学生的个体学习是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可以发挥课堂教学的群体功效,为学生成功学习提供帮助。

在让学生演一演时,让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试着演,既发挥了集体的功效,又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一部分不善表现自己,或胆怯的学生也得到训练。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表演之后,让学生评一评演得怎么样,在评的过程中再一次引导学生感悟了课文,进一步探究学习,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次。

在愉快的评议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感悟文本的能力。

课题

7、菩萨兵

课时

2-2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复述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具

挂图、投影。

7、菩萨兵

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预习

要求

提前感知内容,做好预习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

内容、方式

备注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过渡:

藏民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问题,用“——”划出来,读一读。

2、集体交流

△“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1)交流,你从什么地方可以感受到朱德总司令的菩萨心肠?

(朱总司令急:

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恶劣,担心藏胞受不了)

抓住“这么”、“还在”、“怎么……呢”体会朱总司令的着急和担心。

从“得想……呀”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

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个体学习。

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活动方式、内容

学生活动

方式、内容

备注

(2)指导朗读。

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怨不得”:

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深深的体谅。

(朱总司令急:

节气不饶人,怕耽误了藏胞的春耕)

(2)朗读体会朱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指名交流体会,理解“尽心尽力“,并练习造句。

(2)引导理解含义:

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3)指导朗读。

△抓住“热火朝天”体会士兵的爱民之心。

△等到藏族同胞回来时,他们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3、引读:

——全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4、学到这儿,你能够说一说为什么藏胞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三、总结全文。

朗读。

 

朗读体会朱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

 

干干净净平平展展(进行词语训练)

学生交流。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齐读全文。

 

小结:

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

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在语文的教学中,如果把表演带入课堂,一改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主动参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展示学生的才华。

在教学《菩萨兵》这篇课文中我尝试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收获。

 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喜欢的演一演的形式,让学生来演一演藏民当时的所想所言,深切地体会当时藏民们的心理、神态、语言,不知不觉化解了“菩萨兵”这一难点。

特别“你们是菩萨派来的吧”这一句符合人物特点的话,虽见平常,却可见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之深。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想像,把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与诠释,通过表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如请学生演一演藏民见到红军会怎么做,怎么说,这就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从多个不同的侧面去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

在学生独具匠心的表演中,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课题

8、李广射虎

课时

2-1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教学、具

挂图、投影、生字卡片

8、李广射虎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预习

要求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

内容、方式

备注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利用谈话的导入手法,揭示本课课题

 

教师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殿堂。

 

教师活动方式、内容

学生活动

方式、内容

备注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指读课文,卡片正音

领会词语意思。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领悟到同样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读法,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无形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通过迁移练习,又教育了学生明白上课要专心的道理,寓教育于教学之中,真可谓一举多得!

课题

8、李广射虎

课时

2-2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1、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具

挂图、投影、生字卡片,小黑板。

8、李广射虎武艺高超

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预习

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

内容、方式

备注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

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相机板书:

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指名读。

读后讨论:

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指名读塞下曲。

齐读塞下曲。

读读议议

齐读

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方式、内容

学生活动

方式、内容

备注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

(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

(相机板书:

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

(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

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1)轻读课文。

(2)讨论。

 

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对于文包诗的体裁,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把课文负载的基本完成后,也可以尝试着习作训练。

因为这样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古文就放在那里,后面文字既是解读古诗的,也是一篇现代文,把古诗与现代文放在一起比较,其实可以唤醒学生更好地写起来。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能够感受这种比较是有意义的。

课题

9、少年王勃

课时

2-1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生字新词,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具

挂图、投影、生字卡片

9、少年王勃

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预习

要求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

内容、方式

备注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

读翘舌音。

“诵”:

读平舌音。

“都、督”:

“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

(出示:

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读题

 

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教师活动方式、内容

学生活动

方式、内容

备注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

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诵”:

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

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

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

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齐读第一段。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读《少年王勃》这一课,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读想“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

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

……”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会模仿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写前思考,这其实就是灵感的训练过程。

学完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沿着这个起点走,每次习作,给学生这个时间。

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

而事实上,在习作指导中,我们老师说的太多了,自认为自己讲的非常好,其实课堂上还有好多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所以老师传递的信号无法打通学生的大脑神经,所以最后还是好多学生不喜欢写。

所以文中那中站在窗前的那些动作,何不为孩子也创造这样的环境呢?

课题

9、少年王勃

课时

2-2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教学、具

挂图、投影、生字卡片,小黑板。

9、少年王勃

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预习

要求

提前感知内容,做好预习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

内容、方式

备注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

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

哪一句好?

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读生字卡片

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有什么不同?

哪一句好?

你体会到什么?

有感情地读

教师活动方式、内容

学生活动

方式、内容

备注

三、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

(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

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

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四、教学第5自然段。

齐读第5自然段。

自读第4自然段。

齐读诗句

理解诗意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

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齐读第5自然段。

 

写文章的方法不复杂,其方法就在每一篇阅读课文里,在我们每一节的阅读课上。

如果我们只是那简单的阅读教学,只是为了阅读任务而进行的教学,读写永远难以成为一个整体。

我一直说,这不是简单的读写结合问题,而是写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问题,是一个孩子从阅读中得到写作是生命存在与表达的问题。

课题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课时

2-1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教学、具

挂图、投影、生字卡片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萧伯纳小姑娘

预习

要求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

内容、方式

备注

一、揭示课题。

你能解释一下课题吗?

“大作家”是谁?

“小老师”是谁?

为什么这么说?

二、自学课文。

导语:

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新课文呢?

第一步做什么?

1、自读课文。

要求:

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大作家”是谁?

“小老师”是谁?

为什么这么说?

 

自读课文。

要求:

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师活动方式、内容

学生活动

方式、内容

备注

2、检查朗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2)出示难读的句子。

3、第二步做什么?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

4、交流:

你查到了或读懂了那些词语?

5、第三步做什么?

反复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6、师生共同筛选问题。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思考、答问:

(1)萧伯纳在莫斯科与一个小姑娘相遇后,为什么会和这个小姑娘“玩了好久”?

(2)这个孩子为什么让萧伯纳这么喜欢?

2、小结:

萧伯纳与小姑娘相遇,一起玩耍。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

交流:

你查到了或读懂了那些词语?

 

思考:

萧伯纳在莫斯科与一个小姑娘相遇后,为什么会和这个小姑娘“玩了好久”

 

这节课我们选择了三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课题很吸引人,老师问一句:

“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

”不但可以简洁地过渡到课文的学习,而且能激起学生主动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兴趣。

接着,通过插图、文字、课外资料等途径解决学生提出“大作家”和“小老师”的问题,这是一次较为深入的与文本对话。

此处,老师第二次设疑:

“可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说的一句话却让萧伯纳‘为之一怔’”。

根据‘为之一怔’,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提问,从而巧妙地提出了理解萧伯纳性格特点的难点。

学完全文后,老师又通过第二个问题“文中的萧伯纳和小姑娘,你喜欢谁?

为什么?

”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又跳出文本,客观地评价文中人物,从他的身上获得启示。

三个大问题的设计牵动了全文的脉络。

根据课题,关键词提问,本节课教给了学生质疑的方法。

课题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课时

2-2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1、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具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萧伯纳小姑娘

预习

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