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9581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版暖通文档格式.docx

0.29m2

0.31m2

0.55m2

0.39m2

18层

0.51m2

0.35m2

0.41m2

0.68m2

0.5m2

24层

0.6m2

0.37m2

0.48m2

0.72m2

0.57m2

32层

0.67m2

0.79m2

注:

(1)上表加压送风的风量是按开启单扇门确定。

其中前室考虑有两个以上出入口,楼梯间考虑一个出入口。

(2)当采用双扇门时,按规范要求,表中值应乘以1.33。

(3)当楼梯间有两个出口时,按规范要求,表中值应乘以1.5。

(4)当前室仅有一个出口时,按规范要求,表中值应乘以0.67。

(5)当建筑总层数超过32层时,加压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6)前室风井短边尺寸宜400mm以上,楼梯间风井短边尺寸宜350mm以上,同时风井长宽比不应大于6:

1。

当风井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适当增大风井面积以降低风道阻力。

(7)管井内原则上不允许有梁及其他突出的物体(如消火栓)。

1.1.5加压风口安装高度:

首层风口下底边距地500mm,标准层风口下底边距地300mm。

1.1.6电梯机房不设空调(有特殊情况的由当地公司根据电梯厂家的具体要求预留空调电源),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每台电梯通风量应不小于1000m3/h。

2小型中央空调系统

2.1设置小型中央空调范围:

2.1.1设置小型中央空调的范围应根据建筑方案说明确定,当建筑方案未明确时,可按下述规定执行:

(1)户内部分:

别墅、超豪华户型;

(2)首层大堂:

超豪华户型设;

豪华户型不设(北上广深市区除外)。

(当大堂面积较小时,可采用商用分体机,但室内机及送、回风百叶设置须满足2.5、2.6要求)。

2.2设置的小型中央空调为冷暖型。

2.3室外机:

2.3.1住宅首层大堂空调室外机位置应符合以下原则:

(1)优先摆放于竖向百页或开口天井内;

(2)其次摆放于住宅裙楼顶隐蔽处;

(3)同时不应对邻近住宅产生较大干扰和影响。

2.3.2住宅空调室外机位应考虑必要的维修及进、出风空间,需预留安装检修通道300mm宽,检修位不小于400mm宽,并应预留安装通道,最小机位布置方式示意图如下:

(1)尺寸为完成面净尺寸(单位:

mm);

(2)上图仅为最小机位尺寸示意图,方案设计时,宜在不影响建筑平面的前提下适当增大机位尺寸。

2.3.3室外机位参考净尺寸详见下表:

-制冷量-

4~6匹

8~10匹

10~16匹

18~20匹

空调面积(㎡)

50-110

110-200

140-320

250-400

折算套内面积(㎡)

65-145

145-210260

185-425

330-535

外观最大尺寸(mm)

(长l×

厚b×

高h)

1000×

400×

13001350

1120×

540×

1700

1400×

800×

1800

2200×

机位尺寸(mm)

(长L×

厚B×

高H)

布置方式

1

600×

2000

1550×

750×

1800×

2800

2600x1000x2800或分设2个小机位

2、3

900×

1050×

1300×

2600x1300x2800或分设2个小机位

出风方式

侧出风

顶出风

(1)1~3为布置方式,若出现三面封闭的不利情况,应适当加大机位长度。

(2)表中尺寸是根据美的、海尔、格力三个品牌的最大外观尺寸确定的,实际工程如采用其它品牌,应按实际选用品牌的外观尺寸确定最小机位尺寸。

2.3.4若室外机安装在非开放空间内,且选用顶出风机型时,出风口需安装导流风管。

2.4冷媒管、冷凝水管管线布置

2.4.1配有冷凝水泵的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管原则上穿梁铺设,局部位置梁高较低,难以预留穿梁套管,且不影响装修高度时,可在梁下铺设。

2.4.2不配有冷凝水泵的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管在梁下铺设。

冷凝水管的走向应配合装修,局部位置如梁下净空较低,满足不了装修要求,应考虑穿梁或剪力墙。

2.4.3冷媒管原则上穿梁铺设,管中心距板底按100~150mm统一设定。

2.4.4冷媒管、冷凝水套管均应定位,出入户套管及穿梁、剪力墙套管均应标注标高。

2.4.5毛坯交楼时,可不预留冷凝水套管,仅预留冷媒管套管。

2.4.6别墅冷凝水原则上应统一收集排放至空调室外机附近的散水上,地下层冷凝水可集中单独排放;

多层或高层住宅冷凝水宜就近设立管排放,立管可考虑设于空调室外机位置或附近卫生间管井内。

2.5室内机

2.5.1选型原则:

(1)根据天花安装空间,决定选用薄型或超薄型风管式室内机。

(2)无集中热源的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的部分需求房间(客厅、主卧等)可设置带电辅热室内机。

(3)满足装修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价格较低的机型;

在价格一致的前提下,优先选用设备高度较低、噪音较低的机型。

2.5.2回风形式:

优先采用底部回风机型。

2.5.3预留安装尺寸:

高度为300mm,深度为800mm。

2.5.4布置原则:

参考装修天花图中的送、回风百叶位置,同时满足室内温度、气流均匀分布的原则布置。

(1)两层通高的客厅、大堂,室内机优先布置在下层。

(2)房间有过道时,空调室内机优先布置在门口过道上方;

无过道时,优先布置在门口上方。

2.5.5室内机控制器:

采用标配控制器,夏热冬冷地区优先采用线控器。

2.5.6户内设置空调区域详见下表:

洋房

别墅

客厅

餐厅

卧室

书房

棋牌室

带房门的衣帽间

或≥8m²

的衣帽间

厨房、工人房

不设

严寒、寒冷、温和地区

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

起居室

健身房

家庭影院

2.6送、回风百叶

2.6.1百叶型式:

送风口采用双层可调百叶,回风口采用可拆卸单层百叶(带过滤网),颜色及材质应提请装修专业选样。

2.6.2送风口气流组织:

根据天花装修形式确定。

(1)当天花形式为迭级天花,且迭级高度不小于250mm时,采用侧送风形式;

当受装修条件限制,回风口也为同方向侧回时,两者边缘间距应大于1200mm。

(2)当两层通高的客厅、大堂的室内机布置在下层时,采用侧送风形式;

(3)当天花形式为平顶天花时,采用下送风形式。

2.6.3布置原则:

根据装修天花图确定。

(1)客厅、餐厅、首层大堂等空间送、回风百叶根据天花造型、灯具布置居中布置。

(2)当送风百叶布置在迭级天花内,送、回风百叶长度不同无法同时居中布置时,回风百叶优先居中布置。

(3)面积较大的空间(如客餐一体厅、大堂等)需设两台或两台以上室内机时,优先考虑合用回风百叶。

2.6.4回风百叶尺寸及检修口设置:

(1)一般情况下,当建筑条件允许时,回风口和检修口应合并设置,长度尺寸按至少加300mm控制,不另设单独检修口。

但最终应以装修专业意见为准。

(2)当回风口和检修口应分别设置时,回风口最小净宽度为200mm,检修口尺寸为400x400。

2.7应对各空气调节区进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

工程类别

序号

名称

分类

夏季室内温度(℃)

冷负荷指标(W/㎡)

住宅类

标准层

26-28

150~180

顶层、西晒、

两面外墙

180~220

2

一面外墙卧室

150~200

两面外墙卧室

180~250

顶层房间

200~350

餐厅、客厅

200~300

现将经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总结出广东地区空调房间冷负荷经验估算指标列表如下,供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设计时参考:

3分体空调系统

3.1设计依据:

按照市场销售前十名中份额最多的空调品牌尺寸作为依据。

设置原则:

最大尺寸机组能安装,最小尺寸机组有通风空间。

3.1.1空调市场份额图

3.1.2空调室外机尺寸

空调室外机尺寸表(长l×

高h×

厚d)

制冷量

最小尺寸(海尔)

最大尺寸(格力、美的)

室内机型式

1~1.5匹

780×

250

380

挂机

2匹

810×

680×

290

960×

700×

400

挂机、柜机

2.5~3匹

860×

730×

310

980×

790×

430

3.2设计内容

3.2.1平面布置形式:

飘窗顶、铁艺栏杆飘板、窗侧。

3.2.2设计原则:

机位形式

使用原则

说明

飘窗顶

除严寒地区外,

有飘窗的房间采用。

1.加大柜机空调板深度D,飘窗深度按建筑方案。

2.必须设墙垛,在窗侧梁下开洞。

a墙垛室外完成面净宽≥200mm(不含飘窗安装厚度、保温层、找平及贴砖);

b当窗很窄无法设置200mm墙垛时,设100mm墙垛,空调孔直埋在垛内。

铁艺栏杆

飘板

无飘窗的房间采用

必须设墙垛,在窗侧梁下开洞。

墙垛室外完成面净宽≥200mm(不含飘窗安装厚度、保温层、找平及贴砖)。

窗侧

严寒地区:

采用

3.2.3最小土建尺寸

1、窗侧室外机位最小土建尺寸(长度L×

深度D)(单位mm)

温和地区

夏热冬暖地区

夏热冬冷地区

寒冷地区

严寒地区

1100×

550

1150×

1250×

600

1350×

650

柜机

700

1450×

750

1.上表尺寸含冷凝水立管安装尺寸,当机位长度不足时,深度可加大100mm。

2.冷凝水立管不得穿梁安装,当机位右侧(面对空调机出风口)有梁时,应将冷凝水立管设于机位外,详见图九。

3.当采用2~3匹挂机时,室外机机位土建尺寸应按柜机预留。

 

外墙保温层厚度表

夏热冬暖、温和地区

外墙保温层厚度

15~35

25~70

80~100

2、飘窗顶室外机位最小土建尺寸(长度L×

深度D)(单位mm)

温和、夏热冬暖地区

单台

两台

两台挂机

一台挂机一台柜机

2300×

2350×

三台

三台挂机

3150×

两台挂机一台柜机

3250×

3300×

严寒地区不设飘窗顶空调。

3、铁艺栏杆飘板室外机位最小土建尺寸(单位mm)

a、雨水立管设于机位内

(1)长度L向加大尺寸

铁艺栏杆飘板室外机位最小土建尺寸:

长度L向加雨水立管(长度L×

深度D)

1500×

1600×

1650×

1700×

1750×

800

850

2450×

2550×

2600×

一台挂机

一台柜机

2650×

2700×

2750×

3400×

3500×

3550×

3600×

3650×

3700×

1.上表尺寸含冷凝水立管、雨水立管安装尺寸。

2.当采用2~3匹挂机时,室外机机位土建尺寸应按柜机预留。

3.各地区外墙保温层厚度详见表三,铁艺栏杆挡水保温层应按外墙保温层厚度的50%取值。

(2)深度D向加大尺寸

深度D向加雨水立管(长度L×

900

950

1000

2400×

2500×

3350×

3450×

3.各地区外墙保温层厚度详见表四,铁艺栏杆挡水保温层应按外墙保温层厚度的50%取值。

b、雨水立管设于机位外

铁艺栏杆飘板室外机位最小土建尺寸(长度L×

1.上表尺寸含冷凝水立管安装尺寸,不含雨水立管尺寸。

2.当采用2~3匹挂机时,室外机机位土建尺寸应按柜机预留。

3.各地区外墙保温层厚度详见表四,铁艺栏杆挡水保温层应按外墙保温层厚度的50%取值。

4采暖系统

4.1采暖方案须报集团设计成本质量控制中心审批。

4.2户内采暖形式要求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

4.3采暖范围:

4.3.1户内采暖范围:

严寒、寒冷地区(有市政热源的区域或无市政热源有营销需求)和夏热冬冷地区有营销需求的楼盘。

4.3.2超豪华户型且有集中热源的大堂宜设采暖,生活阳台是否采暖、采暖形式按当地习惯设置。

4.3.3社区配套用房、物业用房采暖形式同相邻房间的采暖形式。

4.4需设采暖系统的地区,给水管和采暖热水管应合用管井。

管井内管道布置应尽量紧凑,并应符合水、暖、电管井设计原则的要求。

当采用分户设置采暖壁挂炉时,一般无需管井。

4.5户内分集水器设置原则:

4.5.1优先设于厨房橱柜内燃气灶下方(见下图分集水器B),须满足下述要求:

(1)分集水器安装前,总工室暖通专业应根据橱柜公司的橱柜深化施工图进行二次设计,准确定位,确保分集水器及其附件安装在整个橱柜内。

(2)分集水器安装时,应根据二次设计图纸放线。

总工室暖通工程师应向地暖安装公司、监理工程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橱柜安装时,应根据集分水器位置进行调整,不得出现竖向、横向固定隔板,以免影响后期维护。

4.5.2其次设于厨房与生活阳台的间墙(见下图分集水器A、C),须满足下述条件:

(1)必须设于厨房与生活阳台的相邻间墙,不得设于厨房与客厅、卧室等主要空间的间墙上。

(2)内嵌于墙内安装,设铁箱围闭,操作面设于生活阳台。

(3)入户供回水总管必须沿墙铺设,尽量不与地暖盘管、给水管线交叉布置。

4.5.3当户型面积较大,必须设置两个分集水器时,分集水器位置设置顺序为:

厨房橱柜内燃气灶下方,储物间、工人房、衣帽间等房间的隐蔽处,或内嵌于墙内。

4.5.4当采用分户设置采暖壁挂炉且户型面积较小只有1组分集水器时,分集水器应靠近采暖壁挂炉布置;

当有2组以上分集水器仍按上述原则执行。

4.6首层住宅大堂分集水器具体设置原则:

(1)如水暖井内有足够的安装位置,分集水器优先设置在水暖井内(可明装或暗装,详参考图一:

分集水器A),分集水器的操作面宜在水暖井内。

(2)如水暖井内没有安装位置,疏散楼梯间相邻大堂,分集水器优先考虑于楼梯间嵌墙设置(应满足消防要求,详参考图一:

分集水器B),操作面在楼梯间内。

(3)如水暖井内没有安装位置,疏散楼梯间不相邻大堂,分集水器应设置在大堂较隐蔽的地方(详参考图二),分集水器不得正对电梯门设置。

4.7地板辐射采暖盘管设置:

(1)户内各分支环路长度宜接近,长度差异不应超15%。

单个分支环路长度不应超100m。

(2)户内盘管间距不大于300mm,卫生间无洁具位置尽量满铺盘管。

(3)每个分、集水器分支环路不宜多于8路。

(4)一般情况下采用整体温控方式,每户分集水器供水管上安装分户控温,调节阀,温控面板设于客厅或餐厅距地1.4m的内墙上(或与室内照明开关并排设置),1户1控,不分室温控。

4.8采暖系统的热力入口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有地下室的建筑,采暖系统的热力入口装置应设置在地下室的专用小室内,小室净高不应低于2.0m。

(2)无地下室的建筑,宜于楼梯下部设置小室,小室净高不应低于1.4m。

(3)采暖系统的热力入口装置也可设置在管道井或技术夹层内。

(4)无集中采暖热源楼盘,当采用分户设置采暖壁挂炉时无需上述装置。

4.9室内地沟检修口应设在楼梯间下部小室内。

4.10当采用分户设置采暖壁挂炉时,采用相对薄型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地暖加地面层总体厚度控制在90mm以内。

5燃气系统

5.1燃气表

5.1.1住宅有生活阳台时燃气表优先布置在生活阳台;

无生活阳台时燃气表布置在厨房。

5.1.2别墅燃气表优先布置于室外,应注意与园林的配合;

燃气表当地不允许布置于室外的,布置于厨房。

5.1.3燃气表布置在厨房内时,宜优先考虑暗设于吊柜内。

吊柜应考虑通风措施。

炉灶下燃气预留接口位置应从厨柜背面接出,装修专业应考虑通风措施。

5.1.4燃气表布置在温度较高的设备或电气设备附近时,其最小净距见下表:

燃气表与温度较高的设备或电气设备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表

项目

净距(mm)

灶具边

300

热水器边

5.2燃气管道

5.2.1燃气立管优先布置于室外隐蔽处或生活阳台,其次布置于厨房内,但应与装修专业协调配合。

5.2.2表后燃气管应优先考虑暗装方式。

由于当地要求不能采用暗装方式时,厨房内燃气管可考虑布置于橱柜内。

5.2.2燃气管道和电气设备、相邻管道之间的净距见下表:

管道和设备

与燃气管道的净距(mm)

平行敷设

交叉敷设

明装的绝缘电线或电缆

100(注)

暗装的或放在管子中的绝缘电缆

50(从所作的槽或管子的边缘算起)

10

电压小于1000V的裸露电线的导电部分

配电盘或配电箱、电表

不允许

电插座、电源开关

150

应保证燃气管道和相邻管道的

安装、安全维护和修理

20

(1)当明装电线与燃气管道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电线应加绝缘套管。

绝缘套管的两端应各伸出燃气管道100mm。

(2)当地燃气公司有具体要求时按当地要求。

5.3各地区燃气系统参考做法

列出各地区的一些燃气系统习惯做法,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