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9697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穴贴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耳穴贴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耳穴贴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耳穴贴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耳穴贴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耳穴贴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耳穴贴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耳穴贴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耳穴贴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穴贴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耳穴贴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探寻敏感点,适度揉按、捏压,使耳廓有发热、发胀、放散感。

每日压3—5次,每次3—5分钟,l—5日换贴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1、如果耳廓有油或水份,则很难贴牢。

2、耳廓局部皮肤破损或炎症,请勿使用。

3、如果贴压后皮肤有痒或疼痛感时,请立即取下,小心过敏、发炎。

4、防止胶布潮湿,以防胶布脱落和皮肤感染。

5、按压不能过度用力,以不损伤皮肤为宜。

6、夏季多汗,宜勤换。

冬季耳廓冻伤及耳廓有炎症者不宜贴敷。

对胶布过敏者不宜用此法。

7、嘱患者定时按压,按压后有酸、麻、胀、痛、灼热感者效果好。

8、一般患者中度刺激,孕妇用轻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9、.扭伤和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在按压时应适当活动患部,以增强疗效。

二、艾灸疗法

是中医常用的祛病防病、保健养生的疗法。

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

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艾灸的作用】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主要有:

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艾灸的禁忌】

禁忌一:

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

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

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禁忌七: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

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

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

禁忌九: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禁忌十: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时,或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三、拔罐

目的意义:

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

中医认为拔罐是通过罐内负压来打开毛细血管及毛孔,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排出体外,达到逐寒祛湿、疏通经络、消肿止痛、拔毒泻热,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

拔罐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效果,外科的急性腰扭伤、慢性软组织损伤,或是内科的头痛、腹痛、胆绞痛、风湿痛,都可以用拔罐疗法。

另外,用本法治疗的适应症还有:

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冠心病、心律不齐、中暑、肺水肿、急性胃肠炎、胃痛、小儿消化不良、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头痛、胁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腰背痛、痛经、月经不调、乳腺炎、术后肠粘连、荨麻疹、带状疱疹、产后缺乳、牙痛、扁桃体炎、面瘫、毒蛇咬伤、疮疡初起、近视等。

禁忌证

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

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5、肺结核活动期。

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做好每周一次。

拔火罐注意事项

1.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

2.操作前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缝。

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

3.拔罐过程中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注意询问患者感觉,如有不适,及时起罐,防止烫伤。

4.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适宜,否则因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

6.起罐后,一般局部皮肤呈现红晕或紫绀色(瘀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

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

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

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7.操作完毕后,记录拔罐的部位、时间及患者的感受等情况。

四、刮痧

刮痧排毒疗法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之一,是使用各种刮痧器具对人体某些部位及穴位进行刮拭刺激,刮拭皮肤或皮下组织出痧,有效排出体内毒素,补氧祛瘀,活化细胞,加强新陈代谢而治疗某些疾病。

刮痧疗法具有发汗解表、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清热解毒、调和阴阳、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增强皮肤渗透性、改善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

刮痧是治疗疾病初期症状的物理性疗法,主要针对疾病早期预防、病后康复、功能性病症以及亚健康症候、减肥美容、消除疲劳、提高功能等。

像头痛、颈痛、肩痛、腰背痛、腿痛、感冒、中暑、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失眠等都有非常显著之疗效。

刮痧注意事项:

刮痧治疗后1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脸及手足,更不能洗凉水澡。

如有特殊情况,只能用热水。

再次刮痧一般须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去为标准。

四、刮痧注意事项

1.遵医嘱实施刮痧治疗,根据部位选择适宜的刮痧用具。

2.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体质和皮肤情况,体型消瘦者慎用,局部皮肤瘀斑、水泡、疤痕、炎症、破溃、有出血倾向等情况者禁止刮痧。

(2)评估患者证候表现,遵医嘱辨证选择刮痧油及刮痧方向。

(3)评估患者耐受能力,确定手法轻重。

(4)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禁用。

3.室温保持在22~24℃,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和隐私保护。

4.刮痧手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局部皮肤发红或有紫色痧点为宜,但不强求出痧,禁用暴力。

5.刮痧时不可过饥过饱,宜饭后1~2小时后刮痧。

6.关节部位、脊柱、头面部禁止采用重手法,刮痧时间相对较短。

7.糖尿病患者皮肤耐受性差,血管脆性增加,刮痧的力度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时间不宜太长。

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者,宜从下往上刮。

8.刮痧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甚至晕厥等现象称为晕痧,应立即停止,迅速让其平卧,饮一杯糖盐水,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刮痧治疗后1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脸及手足,更不能洗凉水澡。

五、中药熏洗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通过药物的热辐射作用,使患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中药熏洗注意事项

1.遵医嘱实施中药泡洗。

(1)评估中药泡洗部位的皮肤,有皮损者慎用。

(2)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禁用。

(3)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

(4)评估患者下肢对温度的感知觉。

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泡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

4.空腹及餐后1小时内不宜泡洗。

餐后立即泡洗可因局部末梢血管扩张而影响消化。

5.操作环境宜温暖,关闭门窗,注意为患者保暖及隐私保护。

6.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药液以浸过患者双足踝关节为宜。

7.药液温度一般以40~45℃为宜,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

考虑病种的差异性,以防烫伤。

8.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如出现红疹、瘙痒、心悸、汗出、头晕目眩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

9.泡浴后以浅色毛巾轻轻拭干皮肤,注意拭干趾间皮肤,趾甲长者给予修剪。

10.患者实施中药泡洗后,嘱患者饮200ml温开水。

11.操作完毕后,记录泡洗的温度、时间、泡洗部位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

 

Welcome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