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9740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体运动规律和地质作用训练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德州二模)受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亚马孙河流域降水丰沛,雨林广布,部分雨林在每年洪水季时会被河水长时间淹没,成为洪泛森林。

洪泛森林与陆地雨林生态系统存在差异。

据此完成6~7题。

图1

图2

6.一般年份,亚马孙河干流的洪泛森林分布区范围最大的时段是(  )

A.1—2月B.4—5月

C.7—8月D.9—10月

7.与洪泛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陆地雨林生态系统(  )

A.水土流失较轻

B.生物种类更丰富

C.土壤有机质较少

D.物种传播较迅速

山东青岛一模)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由泥沙沉积而成,地势低平。

长江被崇明岛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流量大,北支受海洋影响大。

该岛在南部和北部共建有26座水闸,主要有挡潮、引水、泄洪、排涝、灌溉等功能。

据此完成8~10题。

8.崇明岛北部水闸在1月经常处于关闭状态,主要是为了(  )

A.储存淡水B.减少海冰侵蚀

C.拦截泥沙D.防止海水入侵

9.为充分发挥崇明岛上水闸的功能,该岛水闸夏季应(  )

A.北部开、南部关

B.北部开、南部开

C.北部关、南部开

D.北部关、南部关

10.与南部相比,崇明岛北部多处水闸功能减弱或丧失,其主要原因是(  )

A.风化断裂B.海水腐蚀

C.洪水冲塌D.泥沙淤积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天桥泉位于黄河中游河口至吴堡区间河段,以北有多个泉群,其补给区统称为天桥泉域。

该河段岩溶地貌发育,其碳酸盐岩层中富含地下水。

经专家考证,地质历史时期,天桥泉并不存在,其形成时间较晚。

1975年,当地建成了天桥水库并开始蓄水,其坝体位于天桥泉南侧。

后来该河段又修建了两座水库,三座水库蓄水后,河口至吴堡的黄河径流量大幅减少。

下图分别为天桥泉域范围及其河口至吴堡区间水系图和天桥水库蓄水前地下水—黄河水补给关系剖面图。

(1)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天桥泉泉水出露的原因。

(2)天桥水库蓄水后,该河段黄河水与地下水补给关系发生了变化,请在下图方框中用箭头示意水库蓄水后的地下水运动方向。

图3

(3)分析水库蓄水后河口至吴堡的黄河径流量大幅减少的原因。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磷虾集中分布于南冰洋的南聚合带。

这个聚合带位于55°

S~80°

S,海水温度为1.3℃~3℃,是由西风漂流与沿岸环流相互作用形成的。

在两大洋流之间,出现了大漩涡,如威德尔海。

南极虾聚集在这个海域,形成了南极洲的一大族群,为其他海洋生物和鸟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南极虾数量巨大,且营养丰富,被称为“海上粮仓”。

多年来,世界渔业大国一直在进行南极虾的商业捕捞活动,下图中小旗代表我国某集团某年南极虾捕捞海域,阴影代表南极虾集聚区。

(1)说明南极沿岸环流的形成过程。

(2)分析南极环流辐合区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3)指出船员在威德尔海海域捕捞作业时面临的风险。

1~3.1.A 2.C 3.A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位于该地区的东南部,距离海洋近,夏季降水丰富;

乙位于该地区的西北部,距海较远,且位于大兴安岭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

故降水量是生长季两地地表干湿状况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A项正确。

第2题,与华北地区相比,该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降雪量大,春季积雪融化,对地表水补给量大,地表水分盈余量大。

C项正确。

第3题,该地地表水分盈余量自东向西减少,当该地区生长季地表变干后,地表水分盈余量将整体减少,地表水分盈余量300毫米等值线将向数值大的方向移动,即向东(或东南)移动。

A项正确。

4~5.4.D 5.C 解析:

第4题,支点港口提供货物中转、补给及船舶修理等服务。

季克西港口位于北冰洋航线的相对中间位置,同时周围港口数量较少,且其发展潜力较大,故最适合建成支点港口。

第5题,通航时间长短主要和封冻期长短有关。

与Ⅳ航段相比,Ⅰ航段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作用显著,部分航段不冻或封冻期短,通航时间更长。

6~7.6.A 7.C 解析:

第6题,亚马孙河南岸支流比北岸多,南岸流域面积比北岸广,干流水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南岸支流。

南岸支流与干流均在南半球,1—2月赤道低压带位置在南半球,正值亚马孙河干流洪水季,干流的洪泛森林分布区范围最大。

第7题,由图2可知,洪泛森林部分树木在洪水期落叶,且洪水带来的沉积物能为土壤提供较多的有机质,而陆地雨林枯枝落叶相对较少,土壤有机质少,C项正确。

8~10.8.D 9.B 10.D 解析:

第8题,崇明岛北部受海水影响较大,在相对枯水期的1月关闭水闸可以防止海水入侵,D项正确。

第9题,夏季降水多,打开两侧水闸可以泄洪,B项正确。

第10题,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长江河道北侧泥沙沉积,同时受到海水顶托作用,崇明岛北部泥沙淤积较严重,使得水闸功能减弱,D项正确。

11.答案

(1)黄河水不断向下侵蚀,上覆的隔水层被切穿,碳酸盐水层出露;

碳酸盐水层中的地下水在黄河河道附近溢出(涌出)。

(2)如下图所示。

(3)水库蓄水后,该河段黄河水位升高,黄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多;

黄河水面扩大,蒸发量增加;

黄河两岸用水增多。

解析:

(1)题,早期碳酸盐水层之上覆盖有连续的隔水层,碳酸盐水层中的地下水不能涌出,不存在天桥泉。

随着黄河的不断向下侵蚀,上覆的隔水层被切穿,碳酸盐水层出露,碳酸盐水层中的地下水在黄河河道附近溢出,形成天桥泉。

(2)题,读图3可知,水库建成后,虽然水位上涨,但天桥泉仍然存在,说明地下水仍能正常从地下涌出。

水库蓄水后,水库水位高于西岸(原)地下水位,补给形式改变,水库水补给地下水。

但水库水位仍然低于东岸最高处的地下水位,东岸地下水补给水库水。

第(3)题,水库蓄水后,该河段黄河水位升高,黄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多,造成黄河径流量减少。

水库蓄水后,水库水面大于河道水面,当地蒸发量增加,也会造成黄河径流量减少。

水库蓄水后,两岸工农业发展,两岸用水量会有一定增多,也会造成黄河径流量减少。

12.答案

(1)自极地高压带辐散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极地东风(东南风),极地东风吹拂海水自东向西环绕南极大陆运动。

(2)西风漂流与南极沿岸环流流经,扰动底层海水,营养盐类物质上浮,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磷虾、鱼类丰富,吸引海鸟和大型海洋生物。

(3)南极沿岸环流受南极半岛阻碍,形成大洋漩涡,洋面不稳定;

南极大陆冰川崩塌入海,形成冰山,威胁作业船舶安全;

大型海洋生物出没,对作业人员构成威胁;

终年受极地东风控制,多暴风。

(1)题,南极沿岸环流的形成过程与当地的盛行风向有关,极地东风吹拂表层海水运动,形成自东向西的南极沿岸环流。

(2)题,南极环流辐合区生物资源丰富与该海域的洋流有关,该海域内,受西风漂流与南极沿岸环流影响,海水扰动,导致营养物质上浮,为浮游生物提供养分,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磷虾、鱼类丰富,吸引海鸟和大型海洋生物。

第(3)题,船员在威德尔海海域捕捞作业时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洋流、冰山、海洋生物及暴风。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往往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玛珥湖一般具有四周封闭完好、湖水较深、湖面平静、生物较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下图为玛珥湖示意图。

1.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

C.地壳运动D.流水堆积

2.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  )

A.雨水和地下水

B.雨水和河流水

C.冰川融水和河流水

D.冰川融水和雨水

3.玛珥湖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  )

A.生物残体B.河流挟带的泥沙

C.早期喷发的火山灰D.风力沉积物

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

构造运动稳定期,河流形成宽阔的谷地或平原(河漫滩)。

构造运动剧变期,河流以下切为主,原来的河漫滩抬升成为阶地。

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河流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

4.任一级阶地形成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地壳稳定—流水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地壳稳定—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堆积

C.地壳抬升—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

D.地壳下降—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

5.图中公路选址于T1阶地,主要原因是(  )

A.保护生态B.地势低平

C.防御洪水D.方便农耕

浙江1月选考)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

下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图。

读图,完成6~7题。

6.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  )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7.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D.喷出作用

山东青岛一模)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风蚀。

掌握沙地土壤风力侵蚀的形式及类型,对于防止土壤沙漠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读辽西北某地区风速与流动沙丘及固定沙丘迎风坡各部位剥蚀深度变化图,完成8~9题。

8.沙丘剥蚀深度最大的部位是(  )

A.流动沙丘坡脚B.固定沙丘坡中

C.流动沙丘坡中D.固定沙丘坡顶

9.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的剥蚀深度存在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植被B.风速C.坡度D.土壤

地壳运动可以引起河道及流水作用的改变,而地质构造与流水相互作用的结果基本取决于构造运动的速度、流水作用的强度等,下图表示通天河水系变迁(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据此完成10~11题。

10.阶段Ⅰ虚线处的地质构造可能是(  )

A.断层B.背斜

C.向斜D.火山

11.阶段Ⅱ甲、乙两地发生的地质过程是(  )

A.甲——隆升、乙——隆升

B.甲——陷落、乙——陷落

C.甲——陷落、乙——隆升

D.甲——隆升、乙——陷落

梅岭位于南昌市西部,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属于典型的花岗岩地貌。

这里山岭起伏,水流湍急,并常有断崖瀑布发育,在瀑布下有深潭,潭中分布着许多“口小、肚大、底平”的壶穴。

下图示意梅岭水体景观和壶穴地貌的形成过程。

(1)指出形成梅岭水体景观和壶穴的内力、外力作用。

(2)说明梅岭水体景观具有“上有瀑、下有潭、外有溪”分布特征的原因。

(3)概括壶穴地貌的形成过程,并推测其发展趋势。

13.(2021·

湖北十一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地处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在远古时期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2019年5月,地质学家在拜城县城西北23千米处的山区里发现了一处全国罕见的盐溶喀斯特地貌。

该地貌发育在主要成分是石盐(NaCl、KCl)的盐岩地层中,盐岩是海水或湖泊水蒸发后沉淀而成的一种沉积岩。

研究发现,该盐岩地层中还夹杂着泥岩和钙质砂岩。

盐溶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形态为盐岩天坑和盐溶溶洞。

盐岩天坑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60米,深约50米。

距离天坑约1千米的一处峭壁上有一个盐溶溶洞,溶洞面积大约500平方米,里面约有1000根盐钟乳,它们呈白色结晶状从洞顶倒挂下来,似塔尖、如树杈,形态各异。

据研究,形成一根长80厘米左右的盐钟乳需要8到10年的时间,比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貌石钟乳的形成要快得多。

图1、图2分别为拜城县位置图和盐溶溶洞、盐钟乳景观图。

(1)分析拜城县独特岩盐地层的形成过程。

(2)与我国西南石灰岩地区相比,指出拜城县盐钟乳能够快速形成的自然条件。

(3)分析拜城县盐溶喀斯特地貌长期以来没有被人们发现的主要原因。

1~3.1.B 2.A 3.C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多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因此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火山喷发,即岩浆活动。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玛珥湖多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地势低凹可以收集雨水,且地下水丰富,故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雨水和地下水。

第3题,玛珥湖位于火山构造盆地中,湖底有爆发角砾岩,且火山筒位于其下方,因此火山喷发物如火山灰是其最早的沉积物。

4~5.4.A 5.B 解析: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阶地是由河漫滩经地壳抬升而形成的。

河漫滩是由流水堆积形成,这个时期地壳稳定利于堆积。

之后地壳抬升,流水下切,原来的河漫滩变为阶地。

第5题,该地位于山区,交通线应选在地势低平的和缓地带。

读图可知,T1阶地地势平坦,地势低,建设难度小,成本低。

B项正确。

6~7.6.C 7.A 解析:

第6题,与丙地相比,甲地气候干旱,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更强;

甲地为沙漠,风力沉积作用更强,流水侵蚀作用更弱;

甲地为沙漠,动植物少,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第7题,由材料可知,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地带,接触地带的原有岩石受高温、高压影响,易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8~9.8.C 9.A 解析:

第8题,剥蚀深度越大,侵蚀强度越大,流动沙丘沙地土壤受到的风力侵蚀作用强于固定沙丘。

由图可知,图1剥蚀深度大于图2,可推测图1为流动沙丘,图2为固定沙丘,图1中坡中剥蚀深度最大,C项正确。

第9题,剥蚀深度差异体现了侵蚀强度的差异。

流动沙丘缺少植被覆盖,风力侵蚀作用更强,剥蚀深度更大,A项正确。

10~11.10.A 11.D 解析:

第10题,据图可知,阶段Ⅰ虚线处的河流发生改道,河流被切断,可能是岩层发生断裂,两侧岩层发生相对位移导致的。

第11题,甲地河流被切断、改道,说明海拔升高,最可能是岩层挤压过程中出现隆升;

乙地河水汇聚,说明海拔降低,最可能是岩石挤压过程中出现陷落。

12.答案

(1)内力作用:

地壳抬升。

外力作用:

流水侵蚀。

(2)该地降水丰富,地表水和地下水沿节理裂隙侵蚀岩体,发育了密集的沟谷,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瀑布下方侵蚀强烈,形成水潭;

山体外围流水汇聚形成小溪或河流。

(3)形成过程:

瀑布下方水流挟带石块冲击花岗岩河床,形成壶穴;

壶穴中的石块在涡流冲击下,反复研磨坑底与坑壁,形成具有“口小、肚大、底平”特征的壶穴。

发展趋势:

壶穴逐步扩大、连接,壶壁消失,形成深潭。

(1)题,由材料可知,梅岭属于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梅岭水体景观和壶穴地貌形成的内力作用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

(2)题,水体景观比较丰富,说明该地降水丰富。

“上有瀑、下有潭、外有溪”的组合成因可结合当地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

第(3)题,壶穴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可结合图中信息以及流水侵蚀过程来描述。

13.答案

(1)在地壳抬升作用下,古老的塔里木盆地由海洋逐渐演变为陆地湖泊;

之后该地气候趋于干旱,湖泊急剧萎缩,湖泊盐度不断增大至大量盐分析出;

同时周围山地岩石的风化产物被外力作用搬运到湖中沉积下来。

(2)拜城县的盐岩地层中石盐含量大;

气候比西南地区更干燥,结晶速度更快。

(3)该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人烟稀少;

盐溶喀斯特地貌规模较小,隐蔽性强;

盐溶喀斯特地貌发育、形成较快且存留时间相对较短。

(1)题,塔里木盆地在远古时代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经地壳抬升,最终演变成内陆湖泊。

之后,炎热的气候让湖泊在强烈蒸发作用下急剧萎缩,随着湖水的积聚浓缩和周围山地岩石风化的产物不断汇入湖中,最终形成了夹杂着泥岩和钙质砂岩的岩盐地层。

(2)题,盐钟乳形成速度主要受石盐含量及气候的影响。

第(3)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新疆拜城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环境恶劣,人迹罕至,地貌形成后不易被人发现;

“盐岩天坑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60米,深约50米”“溶洞面积大约500平方米”,说明该地貌面积小、体积小,不易被发现;

因为石盐特有的水溶性,盐溶喀斯特地貌形成时间不会太久,存在时间较短,不利于人们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