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9774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x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总则

一、目的

二、适用范围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四、工作原则

五、工作目标

第二部分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二、应急小组

三、应急处理日常管理机构

第三部分应急报告与信息发布

一、报告内容:

二、报告时限:

三、报告方式

第四部分应急处理方案

一、应急处理原则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流程图

三、应急处理措施

(一)一般性控制措施

1.现场处置工作程序2.医疗救护工作程序

3.伤病员运送工作程序4.消毒处置

5.现场情况报告程序6.新闻宣传与信息发布

(二)特殊性控制措施

第五部分应急善后处理

1、评估

2、恢复与重建

3、奖励与表彰

4、责任

5、抚恤和补助

6、征用物资、劳务的补偿

第六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

1、信息系统

2、疾病预防控制队伍

3、医疗救治队伍

4、建立志愿者队伍

5、培训与演练

6、经费和物资保障

7、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为突发事件),为及时、高效、妥善处置发生在社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应对并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居民造成的健康危害,做好医疗救护工作,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防止事态进一步扩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区安全和社会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成龙路社区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本社区居民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Ⅰ级:

涉及范围广、人数多,出现大量病人和多例死亡,影响重大,危害严重。

Ⅱ级:

在较大范围内发生,出现疫情扩散,尚未达到一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

Ⅲ级:

在局部地区发生,尚未引起大范围扩散或传播的。

Ⅳ级:

尚未达到三级标准的。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社区应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的调查,及时发现各类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控制措施;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居民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开展演练,提高各类组织和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2)快速反应,依法处置

社区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并上报可能存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建立信息通报快速通道,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启动预警机制;提高基层卫生专业人员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及时处理;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执法监督,保证各项应急措施依法得到严格执行。

(3)分类指导、及时处理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区别处理,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受害者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做到快速、高效、及时,最大限度减轻危害造成的不良后果。

(4)属地管理,科学防控

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地管理原则,条块间的有机结合。

社区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领导机构有权对辖区内的各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源进行统一调配。

广泛动员社区各种力量,培育志愿者队伍,积极配合,协助专业防控机构,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五、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社区蔓延。

第二部分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村委会、社区益民医院、社区相关组织和其他民间组织等负责人组成。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职责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统一指挥、组织和协调社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和动员群众力量,积极配合上级职能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核实各项工作预案,分析、研究、判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程度,提出紧急应对措施;研究、处理其他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事项;

3、对社区各部门、各单位、各村社在中作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

4、评估和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5、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

6、培育民间组织,定期组织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二、应急小组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多个应急小组。

应急小组下可分为专业技术组,宣传信息组、后勤保障组。

1、专业技术组职责:

负责完成上级指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上报、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并依法开展有关社区综合性预防、健康教育工作。

2、综合协调组职责:

负责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和控制过程中的有关工作;协调做好社区稳定和安全保卫等工作;负责社区内外联络和日常事务,交流工作情况,及时汇报防治工作的动态。

3、宣传信息组职责:

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信息的收集、上报、社会宣传、新闻报道,普及防病知识。

4、后勤保障组职责: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做好物资供应、经费筹集和后勤保障等工作,并做好物资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三、应急处理日常管理机构

在成龙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应设立相应的部门承担社区应急处理日常管理工作。

其职责一般包括:

负责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协调工作;组织制定、修改应急预案;组织对社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因素和隐患排查;组织技术培训和演练;监督检查防范措施的落实,重点做好学校、建筑工地等高危场所防控措施的落实工作;组织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

第三部分应急报告与信息发布

一、报告内容:

(一)事件信息

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

具体内容见附页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附页2传染病相关信息表。

(二)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1、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2、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

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

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报告原则:

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准,总结报告要全。

二、报告时限: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专用设备,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与按临时疫情报告制度规定的日报或零报告。

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做好四级信息报告网络体系的技术指导工作,确保突发事件应急报告信息畅通。

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不得随意发布突发事件信息。

三、报告方式

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个体开业医生和基层监测点的报告人均为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及其它常规监测系统规定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各种公共卫生异常现象要以最快方式向锦江区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第四部分应急处理方案

一、应急处理原则

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社区内时,应相应提高报告和响应级别,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确保迅速、有效地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若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接到相邻社区或上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通报后,要及时通知社区各相关机构,组织做好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服从上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结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支援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流程图

预案启动的建议→预案的启动→调查处理→技术标准、规范和控制措施→应急医疗救治→治安管理措施→应急物资的生产、供应和运送→人员及物资的调集→应急处理状态的解除

三、应急处理措施

社区内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一般性控制措施

1.现场处置工作程序

1)、积极配合专业防治机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快速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对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进行分类,确定疫区和目标人群;设立传染病隔离留观室,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对隔离者进行定期随访;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社区内疫点、疫区的封锁管理。

2)、根据自然环境因素确定可能的污染范围,对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潜在危害进行判定;

3)、指定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与管理工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报告程序,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

4)、对救护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物资的需求做出评估和调用;开展病人初诊、救治和转诊工作。

5)经过事件紧急处理,疫情消除后,进行后续监测,直至消除危害;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核实;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原因,实验室检验;提出采取控制措施的建议,包括疫区封锁、人员疏散、消杀灭菌、隔离观察、预防服药、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干预等;处理结果的总结、评估与上报。

6)、指导社区各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协助做好对社区各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

7)、按专业机构要求,对本社区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造册登记,为专业防控机构提供基本信息。

8)、做好医疗机构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院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

9)、在专业防治机构的指导下,具体实施应急接种、预防性服务、现场消毒、杀虫、灭鼠等工作;分配发放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并社区居民正确使用。

10)、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群防群治尽可能减少危害;开设咨询热线,解决相关问题;为集中避难的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11)、做好出院病人的随访与医疗服务工作,落实康复期病人的各项防控措施。

12)、根据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对居民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等个人防护技能的培训。

2.医疗救护工作程序

1)、分析伤亡情况设置伤病员分检处。

2)、对现场伤亡情况的事态发展作出快速准确评价,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种类;伤员主要的伤情、采取的措施及投入的医疗资源;急需解决的医疗救护问题。

3)、指挥、调遣现场及辖区内各医疗救护力量。

4)、向临时现场指挥部汇报有关情况,并接受指令。

5)、在现场医疗救护中,依据受害者的伤病情况按轻、中、重、死亡分类,分别以“红、黄、蓝、黑”的伤病卡作出标志(伤病卡以5×3cm的不干胶材料做成),置于伤病员的左胸部或其他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6)、在现场医疗救护过程中,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将经治伤员的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逐一填写伤员情况单,并置于伤员衣袋内。

3.伤病员运送工作程序

伤病员经现场检伤分类、处置后,要根据病情向就近的医疗机构分流。

伤病员分流原则如下:

(1)接受伤病员的医疗机构,由临时现场指挥部按照就近、有效的原则指定。

(2)伤病员现场经治的医疗文书要一式二份,及时向临时现场指挥部报告汇总,并向接纳伤病员的医疗机构提交。

(3)临时现场指挥部指定的医疗机构必须无条件收治分流伤病员。

(4)运送伤病员途中需要监护的,由现场医疗救护指挥部派医疗人员护送。

(5)伤病员运送至医疗机构后,由收治医疗机构按急诊急救工作程序处置。

收治伤病员的医疗机构要成立专门的抢救小组,负责伤病员救治工作。

4.消毒处置

(1)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消、杀、灭的器材、药物剂型、浓度、施药方法。

(2)保护食品、电器设施和其他有关物品,防止沾染药物。

(3)实施消毒应先室内后室外、先地面后墙壁、先重点后一般、先饮水后污水的顺序进行。

(4)、指导病人家庭消毒。

5.现场情况报告程序

由现场最高指挥者负责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

6.新闻宣传与信息发布

按上级有关指示,统一口径,指定专人向媒体发布信息,其它任何人员XX不得对外公布相关信息。

(二)特殊性控制措施

根据突发事件的社会危害程度,可分别采取以下特殊控制措施:

1.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征用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2.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3.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需要,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4.限制大型公众聚会活动,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5.局部区域范围内停工、停课、停业。

第五部分应急善后处理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政府作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终止决定,确定本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终止。

1、评估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配合上级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对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自我评估。

2)、自我评估内容主要包括:

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处理措施效果评价、社区资源的动员与组织情况、社区各相关科室的协调与配合情况、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

评估报告报上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

2、恢复与重建

动员社区各科室力量,充分发挥作用,调动社区各类资源,开展自助和互助,加快恢复和重建。

3、奖励与表彰

1)、根据上级要求,社区提出奖励的建议名单并报有关部门。

2)、对社区内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并对其事迹和精神进行宣传。

4、责任

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5、抚恤和补助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对参加应急处理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补助;

2)、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落实有关待遇。

6、征用物资、劳务的补偿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或协助有关科室部门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科室、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

第六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

1、信息系统

1)、疫情报告管理组及网络直报员随时做好设备维护,保证畅通。

负责登计、统计使用的本、卡、册。

消毒组和综合预防保障等应急组织随时待命参加突发事件调查,救治等工作。

2)、实行值班制,开通专用电话,做好值班记录。

2、疾病预防控制队伍

1)、按照区政府卫生行政机构的指示,成立各种技术队伍的预备队,并保证预备队成员按时参加上级的业务培训,随时准备参加医疗救护,流行病学调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项工作。

2)、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体医护人员的防治知识和技术培训,制定各应急专业队伍人员职责。

3、医疗救治队伍

1)、按照上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设置隔离和留观病床;

2)、承担或协助专业技术部门开展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医疗救治和转运工作。

4、建立志愿者队伍

应发挥本单位和群众性组织的优势,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志愿者队伍,按照平战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形成不同功能的应急小分队,明确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及职责,建立人员数据库,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培训与演练。

5、培训与演练

1)、应加强医院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形成定期培训制度,提高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2)、针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开展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自救、互救等技能的培训。

3)、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在医院内组织开展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以检验、改善和强化社区应急准备、协调和应对能力,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6、经费和物资保障

1)、社区应配合相关部门,落实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财政补助政策。

2)、社区应结合实际情况,储备足够的应急预防救治药物、隔离防护用品和消毒药械等物资。

对来自各方面的捐款捐物,进行专帐专人管理,确保突发事件使用。

7、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1)、利用黑板报、宣传画、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开展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的宣传。

2)、开展与突发事件相关疾病、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和咨询活动,使群众了解掌握突发事件的特征与预防方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早治疗。

 

成龙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2-25

 

附:

应急指挥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应急小组:

附页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初步报告 进程报告(次) 结案报告

填报单位(盖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报日期:

_____年___月___日

报告人:

联系电话:

事件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类别:

1、传染病;2、食物中毒;3、职业中毒;4、其它中毒事件;5、环境卫生;6、免疫接种7、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8、医疗机构内感染;9、放射性卫生;10、其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级:

1、特别重大;2、重大;3、较大;4、一般;5、未分级;6、非突发事件

初步诊断:

初步诊断时间:

______年___月___日

订正诊断:

订正诊断时间:

______年___月___日

确认分级时间:

______年___月___日订正分级时间:

______年___月___日

报告地区:

省市县(区)

发生地区:

省市县(区)乡(镇)

详细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发生场所:

1、学校;2、医疗卫生机构;3、家庭;4、宾馆饭店写字楼;5、餐饮服务单位;6、交通运输工具;7、菜场、商场或超市;8、车站、码头或机场;9、党政机关办公场所;10、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11、大型厂矿企业生产场所;12、中小型厂矿企业生产场所13、城市住宅小区;14、城市其它公共场所;15、农村村庄;16、农村农田野外;17、其它重要公共场所;18、如是医疗卫生机构,则:

(1)类别:

①公办医疗机构;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③采供血机构;④检验检疫机构;⑤其它及私立机构;

(2)感染部门:

①病房;②手术室;③门诊;④化验室;⑤药房;⑥办公室;⑦治疗室;⑧特殊检查室;⑨其他场所;19、如是学校,则类别:

(1)托幼机构;

(2)小学;(3)中学;(4)大、中专院校;(5)综合类学校;(6)其它事件信息来源:

1、属地医疗机构;2、外地医疗机构;3、报纸;4、电视;5、特服号电话95120;6、互联网;7、市民电话报告;8、上门直接报告;9、本系统自动预警产生;10、广播;11、填报单位人员目睹;12、其它

事件信息来源详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波及的地域范围:

______________

新报告病例数:

新报告死亡数:

排除病例数:

累计报告病例数:

累计报告死亡数:

事件发生时间:

年月日时分

接到报告时间:

年月日时分

首例病人发病时间:

年月日时分

末例病人发病时间:

年月日时分

主要症状:

1、呼吸道症状;2、胃肠道症状;3、神经系统症状;4、皮肤粘膜症状;5、精神症状;6、其它(对症状的详细描述可在附表中详填)

主要体征:

(对体征的详细描述可在附表中详填)

主要措施与效果:

(见附表中的选项)

附表:

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其他化学中毒、环境卫生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免疫接种事件、医疗机构内感染、放射卫生事件、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

注:

请在相应选项处划“〇”

附表1传染病相关信息表

填报单位(盖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报日期:

______年___月___日

事件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染病类别:

1、甲类传染病;2、乙类传染病;3、丙类传染病;4、其它

初步诊断:

1、甲类:

(1)鼠疫;

(2)霍乱。

2、乙类: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艾滋病;(3)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戍型、未分型);(4)脊髓灰质炎;(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6)麻疹;(7)流行性出血热;(8)狂犬病;(9)流行性乙型脑炎;(10)登革热;(11)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12)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13)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14)伤寒(伤寒、副伤寒);;(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6)百日咳;(17)白喉;(18)新生儿破伤风;(19)猩红热;(20)布鲁氏菌病;(21)淋病;(22)梅毒(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23)钩端螺旋体病;(24)血吸虫病;(25)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

3、丙类:

(1)流行性感冒;

(2)流行性腮腺炎;(3)风疹;(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麻风病;(6)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7)黑热病;(8)包虫病;(9)丝虫病;(10)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其它:

致病因素:

1、细菌性:

(1)沙门氏菌;

(2)变形杆菌;(3)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4)副溶血性弧菌;(5)肉毒梭菌;(6)葡萄球菌肠毒素;(7)蜡样芽胞杆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