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9872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docx

探险作文指导讲解学习

 

探险作文指导

山高人为峰

  ——“探险”话题作文指导

【写作导航】

  探险,是每个人内心的梦想。

我们背起行囊,向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地走去。

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留下人类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探险,能够激发人的潜力。

有梦想,就会有探险;有探险,就要有坚强。

那么如何写好以“探险”为话题的作文呢?

下面的方法值得同学们一试哟!

  1.就地取材,以小见大。

  生活是作文材料的宝库。

只要我们细心寻找,我们就能够从生活中提炼出合适的写作素材。

其实,大多数同学对“探险”这个话题还是比较生疏的。

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和谐安定,缺少亲身探险的经历。

这给我们写这篇文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们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写我们身边与“探险”有关的故事。

你既可以写自己的历险,也可以写听到的事例,还可以写从新闻材料中读到的探险故事。

比如优秀习作《探秘防空洞》一文,小作者就写了自己与朋友一起探秘废弃防空洞的事情。

正因为是亲身经历,自然写得精彩,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失误点击]在选材上,不少同学没有弄清“探险”与“冒险”、“历险”的区别。

首先“探险”不同于“冒险”,“探险”重在一个“探索”,“冒险”则是急功冒进;同时“探险”也不同于“历险”,“历险”只是经历而已,少了“探索追寻”的过程。

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否则就会出现走题或偏题的现象。

  2.渲染烘托,描写生动。

  写这篇文章时,生动的环境描写可以增加险情,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细腻的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让读者倍感震撼;激烈的场面描写可以增强紧张感,使文章更加扣人心弦。

在表现人物上,我们要加强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在完成这篇文章时,我们要加强描写,在描写中写人记事,从而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特别是要借助景物描写,渲染神秘的气氛,体现一个“险”字,让读者感受到“探险”的无限魅力。

  [失误点击]描写不是目的,生动的描写是为表达文章主题服务的。

在实际写作中,不少同学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为描写而描写。

文章描写虽然生动,但游离于主题之外,给人一种无病呻吟之感。

  3.霓裳翩跹,运思巧妙。

  不同的构思,不同的体裁,文章的表达效果就不同。

这篇文章你可以写记叙文,如《我的一次探险经历》《××探险》,写自己的探险故事;你可以走进想像的空间,写成童话或科幻故事,如《流浪狗探险记》《深海探险记》;你还可以写成议论文,写对探险人物的评论,或从中获得的启示等。

比如上面提到的优秀习作《探秘防空洞》,小作者着重记叙了自己探险解放军雷达站的经过,文章重在记叙,全文以事情的发展为顺序,一步一步,层层深入,写得十分具体。

  [失误点击]作文形式鼓励创新,这是对的。

但要注意的是,新颖而不怪异,奇妙而不荒诞。

不少同学作文时,为了能够出奇制胜,总喜欢标新立异。

但我要知道不论我们采用怎样的形式,都必须为文章主题表达服务。

如果一味追求形式的新颖,就必然会走进一个新的误区。

此外,我们还应该遵循文体规范,记叙文就是记叙文,说明文就是说明文,议论文就是议论文,切不可“四不像”。

探险作文指导

   [话题聚焦]:

     从世界最高峰的珠穆琅玛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从人迹罕见的大河源头到遍野黄沙的塞外大漠,从古人飞天的梦想到登陆月球的成功,人们因为求知而探险,又因为探险而求知。

这条魅力无穷而又荆棘丛生的探险之路啊,有多少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写下了行行美丽的篇章。

请以“探险”为话题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思路引航]:

     话题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自由、开放,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作文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个性、表达情感。

看本道文题要求,两自一不,基本没有什么审题立意等方面的限制与要求。

因此,我们的作文构思,尽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力挥洒出自己最精彩的一笔。

     1、与强者同行,描述我心中的探险家,抒发成功者给予我的影响和启迪。

     你是否知道:

早在人们都认为我们的居住地是“天圆地方”的时候,就有一位探险家拟订了一个环球航行的计划。

这个计划虽然在他自己的祖国里没被采用,却得到了邻国西班牙国王的支持。

于是,从1519年到1522年,他们终于完成人类的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

这位探险家就是麦哲伦。

今天,我们再读他的故事,是不是依然心情澎湃?

当然,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探险家何止麦哲伦一人,徐霞客、马可.波罗……古今中外,不可胜数。

那么,让我们搜寻资料,描绘出我们心目中最伟大的探险家,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写一写他们的经历,颂一颂他们的贡献,还有我们从中获得的教益和启迪。

写好了看一看,是一篇多么感人的文章。

     2另眼看山,洞彻探险故事的背后细节,打造众人皆无独我有的文章。

     稍稍留心新闻媒体,我们发现探险活动已经打破的国籍的界限,越来越多的联合探险活动层出不穷。

如中日广西乐业天坑探险、中意广西河池洞穴探险、中美“世界最长的地下暗河”——禹王洞探险、中英广西凤山洞穴探险等等。

这些联合探险,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是一种综合国力和国民素质的暗中较量。

密切关注这些联合探险活动中的点点细节,寻找和发现故事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容,并确定作文内容和准备表明的观点,写成一篇颇有参考价值的议论文。

     3、概念放宽,勇敢探险我也能,记叙我的探险历程,甚至造就一篇科幻与传奇。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像麦哲伦、徐霞客投身探险生涯,亲历各种艰难险阻毕竟尚不现实。

因此我们不妨将这个概念理解得宽泛一点:

一次对未知世界的勇敢闯入、一次有惊无险的亲身经历,都可以属于探险。

即使我们所闯入的世界对于成人来说已经是视为寻常,但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仍具有挑战性和探险性。

以此为素材,写一篇叙述“我”的探险里程的记叙文,必定新奇独特。

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充分放飞想象的思维,写成幻想或者童话故事,如《小鸭历险记》、《初探神秘岛》、《飞临月球》等。

   

     

[素材宝库]:

     1、名著撷英:

     此时,东方欲晓,曙光渐现,微晖稍露,天际恰似一片白蒙蒙的鱼肚色。

低处几座峰峦,影影绰绰,扑朔迷离,犹如一个技艺绝群的剪纸大师,信手剪出的一张张剪影……刹那间,天宇变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瑰丽世界,花絮似的云霞闪烁着金红的光彩,恍如一条硕大无比、满身金鳞的大鲤鱼,横卧天际。

紧接着,金光喷射,人群齐声欢呼,但见一轮火球冉冉升起。

一时间,万道金光,驱云散雾,漫天彩霞漫天红,漫江春水漫江红,那憩息的“卧佛”也仿佛苏醒了,只见他容光焕发,红光满面。

掉首望去,身后高耸的天柱峰,染上了片片玫瑰色,重重叠叠的峰峦间,镶起了道道银边,闪烁得如同金蛇狂舞……

     ——天柱山日出,选自朱亚夫:

《天柱山观日出》

     2、作文素材:

     1993年11月25日,《中国教育报》载文说,1992年中日两国少年在内蒙古草原参加探险夏令营,两国孩子的不同文化行为,揭示出中国孩子存在不能吃苦,缺乏环境意识和生存意识的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隐患,担心中国的下一代将不堪负21世纪的挑战。

     2004年8月,由中、韩、日本三国的90名青少年组成的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进行,其间我国孩子的表现令人失望。

当时正值高温天气,整个行程十分艰苦。

日本少年个个身背巨大的行囊,显然此前已经做足了准备,把野外生存条件的艰难想到了极尽,随行人员看到日本小孩瘦小的身体却背着与其不相称的包裹,想帮忙却遭到严辞拒绝。

同行的中国孩子一路叫苦不迭,队伍中手机铃声不断,全部是中国孩子在向家长诉苦。

   [语言亮点]:

     只见小爷挂了档之后,就开始转方向盘。

也不知是怎么弄的,车子就是不听指挥。

小爷一着急,脸也红了,嘴也撅起来了,手和脚更加用力,像要把车子翻过来似的。

只听发动机一阵狂吼,车子像喝醉了就一样乱转起来。

小姑爷一个劲地叫:

“停车,松油门!

踩刹车!

”“吱——”车子是停下来了,车内的我们一个个东倒西歪。

我也吓出了一身的汗。

     小姑爷只好亲自上阵,调过头之后上了大路,依然由小爷开车。

小爷技术虽然不行,但是干劲十足,那油门一不小心就踩到底,车子就像发了狂的牯牛,一阵狂奔;有时油门一松,车子又猛然一顿。

不仅路上了行人纷纷尖叫和躲避,我们这些坐在车上的人也是叫苦不迭。

眼看进入韦厂街有一个差不多垂直的急转弯,小爷的方向盘一下子没有打过来,车子直向旁边的沟里冲去。

我吓得闭上了眼睛。

“吱——”又是一个急刹车。

我睁眼一看,车子在沟边停住了。

小姑爷一手把着方向盘,一手拉着手刹,那脚呢,正紧紧地抵着刹车。

再看看小爷,脸上汗都流下来了……

     ——节选自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田野文学社 肖萧 《坐车历险记》

     曾几何时,也曾仰慕过高山的雄伟,向往过大海的气势,羡慕过小鸟的自由自在,但这一切美好向往都被“墨守成规”折磨得苍白无力。

一晃十四年过去了。

从来没想过,自己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来到这个世界上,又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

天天戴着面具,不敢真面目看待自己,总是匆匆忙忙,躲躲闪闪,不敢正视自己,于是全然不知道最有资格给自己打分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节选自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田野文学社 代李娟 《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

   

     [名言集锦]:

     1、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

——雨果

     2、发现只孕育在永往直前的坚持之中,我想,它与懦夫大概永远无缘。

——哥伦布

     3、不敢冒险的人既无骡子又无马,过分冒险的人既丢骡子又丢马。

——拉伯雷

     4、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尔.乔治

     5、人生要不是大胆地冒险,便是一无所获。

——海伦.凯勒

     6、如果你从不接受挑战,就感受不到胜利的刺激。

——英国谚语

     7、世界是用来探险的,规矩是用来违背的,手洗干净是用来弄脏的。

——蔡康永

     8、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钱三强

     9、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陈景润

   

探险作文指导

“探险”是人类的本能,涉足无人问津或人迹罕至的领域,挑战自然,探险未知,才使人类由黑暗的蛮荒一步步走向辉煌的文明。

这条魅力无穷而又荆棘丛生的探险之路啊,有多少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写下了行行美丽的篇章。

亲爱的同学,你是不是也对未知世界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呢?

你是不是也想涉足其间、一探其险呢?

来,让我们一起在写作“探险”之路上作一次探险吧!

如果你写的是记叙文,记叙自己或他人的探险过程,那么你应在写作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参阅与探险相关的图书及影片资料,了解在某方面探险时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了解人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构思行文时,还要着重把握下面三点:

   一是紧扣“探险”,写清楚挑战自我、再现成长的过程。

同学们去一个地点探险,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很多景物,其路线也可能忽东忽西,来回交叉,重叠反复。

但在记叙时,一定要有一个清楚明晰的顺序,让读者明了你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

譬如,习作《奇洞异景》按作者探险的行踪来组织材料:

“来到被群山环抱的龙宫洞前”→“穿过龙门,沿石梯进入洞内”→“走过一道卧虹小桥”→“穿过一段隧道般的小路”→“来到‘西宫’”→“‘东宫’就在眼前”→“终于来到规模宏大的‘水晶宫’前”。

抓住这些关键语句读完全文,就会给人留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

   二是突出“探”字,写活人物的行动和心理变化历程。

人在探险过程中,心理活动是不断变化的,或好奇,或期待,或害怕,或惊喜。

构思时,要设身处地地考虑探险者的心理感受,写出心理变化的不同阶段。

要采用恰当的动词,写出人在探索过程中的动作(最好能写一些一连串的动作),凸现人物不同寻常的活动。

譬如,习作《第一次去探险》中有这么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写:

“望望高桥下的万丈深渊,看看这坎坷不平、只有十来米的石桥,我不禁想退缩;但好奇心和好胜心使我不能这样做,我决心穿过它。

揉揉太阳穴,按一按剧烈跳动的心,平静一下自己,我踏上了桥端。

”小作者通过自己的典型化动作折射出独特的心理感受,抒写出了自己对探险的真情实感。

总之,只有洞彻探险故事的背后细节,融情于事,融情于景,使外在自然风光与作者内心的特殊感受水乳交融,才能打造众人皆无独我有的文章,从而强烈地感动读者。

三是突现“险”字,浓墨重写环境之独特。

环境之险,是吸引人类探索行为的原因。

写作过程中,要将环境的奇特之处作重点描写。

譬如山之高,洞之深,水之急,虫兽之出没,禽鸟之鸣叫,把这些一般人罕见的景物写活了,就能及时地引出文中人物的相关活动。

譬如,习作《夜上峨眉山》中的一段描写:

“天黑下来了,抬头一望,高峻的峨眉山黑乎乎的,像一头怪兽雄踞在面前。

主峰金顶则像怪兽头上的犄角,又似一把利剑,直刺天宇。

好大的气势!

相形之下我成了一只小蚂蚁,往这怪兽身上爬。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紧张的阅读之余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峨眉山夜景。

如果你写的是议论文,即用议论的方式表述探险行为的价值或对某人探险精神的看法,那么,你也应该查阅相关的材料,充分了解这次科学探险的过程,或是充分了解某人的探险生活及这个人对探险生活的感受。

这样,你才能真正有所感受,才能比较准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够从你所掌握的材料中整理出充分的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才能够说服别人承认并接受你的观点。

譬如,习作《探险小议》开篇从批驳有些人对探险的误解入手,接着,立足于一个“理”字,分别列举了徐霞客和麦哲伦两个中外著名探险家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探险精神的可贵。

最后总结全文,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

作者对探险精神的分析非常透彻,采用了说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有较强的说服力。

如果你写的是说理散文,可以运用多个典型的探险事例,来表现一个共同的“神”——探险及探险执着的精神对人类深远影响;也可以用小标题的方式组织材料,选取古今中外不同探险家的事例,以时间为顺序,来表现自己对探险家们顽强创新精神的认识等等。

 写好这道话题作文,还必须宽泛地理解“探险”的概念:

一次对未知世界的勇敢闯入,一次有惊无险的亲身经历,都可以属于探险。

属于我们未知的世界还很多,每当我们涉足一门新的知识,就是开始了一次新的探险。

尽管同学们所闯入的世界对成人来说已视为寻常,但对七年级的你来说,仍具有挑战性和探险性。

以此为素材,写一篇叙述“我”的探险历程的记叙文,必定新奇独特。

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充分放飞想象,写成幻想类的童话故事,如《小鸭历险记》、《初探神秘岛》、《飞临月球》、《我的一次探险经历》等。

探险类的作文确实难写,但是险处多变幻,你不妨也作一次精神的探险,那也许正是你展示才情的好机会呢!

我的探险经历

终于,对白开水式的生活的忍耐已透支得干干净净,我猛站起身,对着太阳吼道:

“我要去探险!

我找到了探险的载体——那个山洞!

一个似乎已沉睡了千百年的山洞。

站在洞口,你能感觉到,尘世间千年的变化与它毫无关系,仿佛在它开始睡去的那一时刻,时光就已定格,从此不曾有人惊扰过它。

此时的我仿佛是个英勇的骑士,充满雄心壮志,我要跨越这千年的时光,要在这厚厚的千年尘埃上印上我的足迹……

我在洞口停留了约莫十分钟,然后带上绳索、刀和手电筒,最后抬头看了一眼高悬在头顶的太阳,仿佛在乞求让它坚定自己的信仰。

我咬咬牙,毅然地走进了山洞。

随着我一步步的深入,黑暗一点点吞噬着白光,渐渐的,最后一点白光竭尽全力地挣扎了一下,也消失了。

我感到黑暗在四面八方向我狞笑,我急急地拿出手电筒,“啪”的一声打开了,人造的光明立即开始驱赶着我周围的黑暗,我定了定神,握紧手电筒,仿佛一个溺水者紧抓着救生圈一般,再继续向里走去。

隧道是那样窄,那样坑坑洼洼,好像没有个尽头,且没遇上一个岔道。

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里走,眼睛睁得大大的,不时望望身后。

我的身后一片黑暗,我感到只要一转头,那隐藏在身后某处的手就会无声无息地伸过来,伸过来,在我不备之时,勒住我的脖子,“咔嚓”一声扭断它,或者猛转过我的头,让我看到一个足以吓得当场毙命的青面獠牙。

此时,你能确确实实地感到死亡的恐惧,它弥散在你的周围,痛苦地折磨着你的心脏,且你知道这周围的恐惧,时刻准备着突然之间收缩住心脏,让它在一刹那间停止跳动。

就这样,我紧张兮兮地向前走着,脑海里像看幻灯片一般,不断地闪过各种各样的恐怖镜头:

有穿着清朝官服两腿并拢、两手平行向前、在飘着幽蓝色的烟雾的街上一蹦一跳的中国式的吸血鬼;有穿着18世纪的考究的贵族服饰、獠牙突出、满嘴带血、浑身散发着邪气的外国式吸血鬼;有头发向前披着、穿一身血一般红的长裙的女鬼;还有两眼发蓝光的食人鼠……天啦!

这满脑子的假想几乎要了我的命!

听!

什么声音!

我一动不动地停在原地,两只耳朵拼命地收集着周围的声音,头皮一阵发麻,我真真确确地感受到了毛骨悚然的境界!

那是一种仿佛有人掀起棺材的感觉,那木板之间的摩擦声虽然不大,但绝对具有威力!

那一刻我的心脏漏跳了一拍,而随后则像锤子一般,到处乱撞。

   我开始骂自己的愚蠢与胆小了,我故意装出很轻松的样子,耸耸肩,同时摇摇头,好像对我刚才的举动感到害臊似的,然后继续前进了。

就这样,战战兢兢、紧张兮兮地走了约莫一个小时,我竟看见了一丝阳光!

这微微的一丝阳光,在我看来是何其的壮观,此时的我简直激动澎湃得不能自已,我胜利了!

我自己给自己封着各种各样的光荣称号——英雄!

英勇的人!

胆大的人!

战胜一切妖魔鬼怪的勇士!

我带着得意洋洋的笑脸快速地投入到越来越多的阳光中。

 我终于走过来了!

我简直想拿个喇叭向全世界宣布:

“看呀!

你们的英雄在这里!

”正当我准备来个一蹦两丈高地喊“耶”的胜利姿态时,一个醒目的东西突兀地扣住了我的心,我一下子沮丧地坐在地上。

那是个人造的、带着绝对人气的、光明灿烂的一个铁牌,上面用朱红的正楷写着:

“恭喜你通过了初级胆量测试!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亮点是洞幽烛微绘心理。

文章借助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和自然景物,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尤其是通过幻觉的形式,描写“我”在下意识状态中对游山洞经历的感受与认识,从而折射出“我”探险的心理感受与变化。

这样写,有助于进一步升华文章的主旨。

文末出乎意外的“铁牌留言”,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1.漂流长江第一人(郭正刚)

在长江源头起伏险峻的通天河峡谷中,千万年来的寂静被一阵激越昂扬的四川号子打破了。

“嘿哟、嘿哟嘿哟,嘿;嘿哟、嘿哟嘿哟,嘿……”从长江上游冲下一只红色橡皮船,船的两舷闪着五个金灿灿的大字──“龙的传人号”。

一个身穿红色救生服的青年,手操双桨,严峻的目光注视着前面的激流,镇定自若地驾驭着橡皮船,在奔腾咆哮的江水中左突右奔,飞流直下。

两岸峡谷的回声,呼应着高昂、苍劲的号子,让人觉得这不是一叶轻舟在孤行,而像是千舟竞发……

波激浪涌,历经沧桑的万里长江,在中华大地上奔流着四千万年了,它同古老的黄河一样,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哺乳着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勇敢的子孙。

人们感谢长江,人们敬畏长江,人们歌颂长江……然而,千百年来,从未有人敢斗胆直下漂过长江。

长江是龙,是猛兽,它时疾时徐,洋洋洒洒6380千米;恶浪惊天,飞奔突泄,落差5400米。

深峡陡峻,暗礁密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壮哉!

危哉!

难怪有人谈“江”色变。

但是,中华民族从来不乏乘龙伏虎的英雄,且看江中那位青年,桨破飞浪,舟碾激流,竟从长江源头漂流下来了。

此乃何许人也,敢冒此天险?

敢破万古纪录?

他的名字叫尧茂书。

尧茂书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市。

长江支流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宛若三条白练在乐山交汇,著名的乐山大佛就矗立在波澜壮阔的三江合流处。

沿岷江南下不足200米便能与长江相会。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诞生过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和郭沫若。

丰腴的泥土、优美的景色和悠久淳厚的历史文化风情培育了他,使他从小就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纯净心灵。

茂书生长在长江边,自幼喜欢在激流中追波逐浪,对长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

年龄在增长,阅历在加深,他对长江的认识步步深化。

他感到人们对长江了解得太少,他总想为长江做点什么……

1979年,尧茂书在美国地理杂志上,看到关于日本著名探险家植村直己只身探险北极和漂流亚马孙河的报道后,对这位探险家的那种冒险开拓的勇敢精神钦佩不已。

就在这时,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漂流长江,探索长江!

尧茂书漂流长江的决心下定了。

他马上投入到漂流的准备工作中:

掌握有关长江各段的地质、水文、气候、风土人情的资料。

翻阅、研究了上百本有关长江和长江流域的书籍、地方志。

他多次去长江沿途徒步考察,了解水情,适应气候,确定漂流路线,筹建接应站……

1985年春节的前夕,他再次来到云南金沙江,准备对世界闻名的大峡谷虎跳峡进行试漂。

他艰难地爬上玉龙雪山和哈马雪山,对整个峡谷进行观察了解,选定漂行的路线,然后在虎跳峡的最窄处,拦江拴上一根尼龙绳,然后开始下漂。

虎跳峡长12千米,坡陡浪急,暗礁密布,浪花有五米多高,落差极大,连续有几个陡坎、大跌水。

皮筏飞流直下,左冲右撞,尧茂书拼命划桨也无济于事,船冲向一个大礁石翻了,幸亏凭着一身好水性和一根大浮木,才算保住了性命。

这次虽然遇险,但他对虎跳峡的水情有了了解,知道该怎样对付它。

他的详细计划渐渐成熟了。

他决定于1985年8月中旬到达长江源头,开始万里长江的漂流探险。

就在尧茂书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准备漂流长江的时候,他从有关部门听到了美国探险家沃伦·肯要在1985年8月来中国考察长江的确切消息。

他真急了,“在中华大地上奔腾了千年万年的长江,竟要由别国的人先来征服?

不,不能!

”再说他已经做了长达六年的准备,他也不愿使自己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他心中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念头:

“我应该走在外国人的前面!

”他激动地在日记本上写下四个大字:

“提前行动!

1985年6月12日10时,尧茂书和他的哥哥尧茂江,在藏族同胞的帮助下,穿过布满沼泽的草甸,越过雪峰山岗,在万里无人的高寒区行进五日五夜,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万里长江的源头。

6月20日下午4点多钟,茂书将两边写着“龙的传人号”五个大字的橡皮船推下了水。

万里长江自古无人漂流的历史从此结束了。

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朴实而勇敢的青年,一位深深爱着祖国、爱着长江的人民的儿子,开始了他震惊世界的漂流长江的创举。

茂书坐在船上,用双手掬起一捧长江源头清冷的江水喝下去,然后操起双桨。

他故意用力拍击水,溅起一团团好看的浪花……这便是尧茂书“自费”漂流万里长江的下水仪式。

橡皮船缓缓漂动了。

茂书弟兄俩仔细地分辨着水流,日夜轮换着向前划行。

第二天上午他们到达一个名叫桑地的峡谷,水大起来。

江水在此转了一个弯,扭头向东流去。

茂书下船拍摄,他对茂江说:

“这里应该是长江第一湾。

”下午,他们漂行到一座石头山。

山上有许多嶙峋怪石,石和草都是黄色的。

茂书不听哥哥的劝阻,坚持要上山去拍摄,说:

“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有拍头儿。

不会有大问题的。

”茂书上岸拍摄,不一会儿,在船上放哨的茂江就发现在离茂书不到100米的地方有个黄色的东西,仔细一看,是一只棕熊,吓得茂江大叫起来。

当茂书发现棕熊时,熊已离他很近了,他拿起摄影机便跑,等他上了船,划到江心,熊离他们只有十几米了,站在岸边不住地对他们狂叫,把茂江吓出了一身冷汗。

经过三天两夜的漂流,行程375千米,他们在23日中午到达了长江源头地区的第一个小村镇──沱沱河沿,完成了漂流计划的第一阶段。

24日,哥哥尧茂江的假期已满,弟兄俩在江边拥抱着,洒泪相别。

7月2日,尧茂书再次下水,独自一个向长江通天河段行进。

他划船驶过通天河大桥,行不多远,下起雨来,久久不停。

他冒雨前进,浑身湿透了。

通天河水浅滩多,又是顶风冒雨,划船相当吃力,不时还要下水拖船而行,速度缓慢。

为加快船速,他驾舟在急流中行驶。

几天中,他连闯几个小峡谷,翻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