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0278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docx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资料

毕业论文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

——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

 

系别:

文学与教育系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2011级

作者(学号):

王绪丹(51103010009)

指导教师:

田万惠(副教授)

完成日期:

2015年6月

 

蚌埠学院教务处制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2

1引言………………………………………………………………………………………3

2男性奋斗者形象分析……………………………………………………………………3

2.1奋斗之路上的坎坷与艰难………………………………………………………………4

2.1.1创业的苦难:

个人与社会现实的较量………………………………………………4

2.1.2心理的冲突:

城市与农村的抉择……………………………………………………5

2.1.3爱情的矛盾:

舍我还是她……………………………………………………………6

2.2男性奋斗者的精神特征…………………………………………………………………7

2.2.1不甘于命运的安排……………………………………………………………………7

2.2.2积极进取,永不停步的追求精神……………………………………………………8

3男性奋斗者形象的创作动因……………………………………………………………9

3.1像诗一样的苦难人生……………………………………………………………………9

3.2社会转型时期的黄土高原………………………………………………………………10

3.3乡土情结和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11

3.4以现实主义为坚守的创作主张…………………………………………………………12

4男性奋斗者形象的意义…………………………………………………………………12

4.1弘扬苦难意识和奋斗精神………………………………………………………………13

4.2激发人们向困难挑战,拼搏向上的精神………………………………………………13

4.3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14

5结语………………………………………………………………………………15

谢辞…………………………………………………………………………………………16

参考文献………………………………………………………………………………17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

——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

摘要:

路遥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传世之作,如《人生》《平凡的世界》。

在这些作品里,他塑造的大多是在苦难中自强不息,努力向上,不断拼搏的奋斗者形象。

论文从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分析和男性奋斗者形象的创作动因及意义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主人公奋斗之路上的坎坷与艰难,全方位的彰显了男性奋斗者的精神特征。

作者塑造奋斗者形象的原因一是作家自身像诗一样的苦难人生,二是时代背景因素,三是传统儒家文化对作者的影响,四是路遥一直以来持有的现实主义创作主张。

路遥塑造男性奋斗者形象的意义在于弘扬苦难意识和奋斗精神,激发人们向困难挑战,拼搏向上的精神,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

关键词:

路遥;苦难;奋斗精神

 

DiscussiononStruggleMaleImagesinLuYao'sNovels

--On "Life" and "TheOrdinaryWorld" asanExample

Abstract:

LuYaocreativeshortandbrilliantcareerasapopularclassicalmasterpieces,suchas"Life,""TheOrdinaryWorld."Intheseworks,hecreatedmostlyinmiseryandself-reliance,andstrivetoprogress,continuetostrugglestriverimage.ExpandthediscussionpaperfromLuYaonovelmalestriverimageanalysisandimagecreationstrivermalemotivationandsignificanceofthesethreeareas.Herobumpyroadofstruggleandhardship,highlightingthespiritofthefullrangeoffeaturesmalestriver.OntheimageshapestriverOnereasonwriterslikepoetryitselfassufferinglife,thesecondisthebackgroundfactor,thethirdistheinfluenceoftraditionalConfuciancultureoftheauthor,advocatethecreationoffourrealismLuYaohasbeenheld.LuYaoshapingtheimageofthesignificanceofmalestrugglersufferingpromoteawarenessandfightingspirit,inspirepeopletodifficultchallenges,hardworkandprogressivespirit,enrichthegalleryofcontemporaryChineseliterature.

Keywords:

 LuYao; suffering; fightingspirit;

试论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

——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

1引言

已故陕西籍作家路遥是农民的儿子,他“以陕北为舞台,真实地描写了生活在陕北‘无名之人’的喜怒哀乐。

……生动地描写了被时代浪潮冲击的人们,摸索探寻着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和面貌。

”[1]他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创作出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经典之作,再现了一出出在苦难世界里的奋斗故事。

《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这两部小说里的男性奋斗者形象,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在他逝去的这20多年里,他的小说一直震撼着几代读者,引领着读者一同洞察和理解这个平凡的世界。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针对于路遥塑造的一系列人物群像进行深入研究,其中研究最多的还是对特殊环境孕育下的年轻奋斗者群像的研究。

大多数学者高度赞扬了这些年轻奋斗者的奋斗精神。

国外的安本实先生致力于对路遥作品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中也肯定了路遥笔下陕北青年对人生的执著探求的姿态和不断奋斗前进的拼搏精神。

也有学者质疑路遥笔下奋斗者奋斗的必要性。

近年来对于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形象的现实意义,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影响,学者们很少涉及。

本论文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研究路遥小说里的男性奋斗者形象,分析路遥小说中男性奋斗者的精神特征,探寻作家创作的的动因,挖掘路遥小说男性奋斗者形象的意义。

通过解读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的人生历程,领悟他们的人生态度,探寻他们人生的意义,体味路遥的人生价值观,思考我们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以期激发当代年轻人的奋斗意识。

2男性奋斗者形象分析

路遥的创作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中国这种将变未变和虽变亦未大变的农村改革政策下,每一个活在黄土地上的中国人都在艰难地活着。

尤其是农村里的青年,他们身上承担着社会转型时期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带来的精神上的强烈刺激。

他们一方面摆脱不掉物质世界的贫穷,一方面,他们又有着强有力的精神追求,他们一路上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和人格的撕裂,在路遥的小说里,以高加林,孙少安,孙少平为代表的一群农村年轻男性奋斗者,他们就饱受着这种精神痛苦。

2.1奋斗之路上的坎坷与艰难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城乡之间流动的相对频繁以及媒介传播的影响,农村青年已经悟出城乡差别的根源在于农村的封闭性,随封闭性导致的落后面貌又导致普通教育的不景气,加之国家政策的倾斜,那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走出农村,这就意味着人生的奋斗必定艰难。

”[2]高加林、孙少安、孙少平都是农村的普通青年,而他们的不平凡就在于永不停止的奋斗。

奋斗,并不是一句简简单单两个字的口号,在奋斗的路上有太多的坎坷与艰难。

2.1.1创业的苦难:

个人与社会现实的较量

生活中存在太多的不如意和痛苦,但我们可以选择不一样的生活态度。

无论是创业的苦难还是遇到的其他的苦难,苦难的规模都是相对的,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而生命的意义必然存在于痛苦之中。

就像孙少平给妹妹的信中写的这样一段话: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的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创业的道路上注定是孤独的。

无论是高加林、孙少安还是孙少平,创业的道路上从始至终都是他们自己的脚步在行走。

这种孤独,在他们创业遇到坎坷时便被放大了无数倍,无人诉说,无人能懂,内心的煎熬与痛苦伴随着他们走过一波又一波的苦难。

同时,坚强而又孤傲的性格又无数次的被社会现实狠狠地打击着。

高加林的老师职位被有权有势的大能人高明楼的儿子三星挤走。

这使他倍受打击,长期埋头在艰苦的劳动之中。

后来在权贵的帮助下,他得到了去省报工作的机会,他拼命努力的工作,连夜冒着大雨赶到抗洪救灾的第一现场采访新闻。

他用自己的工作证明自己不比城市人差,可好景不长,报社工作被人揭发是走后门后,高加林又回到了农村。

高加林有能力,但没有施展的舞台,他渴望融入城市,但城市却不属于他的。

孙少平的创业路也是多灾多难的,孙少平离开家去黄原当揽汉工时,每天都蹲在街口,等着包工头来揽工,有时候两三天都得不到一份工,只能绝望的在街口等着,即使有工头来揽工,拿的也是一块两块的可怜工资,干的还是最重最苦的活,身上的皮都裂开了好大口子,好了又裂,裂了再好。

他不敢让别人知道他是读过书会认字的,他怕别人认为他只是个没有力气的书生而辞退他,他只能偷偷的一个人躲在暗处汲取精神上的食粮。

孙少安在创建砖厂时,经历过无数的挫折,砖厂稍有起色时,村里人都来求他,让孙少安给他们一份生计,砖厂景色不济时,孙少安周转资金借钱时一分钱都借不到。

社会现实给他上了一课,可好心的孙少安重新起来时还是帮助了那些没有帮助过他的人。

孙少安为了办好砖厂吃了很多苦,经历过了不计其数的苦难。

在面临创业的苦难时,高加林,孙少安,孙少平用顽强的意志力坚定了自己的奋斗之路。

2.1.2心理的冲突:

城市与农村的抉择

20世纪50年代,工业与农业是一体的,城市与农村是一体的。

20世纪80年代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已经二分了,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是时代的更新,是社会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差距越来越大,许多农村有为知识青年面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艰难抉择。

他们一方面想强烈的摆脱掉农民的身份,摆脱掉贫穷,摆脱掉永远受禁锢的旧思想;另一方面,骨子里的乡土情结让他们久久无法舍掉土地带给他们的安全感。

这种心理上的冲突,让他们的奋斗之路走得更加坎坷与艰难。

不仅承受着身体上的痛苦,更重要的是承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高加林是一个外在有着城市文明的痕迹但是内在却保留着落后思想习俗的城镇交叉地带的农村知识青年。

他本来是农民的儿子,但是从上学后到毕业当老师这一段时间里他就与土地远离了。

当教师身份被顶职后,他又重新回到土地,参加繁重的田间劳动,这对于高加林来说是极其痛苦的。

高加林参加劳动时故意穿上破旧的衣服,挖地畦时不和任何人讲话,两手布满了血泡,把锄头柄都染红了。

他这么做是用自己的劳动痛苦来和命运赌气,他的内心从根本上没有归于土地,对待劳动态度是消极的。

高加林在城市成功之时,内心时刻都充满了一股骄傲自豪之情,但他又对自己进行严厉的内心反省,告诫自己不要太张狂。

最后他被人举报,又回到了农村,这时他发出了“土地啊,我的亲人啊”的低声呼喊。

城市,安放的是他的一颗不安分的,积极向上的有些许躁动的心。

土地,容纳了他的失落与焦虑,安放的是他的一颗最安定的灵魂。

孙少平在农村与城市的抉择上走的道路也是一波三折的,他和高加林一样,毕业后回家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老师的位子丢掉后,孙少平在家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农民,但这期间,他连读书的时间都没有。

他的心是封闭的,是痛苦的,他想离开土地,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他的头脑才会清醒。

他放弃了成为哥哥砖厂的二老板的机会,转而成为了黄原街头的揽工汉,这时他的身上有着大多数青年都想出去干出一番天地的豪情。

孙少平对田晓霞说:

“我不是为了扬名天下或挖金子发财。

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和身上攒着一种劲,希望自己扛着很重的东西,为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地方,不断地走啊走”后来,他又放弃了兰香男朋友帮他调去省城工作的机会,又回到了又脏又累的煤窑里,这时的他少了一些青春的冲动,多了一份务实的思考。

经过矿工充满血汗的洗礼,他深知一个煤矿工人的责任。

孙少平一直执着追求着他理想化的生活方式。

在面临每一个阶段的城市与农村的抉择时,他都用最清醒的头脑,痛苦而又果断的做出了选择,这种选择无所谓对错。

孙少安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取了中学,但身为长子,为了弟妹,为了家庭,放弃了学业,牺牲了自己的前程,选择了务农。

他一直坚守一个农民的本分,认为离开了土地就是背叛了父母。

他的眼光是长远的,他看到了农村改革带来的致富之路,他凭借勇于开拓先行的勇气,成为了双水村第一个乡镇企业家。

在农村与城市的抉择上,孙少安毅然选择了农村。

在农村这块土地上,孙少安“精神抖擞的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向前走去。

2.1.3爱情的矛盾:

舍我还是她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人物性格形成方面有着很强的塑造力。

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在面临爱情的抉择时,都无一例外的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反思之中。

高加林失去民办教师的职位后,一头扎进了繁重的田间劳动之中,这时,是善良纯真的巧珍敲开了他的心门,为他灰暗的天空带来了色彩。

后来,高加林去省城工作后,遇到了浪漫野性的黄亚萍,高加林的心开始动摇,他觉得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配不上自己,只有知识青年黄亚萍才能激起心中的涟漪。

同时,巧珍无法在工作上给他带来帮助,相反,黄亚萍的父母可以帮他走向更远的地方。

在权衡爱情利弊时,他放弃了巧珍,选择了更好的发展前途。

巧珍后来和别人结婚了,文章的最后,高加林十分痛恨自己抛弃了这个像金子一般可贵的女子,这时面临职场和情场的双重打击,经历爱情与道德的双重折磨,高加林的心是极其痛苦的,这也是高加林悲剧性命运所体现之处。

孙少平是一个性格开放,思维敏捷,行为主动,具有新时代精神的农村青年,在面临爱情时,他有着超前的平等观念,他接受了和他身份地位及家庭背景相差巨大的晓霞的爱。

与晓霞的恋爱在孙少安性格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田晓霞后来在抢险救灾中光荣牺牲,他们的爱情以悲剧形式结束。

后来,在惠英嫂与金秀之间的爱情抉择时,孙少平毅然地选择了惠英嫂,孙少平不是忍受了金秀那边城市的诱惑,而是少平思想更加成熟了,在经历社会磨砺之后,又多出了现实与务实的一面,很多事物(如和晓霞的爱情)他不会放弃尝试,也不会执着至死,他回归煤窑,选择惠英嫂,算是看淡世事后的一种方式吧。

生活归根结底还是生活,激情不是每天都有的,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平淡中度过的,这就是平凡的世界。

孙少安在面临爱情的选择时,没有像他弟弟那样有着超前的平等观念。

润叶向他表白时,他兴奋地在公路上哭了,但冷静下来他更多的是看到了他与润叶之间悬殊的家庭背景和文化水平。

他觉得与润叶结婚便是拖累了润叶,他本以为拒绝润叶是为了她好,没想到却深深地伤害了润叶,造成了她婚姻的不幸。

孙少安后来与贺秀莲结婚,孙少安奋斗了多年,日子越过越好时,秀莲患上了肺癌。

这给孙少安又带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

在爱情的选择中,孙少安放弃了爱情至上的原则,选择了最平凡的生活。

失去秀莲,少安的生活节奏再一次被打破。

一次次爱情的磨难让少安在痛苦中更加坚强,更加具有责任感。

2.2男性奋斗者的精神特征

人活着,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不能忘掉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这三个农村青年通过自己的奋斗,在苦难中自强不息,努力改变自身处境,摆脱贫困,在追逐个人理想与信仰的道路上从不停下脚步。

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拼搏的动力都源于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2.1不甘于命运的安排

高加林、孙少安、孙少平都出生于平凡穷苦的农民家庭。

高加林的家庭一直不富裕,贫困一直困扰着他。

在学校读书时吃的都是三等菜,啃硬的像石头一样的非洲馍馍。

高中生活充实了他的精神世界,开拓了眼界,也使他具有了与父辈不一样的思维模式,高加林极力想挣脱贫困,他不想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也不想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就活在那穷山坡里。

他想去城里,只有在那里才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自己的抱负,做自己擅长做的并爱做的工作。

他有自己远大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他“联合国都想去”。

“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

脸上看来才刚刚褪掉少年的稚气——显然由于营养不良,没有焕发出他这种年纪所特有的那种青春光彩。

”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孙少平的贫穷和寒酸。

孙少平每每都等到别的同学吃完之后才出来领自己的饭菜。

家里地方不够住,孙少平每次回家都是借宿在朋友金波家。

高中毕业回家种田后,孙少平的心一直躁动不安,他不想看到一家人为了生存,每天都被困在黄土地上。

他不安于命运的摆布,他想出去闯荡,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家里一些贴补,让父母和哥哥不再那么累。

孙少平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他的心早已不在土地,他想出去,去哪都好,只要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他想换一种生活方式。

找寻另一种生活的意义,再也不要每天都和贫困作着无力斗争。

孙少安是家里的长子,身上更是担负着养家的重担。

他曾对他的父亲说“我回来,咱们两个人劳动,一定要把少平和兰香的书供成,只要他两个有本事,能考到哪里,咱们就供到哪里,哪怕他们出国留洋,咱们也拼命供他们!

他们念成了,和我念成一样。

”少安13岁就辍学回家,担起了养家的重任,他要挣钱供弟弟妹妹读书,同时还要顺带养着姐姐家的两个侄子。

孙少安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家里箍一个像样的大一点的新窑洞,这样一家人就不用挤在一个小破窑洞里。

一定要解决最起码的温饱问题,不再让家人受穷受饿,努力挣脱贫困的枷锁是他奋斗的原因之一。

2.2.2积极进取,永不停步的追求精神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自己的信仰,让灵魂有个安放之处。

高加林是一个志向高远的有才干有进取心的青年,他用不同于父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这个社会,理解这个世界。

高考落榜,高加林并没有如愿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和他认为充满文明气息的城市,这是他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挫折,好在回到农村后,高加林并没有下地干活,而是成为了一个民办教师,这让他对未来又充满理想和希望,他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做最大程度的利用。

但是好景不长,他的教师职位被人顶下,他又回到了农民的身份,一身的才华又无施展之处,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自己的理想。

这是他遇到的第二个挫折。

后来,村里的高明楼想要巴结高加林当劳动局长的叔叔而动用关系让他成为了县通讯干事,这让高加林一身的才华又重新复燃,这时的高加林浑身充满了斗志。

高加林不服输的强者精神让他在工作上做的非常出色。

高加林的第三个挫折这时候来了,他被人举报他的工作是走后门的,高加林再一次被打回了农村。

这时,他才深切的感受到自己对土地的眷恋,高加林还有一丝奋斗的心,奋斗的冉冉雄火会再一次燃起。

“孙少平的精神思想实际上形成了两个系列:

农村的系列和农村以外世界的系列。

对于他来说,这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

一方面,他摆脱不了农村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又不愿受农村的局限。

在他今后一生中,不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生活在城市,他也许将永远是这样一种混合型的精神气质。

”“毫无疑问,这样的青年很不甘心在农村度过自己的一生了,即使外面的世界充满了风险,也愿意出去闯荡一番”。

孙少平从农村一步步地走向城市,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残酷和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让他的身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也动摇过,感觉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最终战胜了饥饿、寒冷与苦辱。

从黄原县城的揽汉工到大牙湾的煤矿工人,孙少平一直都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这种热情是建立在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理解之上的。

孙少平通过自己的奋斗一步步的超越现实,超越自我。

“归根到底,孙少安还不是那种纯粹的老农民意识;他多少还有点文化、本质上又不属那种安于现状的人”,正是这点文化、这不安于现状的想法、再加上他敢于同苦难命运做斗争的反抗精神让孙少安成为了一个出色的农民企业家。

孙少安为了改变村里人的生活,扩大过自留地,率先搞生产承包责任制,搞运输,办窑厂等。

这一路都充满了艰辛、风险和讽刺。

但孙少安都坚持下来了,从农民成长为农民企业家。

富裕后又捐钱给村里修建学校,支持村里的文化教育事业。

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都崇尚精神的自由,意识独立,有着坚持自己的命运永远是把握在自己手上的人生自主意识,他们同时都有着强烈的精神追求,他们不安于命运的摆布,将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这股强烈的精神追求,驱使着他们不断地奋斗,不断地超越自我,在奋斗之路上,从来不会因为眼前的苦难停下脚步,他们坚定理想的方向,用理性的思维方式看待各种挑战,他们通过努力和汗水达到人格的升华和精神的成熟。

3小说奋斗者形象的创作动因

路遥一生都是行走在路上,从未停下脚步。

他的人生路径影响着他在文学上的创作。

《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这两部经典传世之作,里面既是他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是他对精神世界强烈追求的产物。

3.1像诗一样的苦难人生

作家作品从很多地方都可以看成是作家自己的自传性文字。

路遥的小说也不例外。

路遥的出身、个人经历以及情感方面都与小说主人公有些相像之处。

一手吃着窝窝头,一手拿着参考消息的场景是路遥生活的真实写照。

路遥出生在一个人数众多的大家庭里,姊妹七八个。

陕北地方贫穷,这么多的孩子根本养不活,实在没有办法了,在路遥七岁的时候,被过继给了在延川的大伯。

那是一段惨痛的经历,在路遥年幼的心理烙下了深深的烙印。

离开父母,寄人篱下的生活,让路遥对外界的事物更加敏感,很多事情都可以看透看彻。

从小的苦难生活,也培养了他自立自强的品质。

这些都可以从小说里高加林、孙少安、孙少平身上体现出来。

伯父勉强地供路遥读完了小学。

上初中的日子更加艰苦,这时路遥不仅受着身体上的饥饿,同时也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路遥曾经向友人说过他当时最恨的是有人在宿舍里吃馒头片,在穷困的时期,这种场面极其让人尴尬,是富有者对贫困者精神上的摧残。

路遥坚信,只有读书才能让头脑保持清醒。

路遥在这种肚皮每天都忍受折磨的情况下,从来没有抱怨和委屈,更多的是一种乐观的,超脱的精神面貌。

这种贫困的生活背景和精神上的乐观超脱,自立自强的品质都追加进了路遥的小说当中,形成了独特的路遥式风格。

苦难的生活方式一直是路遥所崇尚的,到死也没有放弃这种生活。

在写《平凡的世界》时,他像是用生命在书写,用血液在凝结成章。

他当时的身体已经完全垮了,像“弹簧整个地被扯断”。

每吸一口气都特别艰难,要动员全身全部残存的力量。

路遥几度昏厥,医生多次告诫他不能再继续工作了,但他仍把自己投入到牛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