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0288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doc

《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动生物化学名词解释.doc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体内物质不断地进行着的化学变化,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或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维生素:

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限速酶:

限速酶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某一代谢体系常需要一系列酶共同催化完成,其中某一个或几个酶活性较低,又易受某些特殊因素如激素、底物、代谢产物等调控,造成整个代谢系统受影响,因此把这些酶称为限速酶。

底物水平磷酸化:

将代谢物分子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

同工酶: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反应,而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生物氧化:

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又称为细胞呼吸。

氧化磷酸化:

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

呼吸链:

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酶:

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和高度专一性的蛋白质。

酶具有蛋白质的所有属性,但蛋白质不都具有催化功能。

糖的有氧氧化:

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该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糖异生作用:

人体中丙酮酸、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在肝脏中能生成葡萄糖或糖原,这种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糖酵解:

糖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作用,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在线粒体中,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再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生成草酰乙酸;接着再重复上述过程,形成一个连续、不可逆的循环反应,消耗的是乙酰辅酶A,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因此循环首先生成的是具3个羧基的柠檬酸,故称为三羧酸循环。

必需脂肪酸:

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脂肪酸。

如亚麻酸、亚油酸等。

脂肪动员:

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的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酮体:

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生成的乙酰辅酶A有一部分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这三种产物统称酮体。

脂肪:

脂肪是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缩合形成的化合物。

β-氧化:

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过程。

必需氨基酸:

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

是指某一氨基酸与α-酮戊二酸在转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氨基转移反应,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的过程。

葡萄糖-丙氨酸循环;运动时,骨骼肌内糖分解生成的丙酮酸与蛋白质分解释放的支链氨基酸之间发生转氨基作用,丙酮酸生成丙氨酸释放入血,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经糖异生作用合成葡萄糖,并转运到骨骼肌的代谢过程。

氮平衡;人体摄入的食物中的含氮量和排泄物中的含氮量相等的情况称为氮平衡。

氧化脱氨基作用:

氧化脱氨基作用:

通过氧化脱氨酶的作用,氨基酸转变为亚氨基酸,再水解为α-酮酸和氨的过程。

磷酸原供能系统:

由ATP-CP分解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

磷酸原:

由于ATP和CP分子结构中均含有高能磷酸键,在代谢中通过转移磷

酸集团的过程释放能量,所以将ATP-CP合称为磷酸原。

糖酵解供能系统:

运动过程中,骨骼肌依靠糖质无氧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ATP提供能量的方式,称为糖酵解供能系统。

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运动过程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有氧的条件下完全氧化分解并释放大量ATP提供能量的方式,称为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外周疲劳:

指肌肉接点和肌肉收缩活动能力下降,引发因素如能源物质的消耗、PH值下降等。

运动性疲劳:

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点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的状态。

半时反应:

运动中消耗或生成的物质,在运动后恢复期恢复到原来水平的二分之一或生成的代谢产物消除二分之一所需的时间。

中枢疲劳: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同的抑制过程,从而影响运动能力的现象。

超量恢复:

在运动中能量物质被消耗,在一定强度范围内运动强度愈大,则消耗越明显,在恢复期的某一时段恢复超过原来水平的现象。

运动性贫血:

是由于体育运动引起的血红蛋白浓度或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的现象,称为运动性贫血。

男性低于120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视为贫血。

运动性蛋白尿:

是由于体育运动引起的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的现象。

与病理性蛋白尿不同的是,运动性蛋白尿在运动结束后能迅速地自行复原。

血尿素:

指血液中存在的尿素。

正常生理状态,尿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血尿素保持相对稳定;当运动引起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时血尿素升高。

尿肌酐系数:

24小时每千克体重排出的尿肌酐毫克数称为尿肌酐系数。

正常范围男性:

18-32,女性10-25。

骨盐:

是骨的组成成分之一无机盐,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构成,沉积在骨的有机质中,使骨质钙化、坚硬。

亚健康状态:

介于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第三状态。

主要表现为“一多三退”,即疲劳多、活力减退、适应能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

冠心病:

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应心脏本身血流的冠状动脉硬化、管壁狭窄,血流减少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病。

衰老:

是人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包括机体内组织器官、细胞和亚细胞、代谢及其调节等机能水平的降低,自身调节代偿能力和应激能力的逐渐衰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