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0518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Word文档格式.docx

白蒺藜下气行血。

二药辛温入肝,寓有“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意。

川楝子

行气止痛;

红花活血通经。

此四药为辅。

片姜黄行血中气滞,散结除满;

皂角刺开结行滞,

化痰消瘀,破坚除积;

刘寄奴破瘀消积、行血散肿;

炒莱菔子理气消胀,配焦四仙(焦神曲、

焦麦芽、焦山楂、焦槟榔)助消化而除胀满,运中焦而健脾胃,是为佐药。

泽兰泄肝肾二经

水湿、火热之邪而助阴阳升降之机,用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调和气血之功,

故用之多效。

【主治】长期右胁(或两胁)隐痛、脘闷腹胀、食思缺乏、胁下痞块(肝脾肿大)、倦怠乏

力、小便发黄、大便欠爽或溏软、舌质红或有瘀斑,舌苔白或黄,脉弦或弦滑或兼数等症

状者,均可使用。

可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胆囊炎、慢性胆道感

染等疾病出现上述症状者。

【加减】中湿不化、脘闷少食、舌苔白厚(或腻)者,加苍术6~9克,草豆蔻6~10克;

气血阻滞、胁痛明显者,加元胡9克,枳壳10克,制乳没各5克等;

如血瘀明显、胁痛处固

定,或兼月经量少有块者,可改用茜草12~20克,乌贼骨6~9克,桂枝6~10克;

胃纳不

佳、食欲不振、饮食少进者,加生谷芽、陈皮各10~12克;

肝热扰心、心悸、失眠、多梦、

健忘者,加珍珠母30克(先煎),远志、天竹黄各9~10克,栀子仁3克(热象轻者可改用夜交

藤15~20克);

血络瘀阻,面或胸颈等处有血丝缕(蜘蛛痣)者,加茜草10~15克,乌贼骨6~

9克,丝瓜络10克;

下午低热者,加生白芍12克,银柴胡10克,青蒿15克;

肝胆热盛、口

苦、尿黄、目红者,加栀子6~10克,胆草3克;

胁下痞块、肝脾肿大明显者,加炙鳖甲15~

30克(先煎),生牡蛎20~30克(先煎),射干10克,莪术、三棱各3~6克,元参12~20克;

病累肾,脾湿不化而腹部坠胀、小便短少,有轻度腹水者,加大腹皮12~15克,茯苓、冬

瓜皮各30~40克,水红花子10~12克(猪苓20克,泽兰15克可代用),车前子12~20克(布包),

泽泻可改为30克;

每逢情志不遂即各症加重者,加香附10克,合欢花6克;

肝胆郁滞,疏

泄不佳,胃失和降而呕逆便秘、上部及胁部疼痛,舌苔不化者,加生赭石30克(先煎),旋

覆花10克(布包),生大黄3~5克、生甘草3克,炒五灵脂9克;

兼有胆结石者,加金钱草30

克,郁金,炒内金各10克;

肝功能化验较长时间不正常(尤其是谷丙转氨酶高者),可同时

加服五芦散( 

五味子95克,芦荟1.5~2.5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或随汤

药服用);

大便经常干燥,肝病久久不愈,或目赤涩,或月经闭止者,可酌加芦荟末0.3克

左右,装胶囊,随药服此药可引药力入肝;

口腹部喜暖、遇凉隐痛者,减黄芩为6克,去

川楝子;

饮食正常,可去莱菔子、焦四仙,只用焦神曲;

口渴明显者去半夏;

女子月经不

潮或经水量少者,可去刘寄奴,改用茜草15~30克;

药后胁痛反而加重者,可去皂角刺,

减少片姜黄用量,以后再逐渐加入。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著。

若能随证加减,坚持服药,每获显效或痊愈。

44.3补气养血汤 

【来源】关幼波,《中医原著选读》 

【组成】生黄芪、首乌、白芍、川续断各15克,当归、丹参、黄精、生地、五味子各

12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补气、养血、柔肝。

【方解】方中黄芪、黄精益气生津;

当归、生地、白芍、丹参养血柔肝;

首乌、川断

滋肾填精;

白芍与甘草伍用,功能缓急止痛;

五味子敛肺补肾,现代药理研究还有较好的

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

诸药合而为方,补气血,滋肝肾,用于气血两虚型肝炎患者,有助

于肝功之恢复。

【主治】慢性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证属气血两虚型者。

见心悸、气短、全身无力、面色苍白、消瘦、精神不振、右胁隐痛,舌苔薄白或无苔,脉

沉细。

【加减】如转氨酶长期不降、舌质红者,加土茯苓15克,大枣10枚或土贝母15克;

质淡者,加白芷9克;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和麝香草酚絮状试验长期不正常者,每日加服河

车大造丸1丸;

血浆蛋白倒置者,加龟板、鳖甲各12克;

肝肿大,加延胡索、草河车、泽

兰各9克;

脾肿大,加生牡蛎15克,地龙9克;

食欲不振,加山楂、白术各9克;

牙龈出血,

加小蓟、血余炭各12克。

【疗效】临床屡用效佳。

44.4健脾补肾汤 

【组成】党参、川续断各15克,白术、茯苓、白芍、当归、五味子、菟丝子各12克,

川厚朴、香附各9克。

【功用】健脾补肾。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即四君子汤去甘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

川续断、

菟丝子滋补肝肾、通调血脉;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敛阴止痛;

川厚朴、香附疏肝理气和

胃止痛;

五味子敛肺滋肾、补益心神,且有降酶作用。

本方对脾肾两虚型肝炎患者,有较

好疗效。

【主治】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证属脾肾两虚型

者。

证见午后腹胀,食欲不振,下肢轻度浮肿、腰腿疼痛、足跟痛、体倦无力,大便溏泻、

小便多,舌苔薄白或无苔,或舌体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滑。

【加减】若有腹泻,加苍术、芡实、诃子肉各9克;

腰腿痛、足跟痛,加牛膝、生薏

苡仁、仙灵脾各12克;

夜尿多,加鹿角霜、女贞子各12克;

腹胀甚,加冬瓜皮12克,木香

4.5克;

肝区隐痛,加桑寄生15克,木瓜12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较佳。

44.5滋补肝肾汤 

【组成】北沙参、白芍、川续断、菟丝子、女贞子各15克,五味子、首乌、黄精、当

归各12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用】滋补肝肾。

【方解】方中北沙参、黄精益气养阴生津;

白芍、当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白芍与

甘草相伍,名芍药甘草汤,功擅缓急止痛;

五味子敛肺气,滋肾阴;

近代研究有较好的降

低谷丙转氨酶作用;

川续断,菟丝子、女贞子、首乌皆滋补肝肾之品,合而投之,其效更

彰。

本方有滋气阴、强肝肾、填精髓、壮筋骨的作用,用于肝肾阴虚者最为合拍,效果颇

佳。

【主治】慢性、迁延性肝炎,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证属肝肾阴虚者。

证见腰腿酸软无

力、劳累则肝区痛、睡眠多梦、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有时盗汗,舌净无苔,或舌质稍红,

脉沉细弦。

【加减】若腰痛甚,加狗脊、桑寄生各15克;

盗汗多,加生牡蛎、生龙骨、浮小麦各

15克,乌梅9克;

失眠重,加远志、百合各12克;

梦遗滑精,加芡实、补骨脂、诃子肉各

12克;

肝区痛重,加草河车9克,黄连4.5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佳。

44.6舒肝解毒汤 

【来源】张羹梅,《临症偶拾》 

【组成】鲜茅根30克,鸡内金、焦枳壳、赤芍、白芍各9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8

克,川石斛12克(先煎),平地木、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各30克,柏子仁18克,生麦芽30克,

生甘草、软柴胡各3克。

【功用】舒肝郁、益肝肾、解肝毒。

【方解】肝炎之发生是由于湿热之毒所致,病转慢性,毒邪未清,肝肾耗伤,故方用

平地木、白花蛇舌草、板蓝根等解肝毒,且平地木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白花蛇舌草、板

蓝根清热解毒,与白茅根配合使湿毒从小便而出;

柴胡、枳壳、赤白芍、生甘草(即四逆散)

以疏肝解郁;

女贞子、旱莲草(即二至丸)以益肝肾。

诸药配伍为用,共奏舒肝郁、益肝肾、

解肝毒之功。

故用之临床,效果颇佳。

【主治】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证见右胁胀痛、头晕目花、神疲纳呆、腰酸乏力,

脉弦细,苔薄根腻质红。

【加减】有黄疸者,加茵陈、黄柏;

有瘀阻者,加桃仁、红花。

【疗效】曾治慢性肝炎或迁延性肝炎10余例,皆有显著疗效。

未见有反复发作者。

44.7加味抑肝散 

【来源】岳美中,《岳美中医案集》 

【组成】当归身9克,川芎片6克,双钩藤、北柴胡、白术片、云茯苓、清半夏各9克,

广橘红6克,炙甘草4.5克。

【功用】舒肝健脾,活血平肝。

【方解】此方(抑肝散)原出王肯堂《证治准绳》。

后人加入半夏,橘红尤有显效。

日冢

大冢敬节有方解云:

“此方乃四逆散变方之抑肝散加陈皮、半夏……方中钩藤,乃镇痉药,

能平肝木,治手足拘挛;

当归能润肝血;

川芎能疏通肝血,与柴胡、甘草、钩藤配伍、能

缓解肝气亢进;

茯苓、白术,能消导胃中水饮;

陈皮、半夏能祛痰饮。

根据以上目标,应

用于神经衰弱症,癔病,妇女更年期障碍之神经症;

中风、夜啼、疲劳证、四肢痿弱证、

妊娠性呕吐、小儿痫症等。

”诸药合用,共奏舒肝健脾,活血平肝之功,故用治慢肝,效

果颇佳。

随证加入瓦楞子,味咸性寒,朱丹溪谓化痰积、消血块。

橘叶苦平气香,能宣胸

膈逆气、消肿散毒。

二药均入肝胃,合之其力尤峻。

【主治】慢性肝炎。

肝区胀痛、肝大、肝功能不正常。

【加减】此方以后投予肝炎久不愈、功能不正常、胁痛脘闷、肝稍肿大,证属阳虚者,

加入瓦楞子12克,橘叶9克,效果尤迅速。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佳。

44.8疏肝理脾汤 

【来源】熊寥笙,《医方新解》 

【组成】柴胡、白术各12克,香附9克,党参15克,泽泻9克,首乌、丹参各12克,三

七粉3克。

【功用】疏肝理血、行气止痛、健脾除湿。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

白术健脾除湿,共为主药;

香附理气疏肝;

首乌补血养肝;

党参健脾益气,均为辅药;

丹参养血活血,三七活血化瘀,泽泻利水育阴,皆为使药。

药配伍为用,共奏疏肝理血,行气止痛,健脾除湿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本方具有保

肝、健胃、利尿、扩张血管、镇静镇痛等作用,故用之临床效果颇佳。

【主治】胁肋胀痛、心烦失眠、脘闷食少、大便稀溏、神疲肢软等症。

可用于迁延性

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病。

亦可治疗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神经官能症,以及更

年期综合征等。

【加减】临证随症加减,方为善治。

湿热未尽,宜加茵陈、玉米须;

阴虚内热,以银

柴胡易柴胡,再加玄参、麦冬;

食滞不化,酌加鸡内金、麦芽、山楂。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44.9加味一贯煎 

【来源】方药中,《浙江中医药》

(2)1979年 

【组成】沙参15~30克,天冬、麦冬各9克,生地24~30克,当归、姜黄、金铃子、

柴胡、广郁金各12克,丹参、鸡内金、夜交藤各30克,薄荷3克。

【功用】滋肾养肝、养血活血、疏肝解郁。

【方解】方中沙参、二冬甘寒滋阴,清金制木;

生地甘苦御寒、“通心”、“入脾”、“归

肾”(《本草逢源》);

夜交藤甘平入心肝、养血安神;

当归入肝,可“济肝之急”,“理肝之

郁”,“以助血海,使血流行”(《药品化义》)。

以上诸药合用,具有养阴益血、滋肾补肝作

用。

丹参苦降行血、微寒除热;

鸡血藤苦微甘温、补血行血;

姜黄苦温入脾,郁金苦凉入

肝,可行气解郁,通化血瘀。

四药相伍,寒凉相济、补行兼施。

薄荷辛凉散发;

金铃子疏

肝止痛;

柴胡理气以反佐阴柔。

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养肝、活血养血、疏肝解郁之功。

方较柴胡疏肝散为柔、较一贯煎为刚,适用于以阴虚为主、兼见气滞血瘀之迁延性、慢性

肝炎。

【主治】迁延性、慢性肝炎。

证属阴虚气滞者。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良效。

44.10加味黄精汤 

【组成】黄精、生地各24克,夜交藤30克,苍术、白术各9~12克,青皮、陈皮各6克,

甘草6克,当归、柴胡、广郁金、姜黄各12克,薄荷3克。

【功用】疏肝健脾、益气化瘀。

【方解】方中黄精甘平、入脾肺、填精髓、益气不燥、养阴不柔;

佐生地、当归、夜

交藤以滋肝肾、益阴血;

苍、白二术补脾健脾;

青、陈二皮理气破滞。

诸药配伍为方,于

理气之中益气,健脾之中加以运脾,养血之中酌加活血,滋肝之中兼予达郁,使邪去而不

伤正,补而邪不滞。

适用于肝气郁滞、横逆犯脾,兼有气虚、血瘀之虚实夹杂之迁延性、

慢性肝炎。

【主治】迁延性、慢性肝炎,证属肝郁气虚者。

【加减】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

血瘀明显者,加丹参、鸡血藤。

同时在运用本

方与上方加味一贯煎时,若个别症状突出者,则给予加减:

肝区刺痛重者,配用失笑散或

金铃子散,肝区隐痛,绵绵不已者,配用芍药甘草汤;

腹胀者,加消胀散;

食滞者,加焦

山楂、六曲、生谷麦芽;

便溏者,生地用量酌减。

如谷丙转氨酶持续增高、波动较大,加

升麻(重用)。

一般隔日1剂,或服2日停1日。

服药期间,一般不再服其他药物,以减轻肝脏

的负担。

【疗效】多年使用,获效良好。

44.11益气补肝汤 

【来源】蒲志孝,《新中医》(3)1979年 

【组成】黄芪24克,党参15克,白芍9克,枳实4.5克,厚朴3克,甘草3克。

【功用】益气补肝。

【方解】方中黄芪与党参配伍能补肝脏生升之气,其中黄芪性升,与肝气弱而不升最

宜,故为主,应重用。

气弱血必不足,故辅以归、芍养肝之体以助肝用,且有阳生阴长之

义,增强益气之功。

肝气弱而不疏则气必留结,少用枳、朴助参、芪以散其结,可以起到

补而不滞、通而不伤、升而有降的作用。

【主治】胁肋满闷、四肢乏力、懈怠、不耐疲劳、易怒、懒言、精神不畅,喜悲恐、

善太息、腹胀、不思食、食则胀甚、嗳气、振战、口干酸苦、不思饮、视力减退、头痛而

昏重、巩膜微黄,脉沉细或弦数,苔白腻或黄腻。

可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以及妇

科疾病。

【加减】阴亏加枣仁、枸杞、首乌、知母、玄参;

血络不通加丹参、地龙、甲珠;

痛加郁金、姜黄;

发黄加茵陈、姜黄(瘀血发黄不在此例);

瘀热甚者,加栀子、茶叶;

阳上越者加龙骨、牡蛎、石决明;

出血加藕节、地榆炭、仙鹤草;

慢性肝炎加白术、丹参、

鸡内金、生麦芽、黄精、山楂、山药、茵陈、茯苓、枣仁(《新中医》(3)1990年)张雪琴报

道:

用治妇科疾病,乳头抽痛,加荆芥、防风、当归、川芎;

子宫下垂加柴胡、川芎;

后恐惧加龙齿、牡蛎、枣仁、枸杞子、朱茯苓。

【疗效】屡试屡验,效果甚佳。

44.12附龙舒肝汤 

【来源】陆震,《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淡附片30~120克,龙胆草、莱菔子、白蒺藜各9克,石决明30克,女贞子、

广郁金、当归身、炒于术各9克,干姜6克,粉丹皮9克,生甘草6克。

【用法】上药中附片、干姜、甘草、石决明先煎2~3小时,然后纳入诸药再煎1小时,

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温阳益阴、培土荣木。

【方解】临床所见,肝病必系于胃,脾胃病必系于肝。

脾胃伤则肝也伤,脾土被侮则

肝亦自病。

从而气机滞阻,郁而为热,热留为湿则肝病成。

脾湿肝热乃肝病之本。

以疏肝

去瘀、清热利湿、通化气血经络为主要原则。

脾胃既和,肝肾得养,木涵而后繁荣,盖其

理也。

故本方以附子、龙胆草两药为主,附子用量较大,其热能软坚,辛可散结,温可化

滞,配以於术,生姜、能祛湿中之阴邪,化阳开结,阳伸湿去;

龙胆草泻肝胆实火而清其

上腾之焰,清下焦湿热以肃其下气之气,与附子相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温通清泻,

各得其宜。

配以滋阴潜阳之白蒺藜、石决明、女贞子,养血活血之归身、丹皮、广郁金;

降逆和胃之莱菔子、生甘草,以增强君药之功,其效尤著。

【主治】慢性迁延性肝炎。

【加减】气虚者,加党参15~60克,生黄芪15~30克;

湿热重者,加绵茵陈15~30克,

焦山栀9克,炒酒黄芩3~9克;

湿阻加法半夏、云茯苓各9克,川厚朴3克;

纳呆加怀山药,

炒枳实、法半夏、炒麦芽、炒谷芽等;

阴虚肝旺,加龟板30克,炙鳖甲30克,炒杭芍9克

等;

肝肾两亏,加炒川续断、厚杜仲、枸杞子各9克;

外感发热,加金银花、连翘各9克,

炒川黄连3克,炒酒黄芩6~9克。

【疗效】治疗39例,痊愈(肝功能试验正常、主要症状消失、恢复工作3个月以上情况

良好)17例;

基本治愈(肝功能试验正常、证状基本消失、试行恢复工作未发现异常)14例;

进步(肝功能试验好转、一般症状减轻)4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89.74%。

44.13加味柴胡汤 

【来源】刘渡舟,《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柴胡12克,黄芩6克,党参9克,炙甘草6克,半夏、生姜各9克,鳖甲、牡蛎

各15克,红花、茜草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以10剂为1个疗程。

一般服2~4个疗程。

【功用】疏通气血,软坚消痞。

【方解】经云: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对于病毒性肝炎来说,

尤其如此,即整个疾病过程中,“毒”和“虚”贯彻始终。

方用柴胡、黄芩疏肝解郁、清解余

毒。

党参、炙甘草健脾益气、培土抑木;

半夏、生姜和胃健脾、消肿散结;

茜草、红花活

血通络;

牡蛎化痰、软坚、散结;

鳖甲《本经》谓“主心腹癥瘕块积,寒热”,《大明》云:

“去血气,破癥结,恶血”,故为消癥、散瘀、益阴之上品。

诸药合用,共奏疏通气血、软

坚消痞之功效。

【主治】肝炎邪衰,气病及血,症见面色青黑不华,右胁作痛如针刺,尤以夜间为甚,

或伴有腹胀,体乏无力,肝脾肿大,舌暗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脉弦而涩者。

亦可用治早

期肝硬化。

【疗效】屡用多验,效果较多为理想。

44.14柴胡鳖甲汤 

【组成】柴胡6克,鳖甲、牡蛎各15克,沙参、麦冬、生地、丹皮各10克,白芍12克,

红花、茜草各9克,土元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具体煎药方法可采用:

头煎5分钟,二煎15分钟,三煎50

分钟。

这样可避免因久煎破坏柴胡的疏肝调气作用,又可避免因煎药时间短暂而熬不出补

益中药的有效成分之缺陷。

【功用】滋阴软坚、活血化瘀。

【方解】病至肝炎晚期,正气衰惫,毒邪式微,疾病的关键已不是毒邪,而是正虚(此

指阴虚)和病理产物——瘀血癥块,治当以扶正、软坚、活血为主。

因此方用柴胡舒肝、调

气、解毒;

鳖甲、牡蛎软坚、散结、化癥;

沙参、麦冬、生地滋养肝阴;

茜草、红花、土

元活血化瘀;

丹皮活血凉血;

白芍养阴柔肝。

诸药合用,共奏解毒、软坚、活血、化症之

功。

【主治】慢性肝炎晚期,出现蛋白倒置;

乙型肝炎“澳抗”阳性;

亚急性肝坏死,而症

见肝脾肿大疼痛,夜间加重、腹胀、口咽发干、面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烧不退,舌红少

苔,边有瘀斑,脉弦而细者。

【疗效】多年应用,坚持服药,常收良效。

44.15荣肝汤 

【来源】关幼波,《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党参12克,炒白术、炒苍术、木香各10克,茵陈15克,当归、白芍各12克,

香附、佛手各10克,山楂、泽兰、生牡蛎各15克,王不留行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健脾疏肝,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方解】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机复杂,易于反复,难于根治,问题是既有正虚,

又有邪实。

祛邪易伤正,扶正易恋邪。

故治当祛邪扶正并施,方能达到预期目的,方用党

参、白术健脾益气,培土荣木;

苍术、木香醒脾化湿;

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香附,

佛手舒肝理气;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山楂、泽兰、王不留行活血化瘀;

牡蛎软坚散结。

诸药合用,脾土得健,湿浊得化,热毒得清,瘀血得解,而收本固标去,正复邪祛之效。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证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未清者。

【疗效】多年应用,若能坚持治疗,注意调养,多能根治。

44.16温肝汤 

【组成】黄芪30克,附片、白术、香附、杏仁、橘红各10克,党参、紫河车各12克,

白芍、当归、茵陈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用】温补肝肾,健脾益气,养血柔肝。

【方解】古谓:

“肝无虚证”,阳虚更为少见。

故临床治疗肝病,多宗泻法,少用补益,

温补阳气更为罕见。

有云:

“有是证用是药”,为治肝病又备新法。

故方中以附子、紫河车

温补肾气;

黄芪、党参、白术甘温益气、健脾燥湿;

香附、茵陈清疏肝胆;

白芍、当归养

血柔肝;

杏仁、橘红开肺气、化痰水、通三焦。

考本方配伍讲究、严谨,如附子与紫河车、

归芍相伍,温阳之效不减,辛燥伤阴之弊则无,黄芪、党参与香附、橘红相伍,甘温益气

而无滞中之弊,疏肝化痰解郁而无耗气伤中之害;

茵陈与白芍相伍,清利肝胆湿热而不伤

阴血,养血柔肝而不碍湿除。

诸药合用,温而不燥,补而不腻,使肾气旺、脾气健、肝气

舒、邪毒解、则肝炎可消、硬化可软。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症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口淡不渴、小便清白、

大便稀溏、腹胀阴肿、腰酸背寒、胁下痞块、手脚发凉,舌淡苔水滑,脉沉弦弱。

【疗效】临床屡用,收效颇著。

44.17舒肝开肺汤 

【来源】印会河,《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柴胡10克,赤芍30克,当归15克,丹参、生牡蛎(先下)各30克,广郁金、桃

仁、土元虫、紫菀、桔梗各10克,川楝子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