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0672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

学术背景材料上海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导师张志枫学术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张志枫,男,1959年12月18日出生,医学博士,中医诊断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厦门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客座教授。

现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员、国际“四诊”征象识别研究会理事、中国医药信息学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医药文化》杂志编委、《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中医药杂志》中医诊断学科论文审稿人。

二、学习和工作简历:

(一)简历

1982.4——1982.7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本科毕业。

1982.8——1987.7江苏省太仓市人民医院中、西医内科工作。

1987.9——1990.7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

导师:

王大增教授。

1997.7——2000.7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术史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博士士学位。

导师:

严世芸教授

1990.7——现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助教、讲师(1992年3月晋升)、副教授(1998年3月晋升),硕士生导师,党总支副书记(1997年9月—2001年4月)。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2001年5月—2007年4月)。

上海中医药大学组织统战部部长(2007年4月迄今)。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客座教授(聘任期:

2004年3月1日—2007年2月28日),博士研究生第二导师。

(二)学术经历

1982年6月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本科毕业;毕业后从事中、西医临床工作。

1990年7月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

从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角度研究妇科血瘀证的病理机制,导师:

王大增教授。

毕业后在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和中医脉诊、舌诊科研工作,任助教、讲师。

1993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后备专家称号,指导教师:

费兆馥教授。

1998年3月晋升副教授。

2000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

中医脉诊学术史和脉学理论体系研究,导师:

严世芸教授。

同年被上海中医药大学聘为中医诊断学硕士生导师。

2004年3月被厦门大学软件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并指导多名厦门大学软件学院从事“中医诊断信息技术”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先后三次应邀赴日本给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中医诊断学理论、中医诊断科研思路与方法。

先后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科研工作(重点研究方向:

妇科血瘀证辨证论治),目前主要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科研工作,研究领域:

(1)脉诊研究:

①在传承研究方面,主要通过对不同时代医家脉诊成就的研究和脉学文献的整理,开展中医脉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为脉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的支持。

②在实验研究方面,主要通过对脉象检测方法和技术的探索,开展中医脉诊客观化、信息化、标准化、数字化、可视化研究。

(2)舌诊研究:

主要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开展中医舌象视觉计算研究。

(3)辨证研究:

主要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开展中医诊断决策支持系统的人工智能辨证研究。

近年主持和参加局、部、国家级课题20多项;迄今已指导和协助指导上海中医药大学8位博士研究生、21位硕士研究生;浙江大学1位博士研究生、1位硕士研究生;厦门大学3位博士研究生、2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

已发表学术论文、论著9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ISTP收录10篇)。

出版物7部。

三、已获得专利、科研成果、荣誉称号:

(1)“化淤通腑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与实验研究”1993年10月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者:

王大增、王祖倩、张志枫;证书号:

933201);

(2)“舌象与头面部中医望诊信息采集装置”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

许家佗、张志枫;专利号:

ZL200720066322.1);

(3)1993年5月、7月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4)“上海高校研究生党员管理模式的探索”获2004年度上海中医药大学高教思研会征文一等奖(第一作者)

(5)“上海高校研究生党员管理模式的探索”被评为2004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党建研究课题成果鼓励奖。

(6)“中国传统医德思想及其教育实施之思考”获2006年度上海中医药大学已发表优秀论文奖。

(7)“上海市高校中层管理干部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获2007年度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党建研究课题成果二等奖(获奖者:

何星海、张志枫、史美育)。

(8)“上海市高校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方向与路径研究”。

获2009年度上海市教育卫生党委系统党建研究课题成果三等奖(获奖者:

张志枫、梁尚华、孙鸿杰)。

(9)“基于数字视频图象处理的舌诊信息分析识别研究”2010年1月获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三等奖(获奖者:

许家佗、张志枫、周昌乐、费兆馥、屠立平;证书号:

2009003C-04-02)。

(10)“舌诊与面色诊数字图像采集装置”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

许家佗、张志枫、屠立平;专利号:

ZL201020544093.1);

(11)“小型化手持式舌象采集装置”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

许家佗、张志枫、屠立平;专利号:

ZL201020543888.0);

(12)“基于均匀色空间拓朴剖分的彩色图像校正方法”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

许家佗、张志枫;专利号:

CN201010293131.5);

(13)2011年7月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者:

许家佗、张志枫、周昌乐、费兆馥、屠立平;证书号:

)。

四.已承担的科研项目:

(1)“力竭运动性疲劳的脉图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基金项目(1998.9-1999.9,经费:

1万元)。

第一负责人。

(2)“清代医家临床诊法学研究”。

上海市高等学校博士学科建设基金项目(1998.6-2000.6,经费:

1万元)。

第二负责人。

(3)“基于知道逻辑的网上英汉自动选翻译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69983006,2000.1-2002.12,经费:

20万元)。

参加者。

(4)“清学”对清代中医脉学发展的影响”。

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编号:

0064,2000.9-2002.9,经费:

1万元)。

第一负责人。

(5)“宋明理学对近世中医发展走势的影响”。

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2000.9-2002.9,经费:

1万元)。

主要参加者。

(6)“舌象诊断信息识别与信息传输的研究”。

日本ゲノメック(Genomec)株式会合作研究项目(2000.1-2003.1,经费:

10万元)。

第一负责人。

(7)“舌象形态信息的计算机识别研究”。

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编号:

02CK22,2002.9-2004.9,经费:

3万元)。

第二负责人。

(8)“基于认知逻辑推理的网上汉语信息过滤方法与实现”。

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2002.7-2005.6,经费:

6万元)。

参加者。

(9)“中医舌诊颜色信息数字识别的标准化研究”。

上海市卫生局研究基金项目(编号:

2002Q009,2002.9-2004.9,经费:

1万元)。

第三负责人。

(10)“舌色视觉计算及其在中医诊疗中的应用”。

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编号:

03CK10,2003.9-2006.9,经费:

4.3万元)。

第一负责人。

(11)“基于数字视频图象处理的舌诊信息分析识别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

30300443,2004.1-2006.12,经费:

19万元)。

第三负责人。

(12)“上海高校研究生党员管理模式的探索”。

2004年度上海教育系统党建理论研究重点课题。

第一负责人。

(13)“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德育决策的研究”。

上海市高等学校博士学科建设基金项目(2004.10-2007.10,经费:

2万元)。

第一负责人。

(14)“基于舌象分析的智能中医诊断体检系统研究开发”。

厦门大学院士基金项目(2005.12-2008.12,经费:

50万)。

子项目负责人。

(15)“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个体诊疗评价体系的研究---中医临床术语规范研究(中药部分)”。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领域重点项目子项目(编号:

H020920010031,2006.1-2007.12,经费:

34.9万)。

主要研究人员。

(16)“基于中医诊断信息处理技术的亚健康诊断与分类研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编号:

2008AA02Z407,2008.1-2010.12,经费:

99万)。

子项目负责人。

(17)“基于颜色恒常性模型的舌诊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

30873463,2009.1-2011.12,经费:

31万)。

第二负责人。

(18)“女性人中形态图像信息识别及其与妇科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第三期)中医妇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

S30303(英文标注“SupportedbyShanghaiLeadingAcademicDisciplineProject,ProjectNumber:

S30303),2008.1-2010.12,经费:

3万)。

第一负责人。

(19)“上海市高校中层管理干部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07年度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党建研究重点课题。

第二负责人。

(20)“上海市高校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方向与路径研究”。

2009年度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重点课题。

第一负责人。

(21)“手持小型舌诊仪研制”浦东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医常用诊疗仪器设备研究和开发”项目(项目批准号:

PZX2010-2,2010.8-2011.12,经费65万)。

第二负责人。

(22)“中医临床舌象动态监测分析仪研制”。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1CXY40,2011.1-2012.12,经费15万)。

第二负责人。

(23)“寸口脉搏波监测下的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效果评价研究”。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课题批准编号:

2010J015A,2011.1-2013.12,经费6万)。

第一负责人。

(24)基于数据挖掘的绝经综合征中医辨证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上海市重点学科科研项目(S30303,2011.01-2013.12,经费5万)。

第一负责人。

(25)“基于‘寸口’脉搏波监测的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效果评价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

81173200,2011.1-2013.12,经费60万)。

第一负责人。

(26)中医特色健康状态辨识与亚健康评估技术研究。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I37B06,2012.1-2015.12,总经费313万,可支配经费60万)。

第二负责人。

五、已发表的学术论文/著:

(一)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论文

(1)张志枫,王大增,王祖倩.化瘀通腑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T细胞亚群的调整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上海中医学院学报,1993,7

(2):

20-23

(2)张志枫,俞超芹,王大增.化瘀通腑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探讨.中医杂志,1995,36(11):

679-681

(3)张志枫,封苏宇.中医诊断学教育实施P.B.C教程的构想.中医诊断学杂志,1997,3

(1);36-38

(4)张志枫,许家佗,封苏宇.中医“肠覃”T细胞亚群微观辨证研究.中医诊断学杂志.1998,4

(1):

35-36

(5)张志枫,吕超.中医脉诊图象化和数化.Moder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现代中医药(香港),2000,创刊号:

38-39

(6)张志枫,孙鸿杰,许家佗.力竭运动性疲劳的脉图研究.中医诊断学杂志,2000,6

(1):

43-47

(7)张志枫,指导:

严世芸.清代“脉学”概述及研究进展.医古文知识,2000,

(1):

29-33

(8)张志枫,指导:

严世芸.清代学术思潮对中医脉学的影响.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

(2):

12-15

(9)张志枫.中医脉学“源”与“流”.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9)3-5

(10)张志枫,颜新,指导:

严世芸.疑经辨伪托古开新------廖平“脉学”学术思想探析.江苏中医,2001,22(10):

7-10

(11)张志枫.贯彻“七一讲话”使研究生成为“三个代表”的实践者.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3(11):

150-151

(12)张志枫,王志国.舌诊客观化研究.中医中医药年鉴.北京:

中医中医药出版社,2002:

176-177

(13)张志枫,王志国.“人迎”在颈补证.医古文知识,2002,(4):

26-27

(14)张志枫,刘晓谷.心脑血管疾病及病危病人舌诊的研究.中医中医药学术年鉴.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

37

(15)张志枫.中医“如脉”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初探.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8):

45-48

(16)张志枫.清代经学对中医学的学术影响.医古文知识,2004,1:

12-15

(17)张志枫,王子焱.红外技术在中医舌诊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学术年鉴.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

27-28

(18)张志枫,周昌乐,许家佗.计算机图像处理在中医舌诊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第七次四诊研究学术会议.乌鲁木齐,2004.8

(19)张志枫,顾超,王志国,许家佗,周昌乐.WZX舌色分析系统在胃病患者舌像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3):

52-55

(20)张志枫,王志国,周昌乐,许家佗,顾超,朱凤兰,包含飞.WZX中医舌色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医学信息,2005,18(6):

550-553

(21)张志枫,周昌乐,许家佗,顾超,朱凤兰,刘晓谷,李文书.舌色视觉计算方法在中成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3):

45-48

(22)张志枫,严竹娟.计算机技术在辨证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年鉴.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5:

50-51

(23)张志枫,王兴伊,陈嘉训,曹健美,干旦峰.中国传统医德思想及其教育实施之思考.中医药文化,2006,1(3):

42-44

(24)张志枫,沈永军,许家佗,赵泽华,张瑾,史美育,严竹娟,朱扣云.中风病急性期计算机辨证系统的实现与评价.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3):

17-19

(25)张志枫,王兴伊.“独取寸口”与古代女子缠足习俗无关.中医药文化,2007,2

(2):

26-27

(26)张志枫,王子焱,应荐,许家佗,沈雪勇,周昌乐,杨华元,史美育,吴芸,严竹娟.乳腺增生病患者舌面与增生组织体表红外辐射强度相关性分析.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6)625-629

(27)张志枫,许家佗,严竹娟,史美育,朱凤兰.基于室内自然光条件采集舌图像色差校正方法的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

(1):

29-32

(28)张志枫,李欣,许家佗,刘樱,陆静波.“寸口”脉搏波图在体外循环搏动灌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

(2):

50-54

(29)许家佗,张志枫(通讯作者),严竹娟,屠立平,陆璐明,史美育,朱凤兰.自然光条件下基于色差校正方法的舌象颜色分析.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5):

422-427

(29)ZhifengZhang,JiatuoXu,MingLi,JingboLu,HongchaoMao,MeiyuShi,LipingTu,FenglanZhu.RecognizeandAnalysistheHealthyPerson’sFacialColorDiagnosis[A].IEEEProceedings2009IEE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TinMedicineandEducation[C],JinanChina,2009:

66-69.(EI收录,索引号(Accessionnumber):

20101312814440).

(30)张志枫,张如青,高惠勇.“扁鹊”考辨.中医药文化,2009,4(6):

43-46

(31)张志枫,许家佗,全蝉兰,金相容.黄芪对气虚证患者的干预作用.中医药实证医学杂志(台湾),2010,3

(1):

17-25

(32)许家佗,张志枫(通讯作者),屠立平.中医望诊资讯化研究概述.中医药实证医学杂志(台湾),2010,3

(1):

65-75

(33)刘樱,许家佗,李欣,郭震,史美育,张志枫(通讯作者).“寸口”脉搏波图在体外循环搏动灌注中的应用.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1):

1866-1868

(34)许家佗,屠立平,邸智,陈园,陈清光,张利,崔龙涛,费兆馥,张志枫(通讯作者).亚健康状态的四诊信息分析与辨证分类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11):

741-745,750

(35)陈清光,许家佗,张志枫(通讯作者),全蝉兰,金相荣.气虚体质大学生客观化评价方法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

(1):

34-36

(36)许家佗,屠立平,张利,李蕾,费兆馥,张志枫(通讯作者).基于图像处理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面色特征分析.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3):

567-571

(二)非第一作者与非通讯作者论文

(1)王大增,王祖倩,张志枫.化瘀通腑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及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9):

524-526

(2)王祖倩,张志枫,王大增.化瘀通腑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动物实验研究.上海中医学院学报,1992,6

(1):

40-42

(3)王祖倩,张志枫,王大增.化瘀通腑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附95例病例分析.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9):

8-12

(4)费兆馥,张志枫.中医脉诊的图象化和定量化.自然杂志,1995,17(5):

269-274

(5)何裕民,尚力,王莉,张志枫等.中医学跨世纪发展的思考.医学与哲学,1996,(8):

420-423

(6)许家佗,张志枫.力竭性运动前后的脉图观察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

(1):

44-47

(7)许家佗,指导:

方肇勤,张志枫.舌象客观化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

(2):

42-45

(8)许家佗,张志枫.舌诊信息的计算机识别与应用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六届四诊研讨会论文,厦门,2002.9

(9)许家佗,包怡敏,裘磊,张志枫,张潮,孙鸿杰,章震宇,英洪友,千英信.脑力性疲劳的脉图观察与实验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6):

574-578

(10)许家佗,包怡敏,张志枫,王志国,裘磊,张潮,方肇勤,李文书,孙炀,周昌乐.166例慢性胃炎患者舌象特征的计算机识别研究.中医杂志,2003,44(12):

934-936

(11)许家佗,周昌乐,张志枫.舌象图像分析中纹理特征的分析与识别.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四诊分会学术会议论文,上海,2003.4.

(12)许家佗,孙炀,张志枫,周昌乐,包怡敏,李文书.基于差分统计方法的舌象纹理特征的分析与识别.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7(3):

55-58

(13)WenshuLi,ChangleZhou,ZhifengZhang.TheSegmentationOfTheBodyOfTongueBasedOnTheImprovedSnakeAlgorithm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Proceedingsofthe5thWorldCongressonIntelligentControlandAutomation[C],HangzhouChina,2004,6:

5501-5505(Accessionnumber:

2004388367668)

(14)孙炀,罗瑜,周昌乐,许家佗,张志枫.一种基于分裂-合并方法的中医舌像区域分割算法及其实现.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3,8(12):

1395-1399

(15)许家佗,张志枫,宋贤杰,严竹娟,马新博,刘晓谷.舌诊客观化研究中舌象采集条件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第七次四诊研究学术会议.乌鲁木齐,2004.8

(16)刘晓谷,许家佗,张志枫,宋贤杰.舌诊标准环境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第七次四诊研究学术会议.乌鲁木齐,2004.8

(17)许家佗,周昌乐,方肇勤,张志枫,王志国,孙炀.舌像颜色特征的计算机分析与识别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3):

43-47

(18)许家佗,张志枫,孙炀,包怡敏,李文书.舌象图像分析中点刺与瘀点特征的识别.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4):

38-40

(19)王志国,张志枫.中医文化的空间之喻.第七届全国中医文化与临床/第十三届全国医古文学术研讨会.上海,2004.60-61

(20)吴芸,周昌乐,张志枫.基于Agent技术的中医诊断决策支持系统初探.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

(1):

34-36

(21)王子焱,张志枫,应荐.红外技术在中医舌诊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4):

326-328

(22)WenshuLi,JiatuoXu,ChangleZhou,ZhifengZhang,ANovelMethodofTongueImageRecognition.ProceedingsoftheFif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andInformationTechnology(CIT2005),September21-23,2005,Shanghai,P.RChina,586-590(ISTP:

BDF38)

(23)章丹丹,张志枫.走具有中药特色的国际化之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浅思.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年11月3-5日.182

(24)YunWu,ChangleZhou,ZhifengZhang.Geneticneuralnetworkfor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oceedingsofthe2005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euralNetworksandBrain,vol1-3:

339-342,2005(ISTP:

BEB63)

(25)施明辉,周昌乐,吴清锋,吴芸,张志枫.智能化中医辨证辅助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中医杂志.2005,46(增刊):

14-15.

(26)应荐,沈雪勇,张志枫,丁光宏,王子焱,周愉.乳腺增生病患者舌面各部红外辐射光谱比较.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

(1):

38-41

(27)朱凤兰,顾超,张志枫,周昌乐许家佗,刘晓谷,李文书,朱惠清.基于舌色分析软件1.0的中药疗效评估研究.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

(2):

152-155

(28)严竹娟,张志枫.中医舌色的客观化研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23:

110-123

(29)周昌乐,蒋旻隽,张志枫,李绍滋.开展中医辨证推演形式化研究的若干问题.第三届国际中医药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年12月6-8日,15-23

(30)ChangleZhou,MinjunJiangZhifengZhang.APara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