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0683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1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人教部编版同课异构6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快乐读书吧

3

1.能沉下心来读世界名著,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2.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学习做读书笔记。

3.了解名著的价值,乐于分享阅读感受。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流落、凄凉、寂寞”等18个词语。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4.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培养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14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语段进行教学,把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识记,如“惧、凄、栅、控”这类是左右结构的字,“寂寞、恐惧、凄凉”这类是心理活动的形容词。

本课中有些多音字要提醒学生读正确,“畜养”的“畜”读xù

,“圈养”的“圈”读juà

n,“处境”的“处”读chǔ”。

2.阅读理解

文中梗概部分用精练的语言写出了鲁滨逊流落荒岛、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以默读的形式来阅读课文。

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感受鲁滨逊的处境,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境遇。

3.表达运用

通过自主读文,感知文本,在再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使学生感知文本,触发已有的生活体验,大胆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面对困难与烦恼的。

同时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通过原文和节选片段的对比阅读,感知鲁滨逊的人物形象与精神。

通过小说的故事线索,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并体会其好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

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小说;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流落、凄凉、寂寞”等18个词语。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了解背景,引发期待

1.导入新课,了解写作背景。

(1)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独自在孤岛上生存吗?

英国作家笛福给我们的答案是“能”。

(2)呈现小说原型。

课件出示:

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

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

塞尔科克随身只带了一点武器与一本书。

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

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

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

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

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

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

那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便是丹尼尔·

笛福,那部经典之作便是脍炙人口的《鲁滨逊漂流记》。

2.走近作者。

(1)《鲁滨逊漂流记》与笛福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

那么,笛福一生的经历如何呢?

笛福(1660—1731),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称为“欧洲小说之父”。

他书中的主人公聪明机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

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情节逼真,虚构的情景描写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唤起学生对荒岛生活的思考,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板块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检查预习。

(1)自由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预习:

指名读生词,纠正字音。

流落凄凉寂寞恐惧宴会倒霉淡忘忧伤书籍

聊天缺乏栅栏理智控制防御侵袭倾覆远眺

(3)齐读词语。

2.快速阅读,感知大意。

(1)快速默读故事梗概,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交流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航海爱好者鲁滨逊遭遇海难,流落荒岛的故事。

(3)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

总结归纳学生的初步感受。

(板书:

崩溃、害怕、新奇、自信等)

(4)选择印象最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5)圈画批注:

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解决学习上的障碍,包括字、词、句等,以及文章主要讲的事情,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板块三聚焦指导,学会总结

1.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1)在流落荒岛之后,我们的主人公鲁滨逊做了哪几件事情呢?

(2)浏览课文,四人小组学习,合作填表。

鲁滨逊做的事

流落荒岛

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

救野人为伴

回到英国

(3)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顺序: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野人为伴→回到英国)

2.阅读精彩片段,感受光辉形象。

(1)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2)课文的后面一部分是精彩片段节选,这一部分是采用什么形式讲述的?

(3)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小组合作交流,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鲁滨逊的内心,体会他在荒岛上的境遇和心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主要情节,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能够体会到篇幅较长的课文中,所讲述的中心和大概意思,用表格的形式把鲁滨逊荒岛生活的经历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快速阅读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2课时

1.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板块一研读梗概,感知大意

1.回顾课文,概括总结。

教师引导: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热爱航海的鲁滨逊流落荒岛,在荒岛上度过了28年的独身生活。

那么,他上岛后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鲁滨逊的荒岛生活,感受主人公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研读梗概,感知大意。

(1)自主阅读梗概:

同桌互相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2)结合学生的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

●从梗概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默读梗概,把鲁滨逊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

●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回顾,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熟悉文本内容,了解大意,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研读赏析,对比学习

1.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对比阅读:

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

(2)研读精彩片段:

读读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为什么这里最精彩?

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逊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

①预设一:

课件出示课本第23页节选部分的“好处”和“坏处”。

a.根据列出来的“好处”和“坏处”,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逊带来了什么。

b.鲁滨逊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

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c.学生齐读:

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小结:

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处在不利的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做斗争的信心。

除了鲁滨逊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有什么地方很精彩?

②预设二:

鲁滨逊的语言,如“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就是告诉人们要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逆境。

③预设三:

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理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优秀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逊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

2.对比学习,感悟写法。

(1)对比异同:

浏览课文节选片段,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预设一:

用的是第一人称,更直观地描写了鲁滨逊的所见所感。

预设二:

用第一人称描写“我”流落荒岛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所做,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2)小组讨论两种表达方式,说一说:

你更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3)精读故事梗概,交流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文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文章整体结构的详略安排,到关注文章片段描写的表达形式,再到关注有效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段的同时,通过对比阅读学习故事梗概中详略得当的描写,以及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悟鲜明的人物形象。

板块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交流感受,升华情感。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如果让你选择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

(3)课件出示:

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在西方,“鲁滨逊”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请写出你阅读本文后的启示,再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2.发散思维,引起共鸣。

(1)再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

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

①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我很想知道他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

②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

③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段却是以鲁滨逊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2)结合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阅读原著。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同时鼓励学生勤于思考。

教师组织和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自主读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本课教学中,落实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独立、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从整体入手,紧扣中心,抓住重点语句感受主人公的人物特点,在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脉络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勾画圈点批注,抓住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对比阅读,摸索故事梗概的写作方法。

首先,课文以梗概的形式讲述了鲁滨逊因乘船遭遇暴风而流落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故事。

其次,课文节选片段以第一人称“我”的形式,向大家讲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生存困境时怎样克服困难,调整心态,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生活态度。

通过两种形式的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氛围,让学生读前思考,读中感悟,读后探讨,大胆总结找出作者的写作方法。

3.突破难点,感悟鲜活的人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如词语“焉知非福”,句子“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来宽慰自己”等来进行品读。

通过有层次、有秩序、有针对性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体会鲁滨逊的人物品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鲁滨逊漂流记梗概+节选》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外国名著。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充分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制定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

因为课文是原著的缩写和片段,所以要对《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进行充分的阅读。

正确把握思想内容,从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3、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来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

1、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2、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三、说教法

首先,我将力图贯彻“教学思想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质疑、讨论、品味文中主人公不寻常的经历,帮助学生创设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同时,我将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组织、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根据教材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合理的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以读代讲法,做到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

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意象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学生先自读课文。

自学完以后,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充分自学。

人的大脑接受信息,有意注意总比无意注意有效得多。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经过自学,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困惑不解。

一旦进入探讨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

一方面可以从容、有条不紊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另一方面略有所悟的急需得以印证和深化,不得要领的急需理清头绪,困惑不解的急需弄个明白,自然都格外注意,毫不懈怠。

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留下了深刻印象,还强化了自主意识。

3、自学研讨。

学生自学后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

这一过程在教学时还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先由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解决课文中的共性问题,并积极引导尖子生对个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这一参与过程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听说能力、判断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五、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思维比较活跃,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本课内容学生很感兴趣,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这学期教材的重点是《注意收集有关的材料》和《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前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把握其方法。

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渗透,从而把握学生把学习例话的收获运用于读写实践。

而文中鲁滨逊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及积极的人生态度,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所以在反复朗读课文之后,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六、说过程

1、设疑谈话、导出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笛福一起,走进荒岛,去认识一下这位独自置身荒岛生活28年的鲁滨逊。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快速引入课文情境。

2、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

(3)读梗概,理清思路,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发生的事情。

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相机指导。

师生一起解决本课字词。

3、再读感知,理清脉络

课文是需请同学默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完请同学来描述一下文章中鲁滨逊的经历。

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整体把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并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

可以这样引导:

(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

(2)默读“梗概”,把鲁滨逊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

(3)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全班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引导学生尝试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教师总结:

流落荒岛—搭盖住所--驯养野羊--播种粮食--救星期五--夺船回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这样设计实施了开放式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与感悟,他们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才能得到发展,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第二课时

4.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老师讲故事:

没有开启冷冻功能的冷藏车冻死工人的故事。

对比质疑:

同样是身处险境,为什么鲁滨逊能活下来?

而工人却在一夜间丢了性命?

抛出中心议题:

“是什么让鲁滨逊活了下来?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阅读教学重要的不是让学生获得一个阅读的结果,而是经历一次阅读的过程。

通过课外故事的引入,在两则故事结果的悬殊对比中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是什么让鲁滨逊在孤岛上活了下来?

”这个问题问域宽,答距长,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很有思维训练的价值。

学生开始认真解读文本,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鲁滨逊的认识是自己发现的,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得出的结果。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学习发现的无穷乐趣。

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自己的体会。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解读文本,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自己获得真理。

课堂上真正呈现了学情,展示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5.总结谈话,深化主题。

鲁滨逊漂流记

1、作者:

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

出生于伦敦。

这部小说发表后,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他也因此获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

2、背景: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鲁滨孙漂流记》。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

迪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迪福的第一部小说,是他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迪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3、解题:

“梗概”就是用简练的语言把主要内容写下来。

“精彩片段”就是从原著中选取出来描写具体生动的片段。

4、字词

栅栏zhà

n剔除tī畜chù

圈quānjuà

n处chǔchù

畏惧(“畏”字左下方没有一撇,“惧”字的竖心旁先写两点,再写竖)

倾覆(“覆”字上面不是“西”)

宴晏籍藉

聊以自慰:

聊:

姑且。

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

心平气和心急如焚心烦意乱心绪不宁心惊胆战心如止水

描写人烟稀少的成语:

荒无人烟人迹罕至地广人稀

5、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遇难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6、概括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的困难:

(1)住:

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

打猎、捕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