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1126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美术全册优秀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二课时

一、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出示学生作品,思考:

1.别人的小天地对自己有哪些启发。

2.希望自己的小天地具备哪些功能和特色。

二、教师检查学生草稿并点评。

三、学生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1.独立或自由结合完成作品。

2.通过你设计出的草稿进行更细致的表现。

3.在环境设计时,可以考虑到本地区的文化习俗以及自己的爱好特点。

四、课后评价

组织学生多元评价。

师评: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本课重点进行讲评,并提出希望。

5、课后拓展

请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试着设计自己家其他房间的环境,并交流。

机器人

备课时间:

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机器人的多种方法。

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

教学难点:

绘画创作中大胆想象,突出表现机器人的新颖造型和实用功能。

课前准备:

课件、机器人资料和教具。

一、组织教学:

做好上课准备。

教学课件、小组讨论需要的机器人图片、各种废旧材料、剪刀、胶棒、双面胶等。

二、开门见山,直入新课:

启发:

看,今天谁来到了我们教室?

课件出示机器人图片。

板书课题

三、观察探究机器人的结构特点:

1、设疑启发。

机器人也叫“人”,它和我们人类一样吗?

课件出示机器人图片

2、观察探究。

认真观察机器人,找找它与我们人类有什么相同之处?

3、总结提升

大家发现了很多机器人也有头(五官)、身体、上肢、下肢,具有和我们人类一样的身体结构。

最主要的是机器人还和我们人类一样会思考,能帮助人做许多事情。

课件出示:

机器人的身体结构

四、讨论探究机器人的外形特点

1、设疑启发

机器人的身体各部分和我们人类的一模一样吗?

又有什么不同?

2、讨论探究。

课件出示:

六个造型各有特点的机器人。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每组桌面上都有一组机器人的图片,请选出你们组喜欢的机器人。

观察机器人各部分的形状特点,选择相似的基本形摆摆看,会有什么发现

引导:

同学们摆完了吗?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机器人的外形变化成基本形的组合。

3、总结提升。

总结:

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机器人外形的秘密。

4、丰富认知。

启发:

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机器人?

我们再来看看。

这些机器人又有什么特点?

你发现了吗?

五、观察探究机器人的功能和用途特点

为什么机器人的外形多种多样?

这些不同的外形又有什么作用呢?

课件播放机器人收集垃圾、机器人飞翔

引导:

通过观看视频,你对机器人独特的外形有了新的认识吗?

你们真会观察,发现了机器人的神奇本领。

通过观察探究、讨论、拼摆、欣赏发现、自主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创新变现机器人造型及机器人活动的有趣场面。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绘画或制作的方式表现机器人的特征和活动场面。

绘画过程中大胆想象,突出变现机器人的新颖造型和实用功能。

制作过程中合理选材,巧妙拼组,创新表现作品。

一、直接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讨论、拼摆、欣赏发现认识了机器人的外形、结构、种类、功能、用途和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来动手制作吧!

二、示范引导,启发构思。

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机器人呢?

学生交流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5页,看看你又找到了什么机器人?

有什么特点?

原来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都可以用来创作表现。

怎样用废旧材料组合制作呢?

让我们来看一看。

3、艺术实践,创作体验

启发创作:

我们了解机器人的外形、结构、功能和作用等特点,学习了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现在,请大家利用手中的材料创作表现一个造型新颖、结构独特、功能强大的机器人。

比比看,谁表现的机器人本领又大又神气,是人类的好帮手!

教师巡视,辅导学生完成创作。

4、创设情境,欣赏评价

展一展:

请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评一评:

你喜欢谁表现的机器人?

他用了什么制作材料?

哪儿做的最好?

5、总结:

有了你们创作的机器人来帮我们工作、服务我们的生活,真是太棒了!

只要我们敢于创想与实践,人类的未来就会更美好!

有趣的拼图

初步了解设计作品中蕴含的点、线、面知识,学习利用媒材拼图的基本方法,并能利用媒材特点巧妙设计。

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拼图方法。

通过画、减、贴等方法实践拼图创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体验到拼图的乐趣,体会将艺术创作融入生活的情趣。

培养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团结他人合力完成任务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拼图的基本方法,利用各种媒材创作一幅有趣的拼图作品。

难点:

如何利用媒材特点巧妙设计。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彩色废纸、各色废毛线、果壳及住宅周围的各种野生植物籽粒等材料。

2、引入课题

教师:

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在制作机器人时,有些纸没有用完,扔掉很可惜,那就让我们赋予它们新的生命,用这些碎纸片拼制成有趣的图案。

出示课题:

有趣的拼图。

3、讲授新课

1、了解材质特点,感受材质美感。

(1)教师:

请大家用剪刀把自己把自己搜集的废彩纸、废毛线剪成黄豆大小的彩纸片、碎线头。

(2)桌子在的彩纸片、果壳、植物粒、碎毛线等材料,从颜色上看有什么特点?

(3)从形状上看有什么特点?

2、欣赏拼图作品,探究制作方法。

(1)指导学生欣赏各类拼图作品。

思考:

拼图作品用了哪些材料?

拼图作品的色彩和造型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多彩的颜色和多样的形状特点来拼图的?

(2)打开教材第6页至第8页,分组讨论:

教材中的拼图作品是如何体现点、线、面三者之间关系的?

探究拼图作品的设计制作方法。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拼图作品的设计制作方法。

二、教师示范

1、步骤

(1)设计画稿

(2)在画稿上均匀地涂上胶水。

(3)利用拼图材料绚丽的色彩和多样的形状特点,选择彩色碎纸片、果壳、植物粒和碎毛线,粘贴在画稿上。

(4)拼图作品可以采取沟边填充法,也可以利用拼图材料绚丽的颜色和多样的形状特点直接拼贴出图案。

三、艺术实践

明确实践要求:

利用桌上彩纸片、果壳、植物粒和碎毛线等材料的绚丽的色彩和多样的形状特点,小组同学合作拼制一幅造型生动、色彩鲜艳、画面饱满的拼图作品。

四、课堂评价

1.教师:

同学们,谁愿意从拼图作品的造型、色彩搭配、制作工艺上讲评本组的作品?

2.请同学们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五、课后扩展:

1.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其他形式的拼图作品。

2、课后,请同学们利用废毛线创作拼图作品,美化自己的家庭环境。

连环画

1.知道什么是连环画,了解连环画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价值。

2.通过观察、欣赏、交流和访问等方法,了解什么是连环画及其艺术特征和艺术价值。

3.在欣赏、创作连环画的过程中感受连环画的故事趣味与艺术价值,体会美术与文学、历史、社会的紧密联系,体验集体创作的乐趣。

学习什么是连环画,能根据故事设计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按照故事的发生过程,分工合作绘制一本连环画。

根据故事情节想象,创作出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

在合作中完成绘制,要体现出故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一、课前准备,搜集素材

教师布置学生阅读几本连环画,准备介绍给大家。

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学习资料袋。

1.一个小故事。

2.每人一张裁好的画页。

教师按照故事发生顺序编写好脚本,印在画页上,并编好页码。

3.一张封面画纸。

二、交流体会,初步感知。

1.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最爱看的连环画,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2.教师介绍自己最喜爱的连环画《三打白骨精》,从故事内容和绘画水平方面谈一谈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三、观赏研究,加深感受。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哪吒闹海》画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连环画与我们平常画的画有哪些不同?

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板书:

封面(题目、作者、主要人物形象)

画页(文字、人物活动、场景)

封底

2、课件展示更多形式、更多题材的连环画,向学生介绍并请学生欣赏。

小结:

连环画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又称连环图画,小人书等。

4、探究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快乐的一天》,研究绘制连环画的方法和步骤。

(1)这本连环画一共有几页?

每页中的内容是什么?

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故事发生过程顺序排列的,有发生、发展、结局,有完整的故事,而且一个情节对应一张图画)

(2)这本连环画是用什么形式表现的?

(线描)

(3)观察每页中的人物和环境有哪些变化和不变的地方。

五、总结本课

同学们观察得这样认真,老师奖励每个小组一个小故事。

大家快打开看看吧。

1.尝试以线描的形式,按照故事发展过程,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环境的想象加工,个人或集体合作绘制一本连环画。

2.集体选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写成简明的脚本,设计人物形象和环境,按照故事的发生过程分工绘制故事情节,最后传阅评述,进一步感受连环画的趣味。

一、欣赏学生作品。

出示课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上的连环画作品。

教师并给予讲解。

2、教师示范

教师以一个小组的故事为例,进行创作示范,并指导学生如何分工合作。

(1)讲述故事,将第一张画页放在实物投影上,读第一小段文字。

(2)根据封面上的主人公形象和第一张画页上的文字描述,画出他的活动和周围环境。

(3)剩下的故事情节由小组其他成员完成。

三、艺术实践

可以小组分工合作,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创作连环画。

最后将它装订成册,大家传阅分享。

4、交流评述,体验乐趣。

教师组织学生先进行组内传阅,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否学会了画连环画,哪个组的人物形象和环境画得生动有趣。

演电视

简要了解电视的发展以及电视节目的编制过程。

学习探究各种制作方法。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为下节课做好充分准备。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

画面中出现一群人的背影,它们在看一台机器。

2.提问:

他们在看什么?

这台机器是干什么用的?

学生观察画面并回答。

让我们一起去了解电视机的发展。

2、讲授新课

1.简要介绍电视机的发展历史。

外形,功能。

学生欣赏、了解黑白电视、彩色电视(背投电视、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等)

2.熟悉电视机的组成。

教师提问:

老师这里有一台电视机。

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制作这台电视机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方法?

请你仔细观察,电视机外壳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观察并回答。

(材料是大信封、彩色纸。

用剪、贴、挖、刻等方法。

由机身、屏幕、功能键、电线插头等组成)

3.看教材

请你看看教材中的讲解,尝试总结信封电视机的制作方法。

学生口头总结:

挖空、剪口、装饰、插片。

还有什么材料能够制作电视机?

通过看书,你还得到什么提示?

4.欣赏表演。

教师播放学生演电视的视频

提问:

为了表演这个节目,同学们都做了什么准备?

同学们是怎样让画面活动起来的?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自由发言。

学习电视节目的编制过程,学会分工合作表演电视节目。

利用废旧材料,通过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

设计制作电视机外壳。

享受合作表演的过程和乐趣。

学习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电视机外壳,能够合作表演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的内容的活动方式,以及音乐、解说、画面、表演之间的配合。

一、回忆上节课我们的设计内容

二、分析探究

除了我们上节课介绍的,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做电视机。

教师展示利用无纺布、纸箱板制作电视机的步骤图。

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制作方法。

3、动手制作

1.难点示范

对于制作电视机外壳,你还有什么疑问?

你希望老师为你演示哪部分的制作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演示,如机壳的大小、切挖屏幕并使之略小于连环画等。

四、艺术实践

1.组内分工。

你们想不想制作一台电视机并进行节目表演?

你们准备怎样分工?

教师引导学生从节目内容、音乐、解说和制作等几方面进行分工。

2.大胆实践

为了让我们的表演更精彩,请同学们大胆设计、努力创新。

5、欣赏点评

你认为哪个电视机设计的好?

你听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配音?

你看到哪个小组配合得默契?

六、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皮影、偶戏、提线纸偶等图片。

教师:

艺术表现的形式丰富多彩,演电视只是其中一种。

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我们将会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红色的画

认识三原色,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

能以红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及运用色彩的能力,增强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利用美术教学的直观性,为学生创设中国节日的颜色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领学生走入“红色的画”,感受、体验三原色中的红色。

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红色的实物和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情感。

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一、导入新课

魔术激趣,引入课题。

1.小魔术:

讲盖子上涂有颜料的矿泉水瓶摇一摇,分别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

世界上有三种颜色是无法调和出来的,它们就是被称为三原色的红、黄、蓝。

2.引出课题。

红色是三原色之一,在很多国家、很多场合有特殊的意义。

本课我们就以红色为主来创作一幅作品。

红色的画。

1.节日——感受红色。

在节日里或喜庆的场面,哪种颜色用得最多?

它给人什么感受?

红色是中国传统的喜庆颜色,它鲜艳、温暖、热烈,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在过年,过节庆祝活动以及婚礼上常用到它。

2.色彩小集市。

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生活中的红色。

互相欣赏并说一说:

(1)自然界中有哪些东西是红色的?

(2)生活中哪些红色的物体或情景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3.看看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了解红色的画。

(1)分组欣赏农民画《剥玉米》。

思考:

什么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

这幅画的美体现在哪儿?

你感受到了吗?

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这幅作品正是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表现到了极致。

整幅画面以大红色铺底,上面添加了一些黄、黑、蓝、绿等对比强烈的颜色,使得作品绚丽多彩,艳而不俗,给人愉悦的视觉美感。

(2)游览名家画廊。

欣赏中外名家的红色的画。

思考、讨论、交流:

画面中用红色表现了什么内容?

你喜欢哪幅作品?

(3)游览小小画家画廊。

小朋友的画表现了哪些题材?

以红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你将表现什么内容?

(4)学习画一画“红色的画”

请你以红色为主色调,将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场景,创作了一幅红色的画,注意红色的变化。

4、作品评价

说一说:

1.三原色是哪几种颜色。

2.我知道了红色的特点。

3.评一评,谁的作品将红色表现得喜庆、热烈而丰富。

5、延伸拓展

大胆运用红色或红色的画装饰我们的生活。

搜集生活中的黄色和蓝色的画。

黄色和蓝色的画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三原色中的黄色和蓝色。

能够运用色彩的深浅对比突出主体,创作一幅以黄色或蓝色为主的画面。

感受黄色和蓝色带给人们的不同美感,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体验、对比等方法,激发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丰富变化,发现深浅对比在画面中的作用,感受黄色和蓝色的画不同的美感。

感受色彩的丰富变化,体验色彩学习的乐趣,培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通过学习黄色和蓝色的画,感知黄色和蓝色带给人的不同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主体与背景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游戏:

教师出示一个盘子,从颜料管里挤出深浅不一的黄颜色:

土黄、柠檬黄、橙黄、浅黄。

如果我用笔进行搅拌,会出现什么效果?

黄色和蓝色的画。

2、感受黄色和蓝色的画

1.感受黄色和蓝色的丰富性。

(1)仔细观察以黄色为主和蓝色为主的画面分别运用了哪些颜色?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黄色和蓝色的色谱。

以黄色和蓝色为主的画并不是单一的一种颜色,而是分别以这两种颜色为主,和其他邻近色的丰富组合。

板书:

丰富

(2)小游戏:

颜色加加加。

你能用手中的笔调出这些颜色吗?

总结:

颜色在调配中可以产生很多邻近色,使画面丰富而有变化。

教师展示两种情况的作品:

一幅是画面中的颜色星星点点,一幅是铺满色彩。

引导学生观察哪幅是黄色(或蓝色)的画,总结并板书。

面积大、有变化。

(3)教师演示

2.联想生活中黄色和蓝色的事物。

提问:

这些大面积的黄色和蓝色,使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物?

3.欣赏视频,感受黄色和蓝色不同的美感。

看完这两段影片,黄色和蓝色给你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总结并板书:

黄色:

明亮、温馨、活泼、欢快

蓝色:

宁静、清爽、寒冷、深沉、寂寞

4.名作欣赏,发现深浅对比的奥秘。

出示梵高的《向日葵》和东山魁夷的《山湖远望》

这两幅画面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5.欣赏作品,开阔思路。

看看同学运用黄色与蓝色表现了什么?

3、艺术实践

选黄色或蓝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体验黄色或蓝色带给你的感觉。

4、创设情境,欣赏评价。

你认为谁的画面最突出?

哪幅作品表现的内容最符合黄色和蓝色给人的感受?

生活中有些物品的色彩不是可以随便更换的。

色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希望同学们继续去观察,用色彩装点我们的生活。

身边的设计艺术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身边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设计的世界。

认识设计的基本知识,即造型、色彩、材质、功能等。

能够对作品从以上几个知识点综合运用过去学习的美术知识(冷暖色、对比、协调等)进行描述,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身边充满了设计”。

学生能够从物品的造型、色彩、材质、功能上描述并以个人的观点进行描述。

能将本课所学习的设计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能将实用功能与造型色彩有意识的结合。

一、组织教学:

课前组织学生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具有美观、心气、有趣的形状和色彩的物品图片。

检查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

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香蕉外形的餐具,猜一猜这是干什么用的?

谈谈你喜欢这个设计吗?

从颜色、造型、功能等方面谈。

像这样设计巧妙、美观而实用的艺术品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和欣赏《身边的设计艺术》。

三、讲授新知:

出示家具设计图片:

达利矮桌,一只穿着高跟鞋的脚是桌子腿,一只手托着桌子面,设计的巧妙在于不仅外形新颖,脚和手臂也是重要的支撑点。

椅子:

设计师是根据高跟鞋的外设计椅子的,想象一下椅子还能设计成什么样?

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设计。

不同的设计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喜好。

打开书,看一看书中几组日常用品——书包、水壶、铅笔盒、礼品包装盒等,交流提示:

我介绍的是

它的外形是

它的颜色是

它的功能是

我因为特别喜欢它。

四、体验设计:

1.我们身边的艺术设计及漂亮又实用,这些设计吸引了不同的人。

教师出示几张窗帘图片,为自己和父母各选一个窗帘,说说为什么这么选。

争做小小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