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1166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射洪县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朗读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朗读者》是一个旨在表现公众人物影响力的情感类节目。

B、《朗读者》是一个朗读时间不多、不追求娱乐性的人文类节目。

C、《朗读者》是一个提供明确“道德偏向”价值的文化产品。

D、《朗读者》是一个让人欣喜和意外的“收视口碑双赢”的文化节目。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综艺界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和“鲜肉小花”,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这是一种典型的聒噪浮华。

B、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这一点来说,《朗读者》受到欢迎并不为奇。

C、《朗读者》用朗读串联起人物访谈,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来讲述普通人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

D、人文类节目式微的原因,一是缺乏流量“鲜肉小花”的加持,二是情感调动不够充分,更关键的是坚持与碾压式情感综艺节目不同的价值观。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朗读者》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体现了对理想人格之阐发和尊严价值之关切的真实需求。

B、当下,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被视为不依从娱乐工业逻辑的异质性力量,就会受到文化工业的限制,最终导致在收视率竞争中的失败。

C、从“朗读‘可以传情达意’”这句话可以看出,董卿认为朗读是一种情感交流手段,《朗读者》的产生和传播可能带动更多人进行这种交流。

D、作者提出“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这个问题,反映了一种现实需要,表达了一种期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张爱玲传

从1943年在英文月刊《二十世纪》上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时装》开始,张爱玲算是步

入文坛了。

但《二十世纪》是洋人的文坛,张爱玲不是林语堂,不论就感受性而言,还是就对中文的喜爱程度而论,她的中国情结都要比后者深得多,她不能满足于那种轻松的介绍方式。

虽然三年没碰中文,她肯定还是不能、也不甘把洋人设想成她的主要读者,何况她自小就钟情于小说,心心念念于那个更广大的想象空间。

洋人

要看而比较容易看懂的是介绍性的文字,小说对于他们显然是更费解的。

所以就在“卖”洋文行情很不错的时候,她挟着她的《沉香屑:

第一炉香》《沉香屑:

第二炉香》去叩上海文坛的门了。

而且一旦在中国文坛上站稳了脚跟,张爱玲便与西文杂志挥手作别。

不知是因为以往投稿漫长的等待令她感到不耐,还是她学会了一点人情世故,抑或她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信,总之这一次怀着对成名急切渴望的张爱玲没有将作品投进邮筒,听任它到编辑大人的案上去碰运气。

她宁可去“面试”。

经母亲这一系的亲戚、园艺家黄岳渊的介绍,她带着稿子拜访了《紫罗兰》杂志的主编周瘦鹃(周瘦鹃笔名紫罗兰庵主人,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性作家)。

此次相会,二人谈得甚是融洽。

张爱玲待人接物时给人“夹生”之感,但她在长辈面前似乎要松弛一些。

她尝自言一向对年纪大的人感到亲切,对年岁相当的人稍微有点看不起,对小孩则是尊重与恐惧。

这一回她在周瘦鹃面前虽是执礼甚恭,却也还自如。

让张爱玲高兴的却是这位主编对她奉上的小说十分欣赏。

还未读正文,光看了篇名《沉香屑:

第二炉香》,周瘦鹃便称名字起得好,大约他闻到了传统小说的气息。

周瘦鹃的直觉没有错,将两篇小说一气读完,他更可以相信这一点。

它们与强调严肃性、

思想性,鄙薄娱乐性的新文学大异其趣,从取材同可读性看似乎倒是与鸳鸯蝴蝶派小说不无相通之处。

难得的是周瘦鹃于坚守旧式趣味之外还是个鉴赏力较高的人,他通洋文,翻译过西洋小说,是旧文人圈子中为数不多的对西方文学有所了解的人之一,他不仅看出张的小说有《红楼梦》的影子,而且看出张在写作中受到毛姆的影响,且断言它们可与毛姆的小说媲美。

周瘦鹃很快拍板:

两篇小说都用。

虽然张爱玲的“二炉香”并没有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但是文艺圈内却有不少有心人由此注意到这位后起之秀,《万象》主编柯灵即是其一。

就在此时,张爱玲自己找上《万象》编辑部来了。

张带来了她的一部小说,请柯灵看一看,这就是之后登在《万象》1943年8月号上的《心经》。

几乎与《心经》发表的同时,张爱玲的另一篇小说《茉莉香片》在《杂志》上登了出来。

在此后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使张爱玲青云直上,

风靡上海滩的诸家刊物中,不惜血本、出力最多的,首推《杂志》。

对《杂志》助她成名,她投桃报李,把最得意的小说都给了《杂志》。

在小说赢来满堂彩之后,张爱玲又开始亮出她的另一样拿手戏——散文,并且立即打响。

她将《洋人看京戏及其它》《更衣记》,投给当时名噪一时的散文半月刊杂志《古今》,很快在8月、9月登了出来。

《古今》可说是男人的天下,张爱玲很可能察觉该杂志的种种气味与自己的性情不相投,

而且纵能跻身其间,它亦不能让自己昂首鹤立,独上青云。

所以两篇文章之后,《古今》再不

见张爱玲的名字,她转向了苏青办的散文小说月刊《天地》。

由此我们约略可以看出张爱玲对刊物杂志取舍的标准了:

档次高,实力强之外,还要加上志趣相投,肯于让她在上面唱大轴戏,虽非同仁杂志于她却有同仁杂志的意味。

《杂志》《天地》遂成为与她关系最密切的两家刊物。

值得注意的是,在沦陷时期的上海这个特定的时空里,文坛的方方面面,代表不同政治倾向、不同文学趣味的各个文学圈子似乎都是顺理成章地接纳了这位新人,而且均不吝于褒奖。

我们大致可以说,《紫罗兰》代表了鸳鸯蝴蝶派的趣味,《古今》承袭了周作人、林语堂的“闲适”格调,《万象》坚持着新文学人道主义、现实主义的传统,对“新文艺腔”大张挞伐的《杂志》则想走纯文艺的路线,而它们竟一致对张爱玲表示推许。

在新文学史上,这样的情形即使不是仅见,也肯定是少见的。

(摘编自余斌《张爱玲传》)

相关链接

张爱玲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

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

寡情;

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

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

活,以至有人说:

“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余斌《张爱玲传》)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在作者看来,张爱玲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因此无论是对文学作品的感受性,还是就中文的喜爱程度而论,张爱玲都胜过林语堂。

B.借助母亲一系亲戚黄岳渊的引荐,张爱玲得到了作家周瘦鹃的赏识,他认为张爱玲的小说虽然在思想性上有欠缺,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C.在生活中张爱玲性格孤傲,待人接物时给人“夹生”之感;

在艺术中,她又是悲天悯人,通晓人情世故,她的人生中充斥着矛盾。

D.张爱玲虽然依靠《紫罗兰》在文坛初露锋芒,但之后却青睐《杂志》《天地》等刊物,这体现了她善于鉴别、特立独行的处世方式。

5、张爱玲的作品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分)

 

6、本文着重讲述了张

爱玲早年成名的经过,你认为张爱玲的成名有哪些原因?

请结合材料

加以探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遗落在乡村的果子

刘国芳

我们已经去过好几次黄源了,这个村有许多老房子。

这天,我们又去了,才进村,就有一伙孩子跟在我们后面,这些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五六岁。

见了我们,大一些的孩子会说:

“又来看老房子呀?

我们笑笑说:

“来看老房子。

然后我们在那些房子间穿行,孩子仍跟在我们后面,还说:

“都是些烂房子,又没有人住,有什么可看的。

孩子说对了,房子确实很烂,也没人住。

莫说这些烂房子,就是刚盖好的新房,因为主人出去打工了,那些房子也是门上一把锁,关了。

我们当中有个人,第一次来,见了那么多孩子,就问:

“这个村怎么这么多小孩,大人倒见不到一个。

一个孩子接嘴说:

“我奶奶在家,她到地里去了。

我说:

“大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村里除了老人就是孩子。

我说着时,看到一个老人了,站在一棵树下。

是一棵枣子树,秋天时节,枣子熟了红了。

一个孩子见了枣子树,忽地蹿过去。

这个孩子,我后来知道他的名字就

叫康枣,身上的衣服脏得像刮刀布。

看见这个叫康枣的孩子往枣子树下去,我以为他要摘枣子吃,但错了,康枣摘了枣子不是吃,而是当石头,往其他孩子身上扔。

其他孩子也蹿到枣子树下摘枣子,摘了去扔那个叫康枣的孩子。

然后便互相扔来扔去,跑走了。

我们在孩子跑走后走近了老人,我说:

“这些孩子怎么把枣子当石头扔呀,多浪费。

老人说:

“这家人打工去了,几年都没回来,每年枣子都烂了落了。

“你们也可以摘了吃呀。

“村里人走得差不多了,到处都是枣子,哪吃得完。

老人这么一说,我们才发现,村里真的到处都是枣子树。

那些枣子都熟了红了,一些熟透了,掉得满地都是。

而且,不但是枣子熟了没人摘,柿子熟了,也没人去摘。

因为过了几天我们又去了黄源,在村口就发现好几棵柿子树,那些柿子熟透了,掉了一地,也没人摘。

这时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走来了,我便问老人说:

“我们可以摘树上的柿子吃吗?

“可以。

那孩子也说话了,他说:

“想摘多少摘多少。

我看着孩子,问道:

“你叫什么呀?

孩子说:

“我叫李子。

孩子说着时,我们摘了柿子,给他吃,但这个叫李子的孩子不要,他说:

“不要,我家有。

我们只好自己吃,熟透了,好甜。

我于是问老人说:

“这么好吃的柿子怎么不摘了卖?

“划不来,摘一天柿子也卖不了几个钱,而打一天工,可以赚好几百。

“那不浪费了?

“浪费也没办法。

在黄源,许多橘子熟了,也没人摘,那些橘子最后黑了,同样落在地上,让人可惜。

过来些时候,我们又去了。

这天,看到的是很多柚子树下落了一地的柚子。

康枣和李子还有其他孩子同样跟在我们身后,在柚子树下,他们把柚子当球踢来踢去。

踢了一会儿,他们就打闹起来,那李子打了康枣一下,然后爬到柚子树上去。

在树上,李子跟康枣说:

“有本事上来呀。

康枣也往树上爬,但康枣穿着大人衣服,很笨拙,他倒是爬了上去,但树枝被他弄得摇来摇去,跌下来不少柚子。

忽地,康枣也失足跌了下来。

跌痛了,康枣趴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

那个李子看康枣跌下树去,便往树下爬,可能手忙脚乱,他也一屁股跌在地上,痛得哇哇大叫。

我看着他们,忽然想到,这些孩子,其实也是遗落在乡村的果子。

(选自《小说月刊》2015年11期)

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说以“我们”去黄源看老房子为契机,着重描述乡村的房屋和果树,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冷清、衰败、荒芜的乡村图景,读后令人倍觉心酸。

B.小说的对话简洁传神,通过“我”与老人、孩子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揭示了社会时代背景,巧妙将乡村故事与当前时代联系起来。

C.小说将笔墨集中于一个叫康枣的孩子身上,通过刻画康枣肮脏而滑稽的穿着和言行来折射了留守孩子的群体形象,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别具匠心。

D.小说以康枣和李子相继从树上跌落,痛得大哭结尾,寄寓了作者对这些无人照顾的留守孩子的同情,表达了对乡村以及孩子前途命运的担忧。

8、“我”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9、小说以“遗落在乡村的果子”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泉企字思道,上洛丰阳人也。

世雄商洛。

企九岁丧父,哀毁类于成人。

服阕袭爵。

  年十二,乡人皇平、陈合等三百余人诣州请企为县令。

州为申上,时吏部尚书郭祚以企年少,未堪宰民,请别选遣,终此一限,令企代之。

魏宣武帝诏曰:

“企向成立,且为本乡所乐,何为舍此世袭,更求一限。

”遂依所请。

企虽童幼,而好学恬静,百姓安之。

寻以母忧去职。

县中父老复表请殷勤,诏许

之。

起复本任,加讨寇将军。

  永安中,梁将王玄真入寇荆州。

加企持节、都督,率众援之。

遇玄真于顺阳,与战,大破之。

除抚军将军、使持节,假镇南将军、东雍州刺史,进爵为侯。

部民杨羊皮,太保椿之从弟,恃托椿势,侵害百姓。

守宰多被其凌侮,皆畏而不敢言。

企收而治之,将加极法,于是杨氏惭惧,宗族诣阁请恩。

自此豪右屏迹,无敢犯者。

性又清约,纤毫不扰于民。

在州五年,每于乡里运米以自给。

梁魏兴郡与洛州接壤,表请与属。

诏企为行台尚书以抚纳之。

大行台贺拔岳以企昔莅东雍,为吏民所怀,乃表企复为刺史,诏许之。

蜀民张国隽聚党剽劫,州郡不能制,企命收而戮之,阖境清肃。

魏孝武初,加车(大)骑将军、左光禄大夫。

  三年,高敖曹率众围逼州城,杜窋为其乡导。

企拒守旬余,矢尽援绝,城乃陷焉。

企谓敖曹曰:

“泉企力屈,志不服也。

”及窦泰被擒,敖曹退走,遂执企而东,以窋为刺史。

企临发,密诫子元礼、仲遵曰:

“吾生平志愿,不过令长耳。

幸逢圣运,位亚台司。

今爵禄既隆,年齿又暮,前途夷险,抑亦可知。

汝等志业方强,堪立功效。

且忠孝之道,不可两全,宜各为身计,勿相随寇手。

但得汝等致力本朝,吾无余恨。

不得以我在东,遂亏臣节也。

尔其勉之!

”乃挥涕而诀,余无所言,闻者莫不愤叹。

寻卒于邺。

  (节选自《周书•列传第三十六》)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袭爵。

阕:

结束。

  B.假镇南将军、东雍州刺史。

假:

代理。

  C.大行台贺拔岳以企昔莅东雍。

莅:

到。

  D.企命收而戮之,阖境清肃。

阖:

全。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忧”,文中指母亲之丧。

古代如果官员的父母亲去世,官员就应该辞官回乡为父母亲守丧三年以尽孝道。

B、“永安”是年号。

年号,始于汉代,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贞观”“靖康”“康熙”等。

  C、“行台”,是古代行政机构。

中央的尚书省称“台”,行台是中央的尚书台(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

  D、“侯”,是古代的爵位之一。

古代的爵位分为“公、侯、子、伯、男”五等,五爵位的尊贵等级依次递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泉企极有孝道,父母去世后,他马上就辞去官职,回家为父母守丧三年,悲痛哀伤得与成人一样。

  B、泉企深受百姓拥戴,因为他好学恬静,廉洁自律,不扰乱百姓生活,这最终也成就了他的政声。

  C、泉企一生担任过许多官职,他多能不负众望,尤其是惩治豪右,剿灭乱匪,因此深得皇上的信任。

  D、泉企对朝廷忠心耿耿,即使身处险境,也教导晚辈,希望他们能够忠于朝廷,自己更是躬身践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但得汝等致力本朝,吾无余恨。

(5分)

(2)武帝嘉其义,乃谴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谢意。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1)~

(2)题。

真珠帘·

山村水馆参差路①

宋·

陆游

山村水馆参差路。

感羁游、正似残春风絮。

掠地穿帘,知是竟归何处?

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鸾台鳌署②。

迟暮,谩凭高怀远,书空③独语。

自古儒冠多误。

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

醉下白苹洲,看夕阳鸥鹭。

菰菜

鲈鱼都弃了,只换得、青衫尘土。

休顾。

早收身江上,一蓑烟雨。

【注】①本词选自《放翁词编年笺注》(增讨本)。

②鸾台:

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

鳌署:

指翰林学士院。

③书空:

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典出《晋书·

殷浩传》

“浩虽被融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

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词人善用比喻,上片中以“残春风絮”自喻,以“镜里新霜”喻白发,都很巧妙。

B、考察“书空独语”中“书空”一词的来源,我们可以推知此词作于作者贬谪期间。

C、“早不扁舟归去”中“扁舟归去”与“明朝散发弄扁舟”中“弄扁舟”都指退隐。

D、“菰菜鲈鱼都弃了,只换得、青衫尘土”是说词人为报效国家抛弃了富贵安逸生活,却只做了四处奔波的小官。

E、化用前人词句是本词的特色,如“一蓑烟雨”就来自苏轼词“一蓑烟雨任平生”。

(2)本词主要抒发了哪些情感?

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9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9分,每空1分)

、柳永《雨霖铃》一词中刻画分别时痛苦的细节描写是:

,。

、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舍人表明他们追随蔺相如的原因是: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辛弃疾以,

两句写人们社日的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与前面的烽火扬州路形成对照,表现国土沦丧的哀痛。

第Ⅱ卷表达题(共78分)

三、语言知识及运用(18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有人以为,谣言往“敏感”上靠,就可以占领话语权高地,谣言编得越“敏感”,辟谣者越会投鼠忌器。

②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果断地按下发射按钮,而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震人心魄的尾焰一蹴而就。

③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④演讲列举了英国脱欧、美国大选陷入哗众取宠等例子,告诉同学们网络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切忌人云亦云,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⑤对待西方文化,不可一味排斥,但也不能东施效颦,学些文化跟哲学的皮毛;

应以持平的心态看待中西文化各自的优劣。

⑥中方对4月3日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地铁的恐怖袭击事件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对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行不赞一词。

A、①③④B、①④⑤C、

⑤⑥D、②③⑥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加拿大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款可用于探测外星生命的机器学习软件,能够提供关于系外行星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并测定它们的稳定性及生命宜居性。

B、VR体验收费较高,据调查数据显示,38%的消费者能接受的VR体验价格在30元以内,仅有14%的消费者即使人均100元也愿意体验。

C、“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实施诈骗,他们采用的诈骗手段包括假链接、假客服、弹出窗口、网络诈骗等。

D、环保和气象部门将协商出台一个更完善的机制,把重污染的预警、发布做得更完善、更有效,让公众和地方政府能更好应对。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短的口诀上。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于是标志着远古高度文明的手工的传承中断了。

当我们意识到手工属于正在消失的文明时,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无踪了。

①农耕时代是手工时代,工业文明是机器时代

②所以说,手工是一种口头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③机器的效率远比手工高出千倍万倍,在转型的过程中抛弃手工在所不惜

④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

⑤从文明的传承来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

⑥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遗产,是因为当代人类正在进行的一种文明转型——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A.①⑥③⑤④②B.③②⑤⑥①④C.④⑤②⑥①③D.④⑥①②③⑤

19、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