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1234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

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

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

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

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

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

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

(板书: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

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

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

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

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

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

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

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

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

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共12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1112

┌长方形

  板书:

沿高剪┤斜着剪: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

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

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

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

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

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板书: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柱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就有所接触,是继五年级长方体、正方体之后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是一个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典型。

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显得尤为必要,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课伊始,图片显示建筑物,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圆柱形,给学生一个震撼,了解圆柱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的认识都是感性认识,而课堂教学是对圆柱体进行理性的认识。

学生对新知识是好奇的,所以在教学时,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我发现和掌握圆的柱的基本特征,是本节课的主题。

过后组织学生观察、触摸、猜测、操作验证、巩固、应用这几个环节组成。

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手中的圆柱实物,初步感知圆柱特征,是直观感知层面的活动中,对圆柱特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把握。

再把圆柱放在平面上来了解,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圆柱侧面展开的学习我将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将影响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学习。

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

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练习阶段,紧紧围绕新知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

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的填空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共12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1112

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在学习圆柱的侧面展开与长方形各部分的关系时,学生对知识理解比较困难,演示不直观。

总之,我会吸取经验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2)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p13-14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二、新课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

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2.侧面积练习:

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小结:

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

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

2

4.教学例4

(1)出示例3。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做完后,集体订正。

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

由此指出:

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

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侧面积:

3.14×

20×

28=1758.4(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

(20÷

2)2=314(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

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共12页,当前第3页123456789101112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

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1.做第14页“做一做”。

(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七第6题。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

2

例4:

①侧面积:

28=1758.4(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

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本课用课前预习课上小组内交流汇报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课前布置了《圆柱的表面积》预习提纲:

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2、沿着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

3、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

4、怎样求圆柱的底面面积?

5、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课上学生很快讨论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所以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已经能想象和深刻理解,并且通过想象和推理能够明确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就是圆柱体底面的周长,展开的长方形的宽(长)就是圆柱体的高,因此,学生对于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能够理解和初步掌握。

但是,通过学生尝试计算圆柱体表面积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第一:

学生对于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虽然初步掌握但是很不熟练,具体表现在求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时,特别容易出现混淆,原因就是对求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计算办法掌握欠熟练,特别是求圆的面积时,部分学生总是忘记把半径进行平方,或者是直接用给出的直径去平方,这都是对圆的面积计算办法掌握不熟练的表现;

第二:

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正确率都有待提高,由于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圆周率,又有半径的平方的计算,所以很多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很低。

原因就是学生的口算能力、笔算能力都没有形成技能,只掌握计算方法但不能熟练准确的计算,这都是学生能够准确求出圆柱体表面积的障碍。

针对这种情况,我打算采取这样的办法:

第一:

强化学生对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办法。

方法是这样的,每节课前我都会先给学生1分钟强化默默记忆的时间,接着采用游戏抢答的形式我提问学生抢答,学生兴趣浓,记忆效果较好,这样重复强化学生的记忆,在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时候能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在计算时提醒学生仔细认真,出错时要找出出错的原因,对证改错。

同时结合课前三分钟计算的时间,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

第三:

熟记常用数据。

比如熟记了15到95的平方,同时也就能熟记1.5到9.5的平方了,这样,如果给出的直径是一些单数,半径是1.5到9.5的数据,半径的平方也就能够比较快而准确地记住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总之,让学生熟练准确的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可以为下一步学习和计算圆柱的体积扫清障碍。

共12页,当前第4页123456789101112

  (3)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练习二余下的练习。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

2)

3、练习二第14题: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第②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对于求侧面积较有利。

但在求底面积时,要先应用c÷

π÷

2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二第13题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

宽+长×

高+宽×

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

棱长×

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

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7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

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

(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

(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6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

(2)集体评讲,让学生理解计算“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就是计算硬纸轴的侧面积,卫生纸的宽度就是硬纸板的高度。

5、练习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

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

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8、10、15、17、18及20题完成在作业本上。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

(4)圆柱的体积

p19-20页例5、例6及补充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长方体的体积=长×

宽×

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

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共12页,当前第5页123456789101112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

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高,v=sh)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

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

50×

2.1=105(立方厘米)

答:

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

210=10500(立方厘米)

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0.5×

2.1=1.05(立方米)

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0.005×

2.1=0.0105(立方米)

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4)做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引导思考:

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v=πr2h)

4、教学例6

(1)出示例5,并让学生思考:

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

(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杯子的底面积:

(8÷

2)2=3.14×

42=3.14×

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积:

50.24×

10=502.4(cm3)=502.4(ml)

5、比较一下补充例题、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

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1、做第21页练习三的第1题.

2、练习三的第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练习三第3、4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高v=sh或v=πr2h

例6: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主动学习新知,突破难点、疑点,能解决实际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经历猜想、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

比如,我从圆柱模型拼成长方体入手,强调它们是等底等高长方体。

由长方体体积公式v=sh,猜想圆柱的体积公式。

再通过学生的具体实际操作、小组合作探究,从而探索出圆柱体积公式,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圆柱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共12页,当前第6页123456789101112

2、在活动中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比如,回顾上学期所学的圆的面积推导公式,从而理解圆柱的底面积与长方体底面积相等。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本节课中,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采用多媒体课件。

但我认为一节好课就非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吗?

其实不然。

当然,今天我在教学中,确实有许多的不足。

比如,将圆柱体切割成若干等份,等份越多,分得越细,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倘若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或许效果更明显。

总之,今天教学中的不足,我会不断改进。

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设计更精、更符合学生发展的梯度问题,让他们在有限的时空内愉快学习、成长!

  (5)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三第7题。

学生思考:

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

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

因为v=sh,所以h=v÷

s。

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3、练习三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

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9、10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9、10两题。

(2)评讲第9题:

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

必须先求出什么?

怎么求?

(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

(3)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

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

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完成“一课三练”的相关练习。

  2、圆锥

(1)圆锥的认识

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掌握圆锥的特征。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共12页,当前第7页123456789101112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

底面是圆,侧面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