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61841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docx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新闻记者创新

附件2:

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新闻记者创新实验班”培养方案

一、培养方式与目标

本创新性实验区计划为媒体培养复合型、专业型主持人、播音员、新闻记者。

具体培养方式为:

在与媒体结合紧密的非新闻传播类学科二年级中,招收符合媒体要求的学生,到新闻与传播学院系统辅修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使学生既具备原学科的专业基础,又具备扎实系统的新闻传播理论、播音主持和新闻采访的知识与技能,从而适应媒体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化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培养规格与规模

规格:

本科,第二专业(传媒)学士学位。

规模:

每年培养一个班,每班20人。

三、主干学科与专业课程

新闻与传播学学科下的新闻学、传播学、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评论学、新闻编辑学、新闻摄影、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公共关系学等课程。

四、学制、修业年限与方式

学制2年;辅修。

五、学分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修满50学分。

六、各类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

课程类别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学科基础模块

本学科基础课

11

22%

396

专业课程模块

专业必修课

26

52%

468

专业技能模块

必修

13

26%

234

合计

100%

 

七、新闻传播人才创新实验区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时分配

学时

考试

方式

是否为

副修课程

讲授

实验

学科基础模块

本学科基础课

1121001

中外文化史(一、二)

5、6

4

72

2

考查

1121016

传播学

6

2

36

2

考试

1122008

新闻学

6

2

36

2

考试

1122014

广告学

5

2

36

2

考试

1141022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7

1

18

1

考试

专业课程模块

必修课程

1141067

中国新闻传播史

5

2

36

2

考试

1141011

外国新闻传播史

5

2

36

3

考试

1141012

新闻采访学

5

2

36

18

3

考试

1141083

新闻写作学

6

2

36

2

考试

1141014

新闻编辑学

7

2

36

3

考试

1141015

新闻评论学

7

2

36

3

考试

1141016

新闻摄影

6

2

18

36

3

考试

专题新闻报道

6

1

18

1

考查

1142092

经典新闻作品研究

7

1

18

1

考查

1142115

媒介经营与管理

7

2

36

2

考查

专业技能模块

必修

1141044

广播电视新闻学

5

2

36

2

考试

1141045

电视节目制作

6

3

18

72

4

考试

1142093

非线性编辑

7

2

18

36

2

考查

1142114

多媒体技术

6

2

36

2

考查

1141086

网络新闻与传播实务

7

2

36

18

3

考试

1142087

新闻策划研究

7

1

18

1

考查

综合实践

7

1

考查

专业实习

8

4

毕业设计

8

4

八、专业主干课程简介

课程编码:

1122014课程名称:

新闻学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

JournalismScienceTheory

课程简介:

新闻学概论是一门以人类新闻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探求新闻传播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应新闻传播活动迅速发展和需要而产生,以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经验积累为基点加以多样的研究方法,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

同时,它也随着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揭示新闻活动的规律,探讨新闻活动的原则、要求和方法,进而为新闻实践活动服务。

指导人们按新闻规律办事,搞好新闻工作是其最终目的。

教材: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参考书目:

1.《当代新闻学原理》刘建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2.《新闻原理的思考》梁衡人民出版社1996年

3.《当代新闻学》瓦耶纳著新华出版社1986年

4.《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新闻自由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5.《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富勒著新华出版社1999年

主讲教师简介:

鲍海波,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新闻理论,媒介批评学教学与研究,在权威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经主持国家、省部级多项新闻传播类课题和教改课题。

滕朋,博士,副教授,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王敏芝,文学硕士,讲师,曾发表论文多篇。

课程编码:

1122008课程名称:

大众传播学

课程英文名称:

MassCommunicationScience

课程简介:

大众传播学是一门具有多种学科起源的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边缘性学科。

它系统的讲述大众传播学自身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对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媒介以及传播效果等必要因素进行科学的研究,探索传播学理论、规律,以便使学生科学地认识传播现象,有效掌握传播规律,自如地运用传播技巧和传播方法,更好地为传播实践服务。

教材: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参考书目:

1.《传播理论:

起源、方法与应用》赛佛林.小坦卡德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

2.《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洛厄里、德弗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传播学概论》施拉姆新华出版社1984年

主讲教师简介:

许加彪,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著作一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朱清河,博士,副教授,出版专著一部,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课程编码:

1141067;1141068课程名称:

中国新闻传播史

课程英文名称:

ChineseJournalismHistory

课程简介:

中国新闻事业史分建国以前的新闻事业、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及1949年以后台、港、澳地区的新闻事业三部分。

先后讲述中国早期新闻事业。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及社会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闻事业;1949年以后,台、港、澳地区的新闻事业等内容。

教材: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参考书目:

1.《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

2.《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3.《中国新闻事业史》丁淦林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主讲教师简介:

李文,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裴晓军,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校级重点课题多项。

课程编码:

1141011课程名称:

外国新闻传播史

课程英文名称:

ForeignJournalismHistory

课程简介:

外国新闻事业史是新闻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客观、系统、历史地讲述西方各国新闻学的基本理论、新闻业务、新闻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历史,同时讲述世界各国新闻业现状和最新发展。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梗概和基本规律,认识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概况,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具备一定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开阔眼界和思路,更好地从事社会主义新闻工作。

教材:

《外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

1.《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张隆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2.《美国新闻史》(第九版)埃默里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3.《走进美国大报》辜晓进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10月

4.《走进英国大报》唐亚明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6月

主讲教师简介:

牛卫红,博士,讲师,从事外国新闻史、大众传播效果教学与研究,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鲍海波,同上。

课程编码:

1141012课程名称:

新闻采访学

课程英文名称:

NewsGathering

课程简介:

新闻采访是随着近代报刊的出现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实践。

新闻采访学就是对这种社会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哲学思想对新闻采访原则、规律及其方法进行全面研究和开发的新学科,被视为新闻传播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理论。

本门学科讲授有关新闻采访活动的理论、方法及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等。

阐述当代新闻采访的发展趋向和应变手段。

主要内容包括:

①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原则;②新闻的基本规律在采访中的运用;③采访的基本规律和原则;④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⑤采访方法和技巧;⑥采访简史及其发展趋势。

教材:

《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参考书目:

1.《新闻采访学》蓝鸿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2.《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7月

3.《采访技巧》布雷迪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8月

4.《美国名记者谈采访工作经验》格拉米奇新华出版社1981年6月

5.《风云人物采访记》法拉奇新华出版社1988年

主讲教师简介:

余志海,副教授,从事新闻采访、新闻传播实务教学与研究,主持省部级和校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多篇。

许加彪,同上。

课程编码:

1141016课程名称:

新闻摄影

课程英文名称:

NewsPhotography

课程简介:

新闻摄影学要求学生掌握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在此基础上掌握新闻摄影的一般规律,能适应各类新闻题材的摄影,同时还必须掌握照片的后期加工技术,了解相关编辑软件的使用。

教材:

《新闻摄影教程》盛希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参数书目:

《大学摄影基础教程》彭国平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8月

主讲教师简介:

李泛,副教授,摄影家,特别对人物摄影有独到的领悟,其作品获得多项国际和国家大奖。

石晓雯,硕士,副教授。

主要从事电视摄像与节目制作、电影理论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课程编码:

1141083;1141084课程名称:

新闻写作学

课程英文名称:

NewsWriting

课程简介:

新闻写作是新闻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新闻写作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是搞好新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门必修课。

新闻写作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一、学习和研究新闻写作有关理论。

懂得写作与采访的关系,新闻写作要达到什么目的,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新闻写作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二、学习中国记者的经验,借鉴外国记者的技巧,另一方面要摸索和总结自己的实际经验,从实践中学会熟练地运用各种采写方法,并使之得到丰富的发展,达到系统化和科学化。

教材: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参考书目:

1.《新闻报道与写作》门彻华夏出版社2003年

2.《新闻写作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5月

3.《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里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4.《金玉良言——新闻写作弊病剖析》周立方新华出版社2001年

5.《不要这样写——对百篇新闻写法的商榷》郑兴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主讲教师简介:

田大宪,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新闻写作、评论等新闻传播实务教学与研究,在权威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多篇,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

王敏芝,同上。

课程编码:

1141014课程名称:

新闻编辑学

课程英文名称:

NewsEditing

课程简介:

通过对新闻编辑(重点是报纸编辑)工作一般原理与方法的讲授,要求学生掌握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我国当代的新闻编辑工作,能够组稿、选稿、改稿和制作标题,基本掌握版面编排的要领,初步具备从事报刊编辑工作的基本素质,能使学生养成新闻思维和新闻分析能力。

教材:

《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参考书目:

1.《新闻编辑学教程》吴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2.《现代新闻编辑学》蔡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

3.《好新闻背后》郑兴东新华出版社1993年

4.《新闻标题学》彭朝丞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4月

5.《当代新闻编辑学》旷云妙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主讲教师简介:

南长森,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新闻编辑理论与传播实务教学与研究,在权威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在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省部级、校级重点课题多项。

朱清河,博士,副教授,从事新闻理论与传播理论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一部,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课程编码:

1141015课程名称:

新闻评论学

课程英文名称:

NewsComment

课程简介:

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作为新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是一门较高层次的业务课程。

本课程讲授新闻评论工作的基本规律,介绍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社论、评论员文章等体裁的特色,会作编者按语、短评、专栏评论、述评,并了解当代新闻改革中评论发展趋势。

操作性强,紧密联系实际是本课程的鲜明特色。

教材:

《新闻评论教程》胡文龙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参考书目:

1.《新闻评论学》丁法章复旦大学出版2008年3月

2.《同研究生谈新闻评论》邵华泽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4月

3.《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王振业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

主讲教师简介:

田大宪,同上。

南长森,同上。

课程编码:

1141039课程名称: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课程英文名称:

InformationLegislationandEthics

课程简介:

本课程讲授中西方新闻伦理及法规的思想起源和历史渊源,介绍有关的条文,以大量案例说明当前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并阐明自控与他控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旨在从新闻法规与自控——新闻伦理他控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了解新闻媒介和新闻事业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和规章,强化法制意识,明辨是非,廉洁自律,并有效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合法权益,成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教材: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黄瑚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参考书目:

1.《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2.《新闻侵权热点问题研究》郭卫华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

3.《新闻侵权:

从传统媒介到网络》张西明、康长庆:

新华出版社2000年12月

主讲教师简介:

朱清河,同上。

许加彪,同上。

课程编码:

1111045课程名称:

电视节目制作

课程英文名称:

TVProgramming

课程简介: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要求学生掌握广播电视新闻的一般原理,了解广播电视的发展历史,熟悉广播电视节目编排技术。

对中外广播电视的现状和趋势进行理性分析,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打下理论基础,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服务。

教材: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孟群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1月

参考书目:

1.《广播电视新闻学》李岩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电视时代》陆晔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

3.《电视新闻语言学》黄匡宇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

4.《电视新闻的理论与实践》高有祥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主讲教师简介:

高有祥,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研究,在国家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省部级、校级科研课题多项。

赵成德,高级实验师,在权威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对摄像器械电子线路尤为精通,谙熟电视摄像技术和非线性编辑。

课程编码:

1122029课程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英文名称:

ChinaContemporaryLiterature

课程简介:

20世纪中国文学是将本世纪中国围绕“现代化”所发生的历史变动,特别是人的心灵的变动构成文学所要表现的主要历史内容。

20世纪文学就是在这个宗旨上,介绍本世纪对文学现代化有着重要影响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与文学思潮,着眼于从丰富的文学现象中探讨各类文学作品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原因和历史经验,说明作家及其作品的成就与社会影响。

并特别注意外国文学思潮、哲学思潮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广及对各种文学思潮、流派的形成在艺术风格上所起的作用,说明20世纪文学发展的实际走向。

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朱栋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参考书目:

1.《20世纪中国文学史》黄修己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

3.《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主讲教师简介:

李震,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权威期刊和出版社发表论文和专著多部,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裴晓军,博士,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课程编码:

1122005-1122007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英文名称:

ChineseAncientLiterature

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遗产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从先秦到近代,三千年来,一脉相承。

本课程以文学发展的历史为经,以优秀作家作品为纬,有重点地研究著名作家、讲授散文、诗词、戏曲、小说等各种文体的优秀作品。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基本知识,熟读、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吸收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和创作经验,具有良好的语言功力和宽厚的人文根底。

教材: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

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韩传达、谢孟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2000年10月/2002年1月

2.《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7月

主讲教师简介:

屈晓宁,讲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余志海,副教授,主持省部级和校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一本,发表论文多篇。

吕辉,博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