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教育学 梁锦 0401012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1860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教育学 梁锦 0401012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3教育学 梁锦 0401012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3教育学 梁锦 0401012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3教育学 梁锦 0401012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3教育学 梁锦 0401012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13教育学 梁锦 0401012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13教育学 梁锦 0401012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13教育学 梁锦 0401012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13教育学 梁锦 0401012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13教育学 梁锦 0401012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13教育学 梁锦 0401012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教育学 梁锦 0401012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3教育学 梁锦 0401012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教育学 梁锦 0401012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3教育学 梁锦 0401012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不论是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还是教育过程,都强调贯彻与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

2、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小学:

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初步了解他国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独特性与差异性;

(如:

重大纪念日、风土人情)学习与他国人民交往的基本技能和行为规范并简单运用国际交往礼仪;

初步掌握英语并应用于简单的国际沟通与交流 

初步了解生态环境、和平发展、文化共存等问题与现象,并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行为习惯。

初中:

基本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初步了解和掌握和平、人权、发展、环境、文化等概念;

了解世界各种文化以及世界多元性知识;

学会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搜集、整理、应用各类信息的能力;

初步掌握英语并适当应用于国际沟通与交流;

养成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具备较好的国际交流合作的意识及沟通能力。

高中:

深入了解并掌握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

深刻理解和平、人权、发展、环境、文化多元、社会公正等概念;

理解世界人口、贫困、环境等问题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唯物辩证地看待人类面。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本国、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异国、异民族文化,国际组织相关知识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的相关知识等。

具体包括,了解我国和世界历史文化知识、风俗习惯及国际礼仪等日常文化知识;

理解世界人口、环境、时事等全球所面临的现实性课题;

思考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学生学会和掌握外语运用能力;

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总结和表达的能力等。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相互依存性、文化性、稀少性、公正性、纠纷性等中心概念;

了解和掌握权利、原因、结果等关系概念;

了解世界各种文化和世界的多元性的知识;

理解世界的人口、贫困、环境等是地球社会所面临的现实性课题;

了解和掌握地球社会诸课题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认识世界的关系,理解地球社会诸课题与我们人类自身的关系;

为了促进世界诸问题的解决,思考我们国家和民族能够做出哪些贡献的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社会实践探究、专题教育、活动课程等学习体验到别国文化特色、风俗民情、与他人正确地交往的初步技能,并简单了解简单的国际问题。

多采用自主探究性学习、参与体验性活动、小组合作式研究等识记、掌握国际理解基础知识、具备相关国际交往能力、养成各类认识国际争端、容纳多元文化等意识和态度。

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途径了解各类知识。

通过同伴互助、小组探究等方式,养成正确看待周围环境及人的态度。

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学会和掌握搜集、选择、归纳、整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学会和掌握批判地分析、多角度思考、选择与判断的问题解决能力;

提高学生交流和交往的能力;

学会和掌握总结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逐渐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他国文化习惯差异的尊重;

 

初步培养善良、民主、热爱和平、关心人类共同发展的情操。

养成较强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正义感;

养成审视自我、尊重他人、保护环境、文化多元接纳的意识和态度;

具有面向他人的共感性、接受世界和自我关系的意识。

养成自我尊重、尊重并理解多元价值和多元文化、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

对正义、和平的责任意识、开放地心态、同情的态度、共同体意识等;

具有胸怀祖国、关心世界的广阔视野。

学生要具有开放、平等、尊重、宽容,容纳世界多元性的态度;

具有责任感,与伙伴合作、交流、共生的态度;

能够客观、谨慎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态度等。

学生具有审视自我、尊重他人,容纳世界多元性的态度;

具有面向他人的共感性,接受世界与自我的关系的意识;

具有关心世界的广阔视野;

具有正义感,能够与不同伙伴共同生存;

能够与同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愿望。

在三维目标中,各个目标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基础的。

在态度目标与知识和技能目标之间,知识目标中的“了解世界各种文化,理解世界的多元性”,与态度目标的“审视自我,尊重他人,容纳世界的多元性”是相互联系、互为基础和条件的。

没有“审视自我和尊重他人”的态度作为基础,即使是了解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也只是单纯地限于知识表面的了解。

只有建立在容纳他人态度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地理解世界的文化,并由此产生与世界异文化民族共生的心理。

而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之间的关系则是,过程与方法是在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且过程与方法又是有效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工具和手段。

三、在各学科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1、跨度宽:

既要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规律,也要贯彻语文学习的全过程。

2、涵盖内容广泛,所占比重较大: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要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3、涉及教材内容编排的多方面。

既要有精读课文也要有泛读课文、略读课文。

4、预习法:

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

在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好收集和课文相关一 

些信息。

这样,学生在课前阅读,信息搜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促进了课文知识的深化。

5、扩大法:

扩大的课外知识应该是和课文密切相关的,这些材料十分有助于加深理解课 

文。

扩大法是连接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纽带和桥梁。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由课内到课外的“过渡”还是必不可少的。

6、提示法:

有些课文,尤其是知识性的课文,往往会牵涉到许多相关的问题,这些又是学生最有兴趣想了解的知识。

于是把它设计成问题或标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集信息,这样就十分有益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兴趣。

语文教学必须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培养国际意识,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可以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运用几方面进行。

制定教学目标时,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新教材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目标大都由“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纬度的目标组成;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孔子说:

“有教无类”,强调因材施教,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国际理解教育也提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式,尝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独立自主、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以及全局把握问题、统筹思考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可以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运用几方面进行。

(三)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英语在国际理解教育中显得格外重要,相比其它学科是重中之重。

针对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强调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重词汇、短语、语法教学,忽视背景文化知识的导入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重视知识的输入,国际意识淡漠;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以单向传递知识为主,缺乏交际和体验;

重视英语文化,轻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等等导致学生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交际中出现错误。

需要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中学英语教学,特别是中学英语教师来说,一定要明确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不能在理解中迷失了自己。

具体说来,国际理解教育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挖掘教材的知识内涵,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文化知识的学习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课标中关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指出,学校要学习西方文化知识掌握简单的跨文化交际技巧。

国家教育的改革,就是越来越重视跨文化的学习,加强学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在英语的学习与教学中,中西方文化的差距是很大的。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调整教学思路,重视他国文化的渗透,最重要的是,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

这样,才能保重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乃至风俗。

教师还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

使学生对这些文化从不习惯到习惯,再到自己主动的学习起来。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视文化的灌输。

在学习英语时,也可以借助英语节日文化背景来学习,背景知识不仅仅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一举两得。

英语教学与跨国文化教育是相互渗透的,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跨国文化教育,加强对国际理解教育,是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作为教师,应该先强化自己,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

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有意识的加入了国外文化与风情,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对多元文化有所了解,并注重选材的广泛性,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国际理解教育主题把不同单元的课文进行挖掘,挖掘适合国际理解教育的知识。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牵强附会,应结合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适时进行国际理解教育。

另外,文化意识并不仅仅意味着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同时还意味着在英语学习中要进一步认同中华文化.。

2、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态度。

教师除了要使学生了解直到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文化等之外,还要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挖掘蕴藏。

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在跨文化的对比与建构中,形成良好的国际理解态度。

在传递教材信息的时候,要避免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既不能"

崇洋媚外"

又不可抵制一切外来的东西,在强调理解、包容异域文化的同时,既不能迷失自己,妄自菲薄,也不能忘记让别人理解自己,而且要向学生提供世界的真实的信息.英语教师既要介绍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文化遗产,贯彻和平精神着眼于未来,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和平、人权、民主还是要努力的目标,世界上还是有种族歧视,还有贫富差距,还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强调和平、理解、平等的同时,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这在国际理解教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张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主张通过生动活泼的场景和方式,经过学生的自我体会、自我思考、自我升华及行为锻炼,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和愉快的感觉.这对于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接受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通过让学生观看英语动画片,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寓教于乐.在课堂外,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举行英语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受英语文化的熏陶. 

再如教师给学生分配角色,进行课文角色的模仿表演.利用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等,开设party.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氛围中,在角色的扮演中,更深刻的感知和了解西方文化。

(2)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交际式语言教学的方法之一,强调"

做中学"

、"

学中做"

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使学生自然地习得语言,并体验如何用语言做事或解决问题、处理矛盾,促进外语学习。

总的来说,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平等地对待不同文化,尊重、理解文化差异,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成为具有国际眼光和胸怀的中国人,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英汉文化差异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助于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

(4)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1、培养学生审视自我、尊重他人,容纳世界多元性的态度;

使学生具有关心世界的广阔视野;

增强学生的国际交流与交往能力,提高国际化素养。

2、学生了解世界各种文化和世界的多元性的知识,理解世界的人口、贫困、环境等是地球社会所面临的现实性课题;

了解和掌握地球社会诸课题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汇报的能力。

(五)在地理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地理学科包含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资源,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载体。

基于对国际理解教育目标和地理学科特点的分析,在教学中进行广泛的实验。

主张教学充分挖掘学科主题,选取适切的教学资源,借助恰当的情景和视角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知识、提升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并关注学生的参与体验,促进国际理解价值观的形成。

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6)在历史学科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

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初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学习从历史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七)在政治学科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以理解、和平、共生为价值理念,促进人们消解冲突,致力于世界和平。

建立全球和平文化,进而化解冲突和战争。

增强国际理解知识,提高国际理解能力,改善国际理解态度。

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在于增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从而促进世界和平。

(八)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在学校德育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国家之间的差异和风俗,实现相互的理解和尊重,而更为重要和直接的是,我们更要学会理解人与人彼此之间的不同,这样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更加的和谐的一种人生状态。

在学校德育中要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学校的德育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二是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三是学校文化建设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四是家校合作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渗透主要是指把国际理解教育德育课程化。

学校德育工作中可以开发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课程,这个校本课程需要系统化和课程化,需要针对我校的具体德育对象的需要来设计。

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的渗透主要是通过平时的德育工作来进行的,还可以体现在平时和学生的集体和个别的沟通交流中。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分为显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和隐性的校园文化建设。

国际理解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显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显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国家理解教育,可以简单和直观,比如说国外名人的塑像,国外的名人名言和一些事迹等等,这些无形的教育,也可以增进学生对一些外来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扩大学生的视野和胸襟。

对学生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在家校合作中的渗透主要是基于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和家庭教育是一体和互为补充的这个基础之上的。

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学校,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学校网站等一系列的活动和途径来对家长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这种渗透需要长期的和有序的,家长的观念如果可以得到改变和提升,相信在学校德育、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国际理解教育一定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四、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

突出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判断、自主解决问题的行动和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重点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自身的尝试和体验过程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在反复的尝试错误中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

另一方面在体验的过程中体味充实感、满足感。

学生对问题是由最初的混沌状态逐步进入到清晰的状态,由不确定性逐步走向确定性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这一混沌和复杂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将学生的生活素材对象化,并使其提升到意识化、概念化的水平。

将生活素材对象化、意识化,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它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增强好奇心,使学生在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提高成就感。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探究的问题和思维方式不同,因而采用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就会不同。

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尊重每个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的权力,实行个性化、多样性的学习。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培训,使学生们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3.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一是要了解和认识学生已经知道的,学生想知道的,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逻辑起点。

作为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才能知道指导什么和怎样指导。

二是要学会耐心等待。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要求教师不能妨碍、干涉和包办代替学生,而要以等待为教学的前提条件。

等待不是教育的一种方法,而是教师的基本姿态。

等待并非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与学生共同地活动,不断地、深入地观察学生,收集学生有关的问题和信息,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出现的问题,观察学生需要指导的情况。

等待是有效地指导的基本前提。

教师通过等待观察,可以使学生增加理解的机会,把握理解的具体线索和方法。

三是要理解学生。

了解和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是教学的前提,能否真正地理解学生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的有效开展。

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考虑学生正在想什么、感觉什么、想要做什么,并倾听学生的心声。

通过对学生的理解来决定自己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指导。

四是帮助学生自己决定。

学生作为自我探究的主体,在探究的过程中应该进行自我决定。

学生面对课题,需要进行自我思考和判断。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支援者,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进行判断,而是应采取鼓励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线索,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试误、判断,体验失败与成功的痛苦与欢欣,积累经验和教训,最终学会探究的方法。

五是共同生成教学。

教师与学生处于共同学习者的角色。

教师与学生面对同一课题,与学生共同感受学习的困惑、烦恼、喜悦、感动、思考,从而相互合作地共同解决问题。

师生在共同感受学习的苦与乐中创造教学的过程。

国际理解教育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由于实施的目标和措施都不是很具体,所以我们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属于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的,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直秉承这种国际理解教育对我们现在的学生非常必要的这种观点,那么国际理解教育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也能切实地发挥它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