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188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4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docx

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认识地区解析版

2021中考地理专项训练题09:

认识地区

一、单选题

1.欧洲人形成以乳畜产品为主要食物的饮食习惯是因为:

欧洲(  )

A.加工业发达B.林业发达C.畜牧业发达D.种植业发达

【答案】C

【解析】解: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海岸线曲折,深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非常适合多汁牧草生长,有利于发展畜牧业,因此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

根据题意。

故选:

C。

2.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举行,卡塔尔位于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上,去观看此次世界杯看到的人种和听到的语言主要是()

A.白色人种,英语B.白色人种,阿拉伯语

C.黑色人种,英语D.黄色人种,阿拉伯语

【答案】B

【解析】

卡塔尔位于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上,该地居民属于阿拉伯人,为白色人种,其主要语言为阿拉伯语。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海峡是海洋运输的重要通道。

下图甲、乙、丙、丁中代表白令海峡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解析】解:

据图可以判断甲海峡是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乙是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丙海峡是白令海峡,该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丁是土耳其海峡,沟通了黑海和地中海,故选:

C。

读“某区域图”,完成4-5题。

4.该区域石油资源分布和外运航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集中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B.甲航线主要输往日本和中国

C.乙和丙航线,路程和运量都相同D.霍尔木兹海峡是甲乙丙航线的必经之地

5.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里海B.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C.该区域位于“三洲五海之地”D.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文化多元

【答案】

【小题4】C

【小题5】C

【解析】

4.【解析】解:

该地区为西亚地区;

西亚地区的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甲航线主要输往日本和中国;

乙和丙航线目标市场相同,但路程和运量不同,乙的运量较大,路程长;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的唯一出口,是甲乙丙航线的必经之地,根据题意。

故选:

C。

5.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阿拉伯半岛,这里石油资源丰富,该地区为中东地区;图中①是地中海;故选项A错误。

中东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干燥,水资源匮乏,河流少;故B错误。

中东地区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处,位于红海、地中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之间,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故C正确。

中东地区是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文化多元化,是中东地区矛盾冲突不断的原因之一;故D错误。

根据题意。

故选:

C。

6.当地时间2020年2月20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五次外长会在老挝万象举行。

会后王毅在记者会上应询介绍了中方就推动“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结合,助力建设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的考虑。

“澜湄合作”是指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的六国实施的可持续开发和开展的互惠务实合作。

如图为“中南半岛山河分布图”,

图中甲河特征是(  )

A.大致自北向南流,注入印度洋B.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C.下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D.全年流量稳定,无明显汛期

【答案】B

【解析】解:

图中甲河是湄公河,自北向南注入太平洋,故A错误。

湄公河是东南亚国家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故B正确。

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水能资源不丰富,故C错误。

区域内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不稳定,河流水量不稳定,有明显的夏汛,故D错误。

故选:

B。

7.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以平原为主

C.海拔较高,以高原为主D.多盆地地形

【答案】A

【解析】解:

东南亚中南半岛上山脉、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形成了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故选:

A。

8.下列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发达国家集中地区B.乙——河网密布

C.丙——石油集中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D.丁——喜爱吃大米

【答案】D

【解析】

A.甲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故A错误。

B.乙是中东地区,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河流稀少,故B错误。

C.丙是欧洲西部,中东地区的石油集中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故C错误。

D.丁是东南亚地区,各国普遍种植水稻,喜爱吃大米,稻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也是传统的出口产品,故D正确。

​故选D。

9.根据中南半岛河流的流向判断中南半岛的地势特征是(  )

A.北部高,南部低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中部高,四周低D.西部高,东部低

【答案】A

【解析】解: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河流大多数自北向南流,因此该半岛地势北高南低。

故选:

A。

10.在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合作展上,看到湄公河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水稻品种表现出浓厚兴趣,李克强总理高兴地说,要让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助力澜--湄国家成为“世界粮仓”。

读中南半岛略图,关于图中海峡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海峡为霍尔木兹海峡B.是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天然通道

C.是西亚石油运往西欧、美国的必经之地D.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答案】D

【解析】解:

读图可知,图中甲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马六甲海峡;该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从西亚向东亚海上运输石油的必经之路,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故选项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11.从如图“南亚1月、7月风向图”可以看出(  )

A.1月吹东北季风,降水较多B.7月吹西南季风,降水较少

C.雨季吹东北季风D.西南季风给南亚带来丰沛的降水

【答案】D

【解析】解:

南亚1月吹东北季风,降水较少,雨季吹西南季风,降水较多,西南季风给南亚带来丰沛的降水,选项AB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12.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读图,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发,主要受(  )

A.东南季风的影响B.西南季风的影响

C.东北季风的影响D.西北季风的影响

【答案】B

【解析】解:

南亚地区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6-9月,盛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降水丰富,为南亚的雨季;西南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造成水旱灾害。

故选:

B。

13.2020年5月27日11时,中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

下列关于南亚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季风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B.6-10月为热季,盛行西南季风

C.3-5月为雨季,高温多雨D.全部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

A

【解析】解:

南亚西南季风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6-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3-5月为热季,高温少雨;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故选:

A。

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各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考察站。

如图示意部分科学考察站在南极洲的位置和部分南极野生动物。

据此完成14-16题。

14.各国在南极洲科学考察站工作的时段主要集中在2月份,原因是该时段的南极洲()

①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利于考察②正处“暖季”,

③降水较多,可用水源充足④动物冬眠,对人类威胁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图中位于南温带的科学考察站是()

A.中山站B.昆仑站C.长城站D.俄罗斯站

16.南极科学考察队在户外考察时,有时会遇到企鹅、海象、海豹等野生动物。

这些野生动物通常具备的特点是()

①善于飞翔②有较厚的皮毛③有较厚的脂肪层④有五彩斑斓的羽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小题14】A

【小题15】C

【小题16】B

【解析】

14.极地地区气候恶劣,考察时间应选择当地暖季。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到南极地区考察,应选择11至次年3月,即我国的冬季,此时段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进行科学考察。

故选A。

15.读图可知,我国在南极建立的多个考察站中,位于南温带的是长城站,该站位于南极圈以外。

故C正确。

故选C。

16.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也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

企鹅体形肥胖,大腹便便,挺胸凸肚,步履蹒跚。

企鹅长有很厚的皮下脂肪层和密实的羽绒,具备高强的御寒本领,这是为了适应南极地区寒冷的气候,也是海象、海豹等野生动物的共同特点。

故选B。

读欧洲西部图,完成17-18题。

17.多数欧洲人爱吃牛肉、喝牛奶,餐桌上常见牛排、奶油、乳酪,这与当地发达的畜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多汁牧草生长旺盛、草场广布②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

③畜牧业发达④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

A.②①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②④①

18.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葡萄种植

B.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②是阿尔卑斯山脉

C.夏季可以到③意大利享受日光浴

D.在④法国可以去比萨看斜塔,参观凯旋门

【答案】

【小题17】B

【小题18】C

【解析】

17.欧洲人爱吃牛羊肉的原因是:

该区②处于中纬度的大陆西岸,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侯,④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①多汁牧草生长旺盛、草场广布,③畜牧业发达,所以多数欧洲人爱吃牛肉、喝牛奶,餐桌上常见牛排、奶油、乳酪。

故选:

B。

18.①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区适宜种植葡萄,故A错误;

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②是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故B错误;

夏季可以到达③意大利享受日光浴,该国家濒临地中海,故C正确;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故D错误。

故选:

C。

19.读中南半岛河流、矿产资源和大城市分布图。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区域内大城市主要的分布特征是(  )

A.沿海岸线分布B.沿河流和河口三角洲分布

C.沿矿产资源地分布D.沿国境线分布

【答案】B

【解析】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上,该地区水源充足、河运便利、地形平坦。

故选:

B。

20.读图,有关甲半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C.河流由南向北流D.②河流经甲半岛所有国家

【答案】C

【解析】解:

读图可知,图中甲是中南半岛;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河流由北向南流。

②是湄公河,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故C符合题意。

故选:

C。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有机物的合成是通过光合作用完成的,农作物的成熟往往需要较为充足的光照和热量,欧洲西部多乳畜业,种植业的比重较小。

如图为欧洲西部气候分布图。

(1)欧洲西部包括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这些国家大多数属于______国家,该区域重要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简称“______”。

(2)据图判断,汉堡的气候类型是______气候,华沙的气候类型是______气候。

(3)简述地形对该区域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影响。

______。

(4)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原因。

______。

【答案】

(1)发达;欧盟;

(2)温带海洋性;温带大陆性;(3)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和山脉的走向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范围广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气候温凉,多雨多雾,光照与热量不充足。

【解析】解:

(1)欧洲西部包括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这些国家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该区域重要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据图可得,汉堡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华沙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3)欧洲西部地形对该区域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影响是:

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和山脉的走向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范围广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4)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原因是:

气候温凉,多雨多雾,光照与热量不充足。

22.世界上的地区各具特色。

读世界两地区简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被称为“______”。

请描述乙地区的海陆位置______。

(2)甲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①______。

若将该地区的石油运往西欧。

最短的海运路线需通过②______运河,运量较大的则要经过③______。

(3)据图归纳非洲大陆的气候特点:

______。

(4)刚果河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试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解释原因______。

(5)近年来,中国和非洲国家在资源、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这种合作在国际上称为______。

【答案】

(1)五海三洲之地;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临地中海,东北与亚洲相邻;

(2)波斯湾及其沿岸;苏伊士;好望角;

(3)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4)刚果河由高原流向盆地时落差大;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丰沛,流量大;

(5)南南合作。

【解析】解:

读图可知,甲是中东地区,乙是非洲。

(1)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

非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临地中海,东北与亚洲相邻。

(2)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①波斯湾及其沿岸。

若将该地区的石油运往西欧,最短的海运路线需通过②苏伊士运河,运量较大的则要经过③好望角。

(3)非洲大陆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4)刚果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刚果河由高原流向盆地时落差大;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丰沛,流量大。

(5)中国和非洲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和非洲国家在资源、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在国际上称为南南合作。

23.下面是亚洲南部三大半岛轮廓及三地气候资料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由甲半岛上的山川分布可以看出其地表形态特征是______。

(2)乙半岛所在的南亚地区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______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

(3)丙半岛上有丰富的______资源,该资源主要出口到西欧以及______、______等国家。

(4)P、Q、R三地在气温方面的共同特点是______,三地中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的是______。

(5)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三大半岛上的国家都属于______国家。

【答案】

(1)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佛(3)石油 美国 日本(4)全年高温 Q(5)发展中

【解析】解:

读图可知,

(1)图中甲半岛是中南半岛,该半岛上的山脉和河流间隔分布,地表形态特征表现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乙半岛是中南半岛,该半岛所在的南亚地区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

(3)丙半岛是阿拉伯半岛,它位于西亚,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该地石油资源主要出口到西欧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

(4)P、Q、R三地在气温方面的共同特点是全年高温,R地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干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Q地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热带季风气候;P地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5)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三大半岛上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24.读南极地区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于2018年11月2日从上海出发,2019年3月12日返回上海,完成考察任务。

材料二 南极地区简图、南极地区气温曲线图

(1)这次科考任务之一是为我国2018年选址奠基的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一罗斯海新站(164°E,75°S)运送部分建站物资。

罗斯海新站的半球位置是____半球、南半球。

(2)若科考船经中山站,再驶往罗斯海新站,行驶路线如图所示,其中,由①地到②地的航行方向为____。

(3)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是相对适宜在南极科学考察和建设考察站的时间,结合图和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答出2点即可)

(4)南极科学考察站的房屋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如图所示,这样设计是为了____。

A.防寒,保暖B.防御动物侵袭

C.防积雪融水进入D.防大风、防积雪掩埋

(5)自1985年开始,我国对南极地区进行了35次科学考察,每次考察都要克服冰障、大风、极寒等困难,你认为进行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是什么?

(答出1点即可)。

【答案】

(1)西

(2)自西向东

(3)暖季,气温相对较高;南极地区出现极昼,方便作业

(4)D

(5)了解全球环境变化

【解析】

(1)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定位,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罗斯海新站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据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可得,该站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2)本题考查在经纬网图上判别方向,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解题的关键。

南极地区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图中由①地到②地的航行方向为自西向东。

(3)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相关知识点,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南极自然环境的特征是解题关键。

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是相对适宜在南极科学考察和建设考察站的时间,其原因是该季节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南极地区出现极昼,方便作业。

(4)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相关知识点,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南极科学考察站的房屋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这样设计是为了防大风、防积雪掩埋,故选D。

(5)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相关知识点,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南极科考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进行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是:

了解全球环境变化;了解地球发展历史;考察生物物种;探测自然资源;进行其他科学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