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2200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

《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射频功率放大器.docx

射频功率放大器

实验四:

射频功率放大器

【实验目的】

通过功率放大器实验,让学生了解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步骤,掌握功率放大器增益、输出功率、频率范围、线性度、效率和输入/输出端口驻波比等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以此加深对以上各项性能指标的理解。

【实验环境】

1.实验分组:

每组2~4人

2.实验设备:

直流电源一台,频谱仪一台,矢量网络分析仪一台,功率计一只,10dB衰减器一个,万用表一只,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板一套

【实验原理】

一、功率放大器简介

功率放大器总体可分成A、B、C、D、E、F六类。

而这六个小类又可以归入不同的大类,这种大类的分类原则,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按照晶体管的导通情况分,另一种按晶体管的等效电路分。

按照信号一周期内晶体管的导通情况,即按导通角大小,功率放大器可分A、B、C三类。

在信号的一周期内管子均导通,导通角

(在信号周期一周内,导通角度的一半定义为导通角

),称为A类。

一周期内只有一半导通的成为B类,即

导通时间小于一半周期的称为C类,此时

如果按照晶体管的等效电路分,则A、B、C属于一大类,它们的特点是:

输入均为正弦波,晶体管都等效为一个受控电流源。

而D、E、F属于另一类功放,它们的导通角都近似等于

,均属于高功率的非线性放大器。

二、功率放大器的技术要求

功率放大器用于通信发射机的最前端,常与天线或双工器相接。

它的技术要求为:

1.效率越高越好

2.线性度越高越好

3.足够高的增益

4.足够高的输出功率

5.足够大的动态范围

6.良好的匹配(与前接天线或开关器)

三、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工作频率

2.输出功率

3.效率

4.杂散输出与噪声

5.线性度

6.隔离度

四、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步骤

1.依据应用要求(功率、频率、带宽、增益、功耗等),选择合适的晶体管

2.确定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和类型

3.确定放大器的直流工作点和设计偏置电路

4.确定最大功率输出阻抗

5.将最大输出阻抗匹配到负载阻抗(输出匹配网络)

6.确定放大器输入阻抗

7.将放大器输入阻抗匹配到实际的源阻抗(输入匹配网络)

8.仿真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和优化

9.电路制作与性能测试

10.性能测量与标定

五、本实验所用功率放大器的简要设计过程

1.PA设计的性能指标

频段/GHz

1.8~2.5

线性增益/dB

>=30

等驻波比VSWR

<=2.5

1dB压缩点P1dB/dBm

>=20

增益平坦度/dB

±1

2.晶体管的选择

本实验所选用的晶体管为安捷伦公司的ATF54143_PHEMT,这种晶体管适合用来设计功率放大器。

单管在1.8~2.5GHz处能达到的最大资用增益大于18dB,而1dB压缩点高于21dB。

3.LNA电路方案的确定

为满足设计的性能指标,PA的电路方案采用两级放大,前后两级偏置电路使用对称结构。

确定功率放大器工作点负载线的中点,使它工作在A类,具有很好的线性度。

第一级采用最大增益匹配,第二级输出匹配网络采用功率匹配,级间共轭匹配。

4.直流(电压/电流)偏置电路设计

本实验所用功率放大器采用基极分压射极偏置电路,但将它的射频扼流圈换为一端开路的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

这样就综合了基极分压射极偏置电路和传输线偏置法的优点,既能使放大器的工作点稳定又能抑制偶次谐波,还能改善放大器的稳定性。

图1偏置电路

上图中,R1与R2一起构成分压回路,R3为限流电阻,旁路电容C2、C3与四分之一波长传输线L1、L2起阻止基波流向直流源并抑制偶次谐波的作用。

电容C4、C5起隔直通交作用,而旁路电容C1负责滤除直流源的杂散信号。

5.阻抗匹配/转换电路设计

阻抗匹配/转换电路设计取决与放大器要求的增益、输出功率、效率、线性度和交调失真比等指标。

PA阻抗匹配/转换电路设计基本步骤:

1)确定最大功率传输负载阻抗

2)将最大功率传输负载阻抗匹配到实际的负载阻抗

3)确定放大器输入阻抗

4)匹配放大器输入阻抗到信号源阻抗

功率放大器的匹配网络均采用单节短截线匹配法。

匹配顺序为从后级往前级匹配。

第二级的输出匹配网络采用功率匹配,即确定晶体管的最大功率传输负载阻抗,将所得到的最大功率传输负载阻抗匹配到实际负载阻抗,输出端匹配好以后,测出此时晶体管的输入阻抗。

第一级采用最大增益匹配,将其要求的输出阻抗共轭匹配到第二级的输入阻抗,再将其输出阻抗匹配到实际的负载阻抗。

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放大器的匹配电路设计。

偏置电路和匹配电路设计好以后,整个功率放大器本身的设计已完成。

为了保险起见,还需设计一个直流保护电路,以保证当输入的直流电压和电流过大时,功率放大器电路不会受到损坏。

六、实验使用的PA电路图

图2PA实验电路的原理图

图3PA版图

图4PA实验电路平台

【实验内容】

1.参考实验原理图,理解功率放大器设计的基本方法。

2.在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板上测量PA的主要技术指标:

a.功率增益(Gain)

b.频率范围(FrequencyRange)

c.回波损耗(ReturnLoss)

d.驻波比(StandWaveRatio)

e.1dB压缩点(1dBPower)

f.三阶交调点(

and

【实验步骤】

1.在做实验之前,观察实验板的电路结构,认清各部分电路元件的作用,体会PA的工作原理。

2.准备工作

1)调整直流源,输出端口选择为端口1,将输出电压设定为3V,电流限定在125mA。

2)校准矢量网络分析仪,校准的频率范围:

1.8GHz~2.5GHz,矢网输出功率为-20dBm,保存校准文件。

3)校准功率计,使信号发生器的真实输出与功率计上所显示的功率值一致。

3.测试

1)直流工作点的测试

将功率放大器的直流输入端连接到直流源的端口1,按下直流源的输出键,观测此时直流源的电压输出值Vcc和电流输出值Icc并做记录

使用万用表,分别测前后两级EPHEMT的

,并做相应记录,以此可以确定两级EPHEMT的直流工作点Q1和Q2。

2)PA的主要性能指标测试

将PA的射频输入端连接到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1,射频输出端接到矢网的端口2。

按下矢网的PowerON键,采用频率扫描,测量并保存PA的S参数,用Marker键找出增益即

的最大值,其对应的频点为中心频率,并找出增益下降1dB的频率范围(1dB带宽)。

利用测得的

,可以分别得出LNA的射频输入和输出端口的回波损耗,通过计算公式

可得出PA的射频输入和输出端口的驻波比SWR,由此可以看出PA的输入和输出的匹配好坏。

采用功率扫描,扫描范围:

-20dBm~-5dBm,中心频率为上面得出的中心频率点,用Marker找出增益下降1dB时的输入功率的大概位置,这样可以粗略确定P1dB的大小。

将PA的射频输入端接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射频输出端接到功率计的探头,打开射频源,输入功率从-25dBm到-5dBm进行扫描,记下相应的输出功率值。

设置信号源,使其输出双音频信号,中心频率为2.14GHz,频率间隔为2MHz。

将PA的射频输入端连接到信号源的输出端,射频输出端接频谱仪的输入端。

开启信号源,输出功率从-20dBm到-5dBm依次扫描,记下PA相应的输出功率。

【实验记录与分析】

1.实验小组成员及实验环境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及温度

小组名称

成员

(班级-学号)

实验设备

直流电源

信号源

频谱仪

功率计

SML03

FSV7

E4418B

2.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1)直流工作点

①直流源的输电压Vcc和电流Icc

记录:

Vcc=3V,Icc=122mA

②前后两级EPHEMT的

,以此计算分析得出两级PHEMT的直流工作点Q1和Q2

Q1:

0.56V

3V

58mA

Q2:

0.58V

3V

61mA

2)PA的主要性能指标:

保存放大器的S参数,不同射频输入功率点的输出功率、三阶交调功率列表,并记下当前的测试环境。

①PA的S参数:

测试条件:

设备为N5230A矢量网络分析仪,射频输入功率为-20dBm,测试的频率范围:

1.8GHz~2.5GHz。

②不同射频输入功率点的输出功率、三阶交调功率列表:

测试条件:

设备为E4418B功率计和FSP40频谱仪,射频输入信号频率为2.09GHz,扫描的功率范围:

-22dBm~-7dBm

(dBm)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dBm)

6.8

7.8

8.8

9.8

10.8

11.8

12.8

13.8

(dBm)

-45

-42

-39

-36

-33

-30

-27

-24

(dBm)

-14

-13

-12

-11

-10

-9

-8

-7

(dBm)

14.8

15.7

16.6

17.5

18.3

19

19.7

20.3

(dBm)

-21

-18

-15

-12

-9.2

-6.5

-3.8

-0.9

3)分析

①中心频率

②频率范围

1dB带宽

③增益随频率的变化表格和曲线

 

④射频输入端的回波损耗

⑤射频输入输出端的驻波比

由驻波比可看出PA的输入匹配均比较好。

⑥根据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的变化表格及曲线,找出1dB压缩点。

 

【实验结论】

从实验数据及分析可以看出,本实验所使用的功率放大器的增益、频率范围、线性度、回波损耗和输入输出端的驻波比等特性基本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思考题】

1.归纳设计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步骤。

 

2.功率放大器有哪几种类型?

分别叙述它们的特点,并写出他们的异同点。

答:

功率放大器通常可分成A、B、C、D、E、F六类。

而这六个小类又可以归入不同的大类。

 

3.在设计功率放大器时,如何确定它的最大功率传输负载阻抗,完成输出匹配?

 

4.对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增大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