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230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0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docx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环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5MW)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宿迁市泰伏发电

 

编制日期:

2015年12月25日

省环境保护厅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围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5MW)项目

建设单位

宿迁市泰伏发电

法人代表

管大伟

联系人

通讯地址

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富康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二楼201-206室

联系

传真

/

邮政编码

223844

建设地点

宿迁宿城区中扬镇毛集村大庄、小庄组

立项审批部门

宿迁市宿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2015028

建设性质

新建

搬迁□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D4415太阳能发电

占地面积

约11.99万m2

绿化面积(平方米)

300

总投资

(万元)

4500

其中:

环保

投资(万元)

2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0.44%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2016年2月

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包括锅炉、发电机等):

详见第2页“原辅材料及主要设备”。

水及能源消耗量

名称

消耗量

名称

消耗量

水(吨/年)

12675

蒸汽(吨/年)

/

电(千瓦时/年)

9000

燃气(标立方米/年)

/

燃煤(吨/年)

/

生物质燃料(吨/年)

/

废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排水量及排放去向:

本项目产生的污水仅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大棚农灌,不外排。

 

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

无。

 

原辅材料及主要设备:

1、原辅材料

本项目利用光能发电,不需要生产原料。

2、主要设备

建设项目主要设备及设施见下表。

表1-1主要设备及设施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型号

1

太阳能光伏组件

1

230

260Wp多晶硅

2

光伏阵列防雷直流汇流箱

72

/

3

直流配电柜

8

/

4

并网逆变器

8

/

5

升压变压器

4

1250KVA

6

35kv配电装置

1

/

 

工程容及规模(不够时可附另页):

1、项目由来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大气污染状况愈发严重,既影响经济发展,也影响人民生活和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耗的大幅度增加,能源和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将越来越严重。

因此,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成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太阳能作为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提供新的电源,更重要的是能够减少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的排放,环境效益非常突出。

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48.7h,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101.49MJ/m2/a,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属Ⅱ类区,即“资源很丰富”的地区,有较好的开发潜力,适合建设光伏电站项目。

为此,宿迁市泰伏发电拟投资4500万元在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毛集村委会大庄、小庄组建设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5MW)项目。

本项目总容量为5MW,由地面阵列区和农业大棚两部分组成,选用19230块260Wp多晶硅双玻光伏组件。

地面阵列区由4个1.25MW光伏发电系统组成,相应配置8台直流配电柜、8台并网逆变器、4台升压变压器,容量为5MW。

项目利用农业大棚面积为11.99万m2。

电站总容量为5MW,建设35kV配电装置一座,电站以35kV电压等级出线接入中扬220kV变电站。

遵照《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科泓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受宿迁市泰伏发电的委托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

中扬镇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5MW)项目。

项目概况:

本项目建设容主要包括光伏发电区(地面列阵光伏发电区、农业大棚发电区)、35kV升压站等。

建设容:

本次新建4个1.25MW的发电单元、1间配电房。

项目主要工程容见下表。

 

表1-2项目主要工程建设容

工程分类

项目名称

建设容

 

主体工程

 

 

光伏发电区

 

光伏组件区

分为地面阵列区和大棚区两部分,全部选用260Wp多晶硅双玻组件,每22块组件为一串。

①地面列阵区

地面阵列区以1.25MW容量为一个分系统,每个分系统由约90个光伏阵列、1台升压变压器和2台直流配电柜、2台并网逆变器组成,全站共4个分系统,地面部分总容量为5MW。

②大棚区

棚顶直接铺设光伏组件,建筑平面尺寸为8.37m×44.21m,单栋建筑面积为370.04m2,光伏组件通过螺栓固定于横梁位置,光伏组件之间采用密封条和硅酮密封胶进行密封。

汇流箱

共72台。

每个1.25MW分系统通过2台630kW逆变器整流逆变输出315V三相交流电后,再通过一台1250kVA变压器升压后,通过电缆线路送至站35KV配电装置,实现并网。

直流配电柜

直流配电柜,8台。

并网逆变器

共8台。

地面列阵区6台,大棚区2台,布置在配电房附近

35kV升压站

1套35KV配电装置。

集电线路

电缆采用地下直埋,沿道路平行铺设。

辅助工程

道路

进站道路

由中唐路引接而来,为4.5~6m宽混凝土路面,长度约为100m。

场道路

35kV升压站与进站道路相接段进站道路宽度为6.0m,其余主要道路宽度为4m,用于日常检修巡视,长度约3500m。

管理站

配单房设有项目管理站,用于站区人员办公及生活,劳动定员5人,不设食堂。

公用工程

供暖

升压站和农业大棚区冬季取暖采用电取暖,不设燃煤设施。

供电

升压站和农业大棚区生产、生活用电均采用双电源供电,常用电源引自光伏电站的110kv高压母线,备用电源拟从厂外线路T接。

供水

生活用水来自市政供水管网,厂区员工生活用水量75m3/a,灌溉用水取自项目西侧五河,取水量为12600m3/a。

排水

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定期清掏用作大棚农肥,不外排;农业灌溉不产生废水。

环保工程

废气

项目采用光伏发电,不产生废气。

废水

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定期清掏用作大棚灌溉,不外排;农业灌溉不产生废水。

噪声

选用低噪声设备,加装基础减振,建筑物隔声。

固废

废电池板由供应厂商负责进行回收;生活垃圾收集后送市政收集点处理。

生态

项目施工期合理设计,尽量少占地,减少施工工期和施工围,以减轻施

对周围自然植被、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公用工程

(1)给排水

①给水

本项目用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员工的生活用水,二、农业大棚灌溉。

员工的生活用水取自市政管网,生活用水量为75m3/a;农业大棚灌溉取自项目西侧五河,取水量为12600m3/a。

②排水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大棚灌溉。

灌溉过程中不产生废水。

(2)供电

本项目发电站用电为两路电源,一路经站35kV系统降压,另一路直接引自该区域市政电网,供站控制系统电源、直流充电、空调、照明、辅助设施、检修等用电。

4、职工人数及工作制度

本项目职工劳动定员为5人,一班制,每班工作8h。

年工作300天。

5、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鼓励类中第五项,新能源中第1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本项目属于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政办发〔2013〕9号)鼓励类中第三项,新能源中第1项……光伏发电技术与系统开发及应用……。

因此,本项目属于国家和地方鼓励发展的产业。

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

6、用地规划相符性分析

宿迁市泰伏发电和宿城区中扬镇毛集村委会签订了土地租赁协议,项目位于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毛集村委会大庄、小庄组,性质为一般农用地,项目不属于《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及《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和《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中的限制类和禁止类,因此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用地规划。

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政发〔2013〕113号),对照宿迁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项目不在宿迁市生态红线区域围。

7、环保投资

项目环保投资20万元,占总投资的0.44%,具体环保投资情况见下表。

表1-3建设项目项目环保投资一览表

污染源

环保设施名称

环保投资(万元)

数量

处理效果

废水

化粪池

2

用于周边农灌

噪声

消声、隔声及减振设施

5

厂界噪声达标

固废

一般固废堆场

3

1

存放报废太阳能电池板

绿化

10

绿化率达0.25%

合计

20

8、厂区平面布置

本项目多晶硅光伏组件整体布设呈东西向,配电房位于位于厂区中部,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情况见附图二。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项目租赁的地块原为农田,无原有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宿迁市位于北部,地处鲁南丘陵与北平原过渡带,东界市,西与市

毗连,北与接壤。

全市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占77.6%,耕地面积453公顷,水面积占据22.4%,市区面积136平方公里。

全市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坡降,平均海拔20米,最高海拔72.8米,最低海拔8.8米。

本项目位于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地理位置见附图一。

2、地形地质地貌

宿迁地质构造属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岭、昆仑纬向构造带和山系

形外带相复交会的部位,扬子准地合的东北土凹陷区,基底为前震旦系泰山群变质岩

类。

上复有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第三系下部为峰山组,岩性以粉细砂和含砾中

粗砂为主,局部间夹薄层粘土,上部为下草湾组,主要岩性为粘土、亚粘土、中细砂薄

层。

第四系自下而上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冰水层、第二层为冲洪积层,第三层属海陆交

替相沉积层。

本市市区地震烈度为9度。

3、气候、气象

宿迁市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全市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均气温14.4℃,年极端最高气温38.5℃,出现在7月下旬,年最低气温-9.7℃,出现在1月下旬。

境常常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季节性很强,春夏两季多东南风,秋冬两季多东北风。

年平均风速3.1米/秒,定时最大风速18米/秒。

平均日照时数为2335.30小时,年均降水量1822.5毫米。

无霜期为207天,初霜期均出现在10月30日左右,年平均雾日38.8天,相对湿度在74.8%。

4、水系、水文

市区主要河流有民便河、古黄河和京杭大运河。

古黄河原名“废黄河”,其由1128年洪水泛滥冲刷而成,1885年黄河改道后,古黄河不再通航。

因其主要接纳市区部分居民生活污水和沿岸十几家工厂所排放的工业废水,自然稀释能力差,水源主要靠天然降雨,被称为“废黄河”。

从98年起宿迁市政府就采取了疏浚、护坡、建污水处理站等措施,并将“废黄河”改名为“古黄河”。

其最高水位13.7米,最低水位6.07米。

民便河穿过开发区,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而过,最终入洪泽湖(成子湖),其河水常年无航运功能,除汛期外无地表径流,仅具引水、排水、灌溉功能。

水域面积85.15公顷。

京杭大运河的宿迁段,位于该项目的东面3公里处。

其北自新沂市窑湾镇流入我市境,经泗阳新袁镇流入市。

全长约127.5公里,宽度在100~300米之间,平均水位9.29米。

最高水位9.94米,最低水位8.52米。

水位分别由皂河、宿迁、老涧等节制闸控制。

宿迁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200米浅层地下水单井涌量达4000~5000吨/日,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单井涌量都在1000吨/日以上,浅层地下水储量为3.50亿吨,连深层承压水在,地下水资源量达10亿吨,水质良好。

5、自然资源与生态

宿迁市植被以类占优势的温暖带落叶林为主,85%以上,其它树种有刺槐、中国

槐、臭椿、柳、榆、桑、泡桐等;南方亚热带树种有山、刺楸等;果树有、桃、杏、

苹果、梨、枣、葡萄等;灌木有紫穗槐、野蔷薇、山胡椒等;长绿灌木有小叶女贞、刚

竹、淡竹、紫竹等;藤本植物有木通、爬山虎、南蛇藤等;草本有狗尾草、蒲公英、苍

耳等。

农田的植被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山芋、花生等作物。

全市的成片林面积不断扩大,农田林网已经基本形成,其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的功能已经开始明显发挥作用。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历史简况、行政区划、人口密度

宿迁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为钟吾子国,汉时为下相县。

东晋年间宿豫郡和宿豫县并置。

隋文帝开皇三年,废宿豫郡存宿豫县,直至唐代代宗宝应元年因避豫名讳改称宿迁县,沿用至今。

1987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宿迁撤县设市(县级),属市代管。

又于1996年7月19日,国务院批准省设立地级宿迁市。

2、经济结构、工农业发展概况

2014年,宿迁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一产

实现增加值235亿元,增长3.0%;二产实现增加值815.61亿元,增长14.9%;三产实现增加值655.67亿元,增长13.0%。

14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省前三,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10项指标增速位居省首位。

2014年,宿迁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到13.8:

47.8:

38.4,一产比重比上年降低1.1个百分点,二产和三产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0.7个和0.4个百分点。

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9.8%,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光电、新材料、智能电网、高性能复合材料、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等六大新兴产业集聚区,制订了促进新兴产业发

展的政策措施。

全市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0亿元,比上年增长35.6%。

全市高

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45.5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9.2%,比上年

提高0.5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0%,较上年提高1.0百分点,为三年来首次超过GDP增速,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1.8%,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9.7%。

2014年,宿迁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1%,高出省平均增速6.6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821.44亿元,增长27.3%;实现利税439.61亿元,增长29.1%。

其中利润305.83亿元,增长28.1%。

2013年,宿迁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5.35亿元,比上年增长4.2%。

3、名胜古迹、历史文化

宿迁市是我国文明发达较早的地区之一,有丰富的文物遗产,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

宿迁历史上人文荟萃,是西楚霸王项羽、南宋名将胜、清朝民族英雄泗洪、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者朱瑞的出生地。

北宋著名科学家括,清代大诗人袁牧等曾在这里为官。

少奇、毅、黄克诚、雪枫等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

境的名胜古迹较著名的有项王故里、乾隆行宫。

中扬镇简介:

中扬镇属于省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南接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北与仓集镇相连,东与泗阳县众兴镇、临河镇毗邻,西与屠园乡接壤,徐淮一级公路,S245公路,徐宿淮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高效农业:

中扬镇立足本镇丰富的“水”资源和“林地”资源,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农业和城郊型农业经济。

采取“政府投入搭台,能人大户唱戏”的方法,在全镇建成“三大基地”、“一个示区”。

“三大基地”即:

3万亩稻蟹共作生态养殖基地,年产优质河蟹1.2万吨;2.5万亩绿色无公害优质大米基地,年产优质大米15万吨以上;1000亩中国林蛙养殖基地。

“一个示区”是通湖路两侧利用程庄、中扬两个村(居)的林地发展林间养殖、食用菌栽培和大棚蔬菜,初步建立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的高效农业示园区300亩。

兴建圈舍46栋,育菌棚2栋,蔬菜大棚100余个。

成功注册“楚牛”牌乳品饮料和“中扬”牌大米等品牌。

青虾基地顺利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验收。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参考2014年发布的《宿迁市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1、大气环境质量

2014年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项污染物的浓度均值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而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PM10)略有超标。

表3-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监测结果统计表

大气污染物名称

年均值

标准值

来源

PM2.5

76ug/m3

35ug/m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PM10

126ug/m3

70ug/m3

SO2

33ug/m3

60ug/m3

NO2

35ug/m3

40ug/m3

2、水环境质量

本项目不对外排放废水,因此,本项目未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

3、声环境质量

根据2014年全年《宿迁市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所述,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昼间为55dB(A),夜间为44.8dB(A),满足昼间≤60dB(A)、夜间≤50dB(A),声环境质量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值。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及保护级别):

经现场勘查,本项目的周围附近的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及附图三。

表3-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功能区划情况一览表

环境要素

保护对象名称

方位

距离(m)

规模

环境功能要求

空气环境

毛集村

NW

520

约200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三块地

N

530

约50人

坝里

N

1120

约40人

东庄

N

1250

约2000人

郭庄

N

1600

约200人

王圩子

N

1650

约200人

糟坊庄

N

2150

约100人

朱庄

N

2400

约200人

NE

1900

约100人

王庄

NE

1600

50人

于圩

NE

1400

约50人

林庄

NE

1800

约30人

花苑

E

2100

约50人

宿城区中扬镇

E

1500

约100人

富康佳园

E

878

约50人

何宅

SE

1400

约100人

吴圩

SE

2000

约50人

耿东村

SE

1400

约100人

卞庄

SE

1900

约50人

大/小庄

S

535

约100人

西圩

SE

1300

约100人

王庄

SE

1800

约50人

卓庄

S

2400

约100人

耿西村

SE

1400

约100人

卓庄

SW

2100

约50人

SW

1700

约70人

小毛庄

SW

1900

约100人

羊场

W

776

约50人

W

2000

约100人

耿庄

W

2300

约100人

NW

2200

约100人

老庄

NW

1900

约80人

邱庄

NW

2100

约50人

宗墩

NW

2450

约50人

声环境

周围区域

/

/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限值

 

评价适用标准

1、本项目所在地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二类区。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具体见下表。

表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

污染因子

取值时间

单位

浓度限值

标准来源

SO2

年平均

μg/m3

6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日平均

150

1小时平均

50

NO2

年平均

40

日平均

80

1小时平均

200

PM10

年平均

70

日平均

50

2、项目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

具体标准值见下表。

表4-2声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

昼间(dB(A))

夜间(dB(A))

2类标准值

60

50

3、农田灌溉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4-3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基本控制项目标准值单位:

除pH外为mg/L

序号

类别

作物种类

水作

旱作

蔬菜

1

五日生化需氧量/(mg/L

60

100

40a,15b

 

化学需氧量/(mg

L

15

200

100a,60b

3

悬浮物/(mg/L)≤

80

100

60a,15b

4

pH

.5~8.5

a.加工、烹调及去皮蔬菜;b.生食类蔬菜、瓜类和草本水果。

4、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5.豁免围:

从电磁环境保护管理角度,下列产生电场、磁场、电磁场的设施(设备)可免于管理:

①100KV以下电压等级的交流输变电设施;②向没有屏蔽空间发射0.1MHz~300GHz电磁场的,其等效辐射功率小于表2所列数值的设施(设备)。

本项目配备35KV的配电设施,属于豁免类:

100KV以下电压等级的交流输变电设施,因此,本项目不需另进行辐射评价。

 

 

1、废气排放标准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限值(≤1.0mg/m3),运营过程中无废气排放。

2、废水排放标准

本项目运营期仅产生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大棚农灌,不外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