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2508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docx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模板

通信工程专业

本科生培养方案

二〇一六年九月修订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在电子信息产业工程领域从事产品设计、研究开发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毕业生具有家国情怀,尊重社会价值和工程伦理道德,具有沟通和协作能力、创新思辨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解决不确定环境下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终生学习获得进一步的专业发展并成功展现其竞争力。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

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电子线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波传播、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等专业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等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应用数学、物理、计算机及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并借助文献辅助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和分析论证,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评价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通信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功能模块或系统,并能够在设计方案中体现创新意识,同时能够评价上述解决方案及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4)工程问题研究及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和预测,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5)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6)团队与项目管理: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等不同的角色;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的项目管理中灵活应用。

(7)沟通: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国内外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具备较好的国际视野。

(8)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及时把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国际前沿动态,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

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通信原理、天线原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交换技术、卫星定位导航原理等。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9.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62.0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76.5学分,实践环节31.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一、学年教学进程表

通信工程专业第一学年教学进程表

学期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分配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辅导

秋季

GC********

体育

1.0

30

30

GC********

大学外语

1.5

40

32

8

GC********

大学计算机II

2.0

42

30

12

G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

34

30

4

GC********

军训及军事理论

3.0

3周

(10+10)

GN********

工科数学分析

5.0

84

84

(6)

GN********

代数与几何

3.5

56

56

(4)

SD********

工程制图基础

3.5

64

48

16

(48)

SC********

通信工程专业导论

1.0

16

16

IC********

PjBL与科技创新

1.0

16

16

小计

23.5

382+3周

326+(20)

28

28+(58)

春季

GC********

体育

1.0

30

30

GC********

大学外语

1.5

40

32

8

G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32

28

4

GN********

工科数学分析

5.0

84

84

(6)

GN********

大学物理II

5.0

80

80

(5)

SD********

电路基础I

3.0

48

48

SD********

C语言与数据结构

3.5

64

48

16

(6)

小计

21.0

378

350

16

12+(17)

夏季

SE********

电子信息类前沿技术讲座

1.0

16

16

SP********

电子信息类实践课I

2.0

2周

2周

GH********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

1.0

20

20

GH********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

1.0

20

20

GO********

全校任选课

1.0

20

20

小计

6.0

76+2周

76

2周

备注

1.三个夏季学期的电子信息类前沿技术讲座至少选听1次。

2.四年内需参加创新研修课或创新创业训练或学科竞赛等获得2.0学分。

3.四年内需选听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8次,获得1.0学分。

通信工程专业第二学年教学进程表

学期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分配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辅导

秋季

GC********

大学外语

1.5

40

32

8

GC********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60

48

12

GC********

体育

0.5

15

15

(15)

GN********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44

44

(4)

GN********

数理方程

2.0

32

32

(4)

GN********

大学物理II

4.0

64

64

(3)

GN********

大学物理实验I

1.5

33

3

30

GN********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5

42

42

(4)

SD********

电子线路基础I

4.0

64

50

14

(4)

SD********

信号与系统I

4.5

72

60

12

SD********

电路基础实验I

0.5

16

16

小计

27.5

482

390

72

20+(34)

春季

GC********

大学外语

1.5

40

32

8

G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48

40

8

GC********

体育

0.5

15

15

(15)

GN********

大学物理实验I

1.0

27

27

SD********

电磁场与电磁波II

4.0

64

56

8

(4)

SD********

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I

5.0

80

60

16

4

SD********

通信电子线路I

4.5

72

54

18

(6)

SD********

微机与微控制器原理I

4.0

64

52

12

SC********

数学建模方法

1.5

32

24

8

小计

25.0

442

333

81

12

16+(25)

夏季

SE********

电子信息类前沿技术讲座

1.0

16

16

SP********

电子信息类实践课II

2.0

2周

2周

GH********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

1.0

20

20

GH********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

1.0

20

20

GO********

全校任选课

1.0

20

20

小计

6.0

76+2周

76

2周

备注

通信工程专业第三学年教学进程表

学期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分配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辅导

秋季

SD********

数字信号处理I

3.0

50

42

8

SD********

自动控制原理III

3.5

54

44

10

SC********

通信原理I

4.0

64

52

12

SC********

微波技术II

2.0

36

30

6

SC********

计算机通信网络

2.0

32

26

6

SC********

通信信号分析与处理

2.0

40

32

8

SP********

工程训练(金工实习)

2.0

2周

小计

18.5

276+2周

226

34

16

春季

SC********

天线原理II

2.0

36

30

6

SC********

移动通信(双语)

2.5

40

34

6

SC********

卫星通信(双语)

2.5

40

36

4

SC********

交换技术

2.5

40

32

8

SE********

卫星定位导航原理(双语)

2.5

40

36

4

SE********

光纤通信

1.5

24

24

SP********

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

2.0

2周

SP********

生产实习

2.0

2周

小计

17.5

220+4周

192

28

夏季

SE********

电子信息类前沿技术讲座

1.0

16

16

SP********

电子信息类实践课III

2.0

2周

2周

GO********

全校任选课

1.0

20

20

GO********

全校任选课

1.0

20

20

小计

5.0

56+2周

56

2周

备注

通信工程专业第四学年教学进程表

学期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分

学时分配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辅导

秋季

专业选修课

7.5

120

120

以下为专业选修课

SE********

FPGA设计与应用

2.0

32

22

10

SE********

移动宽带LTE原理

1.5

24

24

SE********

无线自组织网络及应用

1.5

24

24

SE********

多媒体通信网络

1.5

24

24

SE********

虚拟仪器技术与应用

1.5

24

16

8

SE********

软件无线电技术(双语)

2.0

32

28

4

小计

7.5

120

120

春季

SP********

毕业设计

12.0

12周

小计

12.0

12周

备注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统计表

课程名称

学分

实践训练(周)

军训及军事理论

3.0

3周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

1.0

8次

电子信息类前沿技术讲座

1.0

16学时

电子信息类实践课I

2.0

2周

电子信息类实践课II

2.0

2周

电子信息类实践课III

2.0

2周

工程训练(金工实习)

2.0

2周

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

2.0

2周

生产实习

2.0

2周

毕业设计

12.0

12周

创新教育

2.0

合计

31.0

27周+16学时

三、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表

课程

大类

课程类别

学分

%

学时

%

上机

(学时)

实验

(学时)

课外

辅导

(学时)

学分

合计

通识教育类

公共基础课

22.0

15.9

466

19.1

12

60+(30)

62.0

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

32.0

23.1

546

22.3

57

(36)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

4.0

2.9

80

3.3

全校任选课

4.0

2.9

80

3.3

专业教育类

学科基础课

43.0

31.0

712

29.1

44

106

(68)

76.5

专业核心课

22.0

15.9

376

15.4

16

48

专业选修课

11.5

8.3

184

7.5

4

合计

138.5

100

2444

100

76

211

60+(134)

138.5

四、有关说明

1.学时分配中“课外辅导”学时主要是指除讲课、实验、上机学时外,与课程相关的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习题、指导大作业和研究报告、组织讲座、研讨等环节。

“课外辅导”括号内学时不计入学分。

2.三个夏季学期的电子信息类前沿技术讲座至少选听1次,计1.0学分。

3.三个夏季学期的电子信息类实践课共开设3门,计6.0学分。

其中,“电子信息类实践课I”的主要内容包括C++程序设计、Matlab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着重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与应用能力;“电子信息类实践课II”的主要内容包括FPGA设计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EDA设计与实践等,着重培养学生的硬件设计与应用能力;“电子信息类实践课III”结合课程进行专业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

4.本专业毕业生需至少获得2个创新教育学分。

获取途径:

通过参加PjBL与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可以获得1.0学分;学科知识竞赛获奖、发表研究论文、申请专利等,可以获得2.0学分;选修创新研修课、创新实验课获得的课程学分可认定为创新学分。

5.四年内需至少选听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8次,计1.0学分。

6.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要求学生在指定学期(1夏、2夏)内选修,合计至少修满4.0学分。

其中文史经典与世界文明模块选修2.0学分;人文艺术与美学欣赏模块选修1.0学分;经济与管理类模块选修1.0学分。

7.全校任选课,要求学生在指定学期(1夏、2夏、3夏)内任意选修十大类课程,合计至少修满4.0学分。

包括科学与技术类、经济管理类、艺术类、历史类、社会学类、语言文学类、法学类、哲学类、体育类、综合类。

8.选择在夏季学期到国外或国内高校短期交流,具体规定参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校外交流相关规定》,根据学生交流选课情况进行相应学分认定。

9.课程主要编码说明:

(1)第一位字母,代表课程大类,具体表示如下:

G:

通识教育类课程;S:

专业教育类课程;I:

创新类课程;

(2)第二位字母,代表课程类别,具体表示如下:

C:

公共基础课;N:

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H: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O:

全校任选课;

Q: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D:

学科基础课;C:

专业核心课;E:

专业选修课;P:

实践类课程;

R:

创新研修课;E:

创新实验课;C: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D:

学科竞赛。

10.在进程表考核栏中,“√”表示“考试”课程,其余为“考查”课程,全部课程均以百分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