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2595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水资源短缺 环境科学概论.docx

论水资源短缺环境科学概论

论水资源短缺

——巨龙嗷嗷待水

序号:

104姓名:

姜悦学号:

2011012911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水是有限的,水资源短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甚至是灾难。

本文将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原因、影响以及解决对策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呼吁国人提高节水意识,爱护水资源,最后,对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了美好展望。

关键词:

水资源短缺原因影响对策开源节流

水,地球的血液,生命的本源。

没有水,人类将毁于一旦;没有水,社会将迟滞不前。

中国是龙的故乡。

传说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

万里神州,茫茫九派,按说,中国应该不缺水。

事实并非如此。

巨龙为旱魃所困,社会为缺水所扰。

水源,已经正在不断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

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极为严重。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打开水龙头,水就“哗哗”地流了出来,体会不到缺水的痛苦。

现在给你展现几个片段,体会一下我国西部缺水地区面临的困境。

“半夜起来去翻山,翻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

这是甘肃省定西县的一首民谣,形象地刻画了取水的艰难。

还是这个地区,流传一个这样的故事。

你知道一家有几个孩子的家庭如何洗脸吗,他们洗脸的方式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

但确实是事实。

妈妈端着一碗水,喝一口水“喷”在孩子的脸上,孩子用手一抹就洗完脸了。

据说现在这种洗脸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改用毛巾沾点水擦一下,这样更卫生一些。

陕西也有句顺口溜,选择女婿的标准是两看“一看女婿僚不僚(僚就是好,出色的意思),二看有没有大水窖。

”这样的标准真是很独特,显现了水的珍贵和用水的困苦。

在西部某个地区,因水资源短缺,人一辈子就洗三次澡,一次是出生的时候,一次是结婚的时候,还有一次是在离开人间进入天堂的时候。

这就是我国西部水资源短缺的写照,而这只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一个缩影。

按照国际上的标准,人均水资源小于3000m³为轻度缺水,中度缺水、严重缺水和极度缺水也是类似的含义。

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10m³,已经十分接近中度缺水的水平。

如果从各省情况来看,中国目前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6个省(自治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³,达到极度缺水的水平。

我们的首都北京人均水资源量更低,只有300m³,是极度缺水的城市。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很多,包括生态条件的破坏造成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造成时空短缺;工农业生产污染造成水资源可用总量减少;随着人口的增多,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总量加大等。

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占用水总量的64%。

目前我国农业缺水严重,全国每年农作物受旱面积4亿亩左右,因干旱减少粮食约300亿kg,我国每年农业灌溉可用水量约3600亿m³,我国拥有18.27亿亩耕地,具有灌溉条件的耕地仅8.4亿亩,由于缺水,尚有1亿亩耕地“嗷嗷待水”,我国灌溉用水缺口300亿m³/年。

根据相关规划和现实,未来15年农业可用水量将维持零增长局面,我国农业缺水形式将更加严峻。

水资源短缺除了影响农业生产外,还导致黄河断流等一系列生态问题频频出现。

黄河断流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冲击,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据《黄河志》记载,1972年黄河首次出现断流17天,1991~1995年间平均每年断流81天,断流河段长120km;1996年断流128天,断流河段长620km;1997年断流13次共226天,断流河段长683km,在断流之处,无水之舟望水兴叹。

黄河断流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母亲河的断流,国外有评论说中国的母亲“断奶”了,极大地影响我国的形象;其次,黄河断流给断流区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1997年200多天的断流,使下游沿黄城市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东营、滨州、濮阳等城市对居民实行定时供水,家家户户蓄水备荒,坛坛罐罐到处都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三,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第四,给下游湿地带来巨大的冲击,湿地萎缩,严重地影响了生态环境。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采取断然措施,2000年以来黄河没有断流,但影响黄河断流的结构性因素没有改变,黄河断流依然有很大的风险。

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影响莫过于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战乱频发。

长期以来,随着水资源短缺的加剧,我国为水而引发的冲突时常发生,甚至在个别地区曾经引发过“炮战”。

漳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特别紧张的地区,水事矛盾曾十分尖锐。

漳河发源于山西省境内的发鸩山东麓,上游由两条支流组成,一条叫浊漳河,一条叫清漳河。

浊漳与清漳两条支流在合漳村汇合后始称为漳河。

20世纪60年代以来,河南省在浊漳河上兴建了红旗渠和跃进渠,河北省则兴建了大跃峰渠和小跃峰渠,由于漳河的水资源有限,难以满足两省用水的需求,1990年后,每年在农作物灌溉季节,漳河上游河道基流不足每秒10m³,而沿河两岸工程的引水能力却超过每秒100m³,水资源矛盾异常尖锐,水战一触即发。

1999年3月,漳河两岸的河北省黄龙口村和河南省古城村为了争夺水资源爆发了大规模的激烈“炮战”。

双方炮弹你来我往,造成了重大损失,村民逾百人受伤,涉县境内的跃峰渠、机井、民房等生产、生活设施被炸毁,牲畜被炸死,古城村的受损程度相当严重,双方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

此事件惊动了中央,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虽然科学家预计到了2100年,位于喜马拉雅和西藏的冰川将会完全融解,但冰川融解所提供的水也只足够让20亿人使用。

有鉴于以上各种因素,水源争夺战会在未来的20年内变得更为激烈。

建国6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大规模的展开,人口的迅猛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用水日益增加。

而受全球环境演化制约,近几十年来降水偏少,干旱时有发生,每遇干旱之年,降水锐减,这样水资源供需就形成一对矛盾,造成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阻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

如何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用水安全保障,这是我国水文地质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高新科技手段,通过开源和节流两种方式来增加水资源总量,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

在节流方面,农业节水是重中之重。

1、充分利用天赐之水

降水是农业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充分利用降水是解决农业用水的重要出路。

充分利用降水的一个重要技术就是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利用。

地表水和地下水是“血脉相通”的,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调节充分利用降水。

如一些灌区,由于长期的地面灌溉,水渗入地下,导致地下水位很高,甚至个别地区稍微挖个坑就能出水。

在这样的地区,最好的办法是减少地表水的利用,可以通过打井利用地下水,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其好处是:

其一可以减少地表水的取用,缓解地表水资源紧张的矛盾;其二可以降低地下水位,解决土地盐渍化等环境问题;其三可以为充分利用降水资源做准备。

雨季来临之前,我们可以适当降低地下水位,为迎接雨季来临多蓄水留下空间。

我国山东省桓台地区是充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典范,通过联合使用实现了“吨粮田”。

我国在利用天赐降水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甘肃省在此方面的工作备受关注和卓有成效。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省实施了著名的“121”雨水利用工程,即在干旱地区每户建立一个100㎡的雨水集流场,修两眼储水30~50m³的水窖,发展一亩左右的庭院经济。

雨水利用取得明显的成效,目前已解决125万人生活用水和庭院经济需水,成为中国利用雨水的典范,获得联合国方面的奖励,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在世界推广。

2、向科技要水资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运用科学技术实现农业节水,是我国农业节水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95%以上灌溉面积采用地面灌溉方式,但是这种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50%左右,50%的水没有发挥灌溉作用,对地面灌溉技术应当进行改进。

喷灌是一项比较先进的节水技术,目前在一些城市绿地上比较常见,喷出的水花异常美丽,常常成为一个景观,引发人们驻足观看,特别是一些调皮的顽童,还用来玩水,更增加了其趣味性。

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喷灌比传统地面灌省水30%~50%,同时可以节省劳动力及省地,适应性比较广泛。

随着农业节水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灌技术也正在走入农业生产之中。

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渗灌等。

微灌比地面灌溉省水1/3~1/2,比喷灌省水20%~30%;同时具有节能、灌溉均匀、增产、节省劳动力、适用于复杂地形等优点。

滴灌是将灌溉水以水滴或细小水流的形式湿润作物根部土壤的灌水方法,其发源于以色列,如果将滴头埋于地下,则成为地下滴灌,也称为渗灌。

地下滴灌的特点是灌水流量小,灌水时间历时长,灌溉周期可以灵活掌握,它能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和养分准确均匀地直接传输给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由于在地表没有设备,容易耕种土地,同时也防止了设备直接暴露于地表,减缓老化。

统计结果表明,渗灌水的田间利用率可达95%,渗灌比漫灌节水75%,比喷灌节水25%。

微喷灌是国外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新型灌水方法,具有工作压力低、节能、省水、抗堵塞、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能调节株间温度和湿度,改进田间小气候,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方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蔬菜、茶叶、苗木、烟草、林业育苗、食用菌栽培以及大田作物。

在节流方面,城市节水也是重点。

城市是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也是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用水量较大。

据有关统计,我国城市和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30%,用水量相当可观。

非常遗憾的是,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60%,而发达国家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一般在80%以上,相差20%以上。

从万元工业增加值来看,中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90m³,而国外发达国家万元工业增加值一般在50m³以下,我们的用水量比其高出接近4倍。

我国城市自来水漏损率还很高,达到20%以上,干净的自来水竟然有1/5在输送过程中流失。

建立节水型工业和城市的根本途径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

为此,我们要大力开展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

积极推行以节水为重点的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耗水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改进工艺流程,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工业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全国推行和普及节水器具,加快城市供水管网设施改造,减少跑冒滴漏;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大力推进再生水和雨水利用,增加城市可利用水源。

我国水资源短缺,节流是不可缺少的,俗话说的好,只节约不开源是不行的,只有多赚钱才能有更多的钱花,解决水资源危机也一样,如果想解决水资源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开源是重要的途径。

1、调整我国“南多北少”的水资源分布格局

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

毛泽东同志到南方视察的时候,看到滚滚的长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以诗人豪放的情感,给中国的水资源分配格局划出了宏伟的蓝图: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否“借”一点水给北方?

一个“借”字,“借”出了我国水资源布局的新格局,中国的“水缸”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路线。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将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穿”起来,形成一个美丽的“水糖葫芦”。

出东平湖输水资源就分走两路,各走自己阳关道:

一路向北穿过黄河,终抵天津;另一路向东,越过胶东地区,经济南最后到达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最终将水调入北京和天津。

你也许想当然地认为渠首在湖北丹江口市,其实渠首在河南省的南阳市。

利用高度差,沿着太行山自己流到目的地,主要经过河南、河北、北京及天津,供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西线工程是将“水塔”的水调入北方。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2、大海是取之不尽的水源

大海是水的故乡,解决水资源问题必须在大海上做文章,充分利用大海解决水资源危机,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我国海水利用已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

一是火电厂和核电厂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已有一定规模,2003年我国利用海水作冷却水用量达330亿m³左右,超过1/2黄河的水量,应用最多的行业是电力、石化、化工等,电力企业利用海水作冷却水量约占全国海水作冷却水总量的90%;二是我国海水淡化规模逐步增加。

目前,我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产量约为3.1万m³/日,在建和待建的工程规模为38.1万m³/日;三是海水淡化成本迅速下降。

海水淡化主体设备造价较10年前下降了近一半,吨水成本已经降到5元左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国产化发展,海水淡化的成本继续呈下降趋势。

我国已经制定了海水淡化规划,2020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250万~300万m³/日,海水直接利用能力达到1000亿m³/年,是黄河水量的1.7倍,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26%~37%。

3、“废水”是待生的水资源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是一句至理的名言。

中水回用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所谓中水是指将城市生活废水经过收集处理后能够再利用的水,水源包括:

冷却排水、淋浴排水、盥洗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的水,该水可以用来做景观用水,如花园中的水、补充河道用水、浇灌绿地和生活杂用等。

北京市在中水利用方面进展很快,2006年再生水利用量达到3.6亿m³,超过全市用水量的1/10,2006年建成的大型20万亩再生水灌区,年利用再生水1亿m³,可减采地下水6000万m³,2007年再生水用水量接近5亿m³,对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紧张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没有能力去参与大型节水工程的实施,更不能参与水资源战略的重大决策,但是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水资源保护者,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首先,我们要剔除水龙头哗哗地开着刷牙的坏毛病。

许多人都不知道,如果刷牙采用长流水的方式进行,平均刷3分钟,将流失24升左右的清水,如果采用水杯子刷牙,最多只用1升左右,节约水量是惊人的;其次,我们要重复利用家用水。

将洗菜水、淘米水、洗脸水、洗碗水和洗澡水等进行收集,运用这些水进行冲厕所;再次,尽可能减少厨房用水量。

将菜尽可能摘净,减少泥土进入洗菜盆中,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洗菜用水。

淘米水是好肥料,其发酵后可以用来浇花,既能让花更鲜艳,又能减少水的使用量;此外,洗衣服的过程也可以节水。

其一,我们可以选择节水的洗衣机,其二,根据衣物面料,尽可能提前浸泡衣物。

在正式洗涤前,先将适量洗衣粉放入水中,然后将衣物浸泡在水中10分钟左右,让洗涤剂对衣物上的污垢起作用后再洗涤,可以减少洗涤时间和漂洗次数,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水滋养着地球的生灵,是地球的灵魂。

如果没有水,人类将会从地球上消失,美丽的蝴蝶将不再翩翩起舞,璀璨夺目的花卉将不再怒放,地球就失去了色彩,会死一般寂静。

水至柔,微风能吹起层层涟漪;水至刚,水滴石穿,无坚不摧。

水最宽容,能容万物。

也许因为水是最常见的、极其普通的物质吧,许多人对水如此多的美好品质熟视无睹,只有在它出现问题的时候,才真正地感觉到它的真实存在。

要知道,在水资源保护中公众参与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让我们共同努力,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拯救为旱魃所困的巨龙,找回久违的碧水蓝天!

参考文献:

【1】《水资源探秘》姜文来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10月71-75

【2】《再造中国》邓英淘、崔鹤鸣著文汇出版社1999年7月15-18

【3】《水资源危机》刘文祥著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年9月51-67

【4】《淡水危机与节水技术》刘静玲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212-244

【5】《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任伯帜、熊正为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2月254-308

 

文-汉语汉字编辑词条

文,wen,从玄从爻。

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

故文即为符。

上古之时,符文一体。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尚书序》

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说文》序》

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

--《古今通论》

(1)象形。

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

"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

花纹;纹理。

(2)同本义[figure;veins]

文,英语念为:

text、article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

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单独的一个"文"字,可用于表示一段话,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字义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

灿若~锦。

2.刺画花纹:

~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

~字。

~盲。

以~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

~凭。

~艺。

~体。

~典。

~苑。

~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

~化。

~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天~。

水~。

7.旧时指礼节仪式:

虚~。

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

~质彬彬。

9.温和:

~火。

~静。

~雅。

10.指非军事的:

~职。

~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552~言。

~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

~科。

13.掩饰:

~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

一~不名。

15.姓。

16.皇帝谥号,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如汉文帝。

折叠编辑本段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与字形比较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字义

〈名〉

1.右图是

“文”字的甲骨文图片,资料来源:

徐无闻主编:

《甲金篆隶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1年7月第一版。

“文”字的甲骨文字绘画的像一个正面的“大人”,寓意“大象有形”、“象形”;特别放大了胸部,并在胸部画了“心”,含义是“外界客体在心里面的整体影像、整体写真、整体素描、整体速写”。

许慎《说文解字》把“文”解释为“错画也”,意思是“对事物形象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联相络,不可解构”,这与他说的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话的意思是一致的。

“说文解字”这个书名就表示了“文”只能“说”,而“字”则可“解”的意思。

“文”是客观事物外在形象的速写,是人类进一步了解事物内在性质的基础,所以它是“字”的父母,“字”是“文”的孩子。

“文”生“字”举例(以“哲”为例):

先对人手摩画,其文为“手”;又对斧子摩画,其文为“斤”。

以手、斤为父母,结合、生子,其子就是“折”(手和斤各代表父母的基因)。

这个“折”就是许慎所谓的“字”。

“字”从宀从子,“宀”表示“独立的房子”,子在其中,有“自立门户”的意思。

故“字”还能与“文”或其他“字”结合,生出新“字”来。

在本例,作为字的“折”与作为文的“口”结合,就生出了新的字“哲”。

2.

同本义[figure;veins]

文,错画也。

象交文。

今字作纹。

——东汉·许慎《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注: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

美于黼黼文章。

——《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

——《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又如:

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

4.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

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

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character]

饰以篆文。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

——东汉·班固《汉书·刘歆传》

夫文,止戈为武。

——《左传·宣公十二年》

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明·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初平山尺”。

5.又如:

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

因钱有文字,故称);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

6.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章”。

)[literarycomposition]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孟子·万章上》

好古文。

——唐·韩愈《师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能述以文。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摘其诗文。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7.又如:

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

8.美德;文德[virtue]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

——杜牧《感怀诗一首》

9.又如:

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

10.文才;才华。

亦谓有文才,有才华[literarytalent]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11.又如:

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12.文献,经典;韵文[document;classics;verse]

儒以文乱法。

——《韩非子·五蠹》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

——《说文解字·叙》

13.辞词句。

亦指文字记载[writings;record]。

如:

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

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14.自然界的某些现象[naturalphenomenon]

经纬天地曰文。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5.又如:

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座名)。

16.文治;文事;文职。

与“武”相对。

[achievements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