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2637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doc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doc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网上通读了他的巨著《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给了我很大触动。

这本书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深深的明白了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个人合格的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给教师的建议》提到一个问题: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

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我们每天忙忙碌碌,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

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课题,教研活动,培训学习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

带着这个问题,我从书中了解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读书。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教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取百家之长。

我们所教的学科里教科书所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

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

爱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素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我更加感觉到师爱是阳光雨露,学生是花朵禾苗。

对学生的爱既要象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又要对一些缺少爱的同学有所倾斜。

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

我们班有一些单亲孩子,他们的都学习习惯不怎么好,在平时教学和生活中我更加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爱。

那么爱学生我们又应如何来爱呢?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目录,我被第二十二条“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吸引了。

我想每个老师,看到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总是很欣喜。

不禁问自己,你的学生热爱你所教的学科吗?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

从教十多年来,自己一直尽量让孩子喜欢自己,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所以孩子比较喜欢自己,喜欢自己所教学科,孩子就能比较认真听课,他们就能积极认真完成你布置的作业和任务。

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

“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

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

”教师都要思考,是什么促使某些学生变成了这个样子。

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呢?

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和规律性的心情。

用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来,这是给我们提出的第二十三条建议了。

通向这样一种精神状态的途径,就是知识要有现实性和积极性,对于我们老师,所知道的内容要比课标上要求的多十倍乃至几十倍。

教师的天职在于教书育人,我们教出一批大学问家当然是好的,但是我们能为祖国培养一批批各级各类的建设人才那更是可喜的。

我们要教书更要育人。

篇二: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对于一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我感觉到自己是那么的无所适从。

除了向老教师取经以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了。

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著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全面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使我真正开阔了眼界。

作为一名新教师,对于教学还很陌生,尤其是作为一年级学生的班主任,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安全教育、批改作业等,一天时间一转眼便过去了,可收获甚微。

因此,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寻求答案。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几乎令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

”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作者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

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

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

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

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

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称说:

“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中也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每一个人跟前去,看看每一个人遇到什么困难,给每一个人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

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

学习较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抄下来。

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好。

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特别的耐心。

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我们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了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

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

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

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我不想我的劳动是无用的,是纯属浪费时间的。

万事开头难,我的教学生涯虽然刚刚起步,但是我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一套适合自己,适合孩子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是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一种脑力劳动,只有当教育者走进受教育者的心灵的时候,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篇三: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体会

读书,读书,再读书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学校本学期发给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营养品”。

我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读了一部分章节,这本书带给了我新的思考和感悟。

我们从事教育教学这一职业,真的是需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不但自己要不断地阅读书籍,充实自己,更要教育自己的学生要多阅读书籍,从书中学到知识。

这就是我读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总的感受。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无论是针对教师本身提高素养的需要,还是对待教师如何教育学生,都离不开“读书”这一观点。

也就是说,他认为在教育的问题上,要做好任何事情都与读书分不开。

他说:

“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对于这个说法我深有感触。

前几年,当我突然从中学调到小学来教学时,从体育教学转变到小学语文教学。

我曾有过这样的危机,就是忽然感到自己以前的体育教学的教育方法不适应小学语文教学。

那段时间,我回到家就是补看书,看别人的好的教育方法。

当时就只能有选择地找着看了,因为学生出现的问题等不了我慢慢地读完那些书,再形成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们,我只能对号入座似的把方法先搬过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再相机行事。

所以现在只要时间充裕一些我就看书,作为我的财富储备。

在对教育方法的建议时,书中提到,学困生怎样把学习搞好,最

好的办法同样是要他们多读书。

他是这么说的: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就越需要多阅读。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

拉一把?

,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

学习困难?

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谈到教会学生学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时,他是这么说的:

“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

”我很赞同这个说法。

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注意做好对学生阅读每一本好书的引导和指导工作。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多读书的章节后,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更好地将他这一观点融入到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中?

我想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读书的指导,让学生能多读书,读好书,享受读书的快乐。

同时,在我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尽可能空出时间多读书,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能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专业上提出的要求说的那样:

“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

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精致的工具。

”因此今后我也希望自己做到与书为友,因为我不愿成为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个现代的人,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的精神交往,如果没有一种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尊严的自豪的愿望,那么他的生活就是不可思议的”那样的人。

篇四:

读《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读《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

瑞云小学:

谢维

读《给教师的建议》的这一段时间里,他给我的启示还是很多的。

如:

关于真正的教育,关于知识,关于记忆,关于劳动与教育的关系等等,我都是颇有收获的。

但是要我一股脑儿地将所有的东西都写下来,却是难上加难的。

一是自己缺乏这种掌握全局的能力,二是对苏氏的一些思想还未有融会贯通的理解,但他的把学生当人看,却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第一、作为教师要保持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

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

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

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

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

”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第二、作为教师要保证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

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

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

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

一新。

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第三、作为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

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

据说鲁迅先生讲课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充满着感情的魅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使每一个接近过他的学生都感到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

第四、作为教师要注重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

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

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

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

总之,读过这本书后,带给我极大的启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以后还要多看次类的书籍以资增强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

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瑞云小学:

谢维

通过这次班主任培训,使我更清楚地理解到新时期要当好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就做到下列同点:

一、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

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二、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为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所而做为一个班主任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好与每一个学生的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

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进行因材施教。

对学生要注意语言分寸,多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做到你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

这样才能搞好师生关系。

三、优化班级系统

在班级里,班主任完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班级“小气候”,优化班级系统。

1、拓展大视野,确立大目标。

班主任应教育学生开扩视野,经常结合一些社会知识,让学生有

了中华意识到全球意识上定位人生目标。

使每一个学生对自己未来都有大目标,并从小都能向自己的目标去奋斗。

2、养成大气度。

班主任经常让学生举办“对现在,对未来的设想”主题班会让学生能从小养成一个胸怀家庭、胸怀社会的心理,有一种外向性、独立性、变化性、适应性的社会态度。

3、大文化,提升新人格。

经常鼓励学生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刊。

勇于开拓,着眼于大文化、大问题,多让学生学习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论文,这样学生的思维洞开,目光也高远,使命感、责任感也强化了。

四、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

每一位班主任都希望成功,但是责任心获得成功才是成功班主任的前提有了责任田,班主任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光和热去照亮和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有了责任心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最终使自己的事业成功。

作为班主任应做到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两方面。

因而要做到全面执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并能积极带领全班学生。

通过各种教育形式。

组织各种活动,使学校学生双满意。

这样才能当好一名成功的班主任。

班主任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班主任的话对学生是最具号召力的。

在众多任课教师中,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是最崇拜的、最信赖的。

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工作方法,并且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本学期通过网上学习和相约特色班主任、班主任培训,听新班主任王艳芳和邓基杰老师经验交流。

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我深深感到活学活用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能使我们的工作更轻松有效。

我在担任二、三班语文、数学课的同时,也当起了这个班的班主任。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我深深体会到:

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六年级二班值周轮次表

第一周﹑十四周林辉霞第二周﹑十五周周小梅第三周﹑十六周第四周﹑十七周

第五周﹑十八周第六周﹑十九周第七周﹑二十周

第八周﹑二十一周第九周﹑二十二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林森郑禹左湘林尹斌胡聪贺小林王羽吴亮姚欢代龙唐宇航篇五: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用阅读激发“后进生”觉醒

---读《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有感

宜君县城关第一小学卢祯

有一本书,好像一泓清澈的流水,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有一本书,如同一

缕温暖的阳光,赶走我们心中的阴霾;有一本书,仿佛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这本书就是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这本书历经时间的

检验,至今仍然闪烁着诱人的光环。

特别是书中的许多建议,对当下的我们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尤其是当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茗第六条建议时,我感叹不已,赞叹由心生,同时也在沉思着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和收获。

把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大师的第6条建议,从中总结出以往在“后进生”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并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了解后进特点剖析“后进”原因

在我十几年的教师生涯中,在每一个班级里面总会存在学习相对落后的学

生,其变差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一)家庭因素:

“每个后进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后进的家长”。

这是我们每

个班级中存在的共性。

小县城的孩子生源较复杂,一半城镇居民,一部分个体户子女,个别进城务工子女,个别留守儿童。

城镇居民中双职工家长大多素质较高,自小给孩子了良好的家庭熏陶教育;而部分个体户对孩子学习重视不够,只在物质上无限供给,忙于挣钱的他们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进城务工子女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对孩子学习很少过问;留守儿童家长因各种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只管孩子吃、穿,这些孩子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生自身因素:

分析这些后进生的“后进”的自身原因,可以将他们

分成不愿学习和不会学习两类。

1、不愿学习的学生。

通常都是那些虽然头脑反应灵活,但上课注意力很难

集中起来。

贪玩,平时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始终不愿

放弃他们,总在他们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

请家长、布置惩罚性的作业、做思想

工作等等方法都用尽。

可是往往收效甚微,有时甚至起到负面反应,差生始终步

入不了优秀的行列。

2、不会学习的学生。

则是指书中所提到的“那些很艰难、很缓慢地感知、理

解和识记所学的教材的学生。

”“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

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了”,“一样东西还没弄懂,

另一样东西又该学习了;刚刚学会了这一样,另一样就已经忘记了。

”对于这类

学生,我们通常都是采取反复抄写,反复背诵,强制要求死记硬背的方法,但是

都以失败而告终。

二、竭尽所能力转化“后进生”

面对班级里的后进生,我们一般采取的就是补课这一手段,经常给这些孩

子开小灶,做习题,可是付出得越多反而得到的越少。

记得自己曾带过的一个名叫郑xx的学生,为他的学习我可是费劲了心思。

在学校,我总是见缝插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给他补课,如课间、上课前、

放学后,甚至我还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补差计划,调动周围的优秀学生帮他补课,

降低对他的要求:

别的学生每天都有日记,我只要求他每天抄一篇作文;别的学

生要求必须背诵的课文,他只要读通顺、流利;别的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每周

写一次读后感,对于他我说:

你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就不要读书了,还是“专

心致志”学会教科书,先把课本上的知识学会算了。

可是每次考试,他的成绩总

是稳居后三名,以至于小升初考试语文竟然不及格,我不禁扼腕叹息:

这样的学

生真是无可救药!

我百思不得其解:

对于这种很艰难、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东西

的所谓的“后进生”,我已经尽所能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尽力把他们的脑力劳动

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尽量让他们只完成课本要求的,不去读那些课外书以免

分心。

可是换来的是“差生更差”。

这真应了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对“后进生”的

工作》一文中说:

“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三、找准开启“后进生”心灵钥匙

激发“后进生”觉醒的心灵钥匙到底是什么呢?

就在我“山穷水尽疑无路”时,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让我突然惊醒,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对这些儿童来说,

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

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兢兢业

业地“毁”人不倦。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不断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转化后进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

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也就是说让这些所谓的“后进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

这也

在告诉我们要想有效地转化后进生就要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

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最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

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

”这样能使“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

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询问我”。

苏霍

姆林斯基认为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除此之外,他还说了“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

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并指出“用惊奇、赞叹

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

肉的萎缩一样。

现在还很难说明,当儿童面前出现某种使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

他的头脑里究竟发生着什么变化。

但是,千百次的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

在儿童

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

使它加强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把自己研究得出的理论运用在他的实际教学中,

在文章中他特别列举出他对他的学生费佳的转化过程,并成功运用这种方法帮助

费佳完成后进生的转化并激发他的创造性思维,“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

——机床调整技师。

苏霍姆林斯基最后还说了多阅读能激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思考,而思考会

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

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这样“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

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

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通过阅读来改变后进生,这不仅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宝贵建议,也是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用来帮助后进生的最有效的法宝。

四、激发“后进生”觉醒进步

有了这条建议的指引,我找着了打开后进生心灵的钥匙。

在我的日常教学

中,我着手用阅读激发后进生的觉醒。

结合苏翁的理论,我试着专门针对这些后进生,推荐适合的书籍让他们阅读。

这学期接手一年级后,经过进班后观察发现,有位叫小陈的孩子属于那种对知识

听不进,学不会的类型,上课基本上处于“一切与我无关”的状态,对学习没有兴趣。

我也和他家长聊过,家长心里也很着急,我们共同制订了一些目标和计划,不要求他上课听懂多少,作业完成怎么样,先阅读一些生动有趣的童话,就这样读了一段时间,我问他:

“你喜欢读书吗?

”他说:

“喜欢”,我说:

“你喜欢它们什么?

”他说:

“这些书的故事非常有趣,我还认识了好多字呢,……”听他滔滔不绝给我讲这些,我了解到这些书彻底激发他们的兴趣,于是趁机告诉他:

“这些故事里面都蕴含着知识。

”我的目的最终让他的注意力回到学习中来。

就这样,他走出阅读的第一步,对书本充满兴趣。

尤其是他能在课前“自我展示”环节中讲出生动有趣的故事并获得大家热烈掌声时,我从他的脸上看到了自信。

从此课堂上能够专心听讲,而且多数知识都能听懂了,还能积极回答问题,作业完成起来也轻松多了。

像这样的后进生还有很多,大都通过一个学期的阅读,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学习的动力,能和其它同学一样听懂课,并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了。

看到阅读让孩子们找到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