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285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做一个钟摆教学反思(共7篇).doc

篇一:

《做一个钟摆》教研经历的反思

成功源自于创新

《做一个钟摆》教研经历的反思

【案例】

2008年4月2日,我为省欠发达地区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展示了“做一个钟摆”一课。

试教中,学生虽然通过实验能够重新建构起对摆及摆锤的认识,但我始终觉得学生学的机械,学的单调,是在被动地接受变化后的摆锤可以影响摆的摆动快慢,而非在操作中、在思维的争扎中深化对摆锤、摆的认识;也始终觉得研究活动对孩子们在诸如思维、情感、能力、方法等方面的冲击力不强,效果不怎么理想。

包括在对教材内容、实验材料、活动设置等进行修改后,决定让教材中的四个实验紧紧地围绕着“真的与摆锤得量无关吗?

”这一问题展开。

1、真的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吗?

出示摆绳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两个摆(分别为30cm和20cm),让学生说说摆动快慢是否相同。

按理说,这两个摆的摆动快慢应该相同,学生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在“摆的研究”一课中,学生已经形成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但与摆锤的重量无关的结论,所以摆绳的长度相同,那摆动的快慢应该相同。

但看着形状悬殊的两个摆,有很多学生又对自己的观点产生了怀疑——真的跟摆锤的重量无关吗?

学生实验后发现摆的摆动快慢真的不同,是什么因素造成摆动快慢的不同呢?

摆锤的重量、体积?

不是,用“摆的研究”一课的结论马上可以对此否定。

于是,有的学生提出跟摆锤的长度有关。

真的与摆锤长度有关吗?

假设真的与摆锤长度有关,那——(我出示一个摆锤为10cm的摆)学生接着说,应该摆的更快。

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

和学生一起检验后发现确实如此,也由此得出,摆的摆动快慢虽然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但与摆锤的长度有关,摆锤短,摆的快,摆锤长,摆的慢。

(附实验数据记录)

2、真的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吗?

如果在30cm长的摆锤上固定两块圆形磁铁,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会发生变化吗?

按理说,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所以摆的摆动快慢应该不会发生变化,可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经历后,变得聪明了,他们没有轻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小声讨论后竟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摆的摆动快慢会发生变化。

这明显是在否定前一节课的实验结论,可以想像,学生嘴上虽这么说,但内心是忐忑不定的。

我则追问道,既然你们认为摆的摆动快慢会发生变化,那是变快还是变慢呢?

有的说变快,有的说变慢,学生因猜测不统一,而要求用实验验证。

我没有立即提供材料回应学生的实验请求,而是继续追问道,那该如何做这个实验?

该怎样进行实验呢?

学生在沉思和小声讨论中,设计出了可行的实验方案,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实验,发现加上圆形磁铁后变慢了。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现在改变了摆锤重量为何摆动的快慢也发生了变化?

再一次置学生于欲罢不能的情境中。

学生虽想解释,但不知如何解释;心里似乎明白其原因,但嘴上不知如何表达。

(附实验数据记录)

3、真的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吗?

在摆锤的底部(30cm处)夹上圆形磁铁会使摆速变慢,如果把圆形磁铁夹在摆锤的中部和上部,即20cm处、10cm处,摆动快慢会发生变化吗?

会发生变化。

学生毫不迟疑地答道。

请问摆锤的重量改变吗?

没有。

既然摆锤的重量没有改变,那为什么摆动快慢会发生改变呢?

是呀!

摆锤重量没有变,应该摆动快慢也不会变呀!

再一次置学生于摇摆不定的情境中。

学生只好向我投来求助的眼神,我则慢慢地说道,还是用事实,用数据来说话吧!

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该如何进行这个实验。

因为有了上一个实验,学生很快设计出实验方案,并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发现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即摆动快慢与圆形磁铁固定的位置有关,即位置高,摆的快,位置低,摆的慢。

(附实验数据记录)

4、真的与摆锤重量无关吗?

实验证明摆动快慢虽然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但与摆锤的长度、与摆锤上重物固定位置有关。

实际上,钟摆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在试教中,还遇到了制作每分钟摆动30次的摆所带来的烦恼。

我在课前试制过,光光摆绳的长度就得有近100cm长,说出来也许你会笑,如果学生相对来说矮一点,将和他差不多一般高。

怎么办?

也许你会说,改一下不就是吗!

按理说确是如此,但问题就在后面一课——“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将要用到这个每分钟摆30次的摆。

当时,我的脑子就是转不过来,老是想着既然教材前后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不管怎么说,活动也得保留,导致在试教中,最后都卡在这个环节上。

无奈中,我只得提前把线的长度控制好,学生的任务仅是组装,速度倒是快了不少,但思维的含金量也随之降低,应有的教学价值也消失殆尽。

就在我欲罢不能、犹豫不决中,教研员非常坚定的一句话,让我矛塞顿开,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制作每分钟摆60的摆,而把制作每分钟摆30次的摆带回家。

对呀!

我不是在创建品牌型学科活动——家庭实验总动员吗?

何不把它当作家庭制作活动呢!

【反思】

“真的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吗?

”连续四次对学生的追问、拷问,逼迫学生的对此予以深入的思考,在思考中,对原先建构起来的科学概念进行一次次地否定,在否定加深对摆的认识。

无疑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是成功的,如果要问教学活动的成功源自于什么?

创新。

一、创新在问题情境的设置

按理说,摆锤长短不同的两个摆,摆动快慢应该一样,事实上两个摆的摆动快慢是不同的,即摆锤长,摆的慢,摆锤短,摆的快。

这是第一次在对学生原有建构的否定。

按理说,在摆锤上固定圆形磁铁,摆动的快慢也不会发生变化,事实上摆动的快慢发生了变化。

这是第二次对学生原有建构的否定。

按理说,把圆形磁铁固定在摆锤的不同位置上,摆锤重量没有改变,摆动的快慢更不会变化,事实上摆动快慢还是发生了变化。

这是第三次对学生原有建构的否定。

三个看似前后有着矛盾的实验,实是活动在深度上的提升,在思维上的推进,由此所出现奇妙的结果,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这不,学生完全被吸引住了,他们屏气凝神地注视着摆。

试想,如果实验的魅力不够,是不可能有如此动人情境的。

这就是科学的真,这就是科学的美,这就是科学因神奇而产生的魅力。

学生在兴奋、激动之余,不少同学试图解释为什么?

其实,这是由于摆长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之于摆长指的是什么?

应该怎样确定摆长?

以及摆长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我没有告诉学生,而是留待他们到中学里再观察再研究!

不满你说,这也是我在试教中一直考虑的,学生对摆的探究应该达到怎样的深度?

教学实践证明,如此处量恰到好处。

二、创新在实验材料的选取

按理说,教材已经用插图的形式告之教师,实验材料应该选用木条和金属圆片,可事实上木条和金属圆片不是很理想的实验材料。

一是木条重量轻,受空气阻力相对较大,对摆的影响也较大;二是金属圆片很难固定在木条上。

怎么办?

真有点像踏破天涯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学校总务处发现了钢锯条,并用它代替木条。

实验表明,钢锯条较教材中提示的木条和塑料棒更具结构。

一是钢锯条摆动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相对较小;二是钢锯条刚好三十cm的长度,凑巧地符合对摆锤探究的需要;三是钢锯条两端的小洞可以用来绑摆绳;四是钢锯条能让圆形磁铁牢牢地吸住。

俗话说,成功缘于细节,一些看似很不经意的处理,往往成为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科学教师尤其需要如此意识。

就如本课中,把木条换成钢锯条,把自带钟表换成共享的石英表,以及在实验数据选取上?

?

看似一个个小细节,但就是这些富有创意的小细节,似把一颗颗小珍珠串成出彩的项链。

三、创新在教材内容的处理

按理说,教材中设置的教学活动是不能轻意改变的,因为这有着它存在的理由,有着它所要呈显的教学价值,更是承载着教材编写专家的良苦用心。

可事实上,科学教师不应持有如此想法,否则只能出现“死

抱教材,念死经”的怪状,从而使得原本有着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变得黯然失色,毫无生机。

也许因为有着如此担忧,所以有关科学教育专家在“新课标”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忠告,或者说的严重一点就是警告吧!

就如教材中,让学生制作每分钟摆30次的摆,在试教中始终没有想到把它改为制作每分钟摆60次的摆。

结果导致教学活动每每卡在这个环节上。

要不是教研员的点拨,也许会一直在这个怪圈里打转。

反思我为什么一直没能走出这个活动的怪圈?

其实,问题就在受教材的影响太深,定势在教材这么编,就得这么教。

也就是这种深层次的影响造成了我的心理定势,以为只有遵照教材进行教学活动,教材前后衔接才完美。

事后证明,制作钟摆活动改变后,既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更为精彩,还实现了把课堂教学活动向课后延伸,拓宽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

当然,也由此让我亲身体验到,磨课中教研员指导的重要性。

四、创新在活动项目的构建

按理说,课后拓展活动就是课后拓展活动,为什么要把它命名为“家庭实验总动员”?

事实上,这是有其合理之处的。

试想,为什么要让课堂科学活动向课后延伸?

无非为的是既让学生学科学,又让学生用科学,让学生在用科学中体验科学的真、善、美,在用科学中爱上科学。

用科学,当然最有效的就是利用课余时间,在课外、校外、在家里这样一个更大的空间里进行。

这不,“新课标”中就指出:

“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让学生在家里开展科学研究,更有着它合理而有效之处,原因是可以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得到家人的欣赏和表扬,这对孩子们来说很重要,一是有些实验有着一定的难度;二是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孩子们需要鼓励、渴望表扬。

“新课标”中多处以大段文字,谈到家庭对孩子们学科学的影响,以及家长应该怎样指导孩子学科学。

就如本课中,让学生把“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带回家和父母一起研究,这既可以共享科学之乐趣,还可以共享天伦之乐趣。

试想,一个在计时,一个控制摆,一个在数摆,是不是其乐融融、和谐之家庭?

也许,这还是一个提升家长科学素养的有效之举!

实践证明,自“家庭实验总动员”创建以来,学生和家长的科学兴趣被极大地激发,把它打造成一个品牌型的学科活动,是现实的需求,是教育的需要,是把孩子当做人来培养的好举措。

篇二: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做一个钟摆”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7课。

在第6课中学生通过研究摆,已经认识到摆锤重量与摆动快慢无关,摆绳长度与摆动快慢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本节课将紧紧结合第6课的学习内容来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快慢。

教材重点启发学生通过测量与比较的方法来认识摆的摆动快慢规律,发现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的规律后能动手做出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

同时通过测量分析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整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认识到摆长影响摆动快慢。

2.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3.对钟摆不断地调整,做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测量,积极动手的重要性。

2.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教学重点

摆长是指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

物体重心的认识,以及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准备:

宽1.5cm长30cm的木条、硬盘中的强力片状小磁铁、一元硬币、铁架台、带孔的细金属杆、细线、夹线夹,实验记录单。

2、教师实验准备:

宽1.5cm长30cm的木条、硬盘中的强力片状小磁铁、一元硬币、铁架台、带孔的细金属杆、细线、夹线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摆长与绳长的关系。

1、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无关?

又与什么因素有关?

(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绳长短有关,摆绳长,摆得慢,摆绳短,摆得快。

2、上节课我们用两个摆线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摆线长度相同摆锤短的摆摆动的速度快呢?

(摆的长度不同)

4、课件展示,让学生认识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力中心所在,即重心。

摆长不等于摆线的长度。

摆长是指摆线的固定端到摆锤的重心的距离。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就在物体的中心。

5、出示宽1.5cm长30cm的木条,让学生判断木条的重心大致在什么位置。

6、在黑板上画一个窄长方体,让学生画出重心的位置。

7、小结:

两个摆线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摆摆动的速度不同,是因为这两个摆的摆长不同。

二、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1、出示用宽1.5cm长30cm的木条做的两个摆,摆线的顶端用夹线夹夹住,把夹线夹固定在有孔的金属杆上。

其中一个摆的下端挂了重物(磁铁和硬币)

2、猜测:

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一样吗?

3、学生组装实验装置。

实验验证。

4、交流分析,为什么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不同呢?

5、得出结论两个摆的摆长不同,所以摆的快慢不一样。

摆的总长度不等于摆长,摆长是指摆线的固定端到摆锤的重心的距离。

由于摆锤上加了重物,摆锤的重心改变了,摆长也改变了,摆的快慢也就会跟着改变。

(板书:

摆长等于摆线的固定端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7、分组实验:

研究改变重物在摆上固定的位置是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

3.汇报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各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汇总。

(2)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有什么规律?

让学生发现硬币位置不同,摆锤的重心就会改变,摆的快慢也会改变。

(3)小结并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长,摆得慢,摆长短,摆得快。

三、制作“钟摆”

1.揭题。

(板书:

做一个钟摆)

2.讨论:

现在要做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应该怎样调整摆长?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整硬币的位置能使摆1分钟摆动60次。

(让学生参考实验时的数据进行预测)

3、你能经过分析,估计一下如果要制作一个一分钟(即60秒)摆动30次的摆,这个摆的摆长应该要多长?

然后试一试,看看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4.分组实验。

5、交流实验结果。

(摆长大约是25cm)

6、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7、做一个钟摆

摆长等于摆线的固定端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摆长摆的快慢

长慢

短快

篇三:

做一个钟摆

做一个钟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认识到摆长影响摆动快慢。

2.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3.对钟摆不断地调整,做个30秒摆动30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测量,积极动手的重要性。

2.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教学重点】

摆长是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

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教学准备】

1.学生实验准备:

每组一个带有可移动固定物的金属条、重物、铁架台、实验记录单。

2.教师实验准备:

摆锤长度不一样的摆各1个,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1、老师用两根手指将重物拿起来,你们能不能只用一根手指把尺子拿起来?

2、现在在尺子的一端加重物,怎么移动呢?

我们把物体重量集中的一点就叫做它的重心。

一、导入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你们的老朋友——摆。

请同学介绍一些关于摆的信息。

二、探究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一)、研究摆锤长度不同的摆

1.展示两个摆绳长度相同,摆锤不同的摆,学生观察总结其特点。

2.提出问题:

这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会怎样?

(演示15秒内摆动次数)3.为什么摆绳一样长的摆摆动的快慢不一样呢?

(学生讨论)

4.师小结:

摆绳长度相同的摆,摆动快慢不一样,因为它们的摆长不同,摆长是从固定点到重心的距离,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所以这两个摆的重心如图所示。

他们的摆长就是从固定点出发到重心距离。

(二)、加了重物的摆

1.与原来比摆有什么不同?

摆摆动的快慢会发生变化吗?

(选择长摆,在摆锤下端加上一个重物)2.演示15秒内摆动的次数。

3.为什么两个摆摆动快慢不同?

(学生答)(三)、学生实验验证

1.重物位置不同,摆长不同,真的会影响摆的快慢么?

2.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汇报。

3.师总结实验步骤(温馨提示)。

4.学生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分析数据。

6.师小结:

重物移动位置,摆长改变,摆的快慢也改变,摆长长,摆动慢,摆长短,摆动快。

(板书)

7.我们的摆在10厘米处15秒内摆动了这么多次,那么他在30秒内摆动了几次呢?

三、制作“钟摆”

1.原来摆有这么多的特点,那我们能不能制作一个钟摆呢?

(板书:

做一个钟摆)

2.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比一比哪组的同学合作最默契,完成的最快最好,完成后请不要移动重物,马上坐好!

开始!

3.学生实验。

4.学生来介绍一下制作经验。

(说说是几次完成的,怎么做的。

5.如果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一分钟摆动70次的摆,在原来钟摆的基础上,我们要怎么做呢?

如果下移会怎么样呢?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我们的钟摆已经制作好了,如何使我们的摆可以用于计时呢?

我们下节课接着

研究!

【板书设计】

做一个钟摆

摆长长,摆动慢摆长短,摆动快

重物在不同位置的摆摆动次数记录单

第()小组

重物在不同位置的摆摆动次数记录单

第()小组

篇四:

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精心设计理性操作有效探究——《做一个钟摆》教学设计

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王玲娟

【教学分析】

《做一个钟摆》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7课。

教参上规定的第一个科学概念是: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但在《摆的研究》一课的最后一个实验“摆绳一样,摆锤长短不一”这个实验中,学生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长越短摆得就越快。

如果本课再研究教材上定的目标的话,两课不是重复了吗?

因此,我根据本课实验的编排,重心放在了:

摆长如何确定,同一个单摆摆长如何调节,调节有什么有意义等教学目标上。

【学生分析】

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两年的科学学习基础,储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平时重视科学实验,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依据生活提出问题——预测实验现象——亲历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分工明确,乐于探究,能够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形成实验结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1.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动快慢。

2.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

3.对钟摆不断地调整,做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积极动手,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2.小组分工明确,乐于合作、交流和讨论。

3.对新问题的研究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摆长如何确定,同一个单摆摆长如何调节。

【教学难点】

一个摆重心的高低影响摆动快慢。

【教学准备】

1.学生实验准备:

每组金属条一根、磁铁一块、铁架台一个、塑料尺一把、彩笔一根。

2.教师实验准备:

摆锤长度不一样的摆各1个,钢尺、磁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

摆绳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两个摆。

2.提问:

这是我们上节课研究过的两个摆,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摆的快慢跟什么有关?

有什么样的关系?

3.小结:

(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长,摆得慢;摆长短,摆得快。

4.引言: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一知识研究并做一个“钟摆”。

(设计意图:

出示上节课研究过的两个摆,唤起学生的记忆;通过提问,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理论依据。

二、探究同一个摆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一)探究一:

一个摆,摆锤底端固定小重物是否影响摆动快慢?

1.出示两个不同的摆:

摆长相同,一个摆锤底端固定了小重物,一个没有固定小重物。

2.提出研究问题:

对一个摆的摆锤底端固定小重物是否影响摆动快慢?

3.学生预测。

4.实验验证:

分别测量在15秒内固定了小重物和没有小重物的两个摆摆动的次数。

5.数据分析:

比较次数——找重心——确定摆长——分析摆长跟摆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6.得出实验结论:

对一个摆的摆锤底端固定小重物之后,重心下移,摆长变长,摆动速度变慢。

(二)探究二:

小重物在金属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动的快慢有影响吗?

1.提出研究问题:

小重物在金属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动的快慢有影响吗?

2.学生阅读教材63页,小组讨论实验计划。

3.集体制定实验计划。

4.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5.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准确测量

6.学生小组汇报实验数据,发现,解释实验发现。

7.师生分析并解释实验发现,得出实验结论:

同一个摆,小重物离支点越近,重心上移,摆长变短,摆动速度变快;小重物离支点越远,重心下移,摆长变长,摆动速度变慢。

(设计意图:

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研究摆锤中加了小重物之后,如何确定重心,怎样确定摆长,同一个摆如何调节摆长,控制摆动快慢。

三、制作“钟摆”

1.提出问题:

做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

2.依据小重物在10厘米、20厘米、30厘米出测量数据,小组讨论推测每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摆长大约有多长?

3.小组汇报推测数据及理由。

4.小组合作制作“钟摆”。

5.小组交换验证。

6.小组汇报验证结果,教师指导改进。

(设计意图:

通过推测每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的摆长,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也让操作更具理性,探究更具实效;交换验证,发现制作中的误差大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并制作的这个摆,就是摆钟里的摆,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摆锤重心调节摆长,从而控制钟摆摆动的快慢。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我们研究并制作的钟摆的实用价值。

五、课外探究

利用身边的材料,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设计意图:

将科学探究引向家庭,让一家人共享科学探究之乐趣。

《做一个钟摆》教后反思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这说明科学课的教学强调的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理性操作中提升探究的实效性,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孩子的科学智慧。

1、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促使教学目标达成

这节课的设计理念主要是想通过演示实验,小组合作实验,课堂实践,课后探究等一次次的动手操作来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提出研究问题,推测实验现象,分析形成原因,实验验证推测,得出实验结论。

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研究了摆长如何影响摆动快慢,运用测量与比较的方法研究摆的摆动快慢规律,最终做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

在教学中,学生首先通过“探究一:

一个摆,摆锤底端固定小重物是否影响摆动快慢?

”的研究,学会了在摆锤上固定小重物之后如何找重心,怎样确定摆长,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接着用一句过渡语:

“如果老师将这个小重物再向上移一点,会影响这个摆摆动的快慢吗?

”引出探究二:

”小重物在金属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动的快慢有影响吗?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计划,推测实验现象,验证实验推测,分析实验现象,形成实验结论等教学活动,更好地理解了钟摆,并学会控制钟摆的快慢。

同时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目标明确,条理清楚,思维周密才能提高探究的效率;最后学生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