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药用植物学》考查课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29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药用植物学》考查课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药用植物学》考查课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药用植物学》考查课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药用植物学》考查课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药用植物学》考查课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药用植物学》考查课试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药用植物学》考查课试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药用植物学》考查课试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药用植物学》考查课试题答案.docx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药用植物学》考查课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药用植物学》考查课试题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药用植物学》考查课试题答案.docx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7月考试《药用植物学》考查课试题试卷总分:

100 得分:

30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20分)1.光学显微镜的最小分辨率为:

()A.0.2μm

B.20μmC.200μmD.2000μm

答案:

A

2.碳酸钙结晶多在植物叶表层细胞的下列哪种结构上形成?

()A.细胞核

B.质体

C.细胞壁D.液泡答案:

C

3.下列导管中存在于植物幼嫩器官中的是:

()A.梯纹导管

B.环纹导管

C.网纹导管D.孔纹导管答案:

B

4.下列植物组织中常含有叶绿体的是:

()A.厚壁组织

B.厚角组织

C.初生保护组织D.初生分生组织答案:

A

5.皮类药材通常是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茎、枝和根的:

()A.木栓形成层以外的部分

B.周皮以外的部分C.落皮层部分

D.形成层以外部分答案:

D

6.下列中药中以植物茎髓入药的为:

()A.桑枝

B.桂枝C.通草D.玉竹答案:

C

7.多为单子叶植物脉序的特征的为:

()A.二叉脉序

B.平行脉序C.网状脉序D.以上都不是答案:

B

8.叶肉组织中含有大量叶绿体的是:

()A.上表皮

B.栅栏组织C.海绵组织D.下表皮答案:

B

9.下列植物中,在同一株植物兼有雄花和雌花的为:

()A.银杏

B.牡丹

C.桔梗D.南瓜答案:

D

10.二体雄蕊花程式中可表示:

()A.A(9)+1

B.A(9+1)

C.A9+

(1)D.A9+1

答案:

C

11.橘子中的“橘络”为柑果的:

()A.外果皮

B.中果皮C.内果皮D.种子答案:

B

12.有变型在学名中缩写为:

()A.sub.

B.ssp.C.subsp.D.var.E.

答案:

E

13.属于大叶型蕨类,而且是最进化的蕨类植物:

()A.松叶蕨亚门

B.楔叶亚门

C.石松亚门D.水韭亚门E.真蕨亚门答案:

E

14.植物体无真根,仅具假根的是:

()A.松叶蕨亚门

B.楔叶亚门C.石松亚门D.水韭亚门E.真蕨亚门答案:

A

15.药用植物金毛狗脊属于:

()A.海金沙科

B.蚌壳蕨科C.鳞毛蕨科D.水龙骨科E.槲蕨科答案:

B

16.可从中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的植物是:

()A.东北红豆杉

B.三尖杉C.侧柏D.苏铁E.银杏答案:

A

17.大青叶来自哪个科植物的叶?

()A.蔷薇科

B.豆科

C.十字花科D.桃金娘科答案:

C

18.药用植物牛蒡是哪科植物?

()A.豆科

B.小檗科

C.菊科D.伞形科

答案:

C

19.药用植物五味子的药用部位为:

()A.花

B.果实C.种子D.根皮答案:

B

20.十字花科的雄蕊特征为:

()A.二强雄蕊

B.四强雄蕊C.单体雄蕊D.聚药雄蕊答案:

B

二、名词解释(共5道试题,共10分)21.后含物

答案:

后含物是原生质体新陈代谢的产物,是细胞中无生命的物质。

后含物一部分是贮藏的营养物质,一部分是细胞不能再利用的废物。

后含物的种类很多,包括淀粉、脂类、蛋白质、单宁以及各种形态的结晶等。


22.胞间连丝

答案:

 植物细胞壁中小的开口,相邻细胞的细胞膜伸入孔中,彼此相连,两个细胞的滑面形内质网也彼此相连,构成胞间连丝。

在电子显微镜下见到的胞间连丝似乎是一个狭窄的、直径约30~60nm的圆柱形细胞质通道穿过相邻的细胞壁。

 

23.晶鞘纤维

答案:

晶鞘纤维是纤维束外侧包围着许多含有晶体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结晶种类多种多样。


24.初生构造

答案:

初生构造:

由根、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产生各种成熟的组织(初生组织),由它们共同组成根、茎的构造,称为根、茎的初生构造

25.外始式

答案:

 外始式是老细胞分裂出的细胞排在里面自己被推到外面外始式是一个植物学词汇,是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外向心逐渐分化成熟的,外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内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的方式。

此外,根的初生韧皮部等部分植物维管组织也是如此。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10分)

26.角质化细胞遇苏丹Ⅲ试剂可显橘红色或红色。

()

答案:

正确

27.裸子植物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有形成层,可不断地进行增粗生长。

()答案:

正确

28.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中能观察到明显的髓。

()

答案:

错误

29.仅单子叶植物的茎中央才具有髓部。

()

答案:

错误

30.茎的初生韧皮部的分化成熟顺序为外始式。

()

答案:

正确

31.通常草本植物茎中的髓射线较宽阔。

()答案:

正确

32.雄蕊四枚,分离,两长两短的雄蕊类型为二体雄蕊。

()

答案:

错误

33.五味子和葡萄的果实一样都属于肉质果中的浆果。

()答案:

错误

34.瘦果由3心皮以上雌蕊发育而成,成熟后果皮与种皮易分离。

()答案:

错误

35.种以下的分类等级有亚种在学名中缩写为subsp.或ssp.。

()

答案:

正确

四、问答题(共5道试题,共40分)

36.简述双子叶植物木质茎次生构造是如何发生的。

答案:

答:

1.在完成初生生长后,中柱鞘细胞最先开始恢复分生能力,转化为木拴形成层、维管形成层.并长出侧根.2.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及初生木质部顶端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了维管形成层(简称形成层).3.形成层向外分生分化次生韧皮部,加在初生韧皮部之内,向内分生分化次生木质部,加在初生木质部之外,这样就形成了次生维管组织.4.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分化木栓层,向内分生分化栓内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合称为周皮.表皮被挤毁.由此,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由外到内可分为周皮、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和射线.

37.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有何区别?

各有哪些类型?

答案:

答:

1无限花序:

花序轴下部的花先开,逐渐往上开。

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正是无限花序的鲜明写照。

又如向日葵的花盘,它的花是由外往里开的,也是无限花序。

2有限花序:

花轴顶上的花先开,如唐菖蒲的花序,辣椒的花序。

38.菌丝组织体常见的有哪几类?

各起何作用?

答案:

答:

药用部分主要是子实体,但bai有一些是通过现代发酵工业技术大量反制菌丝体来加工常见的菌丝组织体有菌核、子座和菌索,这些结构在繁殖、传播以及增强对环境植物的四大基本(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组织:

分生组织:

细胞具有持续分裂新细胞能力的组织,其衍生细胞可分化成各种组织。

由于分生组织的活动,使植物在整个植物阶段可以不断地分化出组织和器官。

保护组织:

是存在于植物体的表面,由一层或

数层细胞构成,具有防止水分过度蒸腾,抵抗外界风雨和病虫害侵入等作用的一种组织。

输导组织:

是植物体内长距离运输物质的组织,其细胞长管状、相互贯通成为统一的整体。

根据输导组织的结构和所运输的物质不同,可将其分为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类的导管与管胞,以及运输有机同化物的筛管与筛胞两大类。

营养组织:

亦称薄壁组织、基本组织,是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之一,也是构成植物体的最基本的一种组织。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

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供细胞利用。

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常用技术和方法有哪些?

答案:

答:

1.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不断改进;2.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3.用于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基因种类不断增加,对这些基因进化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4.化石DNA的研究等

40.常规培养基由哪几类成分组成?

各有何作用?

答案:

答:

1无机营bai养物无机营养物即无机盐是植物生du长发育所必需的,根据植物对无zhi机盐需要的多少,将其分为大量元dao素和微量元素。

1.1大量元素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占干物重的0.1-10%,其浓度一般大于0.5mmol/L,包括氮(N)、磷(P)、钾

(K)、钙(Ca)、镁(Mg)、硫(S),若加上碳(C)、氢(H)、氧(O),则有9种元素。

在离体培养中,其C、H、O三元素是从人工加入的糖类获得的,H、O元素也可以从培养基所含的水分中获得,而其余6种矿质元素要从加入的适量的无机盐类来获取。

无机氮常以硝态氮(如KNO3)和铵态氮(如NH4NO3)两种形式供应,多数培养基都是二者兼而有之。

1.2微量元素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等。

植物对其需要量极微,在植物体内含量占干物重的0.01%以下,起生长发育所需的浓度一般小于0.5mmol/L,稍多则产生毒害。

碘(I)虽不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但几乎在所有的培养基中都含有碘元素,有些培养基还加入了钴(Co)、镍(Ni)、钛(Ti)、铍

(Be),甚至铝(Al)等元素。

1.3铁盐铁是用量较多的一种微量元素,是许多重要氧化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在植物叶绿素的合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若以硫酸铁和氯化铁为供铁源,培养基的pH值会达到5.2以上,形成氢氧化铁沉淀,使培养物无法吸收而出现缺铁症,故在培养基配制时,常用硫酸亚铁和EDTA二钠配成螯合态铁,成为有机态铁方被培养物吸收和利用;也可用EDTA铁盐,作为铁的供应源。

这些元素参与培养物机体的建造,构成植物细胞中的核酸、蛋白质、叶绿体、酶系统和生物膜所必需的元素。

2有机营养成分在配制培养基时,不仅要加入无机营养成分,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营养物质,以利于培养物的生

长和分化。

2.1糖类在组织快繁中,被培养的培养物大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的也不能满足其对糖类的需求,因此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糖作为碳源和能源,同时对维持培养基一定的渗透压也有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碳源是蔗糖,其浓度一般为2%-3%。

葡萄糖和果糖也是较好的碳源。

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用市售的白砂糖代替蔗糖,也有同样的效果。

2.2维生素维生素常以辅酶形式参与生物催化剂——酶系的活动,以及参与细胞的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糖代谢等重要生命活动。

在组培中以B族维生素为主,常使用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烟酸(维生素B3)、钴胺素(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c)、生物素(维生素H)、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一般使用浓度为0.1-1.0mg/L。

2.3肌醇(环己六醇)在组培中,肌醇本身不直接促进培养物的生长,可有助于活性物质作用的发挥,提高维生素B1的效果,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磷脂代谢和离子平衡作用,从而促进培养物的生长和胚状体及芽的形成。

在配制培养基时,肌醇通常使用

浓度为50-100mg/L。

2.4氨基酸在培养基中要加入一种或数种氨基酸,最常使用的是甘氨酸

(Gly),有时用到丝氨酸(Ser)、酪氨酸(Tyr)、谷氨酰胺(Gln)、天冬酰胺(Asn)等,作为重要的有机氮源。

甘氨酸能促进离体根的生长,对其培养物的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常用量为2-3mg/L。

有时也采用水解乳蛋白(LH)或水解络蛋白(CH),它们是牛乳用酶法等加工而成的水解产物,是含有约20种氨基酸的混合物,通常用量为500mg/L。

2.5有机附加物在组培中,人们发现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天然的有机物或提取物对培养物的增殖和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例如椰乳(CM),一般用量为10%-20%(或100-150mg/L);酵母提取物为0.5%;番茄汁为5%-10%;香蕉泥为100-200mg/L;马铃薯用量为150-200g/L,去皮和去芽后,煮30分钟,再过滤,即可加入培养基中。

马铃薯、香蕉泥具有较大的pH缓冲作用。

这些天然有机物的作用是为培养物提供一些必要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和生长激素等。

但由于这些天然有机物成分较复杂,且难确定,含量又不稳定,所以应尽量避免使用。

3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组培中,为了促进培养物生长和器官分化,其培养基除加入营养物质外,还必须加入一种或多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生长调节物质(植物激素)是培养基中的关键物质,在组培中起着决定的作用。

一般常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类。

我们将在后期专门安排一期介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在组培中的作用。

3.1生长素类组培中,生长素类的作用是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胚状体的产生以及试管苗的生根,更重要的是细胞分裂素配成一定的比例诱导腋芽及不定芽的产生。

生长素类常用的有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

2,4-D一般用于初代培养,启动细胞脱分化,而再分化阶段往往不用2,4-D,而用NAA、IBA、IAA;在生根诱导中一般多用IBA。

3.2细胞分裂素类在进行组培中,常将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合使用,即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例大时,促进芽的形成,这时细胞分裂素起到主导作用;比例小时,则有利于根的形成,这时生长素起主导作用。

培养基中的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之间的比例是决定器官分化的关键。

细胞分裂素类常用的有:

激动素(KT)、6-苄氨基嘌呤(6-BA/BA/BAP)、玉米素(ZT)、2-异戊烯腺嘌呤(2-ip)、吡效隆(CPPU)和噻重氮苯基脲(TDZ)。

但在组培中通常使用人工合成的6-BA和KT,因他们性能稳定且价格适中。

4 琼脂依据态相不同,培养基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其区别在于加入琼脂与否,若加入琼脂便形成胶体状态的固体培养基,而不加则为液体培养基。

琼脂是最好的固化剂,他是一种由海藻中提取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在培养基中本身不具营养,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培养基在常温下凝固,一般使用量为0.6-1.0%。

培养基的pH值偏酸,高压灭菌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均会影响其凝固力。

琼脂一般以色浅、透明、洁净为好,新买来的琼脂要先试验一下它的凝固能力,以便确定其适宜的用量。

5 活性炭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AC),其目的主要是利用其吸附能力,减少一些有害物质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创造暗环境,对某些植物诱导生根有利。

一般认为活性炭之所以有强大的吸附能力,主要是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等作用力,把有毒物质从外植体周围吸附掉。

活性炭

除了有吸附作用外,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光照强度,从而减轻褐变。

但是,活性炭对物质的吸附无选择性,既吸附有毒酚类的同时,又吸附培养基中的有利物质,如生长调节物质、维生素B6、叶酸、烟酸等,并且在不同植物的组培中有效程度不一。

因此,在决定使用活性炭时应先试验再确定是否采用,通常使用浓度0.1%-0.5%。

五、主观填空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41.细胞核的结构包括##、##、##、##四部分。

答案:

核膜、核孔、染色质、核仁

42.叶绿体中的色素类型有##、##、##、##四种。

答案:

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43.常见的茎的分枝形式有##、##、##、##。

答案:

单轴分bai枝(总状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分蘖

44.胚珠由##、##、##、##组成。

答案:

珠柄、珠被、珠孔、珠心

45.成熟胚囊有8个细胞分别为##、##、##、##。

答案:

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3个反足细bai胞、1个大的含有2个极核的中央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