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3036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吉林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吉林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吉林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

《吉林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

1、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B.抛弃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2、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做()。

  A.平件B.加急件C.特急件D.急件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4、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的科学判断。

  A.基本情况B.基本矛盾C.基本国情D.基本任务

5、行政裁决的机关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

  C.国家立法机关D.法律授权的特定的行政机关

6、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A.客体的选择和建构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D.客体能动反映

7、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8、()标志着行政职能的横向广度。

  A.职能体系B.职务范围C.职责深度D.职权方式

9、行政案件的审判权由()独立行使。

  A.人民法院B.审判员C.合议庭D.审判委员会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

  A.国家有计划制定价格B.计划定价为主、市场自由价格为辅

  C.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D.以企业自由定价为主

11、初中生陈某因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他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后又因持刀抢劫他人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这一材料说明()。

  A.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于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B.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到行政处罚

  D.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12、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13、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方法是()A.归纳演绎方法B.分析和综合方法C.矛盾分析方法D.抽象和具体的方法

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15、为加快文件的传递,可采用()。

  A.逐级行文B.多级行文C.越级行文D.直接行文

1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7、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

18、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

  A.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B.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C.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D.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和首要任务

19、吴某近几年纠集一伙人,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流窜作案,多次抢劫,打伤10多人,赃款数额高达人民币20多万元。

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判处吴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一案例表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

  C.刑罚当罚性D.执法严格性

2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21、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B.抛弃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22、现阶段我国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在()。

  A.一定范围内存在B.一定时期内存在

  C.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D.一定时期内的一定阶层中存在

23、()标志着行政职能的横向广度。

  A.职能体系B.职务范围C.职责深度D.职权方式

24、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25、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B.抛弃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26、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B.抛弃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27、下面()是政府非常设机构。

  A.国家审计署B.省计委C.国家扶贫办公室D.县建委

28、初中生陈某因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他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后又因持刀抢劫他人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这一材料说明()。

  A.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于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B.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到行政处罚

  D.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2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30、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

  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③为人民服务④敬业奉献

  ⑤集体主义⑥严格自律,勤俭节约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④D.③⑤⑥

3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说明()

A.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可能发生质变B.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D.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定限度的

32、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本质是()。

  A.管理众人之事的重要机关B.封建统治的工具

  C.阶级统治的工具D.由军队、法庭、监狱等组成的暴力机关

33、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34、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这项规定体现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

  A.一致性B.矛盾性C.对立性D.排斥性

35、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

36、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确定2002年下半年将召开()。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人大九届六次会议D.全国人大第十次代表大会

37、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本质是()。

  A.管理众人之事的重要机关B.封建统治的工具

  C.阶级统治的工具D.由军队、法庭、监狱等组成的暴力机关

38、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量的变化B.一切变化和过程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范围的扩大

39、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物质生产活动B.科学实验

C.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D.艺术表演

4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1、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本质是()。

  A.管理众人之事的重要机关B.封建统治的工具

  C.阶级统治的工具D.由军队、法庭、监狱等组成的暴力机关

4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其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人民群众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43、实现调控的主体是()。

  A.企业B.市场C.行业组织D.政府

4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

  A.国家有计划制定价格B.计划定价为主、市场自由价格为辅

  C.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D.以企业自由定价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