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政府决策的积极影响.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3083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对政府决策的积极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互联网对政府决策的积极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互联网对政府决策的积极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互联网对政府决策的积极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对政府决策的积极影响.doc

《互联网对政府决策的积极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对政府决策的积极影响.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互联网对政府决策的积极影响.doc

李杰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

中国互联网普及已十几年,网民成几何倍数递增。

通过键盘和鼠标参与重大事件、表达自身诉求,也成为愈来愈多中国网民习惯的政治生活方式,而网络声音对外部现实世界施加的影响也与日俱增。

同时,决策是政府公共行政工作的核心,因此,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必将改变政府决策的条件和状况,进而深刻影响政府决策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

互联网;政府决策;公众

中图分类号:

D6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2596(2013)04-0064-03

随着网络的普及,凭借自身的优势和特性,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方面彰显出传统大众传媒所无法比拟的强势,进而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这种潮流的冲击下,政府在决策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一、拓宽政府决策信息的传递渠道

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介之后的“第四大传媒”——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无限的信息平台,而信息是决策的基石,是链接决策主体与决策客体的桥梁。

科学的决策需要高质量的信息做保证。

(一)提供决策新方法

在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下,政府决策层获取信息主要依靠逐级汇报的书面材料。

由于传递渠道单一,且基层政府往往对信息进行自利性选择、过滤或修饰,致使一定程度的信息传递失真。

同时在信息自下至上的垂直流动中,政府每个职位都是信息收集点和处理点,行政组织金字塔式的结构影响了信息传递速度,由下而上信息流呈递减趋势,并同时伴随着信息扭曲,这样就极大地影响了政府决策的质量。

在信息化社会,只有广泛倾听社会公众的意见,才能制定出具有深厚社会基础和强大生命力的决策。

因此,政府越来越重视收集和分析来自社会各方的不同意见和要求,注重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科学决策重要的一环是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检测环境,传递信息,同时给予相应的平台如BBS、新闻组、博客等,通过地方的电子政务、网上政府等实践活动,使当前的舆论“软环境”更趋开明和开放,公众的意见表达更为自由[1]。

(二)提高决策保真率

网络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使得公众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而主体的实体性,使决策者能收集到的信息更为详实准确。

网络舆论内容的包容性和丰富性,使网络舆论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全面的原生态的“民意基础”;网络舆论极强的互动性,信息传递的便利快捷性,利于减少信息失真,促使决策者获得更多第一手资料,从而掌握真正的民意。

在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网民对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政策、社会焦点、突发事件、涉及切身利益和所关注的问题,都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相应方案。

网络舆论内容的丰富性、包容性和环境的开放性,使政府收集的信息更丰富全面,提高了决策的保真率。

二、提高民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上参政议政已成为一种新景象,大大提高了政府决策的民主性和民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而这种新的参与媒介具有传统媒介无可比拟的便捷、广泛、深入、互动等优势,成为各传播主体之间交流和对话的最佳平台,从而产生了所谓的“互联网政治”[2]新景观。

(一)促进决策的民主性

政府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将可能有争议的问题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公众,将判断和选择的权利一定程度上交给公众,使公众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多元化的利益需求做出自己的判断,并自行选择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

这也是对过去单方面的、强制性管制措施的取代。

利用网络就某项公共问题展开讨论,吸引了公民大规模的参与决策,具有直接民主的意义,充分表达和体现了民意。

(二)开放决策的“政策窗口”

近几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博客、播客等概念的日益成熟,人们更有理由相信一个“我们有话说”的时代已悄然而至。

换句话说,正是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孕育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3]。

同时,也打开了“政策窗口”使社会问题提上政策议程,使民意进入政策制定者的视野。

如丁建军所说:

“网络语境不仅培养了网民的民主意识,训练了其参政议政的能力,而且还通过汇聚并推动民意引导社会舆论,进而影响政府决策,对中国民主政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4]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政府网站推出“电子政务”栏目,官员开微博,邀请网民参与和见证重要问题的谈论,显示了公共权力“弯下腰来”倾听民意的姿态。

利用网络也便于一些重大的、民众关心的社会问题通过这些平台反映到高层决策者那里,使得这些问题能更快的进入政府决策议程,得以及时解决。

(三)拉近党和政府同民众的距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站纷纷推出了各种形式和主题的论坛、博客、网络调查活动等,以搭建公众参与的平台,一个显见的事实是,无论是手握鼠标的草根阶层,还是为国家权力掌舵的中央高层,都不约而同地对互联网文化表现出认同。

例如,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在与人民网强国论坛的工作人员交流时,胡锦涛说: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政府决策的基点是以人民利益为重,因此必然与时俱进地将网络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并充分重视“草根”们在网络上反映的民声民意,将此作为做事情、做决策的重要参考,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大的动力。

可以说,一个崭新的政治互动模式正在逐步形成——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无限拉近了党和政府同民众的距离,并有效实现领导高层与最基层民众的“对接”。

因此,有网民说: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与上网的国家领导人之间只隔着一块小小的显示幕,网络成为距中南海最近的窗口。

”从中国封建社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到现在不仅使民“知之”,同时也使其“言之”,这一巨大的历史变迁,反映了时代潮流不可阻挡的前进方向。

三、促进政府决策的开放化与透明化

互联网使得世界变得扁平化,现实生活中的科层制被不断弱化,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被缩小,少数人特别是政府官员垄断信息的局面被打破。

因此,政府要正视这个现实,公开相关决策信息,公布决策目标、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决策所需的资源和条件以及目前决策遇到的困难和约束条件等等,使决策更加透明。

(一)便于公众对政府的监督

传统的社会中,政府部门往往以信息不对称作为体现权力的依据,社会公众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行政程序和决策过程的信息,也就无法对政府实施监督,处于弱势地位。

个别公务员甚至通过垄断信息或故意隐瞒公共信息来体现其权势;某些政府部门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搞暗箱操作,使腐败分子借机以权谋私,破坏民众利益、社会公平[5]。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营造了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巨大的舆论空间。

在这个巨大的舆论空间里,每个人都是舆论的主体,通过论坛发贴、博客日志、新闻跟帖等方式自由的讨论和表达意见,从而使信息不再局限于个人或部分,而是大家共享。

这样促使政务信息公开,由政府自愿或不自愿的向公众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和质询,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格局并对预防和治理腐败提供契机。

同时,网络之间也可以进行“一对多”和“多对多”的链接,信息资源得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

许多政府自身不愿公开或政府也不知道的信息,通过网民“晒”到网上,不仅可以引起网民的极大关注,更令当地政府依法查明事件真相、依法处理相关事件。

(二)弱化政府决策中的人为因素

在信息社会,互联网的发展为政务公开奠定了技术基础。

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规章、政府制定的各种规划方案、重大工程的酝酿决策、大案要案的侦破、审判机关的判决等公众关心的信息,都能通过现代化的政府信息网络,在第一时间到达公众手里。

政府通过相关的电子政务窗口,使公众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织、职能和办事章程、各项政策法规等,增加办事的透明度。

同时政府服务部门和科研教育部门的各种资料、档案、数据库在网上的公开,使政府的服务更加完善,更好地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政务信息化可以增加政府办公的透明度,可以防止信息被少数人专用或有选择性地公开,可以防止信息被更改、掩盖,可以建立一套相对严格的制度,将权利交给机器,防止人为干预。

实施政务信息化后,由于所有审批的程序流程都是可视的,每一个部门的办事情况都可以被看到,所用的时间也都可以被查出来,有利于领导的监督,并且把办事的规范归纳成标准的东西,人为因素被大大减少,降低了不确定的因素,从而增加了政府办事的透明度。

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运作的透明度。

同时要用安全认证等技术作保证,增加网络及政务信息的可靠性、安全性[6]。

四、提升政府决策的效率水平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管理政府所管辖的各类公共管理事务,使政府机构从独立办公到联合办公,业务处理也从串行到并行,政府以一个整体、一张面孔对外,公众享受政府服务只需一个入口,不必再走近“政府迷宫”、“政策迷宫”,到一个一个“衙门”去串行拜访,可以大大降低行政决策成本。

具体来说,与传统政府形态相比,电子政府颠覆了传统政府的组织体制,导致政府行为手段和方式从传统的人工或简单机械方式到电子化网络化方式,而这只是两种形态最直观的差异。

(一)形成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网络组织结构形成与运营的基本前提,而网络组织结构的形成及其运营更加有利于推进现代化管理,从而能够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的发展。

这种网络化组织结构的推行,将加强操作执行层和高层决策者的控制幅度,使得行政组织的结构趋于扁平化。

在这种结构下,可以使人力和知识网络成为工作的核心,在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建立多个以任务为中心的功能交叉的合作团队,形成“团队网络”,每个团队对其所管辖的项目从开发到任务完成全程负责,这样一来不同的组织部门不再是按序列进行工作,而是同时工作;从个体上,组织将实行更多的授权,强调组织成员更强的自律和责任感,使组织成员以更加平等、信任的态度和更好的团体合作为基础进行工作,并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环境的推动下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将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这样,无疑大大提高整个政府的决策效率,降低决策成本,从而推进政府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7]。

(二)提高决策的灵敏度

政策制定中,政府可将所制定的政策目标、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公布于网络之上,以便大众的知情、参与以及表达和监督。

同时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公众参政议政的技术基础得到保障,参政议政积极性也极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将决策信息公开,可使政策经过网络舆论的检验,提高公众对决策本身和政策的认同度,宣传了政策本身,又提高了其对政策执行时的配合度。

因为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论较之传统媒体舆论而言更加敏捷迅速,这也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可以把公众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质询政府,而政府面对质询,必须具备更快捷的反映能力和更高效的行政效率,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措施,对民众所关心的问题予以反馈,以消除民众的困惑。

从网络产生的几十年来看,新媒介初兴带来的好现象和坏现象并存,对社会作用的利弊交织,同一切新事物的产生一样,有一个人们适应、研究、规范、管理的必然阶段。

我们相信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人类社会,就像处理千年发展中遇到的一切变故和转型一样,最终会将网络这种新兴工具纳入到文明发展的理性途径,用其利而避其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