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3368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中图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第一节Word文档格式.docx

思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式中,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物、工程措施矛盾吗?

为什么?

答案 不矛盾。

生物、工程措施是具体的治理方式,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种治理模式,在这种治理模式中再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治理水土流失。

探究点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研究发现,黄土高原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10%左右,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则占到90%左右。

材料二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年向下游输沙量约达12.8亿吨。

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是:

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冲沙入海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土地退化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环境恶化,加剧贫困;

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和饮水安全构成威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该区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

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

答案 季风区。

 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强烈,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2.人为因素是目前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这些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 人类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面积地毁坏森林和草原;

不合理利用土地,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

3.一位外国友人曾这样说过:

“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这句话反映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哪种危害?

填写图表,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

答案 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养分降低,耕地质量下降,使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的危害。

危害如下表所示: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1)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造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指引起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

具体分析如下: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

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①黄土土质疏松 ②轮荒制度 ③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繁 ④过度樵采,破坏植被 ⑤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

A.①④⑤B.①②③

C.①③⑤D.③④⑤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②破坏植被 ③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④黄土土质疏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黄土土质疏松,易遭受流水侵蚀,该地区夏季多暴雨,对地表的冲刷力很强,同时又由于该地区地质灾害频繁,加剧了水土流失。

第2题,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破坏植被,③和④属自然原因。

探究点二 水土流失的治理

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形成这一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答案 水土流失。

 人多地少,毁林(草)开荒。

2.读图分别说出A、B、C、D四处合理利用土地的方式和治理措施。

答案 A处为黄土塬,通常为常用耕地;

B处为缓坡,适宜开垦成梯田;

C处为陡坡,重点是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D处为沟谷,可采取打坝淤地的方式,防治水土流失。

3.填写图表,归纳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治理效果和目的。

措施

治理效果和目的

生物措施

护坡林

拦截、________径流,护坡

沟底防冲林

既固定了________,又拦截了来自______和________的大量泥沙,稳定了坡脚

工程措施

修建水平梯田

__________水土,__________水源

打坝淤地

拦蓄泥沙,________

答案 涵蓄坡面 河床 坡面 上游 保持 涵养 固沟

4.植树种草对治理水土流失有什么作用?

答案 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减轻雨水对坡面的冲刷,减缓水的流速,增加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轻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

具体内容

功能

植树(乔木、灌木)种草

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兴修小型水库、平整土地、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

蓄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农业技术措施

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

蓄水保土、提高肥力、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2)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①在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该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②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针对不同的地貌(塬、沟、坡),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拓展延伸]

1.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2.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具体措施

农作区

改良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草原牧区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造成超载放牧

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绿洲

①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封沙育草

②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③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缺乏水源地区

利用柴草、树枝等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

应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

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植树种草,发展林业和牧业

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

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6)其他措施:

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

尤其是以淤地坝为龙头的“亮点工程”的建设,带动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

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淤地坝具有拦泥、蓄水、缓洪、淤地、增产、增收等综合功能,可谓一举多得。

图中淤地坝应建在(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4.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平整土地”可以减小(  )

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

C.下渗量D.蒸发量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淤地坝应建在沟谷处。

第4题,平整土地可使坡面变缓,水流减慢,地表水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小。

图表特征:

土地利用图是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非农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非农业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程用地等;

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它反映了土地利用的类型,各类土地的面积或比重大小等。

下面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

读图回答问题。

图1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根据图名可知,图2为三个区域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资料。

从图中找到横、纵坐标的含义:

横坐标表示五种用地类型;

纵坐标反映各类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幅度。

注意图例,找出区域Ⅰ的图例

Ⅰ区域的灌木林、高草地、农居地都减少,旱地增多,水浇地无变化。

A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

(1)~

(2)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地

468.7

草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

(2)该区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

答案 

(1)B 

(2)D

解析 

(1)由图可知,该区域耕地增加,草地减少,且草地下降最快,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退耕还草是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首要选择。

(2)由表格可知,该区域草地面积大,但沙地面积更大,沼泽湿地面积较小,与内蒙古西部接近。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一首《黄土高坡》唱出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观察下面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太行山以东,乌鞘岭以西

B.横跨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C.植被以牧草为主,但覆盖率低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表现为(  )

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B.喀斯特地貌广布

C.黄土覆盖,平坦广阔D.沟壑纵横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

黄土高原不跨四川省,但包括青海省的一部分;

黄土高原是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

第2题,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2018·

海南地理)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3~5题。

3.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4.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5.“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 3.A 4.D 5.C

解析 第3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

第4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

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

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和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释放,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

而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正确,B错误。

第5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在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启动。

到2017年底,全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70平方千米,建成各类淤地坝工程155座,营造水保林141万亩。

甘肃全省45个县区纳入2017~2020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范围。

材料二 黄土高原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单位:

米)地形图。

(1)图中①②③④是黄土高原周边的地形区,其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甘肃省对小流域的有效综合治理中,宜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

下列治理措施与这四处相适应的分别是(填字母):

打坝建库__________;

种草护坡________;

平整土地__________;

修筑梯田__________。

(3)甲、乙、丙三地,哪地最适宜建窑洞?

答案 

(1)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2)d b a c

(3)丙地。

丙位于向阳坡,采光条件好;

位于山脊上,不易积水;

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防寒较好。

解析 第

(1)题,根据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和中国主要地形区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2)题,图中a、b、c、d四处分别为塬面、陡坡、缓坡、沟谷,结合黄土高原治理中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可知,应在塬面上平整土地,沟谷中打坝建库,缓坡上修筑梯田,陡坡上植树种草。

第(3)题,建窑洞时应考虑采光、通风、排水和防寒等多方面的因素,以适合人类居住的需要为根本。

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1~3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3.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被覆盖率

B.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答案 1.C 2.A 3.B

解析 第1题,江西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水作用强。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水土流失(水蚀)。

第2题,人为原因主要是滥伐森林,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加剧了土壤侵蚀。

第3题,江西省丘陵山区治理水土流失,应依据山区自然条件特点,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立体农业。

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检测)读“森林的覆盖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图”,回答4~5题。

4.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  )

A.防风固沙B.保持水土

C.净化空气D.平衡大气成分

5.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  )

A.城市园林

B.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

C.长江上游的防护林带

D.热带沿海的红树林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图中反映的是森林覆盖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关系,森林覆盖率越高表面土流失越少,说明森林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故B项正确。

第5题,城市园林的主要作用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

长江上游防护林带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土;

热带沿海的红树林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海岸、保持生物多样性。

故C项正确。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年降水量400mm左右的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7.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有(  )

①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 ②耕地质量下降 ③生态环境恶化 ④淤积下游河床 ⑤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答案 6.D 7.A

解析 第6题,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由图可知,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第7题,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不属于水土流失的危害。

四川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检测)“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下图是“我国某地的居住景观示意图”。

回答8~9题。

8.建造图中建筑样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

B.地表形态和土壤性质

C.气温和降水量状况

D.植被类型和地质构造

9.图中居住景观分布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B.洪水泛滥

C.地层下陷D.水土流失

答案 8.B 9.D

解析 第8题,图中居住景观为窑洞,窑洞多出现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利用高原地形和黄土的直立性而建造。

第9题,图中建筑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

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

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

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

据此完成10~12题。

孔隙度(%)

含水量(%)

有机质(g/kg)

氮含量(g/kg)

封山育林

48.5

14.5

15.2

1.17

乔灌结合

42.6

13.8

0.95

林草结合

42.5

14.1

1.12

乔木纯林

39.4

13.4

12.8

0.94

撂荒地

39.1

12.2

12.3

0.87

注:

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

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10.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

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

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

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

11.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

A.封山育林B.乔灌结合

C.林草结合D.乔木纯林

12.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

A.增加土壤矿物质B.提高土壤紧实度

C.增强抗旱涝能力D.减少地下径流量

答案 10.B 11.A 12.C

解析 第10题,封山育林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该流域选择种植刺槐,应该是因为刺槐生长迅速,且固氮作用明显。

第11题,结合表格内容及所学知识,减轻水土流失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封山育林。

第12题,结合表格信息知,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增强抗旱涝能力。

陕西西安中学月考)下表反映了某区域2010~2014年湿地的转化情况(单位:

hm2)。

据此回答13~14题。

转化来源

湿地类型

旱地

城镇用地

工矿用地

其他

河渠

489

-7

235

48

滩涂

43

-155

-2027

17627

水库坑塘

25657

-33

-211

5694

926

水田

76

-793

-1053

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小。

13.表中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水库坑塘、滩涂、水田、河渠

B.河渠、水田、滩涂、水库坑塘

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滩涂

D.河渠、水库坑塘、滩涂、水田

14.与2010年相比,2014年该区域(  )

A.生物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答案 13.A 14.C

解析 第13题,变化包括正向变化和负向变化两方面。

由表中数据可得出,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水库坑塘、滩涂、水田、河渠。

第1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与2010年相比,该区域2014年湿地面积增加。

随着湿地面积的增加,生物多样性会增加,水鸟栖息地增加,当地生态环境改善。

15.阅读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某地。

材料二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对黄土高原多年的研究成果:

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

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15%

55%~30%~20%

40%

30%

80%~50%~40%

60%

60%~50%~30%

95%~89%~80%

80%

75%~60%~50%

98%~89%~80%

≥90%

70%

100%~95%~90%

(1)在地质作用中,图中呈现的沟谷相间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作用造成的。

(2)据材料二可知:

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判断,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这一生态问题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简述导致这一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

答案 

(1)流水的侵蚀

(2)正相关,植被覆盖率越高,径流减少率越高

(3)水土流失 植被的破坏 黄土高原处于过渡区域,生态环境脆弱;

土质疏松,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地质灾害频繁,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加剧了水土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